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免疫系统_第1页
第一章免疫系统_第2页
第一章免疫系统_第3页
第一章免疫系统_第4页
第一章免疫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NameName:钟思雨:钟思雨TellTell:1537731998115377319981QQ:1292101278QQ:1292101278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基础:七章 免疫系统、抗原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补体系统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免疫应答 免疫与临床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十八章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四章 共二十九章一、免疫(一、免疫(immunityimmunity)的概念)的概念传统概念传统概念 即免除劳役即免除劳役/ /瘟疫的意思瘟疫的意思现代概念现代概念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特异性生理

2、反应,其作用是维持机体的生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其结果通常对机体是有利理平衡和稳定,其结果通常对机体是有利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有害。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有害。第一节医学免疫学概述第一节医学免疫学概述绪论二、免疫的功能二、免疫的功能免疫防御免疫防御 :免疫缺陷:免疫缺陷/ /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免疫监视免疫监视 : 肿瘤肿瘤/ /病毒持续感染病毒持续感染免疫稳定免疫稳定 :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 调节机制:神经调节机制:神经- -体液体液- -免疫。免疫。 物质基础: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物质基础:神经递质、激素和免疫活性物质活性物质 三、免疫应答的

3、类型及作用三、免疫应答的类型及作用 按照获得的方式和作用特点,分为固有免按照获得的方式和作用特点,分为固有免疫(疫(innate immunityinnate immunity)和适应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adaptive immunity)两类。)两类。 (一)固有免疫(一)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是人类在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固有免疫是人类在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是机体抵御病原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是机体抵御病原体侵袭的体侵袭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个体出生时即具备,。在个体出生时即具备,又 称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又 称 非 特

4、异 性 免 疫 ( n o n - s p e c i f i c n o n - s p e c i f i c immunityimmunity)。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成分构成成分 屏障结构(皮肤粘膜屏障、血胎屏障、屏障结构(皮肤粘膜屏障、血胎屏障、血脑屏障);固有免疫细胞血脑屏障);固有免疫细胞 ;固有免疫分子固有免疫分子特点:特点: 生来就有生来就有 能遗传给后代能遗传给后代 具有种的差异具有种的差异 作用无特异性作用无特异性 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是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二)适应性免疫(二)适应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

5、,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等特定抗原后产生的免疫,接触病原微生物等特定抗原后产生的免疫,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反应。又称特异性免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发生反应。又称特异性免疫(疫(specific immunityspecific immunity)。)。 执行特异性免疫的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即即T T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和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特点:特点: 出生后形成,需抗原刺激出生后形成,需抗原刺激 特异性特异性 耐受性耐受性 记忆性记忆性 建立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又建立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又 促进非特异性免疫促进非特异性免疫 可被动转移可被动转

6、移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第二道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第一第二道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一第二道是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第三道是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区分第一第二道防线区分第一第二道防线的方法是:是否进入了内环境的方法是:是否进入了内环境.四、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四、免疫病理与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药物过敏、新生儿溶血等超敏反应:药物过敏、新生儿溶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 AIDS RA RA 患者手指关节实质性损伤患者手指关节实质性损伤五、免疫学的应用五、免疫学的应用1.1

7、.传染病的预防:疫苗(灭活、减毒、多肽传染病的预防:疫苗(灭活、减毒、多肽 、核酸、转基因产品疫苗)、核酸、转基因产品疫苗)2.2.免疫诊断:免疫诊断:ABOABO血型鉴定、传染病诊断血型鉴定、传染病诊断3.3.疾病治疗:干扰素、疾病治疗:干扰素、G-CSFG-CSF、EPOEPO等细等细 胞因子胞因子 ;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DCDC、造血干、造血干 细胞);人源性抗体等。细胞);人源性抗体等。免疫学发展史免疫学发展史1.1.经验免疫学时期(经验免疫学时期(17171919世纪中)世纪中) 通过现象认识免疫学通过现象认识免疫学 天花天花2.2.科学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1919

