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种文言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 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做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 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即“ 者, 也”式。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 型格式。例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例如: 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
2、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 判断,即“,也”式。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只 在主谓语之间加“是”。例如: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4. “者” “也”都不用,即“,”式。译成现代汉语 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5.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例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6.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用副词“非” 表示否定判断。(1)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例如: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二、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
3、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即“谓语 于”式。例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例如: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 放。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 “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 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 构成“受谓语”的形式例如: 有罪受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 “于”,主动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进主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 于”的形式。例如: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 制
4、于人。 4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 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5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例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 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所”, 自产生后,就成了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 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 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 或承前省略了, 变为“为所” 的形式。例如: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
5、”的形式,这种 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例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 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例如: 兵挫地削 ,亡其六郡 三、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 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 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 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 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更为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文言的第三 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作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边的词语又啰 嗦,这样省略主语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 据上下文的意思或整个语言
6、环境去推断。 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把 省略成分补出来。 主语的省略, 可分为“承前省”“蒙后省”“对话 省”等形式。例如:(1)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 (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 )触草木,(草木 )尽死。(2)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 “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 (孟子 )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王)曰: “不若与人。 ”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 (今日之事 )急!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省略谓语的情 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个别的现象。尤 其是并列的句子, 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
7、 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 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 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1)承上文谓语而省略。例如: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2)蒙下文谓语而省略。例如: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一看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例如: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俟)狱门外。后公改 (任)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3省略宾语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 所省多是代词 “之”。(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例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例如: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
8、敢与 (之)较。4省略兼语 “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 这个词就称作兼语。 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 文言里的兼语却 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 (之)归赵。5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 还有介词“以”“自”等, 这些介 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 当这个介词结构作补语时, 这个介词 常常被省掉。(1)省略介词“于”。例如: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于)兵势耳。(2)省略介词“以”。例如: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 (以 )鸡,果如成言。 另外,介词“自”也可省略。例如: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自)白帝,暮到江陵。四
9、、谓语前置古代汉语里,谓语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强调谓语, 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语之前,这就叫谓语前置,或叫主语后置。这种谓 语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现在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五、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 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在文言文里,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1. 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所谓否定句是表示 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 否定的动词“无”或无定代词“莫”。 如果它的宾语是代词,一般放 在动词谓语之
10、前。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 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八之刖。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 象古汉语中并不多见。例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V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去我三十里中唯命是听“*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 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 “只”“只是”或“专” “一定”等,而助词“之”“
11、是”是提宾的 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唯你是问” “唯才 是举”等等,就是这种格式。2. 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 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时放在介词之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例如:王问:“何以知之?”微斯人,吾谁与归?(2)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 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例如: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成语) (3) 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
12、在介词的前面。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六、定语后置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 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 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常见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格式: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 +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例如;(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出(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舉者,未得a2.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煞尾,构 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Ml)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3.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 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A ”4.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字,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纺下饮黄泉,用* *心一也口(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A A * A A * 七、介词结构后置1 .介词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天津市护师类之主管护师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六年级语文实践题库试题及答案
- 国际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题库
- 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试题及答案
- 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My family Part A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人教PEP版
-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汽车美容师考试学短期技能提升策略试题及答案
- 云南省龙陵县第三中学高一体育与健康《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食品质量审核与改进流程试题及答案
- 2024广西乐业宏乐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等奖课件】《刑事摄像技术》比赛课题:现场照相内容及方法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认识交通工具》课件
- 肺结核护理教案
- DL∕T 1084-2021 风力发电场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
- 铝模工程劳务承包合同协议书
- 2024年高考数学1卷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发
- 2024年广西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官方答案及逐题解析)
- 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正式版)
- 华为灰度管理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