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学charpter10 几个专题ppt课件_第1页
热量学charpter10 几个专题ppt课件_第2页
热量学charpter10 几个专题ppt课件_第3页
热量学charpter10 几个专题ppt课件_第4页
热量学charpter10 几个专题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 十十 章章几几 个个 专专 题题第十章第十章 几个专题几个专题 10-1 太阳能利用中的传热问题(52页) 10-2 热管及其应用(60页) 10-3 射流冲击换热(65页) 10-4 传质过程简介(69页) 10-5 传热学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80页)10-1 太阳能利用中的传热问题太阳能利用中的传热问题 太阳是个炽热的气团,它的内部不断地进行着核聚变反应,由此产生的巨大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出去。到达地球大气层外缘的能量,具有如图 10-1中位置较高的实线所示的光谱特性,近似于温度为5762 K的黑体辐射。 日地间的距离在一年中是有变化的。在日地平均距离处,大气层外缘与太阳

2、射线相垂直的单位表面积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为 。此值称为太阳常数,记为Sc , 它与地理位置或一天中的时间无关。实际上,大气层外缘水平面上每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为:m2W)61370() 110(coscos,fSG式中:f地日距离修正系数,f = 0.971.03;太阳射线与地面法线间的夹角,称天顶角。 在太阳能利用中会碰到许多传热问题,现以太阳能集热器为例来分析。太阳能集热器是将太阳能转换成工质(水)的热能的设备,典型的集热器如图 10-3 所示: 太阳能在穿过透明的盖板后投射到吸热面上。为了提高效率,在吸热面上常涂有对太阳辐射具有很高光谱吸收比的涂层。所谓太阳能集热器的效率 , 可

3、定义为集热器的有效收益热流密度 qg与投入集热器的太阳辐射Gs的比值,即:)210(sgGq 提高太阳能集热器效率的途径是,在保持最大限度采集太阳辐射的同时, 尽可能减小其对流和辐射热损失。措施之一是:利用对太阳光透明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使吸热面不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如图10-4所示,普通玻璃对 m的热辐射有很高的穿透比,而对 m的热辐射的穿透比很小。于是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穿过玻璃进入有吸热面的腔内,而吸热面发出的常温下的长波辐射却被玻璃阻隔在腔内,从而产生了所谓温室效应。 吸热面的辐射特性对集热器效率也是重要的。以图10-3 所示的平板型集热器为例,在热稳态情况下,集热器单位面积的热平衡方程为:)

4、310(pc,pr,gssqqqGqpr,可采用灰体平行平板间的辐射换热公式计算:111)100()100(trp4tr4p0pr,TTCq代入式(10-3)化简,得:)410() 111()100()100(spc,trps4tr4p0sGqGTTC 太阳能利用中吸热面材料理想的辐射特性应是:在 0.33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吸收比接近于 1 ,而在大于3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吸收比接近于零。即要求s 尽可能大,而 尽可能小。用人工的方法改造表面,如对材料表面覆盖涂层是提高s /值的有效手段,这种涂层称为光谱选择性涂层,如在铜材上电镀黑镍镀层,其吸收比特性如图10-5中曲线 2 所示。黑镍镀层的

5、厚度对表面特性的影响示于表10-1。镀层厚度指标)cmmg(2 0.055 0.077 0.080 0.098 0.13 s s0.830.0810.0 0.97 0.07 14.0 0.93 0.09 10.0 0.89 0.09 9.9 0.91 0.11 8.30表表 10-1 黑镍镀层厚度对辐射特性的影响黑镍镀层厚度对辐射特性的影响(镀层表面温度为 50 C) 由表中可以看出,黑镍镀层使s / 值可提高到10左右。 不仅人工研制的涂层表面对太阳能的吸收比不等于其自身的发射率,一般材料也常是如此。 表 面 s)K300( s涂在金属底板上的白漆涂在金属底板上的黑漆 无光泽的不锈钢 红 砖

6、人的皮肤(某种白种人) 雪 玉米叶子 0.21 0.97 0.50 0.63 0.62 0.28 0.76 0.96 0.97 0.21 0.93 0.97 0.97 0.97 0.22 1 2.4 0.68 0.64 0.29 0.78 表表 10-2 部分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及自身发射率部分材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比及自身发射率10-2 热管及其应用热管及其应用 热管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具有特别高的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图10-6 为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工作液在热管内循环流动,把热量从加热段传递到散热段。 带有吸液芯的热管有突出的优点对蒸发段与冷凝段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但其制造成本较高,