8、世纪中世纪中2020世纪中)世纪中)3.3.现代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2020世纪中至今)世纪中至今) 历史上天花曾经肆虐历史上天花曾经肆虐30003000年前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古医书及僧侣经年前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古医书及僧侣经 文中,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的相关记录。文中,就有了天花这种急性传染病的相关记录。公元前公元前l160l160年统治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从其年统治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从其木乃伊考证出他面部就有天花疤痕。木乃伊考证出他面部就有天花疤痕。公元三四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大规模天花流行,饱受天公元三四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大规模天花流行,饱受天花的肆虐。花

9、的肆虐。大约到了六世纪非洲暴发天花,八世纪欧洲也难逃一劫。大约到了六世纪非洲暴发天花,八世纪欧洲也难逃一劫。十七十八世纪天花传入大洋洲在西半球肆虐;十七十八世纪天花传入大洋洲在西半球肆虐;十八世纪末在欧洲的所有盲人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由天十八世纪末在欧洲的所有盲人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由天花引起的失明。花引起的失明。1.1.经验免疫学时期(经验免疫学时期(17171919世纪中)世纪中) 天花患儿从天花患儿从1 17 7天的病症图天的病症图天花 (smallpox)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天花病毒繁殖速度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潜伏期717天(平均约12天)。16世纪世纪18世纪世纪人痘接种:

10、人痘接种: 实际上是人为地选择毒性小的天花病毒在人实际上是人为地选择毒性小的天花病毒在人体内造成一次轻型天花感染,因此难免有一定体内造成一次轻型天花感染,因此难免有一定危险。接种后轻则留下大块疤痕,重则会导致危险。接种后轻则留下大块疤痕,重则会导致死亡,有的还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死亡,有的还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我国古代接种人痘的方法有四种:我国古代接种人痘的方法有四种:痘衣法:痘衣法:把天花病人的衣服或涂有天花脓疱浆把天花病人的衣服或涂有天花脓疱浆的衣服给小儿穿。的衣服给小儿穿。痘浆法:痘浆法:用棉花蘸天花脓疱液塞入儿童鼻孔。用棉花蘸天花脓疱液塞入儿童鼻孔。旱苗法:旱苗法:先将天花痂皮阴干研细

11、,而后用银管先将天花痂皮阴干研细,而后用银管吹入鼻孔。吹入鼻孔。水苗法:水苗法:将天花痂皮研细用水调湿,以棉花蘸将天花痂皮研细用水调湿,以棉花蘸染塞入鼻孔。染塞入鼻孔。Edward Jenners 首次用牛痘来预防天花牛痘接种术的发明牛痘接种术的发明1980 WHO:消灭天花:消灭天花Jenner(1749-1823)2.2.科学免疫学时期(科学免疫学时期(1919世纪中世纪中2020世纪中)世纪中) 通过实验认识免疫学:微生物培养、制备灭活和减通过实验认识免疫学:微生物培养、制备灭活和减毒疫苗预防传染病;抗体的发现毒疫苗预防传染病;抗体的发现v Louis paster Louis past

12、er (1822-18951822-1895) 减毒疫苗减毒疫苗v MetchnikoffMetchnikoff(18901890)细胞免疫细胞免疫v von Behringvon Behring(18901890)抗毒素抗毒素 v EhrlichEhrlich(18971897)体液免疫体液免疫v OwenOwen(19451945)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v BurnetBurnet(19571957)克隆选择学说克隆选择学说现代免疫学理论基石现代免疫学理论基石1890: 1890: von Behring 正式用正式用白喉抗毒素治疗白白喉抗毒素治疗白喉病人,而于喉病人,而于19011901年年

13、获首次诺贝尔奖。获首次诺贝尔奖。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1898: 1898: Paul Ehrlich提出提出 抗体的功能,为此,抗体的功能,为此,获得获得19081908年诺贝尔奖。年诺贝尔奖。Elie Metchnikoff1883 1883 观察到了吞噬细胞观察到了吞噬细胞提出最初的细胞免疫学说提出最初的细胞免疫学说,为此,与,为此,与Paul Ehrlich分分享享19081908年的诺贝尔奖。年的诺贝尔奖。MacFarlane Burnet 19571957年提出克隆选择年提出克隆选择(clonal selection) )学说学说. .为此,获得为

