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学课件_第1页
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学课件_第2页
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学课件_第3页
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学课件_第4页
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教研室病理教研室田东萍田东萍模拟模拟CPCCPC讨论病例(编号讨论病例(编号A9-1A9-1):): 患者,男性,患者,男性,2121岁,大学生。岁,大学生。 主诉:反复发热主诉:反复发热1 1月,持续高烧月,持续高烧1 1周。周。 现病史:患者于一月前开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现病史:患者于一月前开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烧,近一周持续高热。烧,近一周持续高热。 查体:急性热病容,体温查体:急性热病容,体温4040,脉搏,脉搏118118次次/ /分,呼分,呼吸吸2525次次/ /分,血压分,血压95/55mmHg95/55mmHg,颈部、腋下、

2、腹股沟,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脾明显肿大。淋巴结肿大,肝脾明显肿大。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0000mm3110000mm3,可见大量幼稚的白,可见大量幼稚的白细胞,红细胞细胞,红细胞300300万万/mm3/mm3,血小板,血小板7.1/mm37.1/mm3万万。 入院治疗三月后,病人死亡。入院治疗三月后,病人死亡。问题:问题:患者得了什么病?死亡原因是什么?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1 1掌握淋巴瘤的概念、类型掌握淋巴瘤的概念、类型 2 2掌握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变化及组织学类型掌握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变化及组织学类型 3 3掌握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变化特点及分类原掌握非

3、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变化特点及分类原则则Malignant Lymphoma 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1 1 霍奇金淋巴瘤,占霍奇金淋巴瘤,占10%10%。 2 2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占90%90%。 20012001年淋巴瘤的年淋巴瘤的WHOWHO新分类:新分类: 分类依据:形态学、免疫表型分类依据:形态学、免疫表型 、遗传学、遗传学、 临床特点四方面。临床特点四方面。 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具有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组织学具有细胞成分多样性和特殊的细胞成分多样性和特殊的Reed-SternbergReed-Stern

4、berg细胞。细胞。好发于浅表淋巴结如颈部、锁骨上淋巴结,结好发于浅表淋巴结如颈部、锁骨上淋巴结,结外淋巴组织被累及极少。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巨块,外淋巴组织被累及极少。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巨块,灰白色鱼肉状,和周围粘连、不易移动。灰白色鱼肉状,和周围粘连、不易移动。淋巴结正常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由肿瘤组织取淋巴结正常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由肿瘤组织取代。瘤组织的细胞成分多样,有瘤细胞和反应性炎细代。瘤组织的细胞成分多样,有瘤细胞和反应性炎细胞成分。胞成分。 霍奇金淋巴瘤的镜影细胞霍奇金淋巴瘤的镜影细胞(引自引自Rubin Pathology 3rd 1998) (1):为诊断细胞,此种细胞具有五大

5、特点:细胞体大、浆丰、核大、核仁大而嗜酸、核呈空泡状。若为双核都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中之影,故称镜影细胞。 (2):霍奇金细胞。 (3):发育受阻的瘤细胞。 (4):肉瘤样细胞。 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浆细胞。 霍奇金的淋巴瘤细胞霍奇金的淋巴瘤细胞 (引自(引自Rubin Pathology 3rd 1998)(三)(三) 组织学分型组织学分型 根据根据20012001年淋巴瘤的年淋巴瘤的WHOWHO新分类分为两类新分类分为两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不需找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不需找到典型的到典型的R-SR-S细胞)细胞) 结节硬化型霍奇

6、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 1级、级、2 2级)级) 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细胞减少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减少型霍奇金淋巴瘤 是一种单克隆性是一种单克隆性B B细胞肿瘤。细胞肿瘤。 淋巴结结构消失。淋巴结结构消失。 瘤细胞称结节状和结节弥漫状排列。瘤细胞称结节状和结节弥漫状排列。 由小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由小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L&DL&D细胞组成。细胞组成。 淋巴和淋巴和/ /或组织细胞型或组织细胞型R-SR-S细胞。细胞。又叫又叫。细胞大,。细胞大,核呈折叠状或呈多叶

