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农作物生育状况观测生育状况是指农业植物各生育阶段的个体和群体的长势、长相、动态生育速度、内部生理变化和产量结构等状况。生育状况测量值是衡量气象条件影响的数量表征。反映农业植物生育状况的具体项目比较复杂,不同的作物类型、不同的发育期、不同的研究目标,表征生育状况内容均可不同,甚至同一观测项目由于仪器设备或研究深度不同,其研究内容也会不同。第一节 农作物发育期的观测一、观测的一般要求1观测地段:农业气象观测地段是定期进行去后观测和生长状况观测的基本地点,观测地段必须选择在能够代表当地一般地形、地势、土壤、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的大田上。为符合平行观测原则,地段应选择在本站大气候观测所能代表的地
2、面范围内,若距观测场35公里以上,地段应增设雨量观测点。所选地段应尽量减小小气候影响,距大建筑物、水域、道路应在20米以上,地段的面积一般不宜小于0.1公顷,地段选择后应在农气簿1绘制平面图,并作文字说明。2观测时间:在不漏测和迟测规定发育期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作物发育期的出现规律由台站掌握。为避免缺、漏、迟测现象发生,必须遵守以下三条规定:(1)旬未必须巡视。(2)预计作物将进入某发育期或两个发育期相隔很近时,应每天观测一次。(3)作物进入发育期后,要每天观测,直到发育末期结束。每天观测时间一般定在下午,有的作物物候在上午或中午出现最盛时应作相应变动。3观测植株:在观测地段上按对角线方法选定
3、四个观测点,从测点中再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植株进行发育期观。(1)条播密植作物和撒播播作物为定点不定株(前者在长l2米、宽2-3行中,后者在1中),每点连续任选25株;(2)条播稀植作物及穴播作物(包括水稻本田)为定点定株,前者每点连续10株,后者每点连续5穴。(3)苗床及秧田每点选0.25平方米,观测全部植梆。4发育期的始、盛、末期的确定:农作物进入各发育期的确定方法不同。有些发育期如出苗、返青或活棵、停止生长、乳熟、黄期、可收期等以目测估计记裁。其余发育期需要进行百分率统计。当进入某发育期的百分率分别达l0、50、80或以上时,分别计为某发育期的始、盛(普遍)、末期。每个发育期进入末期时
4、,即停止该发育期的观测。二、观测项目中国气象局颁布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了20种农作物需要进行物候观测,具体发育期项目列于表31。试验物候观测项目,一般可从上述站网观测项目中选择,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另行加测。有关作物的物候标准可参见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表3-1 主要作物观测的发育期 第二节 作物株高、密度的观测一、植株高度观测植株高度是衡量生长速度的标志之一。定期观测植株或群体的高度可用以研究生长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用以判断群体的合理性。1.观测时间与次数高度观测的起止时间,作物从幼苗期至生长终期(表3-2),树木从芽萌动至休眠芽形成。观测次数有二种规定: 若发育普遍期距旬末2天之内,除规定
5、进行两次高度测量的发育期外,可免去旬末加测。表3-2 生长状况测定时间及项目2.观测方法株高的测量方法有三种:(1)从地面量到植株最上叶片伸直后的最高点;(2)从地面量至上部展开叶的叶枕部位或主茎(花序)顶端;(3)从地面量至株丛最高点,如甘薯等葡萄性生长作物。三种高度测量方法可以分别反映叶的生长速度;茎的生长速度和群体的平均生长速度。应根据需要选定。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每次高度测定为40株平均值,每测点连续选取10株,穴播作物连续任选5穴,每穴任选2株。禾谷类密植作物、甘蔗拔节后、玉米、高粱7叶后规定要作二种高度观测。二、密度观测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的数量。它是构成产量的重要因素,也是
