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_第1页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_第2页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_第3页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_第4页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中考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稀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现用 10g 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 问题:(1)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 、配制、装瓶并贴标签。(2)由计算可知,稀释时需加水 mL (水的密度为:1g/mL),取水时选用量筒的量 程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A 25mL B 50mL C 100mL D 250mL(3)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 和试剂瓶。(4)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合金样品10g放入烧杯,向其中逐渐加入10%的稀硫酸,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2、*气体的质量占049加入稀植酸的质量g 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量取88 C玻璃棒 0.1 67.5%【解析】(1)根据浓硫酸稀释步骤解答;(2)根据计算解答需要水的体积及选择所需量筒;(3)根据浓硫酸稀释需要的仪器解答;(4)根据所加稀硫酸的质量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1)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配制、装瓶并贴标签;(2)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0gx98%= (10g+x) X10%, x=88g, 88gX1g/ mL=88 mL。由计算可知,稀释时需加水88 mL;取水时选用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100mL,故选C;

3、 (3)实验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 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和试剂瓶;(4)设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x,样品中锌的质量为V。Zn+H2SO4=ZnSQ+H2 T65 982y 49M0%x65982y 49 g 1000 xx=0.1gy=3.25g10g 3.25g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X 100=67.5%10g答: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1g;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67.5%。2.金属是人类生活中的常用的材料。(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 符号”)(2)铁钉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多次出现,下图展示了光亮铁钉的一系列变化。红色铁打|光

4、海盗隹三错馋铁打声黔田继L(i )变化中,铁钉主要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ii)变化中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 式为。(iii)如果用a、b分别代表光亮的铁钉和无锈铁钉,则它们的质量关系 。A. a<b B . a>b C . a=b D .无法比较(3)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你认为不需要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B .将铁粉放入稀硫酸 C .将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4)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a(OH)2CO),他以铜锈为原料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杂质不与稀

5、硫酸反应,且不含铜元素。图中部分物质略去)。无色气体A是,溶液C中所含的阳离子是 ,固体D中含有的物质是 。 在蓝色溶液B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铜锈样品的质量 10g,固体F的质量是3.2g,则铜锈中含 Ci2(OH)2CO的质量分数是O【答案】Al水和氧气 6HCl+Fe2O3=2FeCl3+3H2O B C 二氧化碳 Fe2+铁、铜 Fe+CuSO4=Cu+FeSO4 55.5%【解析】(1)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用质量分数表达,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 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6、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6HCl=2FeCl3+3H2O;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铁锈的质量等于反应前铁的质量与反应的氧气、水的质量和,所以锈蚀后的铁钉的质量大于原铁钉的质量;(3)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 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 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将铁粉放入硫酸锌溶液中,不反应,证明铁在锌后;B.将铁粉放入稀硫酸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证明铁在氢前;C.将铁

7、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溶液由蓝色变成绿色,铁的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铁在铜前;D.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证明铜在氢后,由ABD三组实验即可证明锌 铁氢 铜,所以C实验不需要进行;(4)碱式碳酸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 化铜、水、二氧化碳,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所以A为二氧化碳,B为氯化铜;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所以溶液C中一定有亚铁离子;固体D中含有的物质是铜;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CuCl 2= FeCl2 + Cu 设Cu2(OH 2CO的质量分数为X,固体F是铜,即生成的铜的质量是3.2g ,10gXXX (128 +228X 100%)

8、=3.2g, X=55.5%.3.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I、吕布兰法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 , 1742 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下:(1)碳酸钠俗称O(2)在高温条件下,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和木炭生成 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On、索尔维法1892

9、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原理如下:NaCl+CO+NH+HO=NaHC0 +NHCl, 2NaHC直NaCG+COT +H2Q 某兴趣/、组采用下歹U装置 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三颗烧瓶实验操作如下:关闭Ki,打开“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 K通入CG;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停止通NH, 一段时间后,关闭 K停止通C。;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 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加热时间/mint 0tlt 2t 3t415剩余固体质量/g未t己录15.313.711