7、状。核仁大、多个、嗜碱性、核呈折叠状或呈多叶状。核仁大、多个、嗜碱性、核膜薄。核膜薄。 几乎所有病例的肿瘤细胞几乎所有病例的肿瘤细胞CD 20CD 20、 CD CD 79a79a、 BCL 16 BCL 16 和和CD 45CD 45阳性。一半以上阳性。一半以上CD 75CD 75、 EMAEMA和免疫蛋白轻链和重链阳性。和免疫蛋白轻链和重链阳性。 2.2.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有特征性的有特征性的R-SR-S细胞细胞 根据瘤细胞和反应性炎细胞数量的不同根据瘤细胞和反应性炎细胞数量的不同 1 1):淋巴细胞多,:淋巴细胞多,R-SR-S细胞少。预细胞少。预后最好。后最好。 2 2

8、):成熟胶原纤维束包围分隔瘤组织:成熟胶原纤维束包围分隔瘤组织呈结节状,陷窝细胞多。预后较好。呈结节状,陷窝细胞多。预后较好。 3 3):R-SR-S细胞多,多种细胞成分混杂。细胞多,多种细胞成分混杂。预后较差。预后较差。 4 4):此型淋巴细胞很少,又再分为:此型淋巴细胞很少,又再分为两亚型:两亚型: (1 1)弥漫纤维化型:此型预后最差。)弥漫纤维化型:此型预后最差。 (2 2)网织型:此型预后较差。)网织型:此型预后较差。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分型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学分型(引自(引自Rubin Pathology 3rd, 1998)A 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为主 B 混合细胞型混合细胞型 C

9、淋巴细胞稍减型(网织型)淋巴细胞稍减型(网织型) D 淋巴细胞稍减型、弥漫性纤维化淋巴细胞稍减型、弥漫性纤维化 E 结节性硬化型结节性硬化型 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经现代广野放疗及联合化疗,75%可治愈。二、非霍奇金淋巴瘤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on-Hodgkin lymphoma 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呈瘤细胞相对一致性和缺乏特征性R-S细胞。二、非霍奇金淋巴瘤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on-Hodgkin lymphoma发生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如咽淋巴环、扁桃体、胃肠、皮肤等处),结外

10、约占1/3。病变淋巴结肿大,融合成巨块。切面灰红色鱼肉样,与周围组织粘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现与霍奇金淋巴瘤不同,有下列3个特点: 1淋巴结正常结构破坏较彻底。 2瘤组织细胞成分呈相对单一性,无特征性R-S细胞。 3瘤组织侵袭性强,浸润淋巴结的被膜和血管。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分型,是各类肿瘤分类最多的一种,反映人们对此瘤认识不断加深。 1966年Rappaport提出一个单纯形态学的分型,分为弥漫型和滤泡型。 1975年美国的Lukes和德国的Lennert及Kiel的工作分类。分别提出类似的免疫功能组织学分型。他们根据正常淋巴结主要细胞成分为B细胞、T细胞和组织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

11、下发生母细胞转化的转化学说,将本瘤分为B细胞型、T细胞型和组织细胞型3大类以及若干亚型(表9-1)。 1994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组的专家们提示一个技术可以年国际淋巴瘤研究组的专家们提示一个技术可以识别和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淋巴瘤分类,它的理论基础识别和具有不同临床特点的淋巴瘤分类,它的理论基础是是LennertLennert等提示的等提示的B B和和T T淋巴细胞转化理论。(图淋巴细胞转化理论。(图9 -99 -9)每一类型都有形态学、免疫学表型、遗传学特征、临床每一类型都有形态学、免疫学表型、遗传学特征、临床表现和过程。表现和过程。 19941994年在世界卫生组织(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