6、判断群体是否合理的指际。密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农田小气候状况,通过观测可为改进栽培技术、改善田间小气候提供依据。1.观测时间和次数确定密度观测的时间和次数的基本原则: 第一次观测后取得基本苗数;最后一次观测应在密度不再变化时进行;中间应根据产量形成规律的需要加测。其中密度变化大的作物(如分蘖作物)应多测几次。“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测定时间和次数如表3-2。2.密度测定方法(1)撒播作物。采用测定1面积内的株数再换算成每亩株数。(2)稀植或穴(丛)播作物。采用行株距法计算密度: 3-1式中:为平均行距,每测点连续量取10个行距的长度(m),取4测点的平均行距;为平均穴(丛)距,取4测点各20株的
7、平均值;为平均每穴(丛)株(茎)数,取4测点各10穴(丛)平均值;为每亩面积取666.7。(3)条播密植作物。每测点量出各10个行距宽度(),取4测点的平均行距(精确到cm),再在4测点内各测相邻两行各0.5行长株数,求得4侧点的平均株数,再按面积折算成亩密度。对密度不均匀的观测田块,规定将观测行长增加一倍。 (4)间套种作物。量取3个以上间(套)作物组合的宽度,按作物分行数除以总宽度,计算1内行数。再按不同种植方式同时测定每种作物1内株(茎)数,取样长度应在5个作物组合宽度以上,然后折算每种间、套作物的密度。(5)畦播作物。因畦沟或畦背均占有定面积,密度测定时应予订正。订正时各量取2畦以上的
8、长度和宽度,分别求出实播面积和总面积,按4测点求出平均订正系数。第三节 生长状况评定为一种综合评定气象因子对农作物影响的方法。评定生长状况时应以整个观测地段的全部植株为对象,采用三类标准评定,三类评定标准参考农业部门划分“三类苗”的方法确定。主要标准: 植株的健壮程度(包括叶色、整齐度、密度);病虫害及天气灾害的危害程度;杂草的混杂程度;产量状况(包括花序的发育、穗粒数及饱满程度)及予计产量丰欠水平。 生长状况评定的时间与次数与植株高度测定同步进行。“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的评定标准是:一类:植株生长状况优良。植株健壮、密度均匀、高度整齐、叶色正常、花序发育良好,穗大粒多,结实饱满,没有或仅
9、有轻微病虫害和气象灾害,对生长影响极小,预计可达丰产年景。二类:作物生长状况较好或中等。密度不太均匀,有少量缺苗断垄,生长高度欠整齐,穗子、果实稍小,受病虫危害或气象灾害较轻,予计可达平均产员年景。三类:作物生长状况不好或较差。密度不均匀,植株矮小,高度不整齐,缺苗断垄严重,穗小,粒少,杂草多,病虫害或气象灾害对作物有明显抑制或产生严重危害,预计产量低,是减产年景。第四节 叶的观测 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器官。单株叶片的多少,生长速度和单叶及群体叶面积大小,叶面积密度等都直按影响产量。 一、叶龄和出叶速度叶龄观测有二项: 一是主茎出叶总数;二是每叶生长速度。二张叶片的生长间隔为该叶出叶速度。总叶
10、龄数除决定品种的遗传特性外,其变化与生育期长短关系密切,但生育期的变化取决于品种的光温特性和播种季节,因而总叶龄数是研究生育期变化规律的重要参数。出叶速度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在杂交育种中必须研究出叶速度的变化规律,才能保证亲本花期相遇。 叶龄观测一般有二种方法: 1.按出叶位次标记叶龄,同时记录出叶起止日期。 叶位是指着生完全叶的茎节(叶节)的次序。总叶龄数为15叶,其叶位由1至15,一般叶鞘和不完全叶不应记作叶龄。 叶片的生长规律一般是先伸长后展开,且后一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一般优于前一叶,因此当后一叶完全展开时,即基本定型。禾本科作物当下一新叶叶尖露出上叶叶鞘时,即表示上叶生长结束,下叶生长开
