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阱硅结构CMOS集成电工艺设计方案_第1页
N阱硅结构CMOS集成电工艺设计方案_第2页
N阱硅结构CMOS集成电工艺设计方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N阱硅栅结构的CMO集成电工艺设计一.基本要求设计如下电路的工艺流程1 1_11 H1 I(1) 设计上图所示电路的生产工艺流程(2) 每一具体步骤需要画出剖面图;(3) 每一个步骤都要求说明,例如进行掺杂时,是采用扩散还是离子注入,需要 解释原因,又如刻蚀,采用的是干法刻蚀,还是湿法刻蚀,这类问题都须详细 说明.(4) 在设计时,要考虑隔离,衬底选择等问题.(5) 要求不少于5页,字迹工整,画图清楚.二、设计的具体实现2.1工艺概述n阱工艺为了实现与LSI的主流工艺增强型/耗层型(E/D)的完全兼容,n 阱CMOS:艺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它采用 E/D NMOS勺相同的p型衬底材料制备 NMO

2、器件,采用离子注入形成的n阱制备PMO器件,采用沟道离子注入调整两 种沟遭器件的阈值电压。n阱CMOS:艺与p阱CMOS:艺相比有许多明显的优 点。首先是与E/D NMO工艺完全兼容,因此,可以直接利用已经高度发展的 NMOS 工艺技术;其次是制备在轻掺杂衬底上的 NMOS勺性能得到了最佳化-保持了高 的电子迁移率,低的体效应系数,低的 n+结的寄生电容,降低了漏结势垒区的 电场强度,从而降低了电子碰撞电离所产生的电流等。这个优点对动态CMO电路,如时钟CMO电路,多米诺电路等的性能改进尤其明显。这是因为在这些动态电路中仅采用很少数目的 PMO器件,大多数器件是NMOS 型。另外由于电子迁移率

3、较高,因而n阱的寄生电阻较低;碰撞电离的主要来源 电子碰撞电离所产生的衬底电流,在 n阱CMO中通过较低寄生电阻的衬底流 走。而在p阱CMO中通过p阱较高的横向电阻泄放,故产生的寄生衬底电压在n阱CMO中比p阱要小。在n阱CMO中寄生的纵向双极型晶体管是 PNP型,其 发射极电流增益较低,n阱CMO结构中产生可控硅锁定效应的几率较p阱为低。 由于n阱CMO的结构的工艺步骤较p阱CMO简化,也有利于提高集成密度例如由于磷 在场氧化时,在n阱表面的分凝效应,就可以取消对PMOS勺场注入和隔离环。杂 质分凝的概念:杂质在固体-液体界面上的分凝作用再结晶层中杂质的含量决定于固溶度-制造合金结(突变结)

4、;杂质在固体-固体界面上也存在分凝 作用例如,对Si/SiO2界面:硼的分凝系数约为3/10 ,磷的分凝系数约为10/1 ; 这就是说,掺硼的Si经过热氧化以后,Si表面的硼浓度将减小,而掺磷的 Si 经过热氧化以后,Si表面的磷浓度将增高)。n阱CMO基本结构中含有许多性能良好的功能器件,对于实现系统集成及 接口电路也非常有利。图A (a)和(b)是p阱和n阱CMO结构的示意图。N阱硅 栅CMOS IC的剖面图光刻5,刻N+离子注入掩膜版N离子注入2.2现在COM工艺多采用的双阱工艺制作步骤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步骤: N阱的形成外延生长,外延层已经进行了轻的 P型掺杂原氧化生长这一氧化层主要是

5、 a)保护表面的外延层免受污染,b)阻止了在注入 过程中对硅片过度损伤,c)作为氧化物层屏蔽层,有助于控制流放过程中杂质的注入深度第一层掩膜,n阱注入n阱注放(高能)退火 退火后的四个结果:a)裸露的硅片表面生长了一层新的阴挡氧化层,b)高温使得杂质向硅中扩散 c)注入引入的损伤得到修复,d)杂质原子与硅原子间的 共价键被激活,使得杂质原子成为晶格结构中的一部分。瞬注人II I HHM U1H4汕 1 H MH H i“阱丿O p*外延层1-r J1IIIif硅村底(A 住=200 Turn. V 1019. Id dn阱的形成CW 心1JillHH2.3工艺流程1. 初始氧化2. 光刻1.(

6、 1)刻N阱(2)形成N阱(3)沉积光刻2( 1)刻有源区,场区硼离子注入(2)氧场光刻3.( 1)场氧(2)栅氧化,开启电压调整(3)多晶硅淀积光刻4.( 1)刻NMO管硅栅,磷离子注入形成 NMO管光刻5.( 1)刻PMO管硅栅,硼离子注入及推进,形成 PMO管(2)磷硅玻璃淀积光刻6.( 1)刻孔、磷硅玻璃淀积回流(2)蒸铝光刻7( 1)刻铝光刻8( 1)刻钝化孔鶴晶硅淀积开启电压调整场氧II光刻3场氧I光刻4光刻5F£G淀积N阱硅栅CMOSC艺流程二、注意事项1. 有源区和场区是互补的,晶体管做在有源区处,金属和多晶连线多做在场 区上。2. 有源区和P+,N+注入区的关系:有

7、源区即无场氧化层,在这区域中可做N型和P型各种晶体管,此区一次形成。3. 至于以后何处是NMO晶体管,何处是PMO晶体管,要由P+注入区和N+ 注入区那次光刻决定。4. 有源区的图形(与多晶硅交叠处除外)和 P+注入区交集处即形成P+有源 区,P+注入区比所交有源区要大些。5. 有源区的图形(与多晶硅交叠处除外)和 N+注入区交集处即形成N+有源 区,N+注入区比所交有源区要大些。6. 两层半布线金属,多晶硅可做连线,所注入的有源区也是导体,可做短连线(方块电阻 大)。三层布线之间,多晶硅和注入有源区不能相交布线,因为相交处形成了晶 体管,使得注入有源区连线断开。7. 三层半布线金属1,金属2

8、 ,多晶硅可做连线,所注入的有源区也是导体,可做短连线 (方块电阻大)。四层线之间,多晶硅和注入有源区不能相交布线,因为相交处 形成了晶体管,使得注入有源区连线断开。四、总结与展望作为一个电子专业的学生,我深深地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一个非常前沿的专业,它像一股狂潮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 微电子专业主要研究新型电子器件 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计算机辅助集成电路分析,各种电子器件的基 础理论、新型结构、制造工艺和测试技术,以及新型集成器件的开发。微电子学 近年来的发展,使计算机能力成倍数地增加,硬件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极大地 推动了工业以及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有如激光器的研究应用、传感器的研

9、究等的 当代热点研究领域,都是微电子的范畴或者与之紧密相关。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和信息化工等。 所以我知道自己也要努力,风景一片大好,我 会尽全力与科技一同进步。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掌握了 N阱硅栅CMO工艺流程及其基本方法在完 成过程中,发现许多知识仍有盲点,从网上查找资料最后也不能完全解答。 后来 仔细跟同学研究使得问题得到了解答。 COMS勺知识很深很难懂,在设计过程中 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作为毕业实际之前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 一定要努力做好 它,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课程设计得以完成,在大学的四年里做了很多 课程设计,每次课程设计都有很多收获,这次也一样,这是一次非常好提升自己 的机会,都能给自己补充很多能量,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