12、HOWHO)的支持下,由美国血液)的支持下,由美国血液病理学会和欧洲血液病理学会共同组织新的病理学会和欧洲血液病理学会共同组织新的WHOWHO淋巴瘤淋巴瘤和白血病分类起草工作,于和白血病分类起草工作,于19961996年底完成分类草案年底完成分类草案(表(表9-29-2)。这是一个简化的)。这是一个简化的REALREAL分类。分类。 19961996年底年底WHOWHO分类的出台和应用,将使全世界的病理学分类的出台和应用,将使全世界的病理学家和血液学家有共同的语言,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家和血液学家有共同的语言,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淋巴细胞转化过程示意图淋巴细胞转化过程示意图(参照武忠弼主编(参

13、照武忠弼主编 病理学病理学 第三版全国统编教材第三版全国统编教材 修改)修改) 非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Lukes-CollinsLukes-Collins分类分类B细胞型淋巴瘤细胞型淋巴瘤小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B)型)型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型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型滤泡中心细胞型滤泡中心细胞型小核型滤泡中心细胞型小核型滤泡中心细胞型大核型滤泡中心细胞型大核型滤泡中心细胞型小无核型滤泡中心细胞小无核型滤泡中心细胞型型Burkitt淋巴瘤淋巴瘤非非Burkitt淋巴瘤淋巴瘤大无核裂滤泡中心细胞大无核裂滤泡中心细胞型型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B)T细胞型淋巴瘤细胞型淋巴瘤小淋巴细胞(

14、小淋巴细胞(T)型)型曲折核淋巴细胞型曲折核淋巴细胞型脑回状核淋巴细胞型(蕈脑回状核淋巴细胞型(蕈样霉菌病,样霉菌病,Sezary综合征综合征)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T)组织细胞型淋巴型组织细胞型淋巴型未定型淋巴瘤未定型淋巴瘤 20012001年年WHOWHO分类将淋巴瘤分为三大部分分类将淋巴瘤分为三大部分 1.B细胞肿瘤又分前体细胞和外周细胞 2.T和NK细胞肿瘤 3.霍奇金淋巴瘤表表9-2 WHO关于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关于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2001年年B细胞肿瘤细胞肿瘤 前前B细胞肿瘤细胞肿瘤前前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瘤 成熟成熟B细胞肿瘤细胞肿瘤

1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瘤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脾脏边缘区淋巴瘤脾脏边缘区淋巴瘤毛发细胞白血病毛发细胞白血病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骨的孤立性浆细胞瘤骨外浆细胞瘤骨外浆细胞瘤结外边缘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淋巴瘤)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滤泡淋巴瘤滤泡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纵膈(胸腺)大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原发性渗

16、出性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淋巴瘤/白血病白血病T和和NK细胞肿瘤细胞肿瘤前前T细胞肿瘤细胞肿瘤前前T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瘤母细胞性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成熟成熟T细胞和细胞和NK细胞肿瘤细胞肿瘤 T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侵袭性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细胞白血病 成人成人T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白血病 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细胞淋巴瘤,鼻型 肠病型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 肝脾肝脾T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 蕈样霉菌病蕈

17、样霉菌病 Sezary综合征综合征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周围周围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细胞淋巴瘤,非特指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巴瘤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富淋巴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富淋巴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减少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细胞减少型经典霍奇金淋巴瘤MALT= mucos

18、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标记为标记为: CD1 CD2 CD3 CD4 CD7 CD8: CD1 CD2 CD3 CD4 CD7 CD8标记为:标记为:CD10 CD19 CD20 CD21 CD22 CD23 CD10 CD19 CD20 CD21 CD22 CD23 sIgsIg标记:标记: CD16 CD56CD16 CD56:表达:表达 TdT TdT 未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未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CD13 CD14 CD15 CD64CD13 CD14 CD15 CD64: CD34CD34 CD30CD30: CD 45 CD 45 CD=Cluster

