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_第1页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_第2页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_第3页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_第4页
教育心理学-每章节重点知识归纳-适用于北京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1、知识点1、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阶段。2、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5种因素共同影响3个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义: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4、教育心理学于19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这是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被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2、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一)学与教的要素5学生、教师、

2、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教学、评价和反思过程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3)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3.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第二章1、知识点1、心理发展的含义:是指个体从出生

3、、成熟、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的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3、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0-1乳儿期 1-3婴儿期 3-6、7幼儿期 6、7-11、12童年期(学龄初期) 11、12-14、15少年期(学龄中期) 14、15-25青年早期(学龄晚期) 成年期 老年期。4、关键期的定义: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5、认知发展的4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

4、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6、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8、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9、人格的含义:有称个性,是指决定个性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10、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 3部分组成。11、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12、自我意识的3方面内容: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13、个体自我意识

5、的发展经历了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4、认知方式的种类: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陈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15、场依存与场独立这两个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来的。16、场依存的含义:是指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较多或完全依赖该问题空间中的线索,从这些线索中搜索信息。17、场独立的含义:是指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根据自身内部的参照来搜索信息。18、智力水平在130以上为天才,在70以下为低能,110-119为中上(聪明)19、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2、简答题1、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能

6、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最近发展区对教育的意义:一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二指出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建新建构,表现出阶级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0-2感知运动阶段)(2-7前运算阶段)(7-11具体运算阶段)(11-16形式运算阶段) 4、自我意识的含义: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认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

7、过程。5、认知方式的差异: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陈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3、论述题1、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辩证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的认知发展(三)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三章1、知识点1、人类学习的定义: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生学习的定义: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3、学习的特征:一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

8、的变化。二是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三是学习是由联系和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四是学习没有价值和对错之分。五是学习是指过程并非结果。六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性为。 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5、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6、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经典实验。7、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经典实验。实验:猫最初的盲目乱撞是一种“常识错误”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此,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又被称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8、尝

9、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第48页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认为,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可以称为强化。强化又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10、苛勒的顿悟实验。实验中苛勒把黑猩猩的这些表现成为“顿悟”,由此提出了“完形顿悟”说。11、托尔曼的理论中,行为不是受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而是受预期行为会带什么样的结果支配。1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一学习观(1)人之生长和表征理论(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

10、机、结构、程序、强化四原则)。13、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14、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5、布鲁纳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有自己的基本结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等组成的知识结构。16、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布鲁纳非常重视学习的主动性,提倡发现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是主动发现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形成一种探究新情境的态度和掌握发现式学习的方法。通过发现学习的方式,将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

11、结构。17、强化原则的定义:是指教学应该按照学科知识基本结构的特点,按步强化,适时强化。18、奥苏伯尔提出接受学习理论。奥苏伯尔根据学习内容的性质及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联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二、简答题1、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地联系。 2、实现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即外部条件,指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即内部条件,学习者有学习心向、学习者在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知识,以便于新知识相联系、学习者要积极主动使其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

12、得实际意义。3、简述“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材料,她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3、论述题19、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学习观(1)人之生长和表征理论(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3)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提倡发现学习(3)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四原则)。第四章1、知识点1、学习动机的定义: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以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学

13、习动机的基本成分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区分:内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比较持久,有较大主动性。外部学习动机与其相反。4、学习动机种类:一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5、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6、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3种方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7、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发展。8、归因的3个维度(成败归因理论是维纳提出的)9、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自我

14、效能感的定义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第69页2、简答题1、 奥苏伯尔关于学习动机的分类:一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二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2、 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3、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期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答: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

15、劝说、情绪和心理状态 5、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存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条件。 6、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1、内部条件(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 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学生的抱负水准5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1家庭条件和社会舆论2教室的榜样作用)。 4、论述题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简介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

16、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1、知识点1、学习迁移的定义:是将学得的经验变化的运用与另一情境。2、学习迁移的类型:根据性质划分:正、负迁移。根据方向划分:水平、垂直迁移。根据内容划分:一般、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划分:远、近迁移。3、桑代克提出相同要素说。美国心理学家贾德的概括说。4、关系转换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家1929年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5、心向与定势的定义: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倾向性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同类后继活动。6、心向定势的作用:积极的促进

17、作用、消极的阻碍作用。7、影响学习迁移3个因素:一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8、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一改革教材内容。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三改进9、教材呈现方式:1、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2、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3、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1、知识点1、知识的分类:一是能够描述或者识别个体、事件和观念的陈述性知识。二是能够执行某些身体或心理活动的程序性知识。 2、陈述性知识的定义:是指人类心智表征事实、观念与概念的方式,可以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来陈述这种知识。 3、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组块。