11、始。 此种方法应从主茎第一叶开始至最后一叶完全展开时结束。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以不漏测、迟测为原则。2.按一定间隔日数观测叶龄。 新出叶叶片定长一般可参照已出下位叶叶长的变化规律估算。二、叶面积测定测定叶面积是了解群体生长速度和状况,分析产量变化原因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农业气象研究最常测定的一个生长分析项目。1.叶面积的表示方法(1)叶面积指数()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绿色叶面积的倍数。是最常用的一种叶面积表示方法:式中:为单株平均叶面积(),为密度(株/亩),为6667104。(2)叶面积密度()表示叶面积的空间分布状况的参数。即群体内的分层叶面积系数除以该层厚度(一般每层为10-20),单位为或。(
12、3)受光叶面积指数()表示叶面积的光合效率状况的参数,指群体叶片直接接受太阳直接辐射的叶面积指数。由某层日照面积率 (接受直射光叶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和叶面积密度之乘积求得。实际计算式:式中:为受光叶面积系数,即第层的的平均光面积率,为第层的叶面积系数。2.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1)面积系数法。对每一样品叶片直接测量长度和宽度。长度从叶尖量到叶基,宽度测量该叶最宽处,用长度与宽度之积,乘以一系数求其叶面积:式中为叶面积(),为叶长(),为最大叶宽(),为系数也称叶面积校正值或调整值,它随叶形变化。不同的作物的品种、生育阶段和环境条件值均可不同,它由实测数据按最小二乘法求得。由于表示叶片长、宽的
13、矩形面积与实际叶面积之比值。 通常水稻、小麦和谷子等披针形叶片的取值为0.83,其基本推算原理是,披针形叶片通常在叶长2/3处收尖,因而可把该叶近似成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一个等腰三角形(图3-1),其面积为: 图3-1披针形叶片的近似几何形叶面积求算系数法可扩展到不同叶形的各种作物上(表3-3)。表3-3 主要农作物叶面积的值“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值需在观测作物的叶面积最大时期求算,求算时从有代表性的l0株作物中选取展开完整的叶片30-40片,分别量取长度()和宽度(),再将叶片在坐标纸上描出,并用求积仪读出叶面积;计算叶面积校正系数。“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需测定叶面积的作物与测定时期见表3-
14、4。表3-4 叶面积和干物质测定时期 (2)重量法。利用全部叶片的面积与部分叶面积之比等于全部叶片的重量与部分叶片的重量之比的原理测定。 式中:为全部叶片的面积,为部分样本叶的面积,为全部叶片的重量,为部分样本叶的质量。测定时只要从待测叶片中截取一小部分易于测量面积的叶片就可用重量法测定叶面积。因此重量法适用于任何形状特异的叶片。但因叶片各部分的叶脉分布不均匀,也因叶片生长过程中随环境差异致使叶肉薄不均匀,重量法会产生一定误差。用重量法测定叶面积时:一是样叶应包括不同层次,二是样叶应注意均匀,一般需横贯全叶。“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做重量法叶面积测定时,应在田间选取有代表性植株10株(水稻选
15、一丛),带根拔起拿回室内,剪下全部绿色叶片后,随机选取30片叶子、逐叶平铺成行,叶片间中部相连,用米尺量取中部宽度作为样时宽度,并用剪刀精确剪取3-5厘米,把剩余叶片和其余未取样叶的叶片一起烘干称重后计算叶面积。(3) 晒图法在暗处将绿色叶片样本平铺在晒图纸上,同时放上l0l0(cm)的方块纸,用玻璃板压平后在阳光下晒几小时后显影、定影。干燥后分别剪下叶片蓝图和10l0(cm)蓝图并称重,用重量法计算叶面积。此法可解决因叶面厚薄不均匀引起的测量误差。3.叶面积密度测定方法选好测定地段,格群体分成若干层(一般每层10-20cm),求出每层叶面积系数,再除以每层厚度即得该层叶面积密度。测定时每层取
16、样10-20株,保持植株的自然状态,自下至上分层,凡同一层次的叶片剪下用重量法或系数法测定叶面积即可。三、叶角和叶方位测定1.叶角测定叶角也称叶开角或叶张开角。一般有二种表示方法:许多植物的叶角能随气象条件变化,以减少阳光直射或避免过分遮阳的影响,起到调节水分平衡和植株体温的作用。叶角测定在作物群体的光能利用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测定时,从田间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样株,贴放在已钉有绘图纸的直立木牌上。以茎杆为垂直轴,使叶片自然地从轴线下垂,将每叶的叶尖与叶耳所在位置画在纸上,然后在两点之间连成一条直线,用分度规测量该线与轴线的角度。由于叶片与茎秆的夹角等于叶片的法线方向与地平面的交角,可制定一种倾角