19、 of designationCD=Cluster of designation 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恶性淋巴瘤在病变发展过程中相互有重叠现象。 1 1前体前体B B和和T 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淋巴瘤淋巴瘤 常见与儿童和青少年常见与儿童和青少年 病理:病理: 前体前体T T细胞和前体细胞和前体B B细胞来源细胞来源 曲核型曲核型 瘤细胞胞浆稀少,核中等大,染色质粉尘状,核膜瘤细胞胞浆稀少,核中等大,染色质粉尘状,核膜有线状分割或浅沟,形成卷曲状,故称有线状分割或浅沟,形成卷曲状,故称. . 核分裂多。核分裂多。 非曲核型非曲核型 免疫表型:免疫表型:TdT(+) SIg(-)T

20、dT(+) SIg(-) CD10 CD10,CD19CD19(+ +)前体)前体B B CD2 CD2,CD3CD3,CD7CD7(+ +)前体)前体T T 遗传特点:多倍体遗传特点:多倍体5050个染色体个染色体 t(12:21), t(9:22) t(4:11)t(12:21), t(9:22) t(4:11) 行为:行为:2-102-10岁岁, ,前前B B细胞肿瘤可以治愈细胞肿瘤可以治愈 MLLMLL重排和重排和Ph Ph 染色体染色体高恶,几个月内死亡。高恶,几个月内死亡。 患者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全身淋巴结肿大为,而外周血像、骨髓像均正常, 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由一致性象小

21、淋巴细胞的瘤细胞代替。CD19,CD20,CD23(+)IgH和IgL基因重30% 12三体型低恶. 非霍奇金淋巴瘤,小淋巴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小淋巴细胞型 (引自引自Rubin basic Pathology 2003 ) 本瘤国内较少见,仅占本瘤国内较少见,仅占B B细胞淋巴瘤的细胞淋巴瘤的3%7%3%7%,而欧美约占,而欧美约占50%50%。一般认为本瘤在淋巴结内外均可形成滤泡样结构。一般认为本瘤在淋巴结内外均可形成滤泡样结构。 滤泡遍及整个淋巴结滤泡遍及整个淋巴结 瘤细胞相对一致性瘤细胞相对一致性 无着色体巨噬细胞或偶见无着色体巨噬细胞或偶见 无淋巴帽,分界不清无淋巴帽,分界不清 滤

22、泡间网纤维受压滤泡间网纤维受压 小滤泡间网状纤维有环行受压现象。小滤泡间网状纤维有环行受压现象。 CD19CD19,CD20CD20,CD10CD10(+ +),),SIg+SIg+,bcl-2bcl-2(+ +) 60%-90%t(14:18)60%-90%t(14:18)。基因表型:。基因表型:Bcl-2Bcl-2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低变恶性。分化较高,预后较好。一般可存活低变恶性。分化较高,预后较好。一般可存活5 5年以上。年以上。 约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约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0%20%,男性稍多,中位年龄,男性稍多,中位年龄约约6060岁,但它占儿童淋巴瘤的岁,但它占儿童淋巴瘤的

23、5%5%。 瘤细胞体积大,约为小淋巴细胞的瘤细胞体积大,约为小淋巴细胞的4545倍,似中心母倍,似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细胞、免疫母细胞 核圆形或卵圆,染色质边集核圆形或卵圆,染色质边集 核仁多个或单个,显著核仁多个或单个,显著 CD19+ CD19+,CD20+CD20+,sIg+sIg+。 30% t(14:18) 20%30% Bcl-6 30% t(14:18) 20%30% Bcl-6基基 因因重组重组 高恶,但高恶,但50%50%可治愈。可治愈。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细胞性淋巴瘤 累及脾脏,累及脾脏,单个的肿块。左图:弥漫大单个的肿块。左图: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核大,细胞性淋巴瘤。核