10、.910.610.6请回答下列问题:饱和NaHO液的作用是除去 CQ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 ,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 ;关闭K2停止通NH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其目的是。(7)根据实验记录,计算 t2时NaHCOK体的分解率 (已分解的NaHC既量与加热前原NaHCQ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若加热前NaHC调体中还存在少量 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8)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

11、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钱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候氏制碱法。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 。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作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答案】纯碱Na2SO+C'W NaS+4co加快溶解速率,使 N&CO充分溶解在水中会有 CO气体产生,污染空气 NaHCO+HCl=NaCl+ CO2 T +H2O控制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使氨气充分反应24.2% (过程略

12、)偏小【解析】【详解】(1)碳酸钠俗称纯碱。(2)根据题意,反应物是 NaSO和木炭,生成物是 N&S和CO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SQ+C更温N&S+4CO ( 3)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 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使 N&CO充分溶解在水中。(4)吕布兰法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会污 染空气。(5)HCl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3+HCl=NaCl+COT +H2O(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一致。N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以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13、。关闭 K2停止通NH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 CO,其目的是使氨气充分反 应。(7)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10.6g是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设反应前碳酸氢钠的质量是 x,贝USXflHCOa 那C0 + Hg + C& t .16810&K10* 6&168 X上 上-t 解得工二16. 8手 所以未记录的侑是16. 8gli 106 10 6g12时固体剩余物的质量是 15.3g,设此时发生分解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是V,伪工跖比0a + H20 + C& I 反应前后固体的差量.168106168-106“y16.8. 15. 3g.168V,加元市砺6营解得E1

14、即 出t2时NaHCO勺分解率后出X 100%八24.2%若加热前NaHCOK体中还存在少量 NaCl,则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偏小,NaHCO勺分解率会偏小。(8)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此说法正确;“科技兴邦、 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此说法正确;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 料的作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此说法正确。故选。【点睛】该题中的难点是计算t2时NaHCO固体的分解率,首先分析表中数据,当剩余固体质量不再 变化时,说明碳酸氢钠完全反应,此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是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据此求出 未记录的碳酸氢钠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差量计

15、算出12时发生分解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4.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物质人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 Zel Fe Sn Pb (H) Cn Hg Pi Au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1)表中口内对应的元素符号为 。(2) Mg、Sn. Pt、Au四种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有 种。(3) Cu能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Ag,请说明理由:。合理利用资源(1)工业上用含氧化铁 480t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 to(2)化学小组通过实验将生锈铁钉回收处理。(铁钉

16、处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原理保存方法a.向盛后生锈铁钉 的烧杯中加入稀盐 酸,浸没铁钉溶液由无色变为黄 色、铁钉表回后气泡 产生、铁锈脱落请写出稀盐酸除铁锈 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b.取出铁钉,洗涤、干燥,妥善保管铁钉呈现银白色(3)小组同学提出,烧杯中的废液也可以回收处理。(废液处理)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获知:a FaO3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b FeC2+2NaOH= Fe (OH) 2 J+2NaClc 4Fe (OH) 2+O2+2H2O= 4Fe (OH) 3d不溶性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实验流程:悬浊液A静置一天

17、的原因是。操彳I是。写出固体C转化为铁红的化学方程式 促进科技发展化学学科在合成药物等方面发挥若巨大作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成药物,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化学式为GH8O4,相对分子质量是O(2)抗生素青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能治疗肺炎和外伤感染等。青霉素中用得较多的是青霉素钠,化学式为 Ci6Hi7O4N2SNa,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3)抗酸药抗酸药是一类治疗胃痛的药物,能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缓解胃部不适。抗酸药的种类很多,通常含有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如NaHCC3、MgCO3、Mg (OH) 2等。请写出其

18、中一个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Al 2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银的前面350 FeO3+6HCl=2FeC3+3H2O刷漆涂油A使氢氧化亚铁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 2Fe(OH) 3= Fe2O3+3H2O 180 17: 64NaHCO+HCl= NaCl+H2O+CO2 T【解析】【详解】正确认识物质:(1)通过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金属可知,表中E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是 Al;(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所以Mg、Sn、Pt、Au四种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有Mg、Sn两种;(3)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 C