17、器,迅速测出叶角,这种倾角器由一根法线尺和一半圆量角器组成。测量时将法线的垂直线一端沿叶面自然的伸展方向轻轻放置叶表面上,其上的量角器自然下落转动,便可读出叶倾角。2.叶方位测定所谓叶方位是指生长在植株上的叶片着生方向。方位可按4或8方位确测定时用一特制的圆框把它分为4或8个相应的象限。测量时,把植株放在圆框的中心,当用带有法线尺的倾角器测量叶角时,法线尺在地面投影的指向就是叶方位。第五节 分蘖的观测密植禾谷类作物具有分蘖特性。分费的数量和迟早直接影响产量结构组成。分数性状受温度、光照时间和强度的彤响,是农业气象试验的一项重要观测项目。一、分蘖的观测项目观测分蘖的目的是为测定分蘖的经济性状特性
18、,主要项目包括:(1)分蘖率(%): (2)成穗率(%)(3)有效分蘖期,移栽至分蘖数达每亩穗数的持续日数。(4)最高分蘖数和日期。(5)分聚增长或消亡速度:一定间隔期的分蘖数量变化。二、分蘖观测方法1.定位现测定位观测指对各分蘖的分蘖时间的一种观测方法。观测时可根据分蘖位与叶龄的同伸关系分别记录分蘖发生时间和分蘖位次。并在其后进行跟踪观测至4叶龄以上时方能停止。定位观测须熟悉作物分蘖的基本规律,并须配以分蘖生长图,图示或记录均以、表示主茎一次分蘖数,以-1、-2、,-1、-2,表示二次分蘖位次,以-1-1,-1-2,表示三次分蘖位次,非相当详尽的分蘖动态研究不宜采用此种观测方法,观测的植株也
19、不宜过多,一般以5株为宜,且应单本栽种。2.定期观测即按一定的间隔天数观测一次分蘖的数量变化,间隔期一般为2-5天。观测时可按间隔次数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塑料小圏套住新生分蘖,成穗时小心收获,即可按颜色标记,分次考测不同时期伸出的分蘖的性状特征。3.数量观测即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计算分蘖数,相邻两次观测值之差即为分蘖增减量。第六节 结实器官状况观测一、幼穗发育进程观测幼穗分化标志着作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了解结实器官发育的进程是研究气象条件对产量形成过程影响的基础。幼穗分化初期器官幼小,且多有幼叶包被,剥取较难,观测判别更难;幼穗分化后期,变化多在器官内部,因此观测幼穗分化需借助低倍显微镜、解剖
20、镜和各种化学试剂,或根据经验,采用形态相关判别法予以判断。1.直接剥取法剥取幼穗前应先做形态描述记载,以便大致判断幼穗发育进程。记载的内容一般包括:分蘖数、主茎叶龄指数或叶龄余数,剑叶叶枕距,拔节节数等。 剥取幼穗时应切去根和叶片,然后用解剖针纵向划破叶鞘,自外向内逐层小心剥去幼叶,直至幼穗完整无损地显露出来。初次剥取幼穗者易犯二个毛病,一是判断不准幼穗所在位值,易损坏幼穗,二是幼叶剥不尽,常在幼穗上留下一张幼叶,影响对幼穗进程的判读。剥好的幼穗可放在载玻片上直接用低倍显微镜或解剖镜观测,也可放在垫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进行肉眼观测,记录幼穗长、小穗长或颖花数、枝梗数等数据。观测花粉发育进程时,
21、常需事先用试剂染色和醋酸洋红、苏木精、甲基蓝等,然后制作切片;压破花药,挤出花粉粒或压扁雌蕊观测花粉管发育状况和授精状况。花粉管发育的观测需用高倍显微镜。观测样本不多时,可随时采样观测鲜样本,如同一观测日样本很多,1可用溶液固定后保存,供以后随时观测。溶液配方为甲醛5m1,冰醋酸5m1,50-90酒精90m1,混合即成。采用直接剥取法观测幼穗,必须注意幼穗的代表性。稻类作曲应以主穗为样本。二、结实状况现测1.结实率测定方法(1)定穗现测自作物开花始期至开花结束,逐日选取一定数量的穗(果),挂牌标记,注意前后定穗标准一致,至成熟收获时,按定穗日期分别考种,分出实粒、空粒、秕粒。区分空、秕、实粒有