14、此,获得19601960年诺贝年诺贝尔奖。尔奖。1975年年kohler 和和milstein发明的单克隆技术证发明的单克隆技术证实了上述理论实了上述理论. .为此,获得为此,获得19841984年诺贝尔奖。年诺贝尔奖。3.3.现代免疫学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2020世纪中至今)世纪中至今) 研究范畴扩大:传染病、肿瘤、移植、生殖等研究范畴扩大:传染病、肿瘤、移植、生殖等v 抗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遗传基础抗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遗传基础v 免疫遗传学和免疫遗传学和MHCMHC限制性的发现限制性的发现 v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因子及其受体v 信号转导的研究信号转导的研究v 免疫学应用:单克隆抗体,重组

15、免疫学应用:单克隆抗体,重组CKCK, 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第一章第一章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分子三部分组成。一、免疫器官一、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 : 骨髓骨髓( (Bone Marrow) 胸腺胸腺(Thymus)(Thymus)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脾脏( spleenspleen ) 淋巴结(淋巴结( lymphnodeslymphnodes ) 黏膜伴随淋巴组织黏膜伴随淋巴组织(mucosal

16、-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Thymus(T cells)Bursa of Fabricius(B cells) 法氏囊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一)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骨髓骨髓(bone marrow)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发生的场所的场所 卵黄囊(卵黄囊(2-3周)周)-肝、脾(肝、脾(3-7月)月)-骨骨髓(胚

17、胎末期和出生后)髓(胚胎末期和出生后)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HSC):):CD34+CD117+Lin- 骨髓的功能:骨髓的功能: 1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 2)B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鸟类为法氏囊)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鸟类为法氏囊) 3 3)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是)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主要是 再次免疫应答,是血清抗体的主要再次免疫应答,是血清抗体的主要 来源。来源。胸腺胸腺(thymusthymus) 发生最早的免疫器官,出现于胚胎期第发生最早的免疫器官,出现于胚胎期第9 9周,成熟于周,成熟于2020周。新生期重量周。新生

18、期重量15-20g15-20g,青春期青春期30-40g30-40g。随年龄增大而萎缩退化。随年龄增大而萎缩退化。胸腺的结构:胸腺的结构:* * 皮质:胸腺细胞(未成熟皮质:胸腺细胞(未成熟T T细胞)细胞) 髓质:较成熟髓质:较成熟胸腺细胞;哈氏小体胸腺细胞;哈氏小体胸腺微环境: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胸腺外基质胸腺基质细胞、胸腺外基质细胞、及局部活性因子组成,是细胞、及局部活性因子组成,是T T细胞分细胞分化成熟的环境。化成熟的环境。 髓质上皮细胞髓质上皮细胞胸腺细胞胸腺细胞皮质上皮细胞皮质上皮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死亡细胞死亡细胞被膜被膜 血管血管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皮质皮质髓质髓质胸腺

19、细胞胸腺细胞* *胸腺的功能胸腺的功能1 1)T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2 2)免疫调节)免疫调节3 3)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二)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及产生初次免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及产生初次免疫应答的部位疫应答的部位淋巴结淋巴结 500-600500-600个个 * * 皮质区:皮质区: 浅皮质区:浅皮质区:B B细胞定居场所细胞定居场所 初、次级淋巴滤泡初、次级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深皮质区:T T细胞定居场所细胞定居场所 高内皮微静脉高内皮微静脉 髓质区:髓质区: 髓索:主要为髓

20、索:主要为B B细胞和浆细胞,部细胞和浆细胞,部 分分T T细胞和巨噬细胞。细胞和巨噬细胞。 髓窦:富含巨噬细胞。髓窦:富含巨噬细胞。皮质区皮质区初级滤泡初级滤泡(B细胞区)细胞区)二级滤泡二级滤泡(生发中心)(生发中心)副皮质区副皮质区(T细胞区)细胞区)髓质区(髓质区(M、浆细胞区)浆细胞区)动脉动脉静脉静脉输出淋巴管输出淋巴管髓索髓索输入淋巴管(淋输入淋巴管(淋巴、巴、Ag、细胞进、细胞进入处)入处)*淋巴结的功能淋巴结的功能 T T、B B淋巴细胞定居场所淋巴细胞定居场所 (T T细胞细胞 75%75%;B B细胞细胞25%25%) 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参与淋巴细胞再