19、u能从AgNO3 溶液中置换出Ag; 合理利用资源:(1)设得到含杂质 4%的生铁质量为xFe2O3 + 3CO2Fe+ 3CO2160112480t(1 -4%) x160= 112480(1-4%)xx= 350t(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原理保存方法a.向盛后生锈铁钉 的烧杯中加入稀盐 酸,浸没铁钉溶液由无色变为黄 色、铁钉表回后气泡 产生、铁锈脱落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3+3H2O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刷漆涂油(3)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所以悬浊液A静置一天的原因是:使氢氧化亚铁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

20、从溶于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I是过滤;氢氧化铁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Fe (OH) 3=Fe2O3+3H2O;促进科技发展:(1)化学式为 C9H8。4,相对分子质量是 12X9+8X1+16=480;(2)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所以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7X1) : ( 16X4) = 17: 64;(3)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i=NaCl+HbO+CQ T。【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 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

21、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 查。5.室温为25c时,某小组用无水氯化铜粉末制备氯化铜大晶体,制备过程如下:步骤I:查阅资料,得到氯化铜溶解度数据如下温度(C)0202540506080溶解度(g)69.274.576.481.885.589.498.0步骤H :配制少量CuC2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 得到晶种。步骤出:把晶种悬挂在新配制的 CuC2热饱和溶液中,室温下静置数天,形成大晶体。步骤IV :取出大晶体,处理剩余的溶液(母?)。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用20mL蒸储水(密度约为1g/mL)配制50 c的氯化铜饱和溶液。计算需称取CuCl2的质量是 g。将称取的CuC2固体和20

22、mL水倒入烧杯中, (填操作名称),直至固 体完全溶解。(2)母液中Cu2+属于重金属离子,随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下列方法可用于母液处理的是OA.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待水分自然蒸干后保存所得固体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 AgNO3,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 NaOH,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3)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100g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 g(只列计算式,已知CuC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o【情案】17.1搅拌A C【解析】(1)容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

23、表格中数 据可知,50c时,氯化铜的溶解度为 85.5g,用20mL蒸储水(密度约为1g/mL)配制50c的 氯化铜饱和溶液,需称取CuC2的质量是17.1g;将称取的CuC2固体和20mL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固体完全溶解;(2) A.由题中信息可知,氯化铜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防止落 入其他物质,引入杂质,待水分自然蒸干(蒸发结晶)后保存所得固体,则不会有含铜离子的液体排放,不会导致污染,正确 ;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 AgNO3,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 淀是氯化银,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中仍然有铜离子,倒入下水道,仍会导

24、致污染;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 NaOH,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 燥保存,滤液中只有氯化钠,没有铜离子,倒入下水道,不会因重金属导致污染;(3)由题 中信息可知,25c时氯化铜的溶解度为 76.4g, 100g母液中含有氯化铜的质量为x, 76.4g/176.4g=x/100g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V,x=100gX76.4g+176.4g;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设 100g母CuC2+ Fe = FeC+ Cu13556100g 76.4g176.4 g135100g 76.4g176.4 g=56/y56 100g76.4g135 176.4 g6.请根据下列实

25、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编号)。(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镒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氧化镒(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填字母(4)装置C 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填“a”或" b”)端通入。(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 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敞口放置;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

26、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 线依次为图2中的MNa、NP段和PQ段。充满氧气敞口放置的塑料版数据处理器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 A. MN B . NP段 C . PQ段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时几乎不再变化。B 2HQ-1a 2HO+OT ;能 E;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答案】分液漏斗CaC02HCl=CaCl2+HO+COT ;a 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21%【解析】【分析】【详解】(1)装置B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制取 CQ,选择的实验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C+2HCl=CaCl2+HaO+COT ;实验室

27、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应该选择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即B;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O ""°、2HO+OT ,二氧化镒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物质,所以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镒仍然可以作为反应的 催化剂;(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或者向上排空 气法进行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用F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应该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5)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MN段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少,能

28、够说明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把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塑料瓶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更加 剧烈,因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所以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时几乎不再变化。【点睛】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 程式的书写、分子的性质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 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35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7 .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自然海区总面积约为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1)海洋中有大量的鱼、虾,食用海鱼、海虾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

29、(填序号)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D.油脂(2)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 上述过程得到的粗盐属于 (填纯净物”或馄合物”J(3)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金属镁,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主要含NaCl和MgC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石灰?L 海水或卤水> 氢氧化镁®盐酸通电“氯化镁I->展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则两步的作用是 。(4)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 型矿产资源一何燃冰下列有关 何燃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可再生能源8 .