24、大, 核仁核仁明显。明显。( 左图引自左图引自Robbins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1999右图引自右图引自Rubin basic Pathology 2003)弥漫性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 左图左图 CD20阳性细胞(免疫组织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化学染色) 5 5BurkittBurkitt淋巴瘤这是淋巴瘤这是19581958年年BurkittBurkitt首首先描述发生于非州儿童的一种淋巴瘤先描述发生于非州儿童的一种淋巴瘤。现世界各地都发现有类似病例,儿童和青年,男多于女,常呈地区性流行(如非洲)。颌骨、颅面骨、腹腔脏器和中枢神经系统,一

25、般不累及浅表淋巴结,也很少发生白血病。颌骨和眼眶的肿瘤常侵蚀破坏局部组织,造成面部畸形。受侵犯的组织由小中心母细胞单一性弥漫增生浸润,瘤细胞中等体积,约10-25m直径,核圆形或椭圆形,有粗糙的染色质,核仁2-5个,胞浆中等量呈嗜碱性或双色性。核分裂像多见。5 5BurkittBurkitt淋巴瘤这是淋巴瘤这是19581958年年BurkittBurkitt首首先描述发生于非州儿童的一种淋巴瘤先描述发生于非州儿童的一种淋巴瘤 由于瘤细胞凋亡,出现很多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这些来自正常组织的巨噬细胞、弥漫地散布在瘤细胞之间,巨噬细胞常有一透明空隙围绕,组成所谓。 Burkitt淋巴瘤的病因被认为

26、可能与EB病毒感染和疟疾流行有关。此瘤属高度恶性侵袭性强的肿瘤,25%-40%非洲地区病例伴有AIDS。但此瘤对短期高剂量化疗反应良好,缓解期长。:sIgM+,CD19+,CD10+, CD20+。:IgH和IgL基因重组,t(8;14)。Burkitt淋巴瘤,侵犯下颌骨淋巴瘤,侵犯下颌骨(引自引自ROBIN A COLOUR ATLAS OF Anatomical Pathology,2nd 1995) Burkitt淋巴瘤。小无裂细胞中淋巴瘤。小无裂细胞中散布巨噬细胞(散布巨噬细胞(),构成),构成“满天星满天星” Burkitt淋巴瘤。小无裂细胞中淋巴瘤。小无裂细胞中 散布巨噬细胞构成散

27、布巨噬细胞构成“满天星满天星” 核分裂多见。核分裂多见。(引自(引自Rubin basic Pathology 2003) 非特指。 此型常侵犯成人,临床进展快,属高度恶性 此型淋巴瘤欧美少见,但东南亚国家常见,我国此型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20%。 淋巴结结构破坏 瘤细胞体积大,有的胞浆透亮,有的核大核仁清楚似免疫母细胞。有的大小不等呈多形性。CD2,CD3,CD5(+)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高恶CD2+,CD3+,CD5+。外周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可见大中小淋巴样细可见大中小淋巴样细胞。核分裂多见胞。核分裂多见 7 .NK/T7 .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 此型为细胞毒性细胞来源的

28、侵袭性肿瘤此型为细胞毒性细胞来源的侵袭性肿瘤(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 T细胞或细胞或NKNK细胞)。细胞)。 绝大多数发生于结外,尤其是鼻腔和上呼绝大多数发生于结外,尤其是鼻腔和上呼吸道。曾称为中线恶性肉芽肿。吸道。曾称为中线恶性肉芽肿。 此型欧美少见,亚洲地区多见。此型欧美少见,亚洲地区多见。WHOWHO(19961996年报告):西方国家占淋巴年报告):西方国家占淋巴0.17%0.17%,北京,北京7%7%,香,香港港13%13%,成都,成都20%20%。为中国特产。肿瘤中存在高水。为中国特产。肿瘤中存在高水平的平的EBEB病毒,病毒,83-100%83-100%阳性。阳性。 (1 1)凝固

