感悟感悟之怪现状_第1页
感悟感悟之怪现状_第2页
感悟感悟之怪现状_第3页
感悟感悟之怪现状_第4页
感悟感悟之怪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感悟“感悟”之怪现状作者姓名:李维勇 单位地址:浙江省奉化市莼湖镇中心小学邮政编码:315506 电子信箱:lwy98310联系电话:(0574)88730058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于是,“感悟”一词作为一个新兴的重要词汇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大行其道。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动辄冠以“感悟”,“感悟”俨然成了语文教学的代名词。在轰轰烈烈的“感悟风”的笼罩下,我们学生的感悟能力是否就真的大有长进了呢?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就真的突飞猛进了呢?笔者通过对多次的教研活动与探讨学

2、习过程的观察,对现阶段语文课堂中的“感悟”现状与效果产生了质疑,现列举一二,愿与各同仁共议。现象一:教师会文模糊,学生感悟粗浅文章都有其主旨,这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所在。作者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渗入自己的悲、欢、怒、喜、怨、叹于是文章也就拥有了一颗跃动的“心”。读者读文章,便是在触摸“文心”,无异与作者促膝长谈,共叙人生。这便是“对话”,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古人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巧妙预设。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的“内心”,教师首先应与文本亲密接触,把握文章的文眼与文脉,让自己的心跳与文章的“心跳”和谐共振!惟有教师与文中人物,文章作者同

3、喜共悲,教师才能带着真情实感,付诸传情的语言诉说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感言,以自己的一腔激情,感染学生的内心,让课堂激情飞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研讨中,我却发现往往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文本的感悟并不是太深,对文章主旨的领会,往往比较模糊,于是在对学生的教学引领中,势必导致他们的感悟体验也流于肤浅。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断:师:妈妈写的是一份怎样的账单呢?请同学们读读妈妈的账单,感悟一下,看看这份账单的什么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请你做上记号。生:“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感动了。因为妈妈在这十年里给了小彼得无微不至的关怀,可是妈妈却不要小彼

4、得一芬尼。师:是呀!同学们你们想想这十年里妈妈是怎样关怀小彼得的?生回答。师请生读这句话。生:“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妈妈为了让小彼得吃好、喝好付出了多少艰辛,可是却不要小彼得一分钱,这是一个多伟大的母亲啊!生:“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这句话也非常感人。我想到了当小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是多么焦急,对小彼得是多么关心,可是她却不需要小彼得的回报。生:还有“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这句话也是一样。妈妈从来舍不得打他一下,骂他一句,对他关怀备至,做这做那,可是妈妈却不要小彼得一分钱。师:同学们感悟得多深哪!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来师:这一句句话,汇成了一个词

5、,那就是生:母爱。学生顺利地领悟到了“母爱”,教学也由此进入了尾声。是呀!母爱!本文正是为了突显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这的确是文章的主题思想。可是我们再细细地品味品味,这文中的母爱仅仅在于母亲给了彼得 十年幸福的生活、十年的吃喝、生病时的护理、一个慈爱的母亲而不求回报吗?文中写彼得详列了一份账单仅仅在于对比体现出母亲的无私付出吗?我们不难发现,这母爱还在于她通过这账单让儿子明白了做人不能够看到自己为别人付出了多少,还应该看到别人为自己付出了多少;还在于她通过这账单让儿子深深地领悟到了做人不能只求回报,而不懂得付出的人生哲理。这便是更深一层的母爱,不是只限于物质层面的关爱,更在于精神层面的关爱。

6、我想这才是作者真正要通过文章呈现给读者的精髓所在。如果教师在教学之前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的话,便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写这一份账单来更深一层地感悟到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爱,对孩子的循循善诱,更深一层地体会到母爱的至真至纯!现象二:但求片面独特,忽视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诚然,一个个学生就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各自的生活环境,各自的人生感悟,于是也便会有各自的独特感悟。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更是有老师经常高喊“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然而,我们应该正视的是:学生的人生见解是不成熟的,他们的理解往往比较片面,所以他们的感悟也

7、必然会有偏差、分歧。读者再多,感悟再独特,“哈姆雷特”终究还应是“哈姆雷特”,而不能成了其他人。文章必有其价值取向问题,学生的感悟在这条取向线上左右稍有波动,我们可以允许,但一旦完全偏离了轨道便应该毫不留情地扭转过来,否则反而有碍于学生的感悟能力的发展。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教学寒号鸟一课时,碰到了难题:课堂教学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学了寒号鸟这篇课文后,寒号鸟和喜鹊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你们想对这两位朋友说些什么吗?”学生在一番沉默后,纷纷举起了手。生:寒号鸟呀!你可真懒惰!你应该向喜鹊好好学习呀!生:喜鹊,真勤劳!是你的勤劳换来了