30、燃烧产物只有水,无污染C.蕴藏量大,热值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被誉为朱来能源”【答案】B海水晒盐混合物将氯化镁富集起来C【解析】(1)食用海鱼、海虾可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蛋白质;(2)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海水晒盐,粗盐中还含有泥沙等,属于混合物;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加入石灰乳和盐酸的作用是将氯化镁富集起来;(4) A、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产物不只有水,错误;C、蕴藏量大,热值大,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被誉为 朱来能源”,正确。故选Co8.某兴趣小组计划对空气成分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A除去二氧化碳和

31、水摹气除去氧气|一摩三(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图 1中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A、B顺序 能否颠倒 (填 能”或 否”。)图2(2)除去氧气:该小组根据教材中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除去了(1)中得到的气体中的氧气。在拉瓦锡的经典实验中(装置如图2),使用汞的优点有。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B.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C.无法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D.得到的氧化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3)分析误差: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4)拓展与

32、延伸: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L重辂翰皴I秸黄鱼粕未,加期至180七时可分解得到氨气3加氯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淡n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及唾但在高温或点燃条 件不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羸气中燃烧仪器B的名称是。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铭酸钱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填序号),还必须 补充的一种仪器是 。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根据已有知识,收集氮气只能用 法,理由是。该小组欲进行镁在氮气中的燃烧实3现收集一瓶含水约1/5体积的氮气,该如何操作O【答案】 除去水蒸气(或除水)否ABD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锥形瓶CDF酒

33、精灯2KMnO4=K2MnO4+MnO2+O2 T (2KC1O 人 2KCl + 3O2 T )排水法 氮气密度接近空气且1/5体积水时,停止收集,难溶于水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 移出集气瓶,放在实验台上。【解析】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化学方程 式的书写。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 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图 1中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气体从溶液通过会带出 部分水蒸气,装置 A、B顺序不能颠倒;(2) A、汞为液态,在加热的条件下只与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

34、固体,正确 ;B、汞与氧气 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汞,时间足够长,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正确;C汞是液体,当容器内压强改变时,液面的位置发生改变,能观察装置中气体体积的变化,错 误;D、汞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汞,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得到的氧化 汞粉末加热生成的气体体积 +剩余气体体积=原空气体积,正确。故选: ABD;(3)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4)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铭酸俊 ,在实验室中制取少量氮气,重铭酸钱加热至180c时,可分解生成氮气,其发生

35、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DF,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酒精灯;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可用高镒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 ,高镒酸钾分解生成镒酸钾、二氧化镒 和氧气,氯酸钾和二氧化镒混合加热时,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2KMnO4=K2MnO4+MnO2+O2 f , 2KC1O3 =g= 2KCl + 3O2 T ;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因此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该小组欲进行镁在氮气中 的燃烧实验,现收集一瓶含水约1/5体积的氮气,操作方法是:向集气瓶中装满水,倒扣入水槽中,当收集到约剩余 1/5体积水时,停止收集,移出集气瓶,放在实验台上。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

36、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进(填“破“b)。(3)小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过程:(作出猜想)A.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B.气体中有挥发出来的 HCl气体。(实验探究) 取少量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酗: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 色。于是排除了猜想 A,你认为排除猜想 A的理由是 。小明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37、实验结论气体中有HCl(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Na2CO3+ CO2+ H2O = 2NaHCQ(拓展延伸)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答案】酒精灯C b CaCO+2HCl=CaC2+CO2 T +H2O酚酗: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碱性物质Ca(OH,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气体中有HClB H E C【解析】【分析】【详解】(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C装置;右图装置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水只能从a端排水,故氧气从 b端通入;(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Q+2HCl=CaC2+CO2 T +H2O;【实验探究】 酚酬: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即含有氢氧化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