29、性坏死)凝固性坏死 100%100% (2 2)多种炎细胞浸润)多种炎细胞浸润 (3 3)可见大、中、小异型淋巴细胞(瘤细胞),核)可见大、中、小异型淋巴细胞(瘤细胞),核 不规则。不规则。 (4 4)侵犯血管。)侵犯血管。 CD2+CD2+,胞浆型,胞浆型CD3+CD3+,CD4+CD4+,CD8+CD8+。 CD56+CD56+(NKNK细胞标志物)细胞标志物) 遗传特征:遗传特征: T T细胞受体和细胞受体和IgIg基因无重组,而大多数病例可检出基因无重组,而大多数病例可检出EBEB病毒病毒基因组。基因组。 此型常侵犯成人(此型常侵犯成人(4040岁为高峰),侵袭性较强,局部破坏岁为高峰

30、),侵袭性较强,局部破坏鼻中隔、硬腭等,可致鼻梁塌陷。但放射治疗效果较好。鼻中隔、硬腭等,可致鼻梁塌陷。但放射治疗效果较好。5 5年存活率达年存活率达75%75%。 NK/T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 鼻型鼻型是发生在皮肤的一种T细胞源性恶性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属非霍奇金淋巴瘤. 多见于 40-60岁男性. 开始病变呈湿疹样,以后突起形成斑块状,最后形成结节状突起,病变融合,可破溃形成溃疡。 在真皮层内可见淋巴瘤细胞,免疫学标记为T细胞源性恶性淋巴瘤. 瘤细胞核可呈分叶或脑回样.可侵犯表皮形成所谓的蕈样霉菌病蕈样霉菌病(A:皮肤病变。:皮肤病变。B:高倍镜下可见瘤细胞:高倍镜下可见瘤细胞)(引自(

31、引自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1999)常见与中老年人。常见与中老年人。是是B B细胞源性肿瘤,由于血浆中有过量的细胞源性肿瘤,由于血浆中有过量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 M成分,又叫单克隆性成分,又叫单克隆性r r 病。病。亚型有三:亚型有三: 是最见的恶性浆细胞肿瘤。瘤细胞呈单是最见的恶性浆细胞肿瘤。瘤细胞呈单克隆性增生。形成多灶性溶骨病灶。克隆性增生。形成多灶性溶骨病灶。 瘤细胞似浆细胞形态。可出现双核及巨瘤细胞似浆细胞形态。可出现双核及巨核瘤细胞。可见免疫球蛋白包含体。核瘤细胞。可见免疫球蛋白包含体。 可浸润可浸润 肝肝 脾脾 肾肾 肺和淋巴结。肺和淋巴结。

32、1414号号Ig G Ig G 位点的转位。其位点的转位。其融合部位是融合部位是bFGF3bFGF3受体基因,产生活化受体基因,产生活化受体。受体。 约约6060为为Ig GIg G,约,约2525为为Ig A Ig A IgM IgDIgM IgD。约。约2020为为和和轻链即本周轻链即本周蛋白。蛋白。 8080的患者的患者M M成分和本周蛋白同成分和本周蛋白同时存在。时存在。 有本周蛋白尿而无有本周蛋白尿而无M M成分者称成分者称之。之。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椎骨病变椎骨病变 (大体由(大体由 Prof. Orr 提供)右图镜下提供)右图镜下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 左:左:X光片可

33、见头盖骨多个病变清晰的阴影光片可见头盖骨多个病变清晰的阴影右:骨髓穿刺图片,可见大量异形浆细胞。右:骨髓穿刺图片,可见大量异形浆细胞。 多核。核仁明显,胞浆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多核。核仁明显,胞浆中含有免疫球蛋白 (引自引自Rubin basic Pathology 2003 ) 指骨髓和软组织中只有一个浆细胞瘤病灶。 在骨外,鼻窦、鼻咽和喉部等呼吸道。与多发性骨髓瘤相似,5-10年后大多数病人发展成多发性骨髓瘤。 骨外软组织的浆细胞瘤很少,局部切除可治愈。 髓样肿瘤髓样肿瘤myeloid neoplasmsmyeloid neoplasms 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肿瘤呈单克隆性增生,取代正