8、自己的幸福生活,可不像寒号鸟每天只知道玩,最后被活活冻死了。生:喜鹊呀!你也真是的。寒号鸟那么可怜,你也应该把它请到你家里去睡呀,这样它就不会冻死了。这句话就像晴空霹雳,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接下来其他同学也小声地附和起来。教师先是一番沉默,而后顿了顿嗓音说:“是呀!你真是个善良的孩子,这么富有同情心。你比喜鹊更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掌声表扬他。”这么一鼓励,课堂上一下子又热闹开了。生:我觉得喜鹊也不对!喜鹊明知过几天,天气会冷起来,寒号鸟会被冻死,当寒号鸟不垒窝的时候,它应该主动帮助寒号鸟一起来垒窝呀!生:是的!是的!它可以发动森林里的其他动物也来帮助寒号鸟。生:它还可以让森林里的其他动物也来劝

9、劝寒号鸟,那寒号鸟觉得不好意思了,就会改正自己的错误了。而此时,教师只是一味叫好,除了表扬还是表扬。诚然,同学们的心是善良的,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他们对文本价值取向的界定已明显出现了偏离。从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课堂变化中教师的一番沉默,可以想见,这位教师在文本初读的时候,必定已然了解了文本的主旨,但面对学生的“独特感悟”,面对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指示,他无所适从,只好任这样的见解在课堂中泛滥开来。于是,我们的文本没有了明确的主旨中心,没有了明确的价值取向。试想:看到别人的一意孤行,看到别人的不知悔改,看到别人屡劝不听,我们应该一味迁就吗?懒惰者就能名正言

10、顺地享受勤劳者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吗?这与现实社会的情况相符吗?如若不是,我们岂不是在欺瞒学生、误导学生?像这样对学生的“独特感悟”,教师只一味称赞的情况,在我们的课堂上比比皆是。要知道在教师的“你有独特的想法”“你的理解很奇特”“你提出了和同学们不一样的见解”“你读出了不同的感悟”等赞语的搪塞下,学生的思维在一步步地走向模糊,走向偏激,这岂不成了我们教育的失败?笔者以为课堂上太多的“独特”感悟,实则等于没有了感悟!感悟是多元的,但感悟也是有方向性的。“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感悟的过程中无论岔路有多少,我们的目的地绝不能改变,否则如何到达“罗马”。学生在认真地读了文本之后,根据文本内涵,自我的经验

11、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他们的见解同样存在一定的客观性,我们的确应放手让他们通过读悟、争辩、讨论去探求真理,但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险阻,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便理应发挥自己点拨、引领、纠正的作用,帮助学生回归到“正途”之中来。现象三:只重人文感悟,轻视知能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由此可见,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感染,还在于让学生在精神视界徜徉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人文的涵泳是感悟,知能的领悟又何尝不是一种感悟呢?感悟的核心是意会。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意会文章的人文主旨,还应让学生在课堂中意会文章的用

12、词之精妙,建构之神妙。对此,教师不管是在教学设计之始,还是在课堂教学之中,都必须坚定地恪守。然而,现阶段重人文轻知能的现象却显得极为严重。前段时间听了一位老师上绿一课,节录如下:师:课文从哪些地方写了“雨中灵隐”的“绿”?学生读文章第二自然段回答。师:“雨中灵隐”的绿是一种怎样的“绿”?哪些“绿”深深地感动了你?生:“道路两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这句话,我觉得写得特别美。师:你从哪儿读到了美?生:我从“苍翠欲滴”读出了美。师:“苍翠欲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绿色非常浓,加上一滴滴的小水珠,好像绿色要随着小水滴一起滴下来了。师:“苍翠欲滴”,多么浓的绿色呀!

13、你能读出这种优美的绿吗?请生有感情地读这句话,再齐读。(本段其余句子教法大致相同,不再列举。)虽然在本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词语的理解还比较到位,但我觉得这还不够。在本段的教学中,整个材料的感悟品味显得比较细碎,缺乏必要的品读积累与语言写法的思考。其实本段描写是极具特色的。作者按游览的顺序,顺着自己视角的转移,一路游赏,一路写来,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灵隐那摄人心魄、温柔恬静的“绿”,文辞婉约、结构严谨,是极佳的教学材料。除了人文涵泳,享受审美愉悦之外,我们还可以了解文章按方位顺序描写的方法,并据此练习背诵,还可以感受如诗般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感悟”需要有“根”,而文本便是“感悟”的“根”

14、,感悟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文本这沃土之上才能结出绚烂的花来。“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感悟,必须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应重视反复品读,品读作者如何以我手写我心。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十分重视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多读,由读而生发感想,由读而领会写法,由读而触动情思,让情感与知能在读的过程中互为促进,互为依托。“感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体验的过程,虽说感悟的主体是学生,但我们绝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一个个尚不成熟的个体,他们有感悟能力,但他们的感悟能力尚不是太强,我们还需做他们的拐杖,给他们以扶持。然而,太多教师对于学生自身的感悟太过重视,而对于教师自己的主导却太过漠视。老师们认定自己的“退出”,能让学生尽情地发挥,甚至有教师提出:教师在课堂上的说话时间应该不多于10分钟;应该摒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授予等。试想:课堂上若没有教师的理念定位,没有教师的合理授予,没有教师的巧妙引导,没有教师的随机调控课堂怎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教师的授予、点拨、引领,而让学生天南海北,自由言说,就是教学的民主吗?如果是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就只需要给学生们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罢了!“感悟”是语文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