21、循环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具有过滤淋巴液的作用具有过滤淋巴液的作用脾脏脾脏 最大的免疫器官最大的免疫器官 脾脏结构:脾脏结构:* * 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白髓: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T T细胞区细胞区 淋巴小结:淋巴小结:B B细胞区细胞区 边缘区:边缘区:T T、B B细胞和大量细胞和大量MM 红髓:脾索:红髓:脾索:B B细胞、浆细胞、细胞、浆细胞、M和和DC 脾血窦脾血窦: : 血液血液*脾脏功能脾脏功能(1 1)T T、B B细胞定居的场所(细胞定居的场所(B B细胞细胞 60%60%,T T细胞细胞40%40%) (2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 3)合成某些生

22、物活性物质:补体成分等)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补体成分等(4 4)过滤作用)过滤作用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MALTMALT) 主要包括肠相关主要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组织、鼻相关、鼻相关淋巴淋巴组织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在局部抗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在局部抗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感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二、免疫细胞二、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是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免疫细胞是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胞、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身,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及其巨噬细胞及其

23、它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红细胞、肥大细胞它抗原提呈细胞、粒细胞、红细胞、肥大细胞等。等。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或称或称免疫活性细胞免疫活性细胞即即T T细细胞和胞和B B细胞。细胞。 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来源于胸腺,故称淋巴细胞:来源于胸腺,故称T细胞。成熟细胞。成熟T细胞离开细胞离开胸腺,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胸腺依赖区。胸腺,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胸腺依赖区。T细细胞约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胞约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65%-80%。(一)T细胞表面分子:1、T细胞抗原受体(TCR):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也是所有T淋巴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2、CD4和C

24、D8分子:辅助TCR结合抗原和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3、协同刺激分子:4、CD2分子(LFA-2):绵羊红细胞5、细胞因子受体(CKR)6、丝列原受体(MR)MHC分子一般指的是主要组织相关性抗原,也就是MHC编码的蛋白质。经典的类抗原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CD8经典的类抗原主要表达在某些免疫细胞表面,如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激活的T 细胞等,内皮细胞和某些组织的上皮细胞也可检出MHC-抗原。CD4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1、根据免疫效应功能,T细胞分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T细胞TC/CTL、调节性T细胞2、根据是否表达CD4和CD8,T细胞又

25、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3、 CD4+T细胞主要有细胞主要有Th, CD8+T细胞主要由细胞主要由CLTTh亚群及功能亚群及功能Th1:主要介导细胞毒和局部炎症有关的免疫应答,参与胞免疫及迟发型超敏性炎症的发生,在机体抗胞内病原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Th2:抗胞外病原体感染的免疫作用Th3:属诱导性调节T细胞,具有免疫负调节作用。CTL的功能的功能直接杀伤靶细胞。过程中自己不受伤,可连续杀伤多个靶细胞。杀伤机制2个l人类B淋巴细胞因在骨髓中分化成熟,故称为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l成熟B细胞主要定居于淋巴结皮质浅层的淋巴小结和脾脏的红髓和白髓的淋巴小结内。B细胞约占外周血中

26、淋巴细胞总数的20%。三、免疫分子三、免疫分子分泌型免疫分子分泌型免疫分子 抗体抗体(antibody)(antibody) 补体补体(complement)(complement)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cytokine)膜表面的免疫分子膜表面的免疫分子 BCR BCR TCR TCR MHC MHC CD CD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KCK: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在细胞间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的统称。主要的细胞因子及作用:1、白细胞介素(IL)白细胞产生又作用于白细胞间。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和刺激造血功能。2、干扰素(IFN)由多种细胞产生的具有广泛抗病毒、抗肿瘤和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