34、常骨髓组织。其特征为造血组织骨髓内有白血细胞弥漫增生,周围血液出现白血细胞。因血液颜色变淡为灰红色,故称又白血病,俗称“血癌”。分类: 1急性髓母细胞白血病 2.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3.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急性髓母细胞白血病急性髓母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是一种极异质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为白血病细胞取代正常骨髓成分所致。最终导致骨髓衰竭。:形态学、组化、免疫表型及核型分析,其中核型分析对预后估计最为准确。髓母细胞,染色质细胞3-4个核仁,胞质内现小嗜天青颗粒和Auer小体具有诊断意义。表表 急性

35、髓母(髓细胞)白血病的急性髓母(髓细胞)白血病的FAB分类分类M0最少分化型最少分化型AML 肿瘤性母细胞无髓母细胞的形态和化肿瘤性母细胞无髓母细胞的形态和化学标记,但表达髓细胞系统的抗原学标记,但表达髓细胞系统的抗原 占占AML 2%3%M1未分化型未分化型AML 主要为极不成熟的髓母细胞,极少主要为极不成熟的髓母细胞,极少粒细胞或粒细胞或Auer小体小体 占占AML 20%,约,约10%15,病病例有例有Ph染色体,预后很差染色体,预后很差M2分化型分化型AML 主要为髓母细胞和前髓细胞,常有主要为髓母细胞和前髓细胞,常有Auer小体小体 占占AML30%,有,有t(8;21)转)转位,预

36、后好位,预后好M3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前髓细胞性白血病 主要为胞质充满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主要为胞质充满颗粒的早幼粒细胞,每个细胞有多个每个细胞有多个Auer小体,可有肾小体,可有肾形核或两叶核形核或两叶核 占占AML5%10%,常有,常有DIC,以以t(15;17)转位为特征,用维转位为特征,用维甲酸治疗有效甲酸治疗有效M4急性髓性单核细胞急性髓性单核细胞 白血病白血病 有髓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证据,髓样有髓细胞和单核细胞分化证据,髓样成分与成分与M2相似,周围血单核细胞增相似,周围血单核细胞增多多 占占AML20%30%,有,有inv16或或16q缺失,预后较好缺失,预后较好M5急性单核细

37、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以单核母细胞(过氧化酶阴性,酯酶以单核母细胞(过氧化酶阴性,酯酶阳性)和前单核细胞为主阳性)和前单核细胞为主 占占AML10%,常见于儿童和,常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常有牙龈浸润,染色青年人,常有牙龈浸润,染色体体11q23异常异常M6急性红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 以奇异多核巨型母细胞样红母细胞以奇异多核巨型母细胞样红母细胞为主,也可见髓母细胞为主,也可见髓母细胞 占占AML5%,血细胞数少,无,血细胞数少,无器官浸润,以老年人多发器官浸润,以老年人多发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以巨核细胞系列母细胞为主,抗血以巨核细胞系列母细胞为主,抗血小板抗体阳性反应,骨

38、髓纤维化,网小板抗体阳性反应,骨髓纤维化,网状纤维增多状纤维增多 占占AML5%,血细胞数少,无,血细胞数少,无器官浸润,以老年人多发器官浸润,以老年人多发 其中其中M3M3急性前髓细胞白血病有急性前髓细胞白血病有t(15;17)t(15;17)转位,转位,病人用维甲酸治疗,有抗药性作用,可出现缓病人用维甲酸治疗,有抗药性作用,可出现缓解。解。有髓细胞分化有髓细胞分化过氧化酶阳性过氧化酶阳性 AuerAuer小体小体过氧化酶强阳性过氧化酶强阳性 单核细胞分化单核细胞分化溶酶体非特异性酯酶溶酶体非特异性酯酶各种各种AMLAML免疫标记不同,大多表达免疫标记不同,大多表达CD13CD13、CD14