7、 多用于航天事业中。地面上常采用依靠重力回流冷凝液的重力热管。这时冷凝段必须位于蒸发段之上。如图10-7所示。重力热管中应用最广的是钢-水热管。钢-水热管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不凝结气体氢气,并最终聚集到冷凝段使凝结换热恶化,以致使热管性能变坏或失效。这种现象称为钢-水的不相容性。 下面我们以一根钢-水重力热管为例来分析其热传递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热阻大小。设热管的外径 do =25mm, 内径 di =21mm,蒸发段长度 le及冷凝段长度 lc均为 1m,碳钢导热系数 =43.2 W/(mK)。热量从热流体传到冷流体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热阻如下: 设蒸发段外表面总表面传热系数为 ho,e,那么:(1

8、). 从热流体到蒸发段外壁的换热热阻 R1)(1eo,eo1hldR(2). 从蒸发段外壁到内壁的导热热阻 R2WK104 . 62125ln0 . 12 .4314. 321ln214ioe2ddlR(3). 蒸发段换热热阻蒸发段换热热阻 R3 设蒸发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设蒸发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 hi,e=5000 W/(m2K), 那那么:么:WK10350001021. 014. 3113ei,ei3hldR(4). 从蒸发段到冷凝段蒸汽流动的压降所引起的热阻从蒸发段到冷凝段蒸汽流动的压降所引起的热阻 R4 蒸汽的压降导致饱和温度下降蒸汽的压降导致饱和温度下降, 这等价于存在一个热阻。这等

9、价于存在一个热阻。但实际上由于压降很小,因而所引起的相应的温差也很但实际上由于压降很小,因而所引起的相应的温差也很小,所以小,所以 R4 0。(5). 冷凝段固体壁面导热热阻冷凝段固体壁面导热热阻 R5 R5与与 R2相同,为相同,为 6.410-4 K/W。(6). 冷凝段换热热阻 R6 取凝结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i,c=6000W/(m2K),那么 WK105 . 260000 . 1021. 014. 3136R(7). 冷凝段外管壁与冷流体间的换热热阻 设冷流体的总表面传热系数为 ho,c,那么hldRco,co71 在 R1R7中,属于热管内部的热阻为R2R6,其和为 6.78 1

10、0-3 K/W。一根长2m、直径为25mm的铜棒的热阻是上述钢-水热管的1500倍。热管的这种特别优良的导热性能又被称为“超导热性”。10-3 10-3 射流冲击换热射流冲击换热 当需要在换热表面的局部地区产生强烈的换热当需要在换热表面的局部地区产生强烈的换热效果时,可采用冲击射流。冲击射流已广泛用于平效果时,可采用冲击射流。冲击射流已广泛用于平板玻璃回火、金属薄板退火、纺织品或纸张干燥、板玻璃回火、金属薄板退火、纺织品或纸张干燥、燃气轮机叶片冷却及电子器件冷却等技术中。在这燃气轮机叶片冷却及电子器件冷却等技术中。在这种换热方式中,气体或液体在压差作用下通过一个种换热方式中,气体或液体在压差作

11、用下通过一个圆形或窄缝形喷嘴垂直(圆形或窄缝形喷嘴垂直( 或成一定倾角地喷射到或成一定倾角地喷射到被冷却的表面上,从而使直接受到冲击的区域产生被冷却的表面上,从而使直接受到冲击的区域产生很强的换热效果。如图很强的换热效果。如图10-9、10-10所示。射流到达所示。射流到达壁面前的区域称为自由射流。抵达壁面后,射流向壁面前的区域称为自由射流。抵达壁面后,射流向四周沿着壁面流开,形成贴壁射流区。固体表面上四周沿着壁面流开,形成贴壁射流区。固体表面上正对喷嘴中心处称为滞止区。这里的局部换热强度正对喷嘴中心处称为滞止区。这里的局部换热强度特别高。特别高。 图10-11示出了一些典型情况下滞止区及其附近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变化情况。*.滞止区以外的射流冲击区域中的平均换热特性为:)610()()(),(321mPrRedlrdfffNu函数 f1、f2、f3可按以下公式计算:c)710()(b)710()005. 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