22、灯光法和比重法二种。灯光法用一无色毛玻璃下置一只100白炽灯,将待测样本置于毛玻璃上逐一目测。凡子房已伸长、加厚并充满全部颖壳者为实粒;子房末伸长者为空粒, 子房半充实者为秕粒。比重法是将待测样本倒入清水中,半小时内沉入水底为实粒,24小时内下沉为批粒,余为空粒。(2)定花观测每日对花位相同的颖花标记,于结实时考测结实率。定花观测的植株状况应大体一致;数量不宜太少,同时应根据作物开花习性,避开弱势花或开花习性特异的花位,如水稻倒二花易空;小麦第3、4花位结实率下降。许多作物遇不良天气时易闭花,因此定花观测时还应目测开花率。2.抽穗速度与包穗长度观测(水稻)抽穗速度与包穗长度是衡量抽穗结实期气象
23、条件好坏的指标。在抽穗始期选择一批穗顶刚露出叶鞘的穗子,挂牌、编号、标明日期,然后逐日测量穗顶至叶鞘的距离至穗茎不再伸长时止。详细的还可作逐日开花观测,然后计算逐日穗伸长速度。包穗长度指水稻叶鞘包裹稻穗的现象。包穗使抽穗不畅、空秕率增加。测量在乳熟期进行,逐穗测量穗颈与剑叶叶鞘之距离。凡穗颈在剑叶叶捆之下为包穗,通常气温越低包穗越严重。3.灌浆速度观测(水稻)灌浆速度常作为衡量粒重与气象条件相互关系的指标。观测时,先在始花期一次选足始花状况一致的穗(花)200-400,并挂牌标记。至测定前再选择一次, 剔除开花提前或落后过多的穗(花),以后每隔2-3天取样10-20穗(花),测量粒重,了解灌浆
24、过程。取样有半穗法和全穗法二种:半穗法取样时,小麦以穗轴为界分左右两半,水稻以单数枝梗和双数枝梗分为两半,每穗分先后两次取完。每次各取二个样本,按半穗测量鲜、干重并计数粒数,折算千粒重。全穗法每次均取一定穗数直接称重,以两次重量差除以间隔日数为灌浆速度。测定时要按相同标准剔除空粒,并应采用感量为0.01以上的天平。烘干温度应在80-100,以二次重量差不超过平均值的1%为准,否则应再烘第二次。第七节 生长量测定及生长特征值计算测定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各部位的干、鲜重量及其变化,可以了解新陈代谢强弱、营养物质积累速度、植株含水量变化及物质与水分的运送和转移规律,进而研究这些变化与气象、气候的关系,估
25、算光合生产力,研究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一、测定时间与部位农业气象研究中的生长量测定大都采取动态监测方法,其起止日期及间隔日数均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一般约需测定10次。其中,苗期干物质积累数量较少,间隔可长一些,营养生长旺盛期和生殖生长期间隔应短一些。 测定一般以地上部为主,必要时可分地上、地下部测定。地上部干重可整株一次测定,也可按茎、叶、鞘、穗、籽粒等分部位测定。“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需进行干物质重量测的作物与测定发育期见表3-4。二、测定方法1.取样 取样在上午露水或雨水蒸发后进行,操作顺序是:按器官分类-称鲜重-测定叶面积-按器官分装后烘干、称重。取样数量:稻、麦、
26、大豆按4测点,每点连续10株;玉米、棉花、油菜根据株高或果枝数分等级按比例抽样。每测点连续量取10株。2.测干重稻、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五种作物需分叶片、叶鞘(叶柄)、茎(分枝)、果实(穗、荚)等器官分别测定干重,棉花分叶片、叶柄、茎(分枝)、铃称重。测定时,第1小时的烘干温度应在100-105(杀青),以后续持70-80,612小时后用感量为0.1g的天平第一次称重,以后每小时称重一次,至前后二次重量差小于5%时停止烘烤。3.计算计算的项目包括样本总鲜、干重,样本各器官总鲜、干重,1植株总鲜、千重和分器官鲜、干重,含水率。三、 生长特征量1.作物生长率作物生长率也称群体生长率,指单位土地面
27、积上干物质的增加量。2.相对生长率相对生产率指单位干物质重量的增加速率。3.净同化率净同化也称净光合率、指单位叶面积干物质的增加量(光合能力)。4.叶面积比叶面积比是指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第八节 农作物产量结构测定农作物的产量一般有二种表示方法:生物学产量:指单位面积农田上作物有机物的总积累量。经济产量: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农作物目的产品的数量,如稻谷、麦粒、皮棉、烟草、蔗茎等。农作物的产量一般都可分解为若干结构因素,如禾谷类作物的经济产量可分解为亩穗数、穗粒数、粒重、结实率等。棉花可分解为亩株数、株铃数、铃重、衣分等。由于产量结构因素的最终形成在时间上是有先后的,因而分析产量结构的变化更能分