18、安德森提出3种不同类型的组块:时间序列、表象、命题。4、知识学习的分类:一符号、概念和命题学习。二下位、上位和并列结合学习。5、命题是表征观念及概念时间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组块。6、程序性知识是指导个体如何执行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知识。7、程序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产生式,每个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组成。8、符号学习的定义: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9、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10、概念学习的定义: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11、命题是由句子来表述的,句子是由若干概念组成的。12、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

19、结合学习(102页看例子、会区分)13、图像记忆的储存时间为0.25-1秒,声像记忆的储存时间为2-4秒。14、工作记忆的特点:一信息的保存时间短暂。二他的工作或活动状态。三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为7+、-2个组块。15、工作记忆容量相当有限,为7+、-2个组块。16、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包括:复述、组块、编码。17、长时记忆中信息的保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生不忘。18、长时记忆中的认知过程主要涉及编码、知识的储存和提取。19、支持干扰理论的实验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20、前摄抑制定义: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继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21、倒摄抑制定义:是指后继学习的材料对先

20、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2、简答题1、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他用无意义音节做识记材料,他发现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20分钟后的遗忘率为20%一天后为60%,遗忘进程的发展是不均衡,先快后慢,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后几乎不忘。 2、简述概念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3、论述题1、如何运用信息加工的学习原理,促进知识的获得和保持?一明确指示学习的目的,增加学习主动性。二在学习活动与实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三深度加工学习材料。四进行组块化编码。五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第七章1、知识点1、操作技能定义:又称动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以骨骼肌肉的运动实现的合乎法则的

21、程序化、自动化、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2、操作技能4个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3、高原现象定义:指在练习到一定时期,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尽管练习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动作技能水平出现暂时的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4、安德森心智技能的3个阶段:认知、联结、自动化阶段。5、人们的内部语言可以省略、简缩,所以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省略和简化,具有简缩性。2、简答题1、操作技能的特点: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 2、心智技能的特点: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3、论述题1、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一确立合理的

22、智力活动原型。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四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第八章1、知识点1、学习策略定义: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2、学习策略特征:一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主动使用的。二是有效学习的需要。三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策略,是指定的学习计划。四可以通过练习获得。3、学习策略分类:认知、元认知、资源管理策略。4、“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来的。元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5、元认知有3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6、元认知策略分为:计

23、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2、简答题1、认知策略有哪些? 答: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2、资源管理策略的具体内容: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学习工具利用、人力资源利用5策略。3、学习策略的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型训练模式、交互训练模式。3、论述题1、学习中如何使用认知、元认知策略?一提高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二丰富元认知知识和体验。三加强元认知操作的指导。四创设反馈的条件与机会。第九章1、知识点1、问题解决的含义: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2、奥苏伯尔关于问题解决的4个阶段: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明确问题的目标和已知条件、填补缺口、检验。3

24、、创造性的定义:创造性的特征: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2、简答题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呈现特征。二已有知识经验。三反应定势。四功能固着。五智力水平。六动机强度。2、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答:环境因素(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智力因素、已有的知识经验、动机、个性因素。3、论述题1、如何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数,促进知识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结合具体科学,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三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2、如何培养学生的

25、创造性?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給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1保护好奇心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4重视直觉思维能力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第十章一、知识点1、品德的含义: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偶故事)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0岁之前他道德,之后自律道德; 3、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26、阶段论(海因茨难题的故事)4、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5、儿童道德发展的4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权威阶段(他律5-8)。可逆性阶段(自律8-10)。公正阶段(10-12)。 6、社会学习理论将观察学习分4个部分: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7、动机过程包括:替代性强化、直接强化、自我强化。8、道德认知的3个维度:道德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9、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从他律到自律、从结果到动机、从对人到对己、从片面到全面2、简答题1、简述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75、177页 理解)2、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79页 理解)3、

27、简述中小学发展的品德特征:一小学生:1道德认知表现出从具体逐渐过渡到抽象,从片面逐渐过渡到全面。2道德行为表现出从依附逐渐过渡到自觉,从模仿过渡到习惯。3小学生品的发展的协调性。 二中学生: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2品的发展有动荡向成熟过度。 4、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原因:一家庭环境教育的影响:家庭气氛、父母表率作用、父母态度和教养方式。 二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校风和班风的影响、教师教书育人方式及其自身的楷模作用、学校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影响。三社会因素影响:社会风气社会主流、电视广告网络等大众媒体。四通体群体。(二)内部因素:一认知失调:改变认知、增加新认知、改变认知相对重要性 二态度定势 三道德认知 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