39、CD14、CD15CD15、CD64CD64。M7M7血小板相关抗原血小板相关抗原阳性。阳性。CD33CD33表达于多潜能干细胞。表达于多潜能干细胞。AMLAML是一种破坏性疾病,除是一种破坏性疾病,除t(8t(8;21)21)、inv(16)inv(16)畸变经过常规化疗后畸变经过常规化疗后50%50%可无病生存,可无病生存,其它大多用化疗和自体骨髓移植。其它大多用化疗和自体骨髓移植。急性髓母(髓细胞)细胞白血病的病理改变急性髓母(髓细胞)细胞白血病的病理改变 WBC2-5万/mm3,30-90%为原始细胞。 椎骨、胸骨、肋骨、骨盆,严重时长骨也累及。骨髓瘤组织灰白色、灰棕色或绿色。骨髓内大

40、量原始细胞增生,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受抑制数量减少。 全身淋巴结肿大,灰白色,均质。白血细胞部分或全部浸润取代淋巴结。 轻度至中度肿大。白血细胞弥漫浸润脾脏,红轻度至中度肿大。白血细胞弥漫浸润脾脏,红髓和脾小体萎缩、消失。髓和脾小体萎缩、消失。 有时急粒的原粒细胞在骨组织或骨膜下浸润,有时急粒的原粒细胞在骨组织或骨膜下浸润,聚集成肿块,多见于颅骨与眼眶周围,呈绿色,聚集成肿块,多见于颅骨与眼眶周围,呈绿色,称绿色瘤。称绿色瘤。 中度肿大。急粒白血细胞浸润肝窦,急淋白血中度肿大。急粒白血细胞浸润肝窦,急淋白血细胞浸润门管区。细胞浸润门管区。左图:急粒白血病骨髓左图:急粒白血病骨髓引自引自Rubin

41、 Pathology 3rd, 1998 右图: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右图: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M3 promyelocytic,骨髓涂片,骨髓涂片 Auer小体小体引自引自Rubin basic Pathology 2003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肝组织,白血细胞广泛浸润肝窦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肝组织,白血细胞广泛浸润肝窦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 是一组克隆性干细胞疾病,以细胞成熟障碍,造血功能丧失,并易转化为急性髓母细胞白血病为特征。见于5070岁中老年人。骨髓部

42、分或全部被突变的多潜能干细胞克隆子代细胞所代替,骨髓活跃增生,以中、晚、幼粒细胞系增生为主。可见许多异常细胞,也有分化为巨核细胞和红细胞。周围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增加。 遗传物质不稳定。可转变成AML,70%有染色体异常的细胞克隆,5号、7号染色体或长臂丢失。1014%转化为AML。出血、贫血,预后差异大,中位生存,929个月。三三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指骨髓细胞肿瘤性增生,但有终未分化能力,常浸指骨髓细胞肿瘤性增生,

43、但有终未分化能力,常浸润肝、脾、淋巴结,使其肿大,周围血中有一种或多种润肝、脾、淋巴结,使其肿大,周围血中有一种或多种有形成分数量增加。有形成分数量增加。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CMLCML);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化生并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生症。骨髓化生并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增生症。 见于见于25-6025-60岁成人,起病缓慢,病程可达岁成人,起病缓慢,病程可达3 3年以上。年以上。 有独特的有独特的PhPh染色体。起源于多能干细胞。染色体。起源于多能干细胞。三三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hronic myeloprolifera

44、tive disorders)(chronic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22号染色体长臂转位到9号染色体的长臂上。造成BCR-ABL基因融合。每例病人都能检测到BCR-AB L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 脾大、巨脾。 白细胞计数升高100 000/ul , 多为成熟和晚幼稚细胞,原始细胞不超过15%。 ph染色体模式图染色体模式图(苏敏苏敏 黄文娟制作黄文娟制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涂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涂片引自引自Rubin Pathology 3rd, 1998 预后差。预后差。 1 1感染,占感染,占40%40%。 2 2出血,占出血,占30%30%。 3 3器官功能衰竭:脑、心、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脑、心、肺、肾等。 骨髓移植效果最好。骨髓移植效果最好。第四节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