28、析各生育阶段环境的影响效应。在农业气象研究中,产量和结构的变化是分析气象条件利弊的主要依据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将其列为基本监测内容,一、 监测项目主要农作物的产量结构分析项目列于表3-5。 表3-5 农作物产量结构分析项目表二、样本数量产量结构分析通过田间取样进行,“规范”规定才取样数量可归结如表3-6。表3-6 农作物产量分析取样规定三、有关的测定标准1.“风干”9的标准产量分析时,理论产量和茎杆重都用风干重表示。风干是指把样本悬挂在阴处晾干,以根、茎、叶易于折断或捏碎为标推,籽粒用牙咬易断并发生清脆碎裂声。2.千(百)粒重的取样和称重用随机方法取样,先分别数出两堆各1000粒种子称重,若
29、重量差不超过3%,取均值为千粒重,超过3时,再数1000粒称重,取重量相近两值平均得千粒重。3.玉米果穗长、粗和秃尖率果穗需去掉苞叶逐穗量取长度和粗度,长度指果穗基部(不包括穗柄)至顶端的直线距离。粗度指果穗下1/3处的直径。玉米果穗秃尖是由于授树不良造成的顶端缺粒,应注意与顶端半粒相区别。后者是因灌浆不良形成的白色或浅黄色的干秕粒。凡秃尖长度大于1cm的果穗计入秃尖果穗数,该数占取样总数的果穗百分比为果穗秃尖率。4.计产的密度取值稻麦均以每亩有效茎数来计算理论产量,此值取自乳熟期加测的密度值。麦类在计算株成穗率时,所用的基本亩数为三叶期之密度。玉米的每亩有效株数应用乳熟期密度减去空杆数。其他
30、作物均以最后一次测定之密度来计算理论产量。 茎杆重指包括除籽粒以外的全部干物质重,如茎杆、叶、穗轴、颖壳等;根不作统计。5.棉花的霜前、霸后花和僵烂铃霜前花指霜前和霜后5天内所收的花铃(不包括僵烂铃),计其花铃数和重量。霜后花是指霜后第6天起所收花铃数和重量,棉铃有一室僵烂就应作僵烂铃数统计,但在计算霜后花每株籽棉重时,应将未僵烂部分统计在内。小了2cm的幼铃为未成熟铃。6.大豆空荚和花生空秕荚果大豆以荚果中无粒或不足正常籽粒的1/4为空荚。花生荚果内无种子或虽有种子但小于正常种子的l/10为空秕荚果。7.屑薯重和晒干率薯块直径小于2cm为屑薯。测定晒干率时,称出有代表性鲜薯2000g,切片,
31、晒干称重后计算。9.麻类纤维理论产量指密度与单株纤维量之乘积。单株纤维量系按当地工艺加工成精麻晾干后的样本均值。四、产量结构因素的田间测定“规范”规定要对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等6种主要农作物在产量形成后期作相应的产量因素测定,以获取产量预报的早期信息。水稻应分别在抽穗和乳熟期测定一次枝梗数和每穗结实粒数。测定时,每测点选择5穴,每穴任选二株。小麦应在越冬开始和返青时测定分蘖数和大蘖数。抽穗时测定小穗数,乳熟时测定每穗结实粒数。测定时,每测点须连续选取10株。大蘖数指含三片完全叶以上的分蘖。玉米在乳熟期测定茎粗,果穗长,果穗粗。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从地面起第3节中部最宠部分直径。双穗
32、株择大穗测量。测定时每测点连续任选25株。 棉花需分别在7月15日,8月15日和9月10日测定伏前挑,伏桃和秋桃数。在吐絮时测定果枝数和单铃重。每测点均取5棵,单铃重每测点取25个棉桃,分别测定。大豆和油菜须在鼓粒期及绿熟期分别测定一次枝梗数和单株荚果数。测定时每测点连续任选10株。第九节 农业气象灾害观测与调查观测调查农业气象灾害能及时提供情报,掌握农情动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灾害损失,也是研究灾害指标、机制和防御措施的主要方法。一、农业气象灾害的站网监测1.监测的灾害类型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导致农业减产、耕地和农业设施受破坏的不利天气或气候条件之总称。列入全国站网监测的主
33、要农业气象灾害有:(1)于早。长期无降水或降水显著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作物水分亏缺,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导致减产的天气现象。应特别注意水分临界期的干旱观测。(2)洪涝。因大、暴雨引起河流泛滥,山洪暴发或因雨量过于集中,农田积水而造成的天气灾害。(3)渍(湿)窑。长期阴雨或农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使作物根系通气不良,缺氧引起作物器官功能衰退和生长不正常。(4)连阴雨。长时期连续阴雨少日照,空气湿度过大,影响作物生长或产量。(5)风灾。因热带风暴或的大风对作物造成机械损伤、倒状、土壤风蚀、沙化、破坏农业设施。(6)雹灾。降雹直接危害农作物。 (7)低温冷害。包括春季低
34、温连阴雨,夏秋季低温冷害和水稻寒露风。在作物生长季节,温度在0以上,作物连续处于生育适温以下或受短期强低温危害,使生育期推迟或发生生理障碍导致减产。 (8)霜冻。作物生育期间夜间土壤或植株表面温度降到0以下,使植株结冰,作物受害而减产。(9)冻害。越冬作物冬季遇强烈低温或温度剧变使作物体内水分结冰而受害或因土壤冻融掀耸形成冰壳和冻涝使作曲受害。(10)雪灾。因积雪使作物机械损伤或受冻而造成的灾害。(11)高温热害。高温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造成的危害。(12)于热风。因高温、低湿、大风天气造成大量蒸散的综合气象灾害,对小麦乳熟中后期及棉花、玉米、水稻均有显著危害。二、灾害的观测项目农业气象灾
35、害的观测项目包括灾害名称,受害时期,灾害强度,作物受害症状,程度和灾情评定及地段周围农田受害情况等。1. 受害时期与强度当灾害开始发生,作物出现受害症状或达到灾害指标条件时,开始记载灾害开始发生期并开始各项观测。作物受害症状不再发展时为该灾害终至期。突发性灾害除需记载作物开始受害和终至日期外,还应根据台站气象观测记录记载天气过程开始与终至日期。当灾害指标条件出观后如作物末立即出现受害症状,应持续监测二旬后才能作出是否受害的判断。灾害强度指记载实际出现使作物受害的农业气象要素值,分别在灾害开始、增强和结束时记载。记载内容如表3-7。表3-7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气象要素强度2.受害部位、症状及受害百分率统计受害部位是指受害的作物器官,如种子、叶、茎、花蕾、花、果实等。每一受害器官还可按上、中、下部位予以记叙。症状指受害后的外观状态和颜色变化。不同的灾害可以根据以下特征予以记载:(1) 干旱对播种(移栽)不利;出苗缓慢不齐;缺苗、断垄;不能播种;不出苗。叶片上部卷曲;叶子颜色变黄或变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冬季施工暖棚搭设方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自制第六单元课题4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与性质(34张)
-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第2章解析几何初步2-3空间直角坐标系课件北师大版必修2
- 接待礼仪-素材-培训讲学
- 教育学原理04-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教师
- 2024年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阳江市卫校附属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二零二五年离婚房产分割与赡养义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汽车零部件销售协议”英文翻译
- 2024年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 地理试题(无答案)
- 劳动法培训课件
- 金蝶云星辰初级考试题库
- 常见老年慢性病防治与护理课件整理
- 履约情况证明(共6篇)
-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设备机房出入登记表
-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题50篇-含答案
- 医用冰箱温度登记表
- 口袋妖怪白金光图文攻略2周目
- 日有所诵(二年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