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_一种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角度的分析_第1页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_一种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角度的分析_第2页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_一种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角度的分析_第3页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_一种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角度的分析_第4页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_一种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角度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当代经济研究62006年第7期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种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角度的分析乔 榛1, 2(11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1辽宁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辽宁 沈阳 110036摘要: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始终追求的两个目标。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却不断地发生变化, 而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几个典型阶段上, 公平与效率相应地形成不同的关系。从最初的公平凸显, 到后来的公平与效率互相对立, 再到现代生产力对公平有了新的要求: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关键词:公平; 效率; 生产力; 生产

2、关系中图分类号:F01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6 07-0010-04一、公平与效率:文献综述分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首先要面对的是关于公平、效率概念的理解。而人们在对公平、效率进行规定时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认识。就公平来说,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规定:(1 分配公平论。这种观点从分配的角度把公平规定为社会成员的收入均等化, 即收入分配的均等或财产分配的均等。而用来衡量收入均等化的标准又有两个, 一个是以分配过程中能否做到机会均等作为衡量标准, 另一个是以分配结果的平等, 即最终的收入差距状况作为衡量标准。(2 过程公平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公平是指人们在参与

3、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一件事情的过程中, 面对的条件、机会、结果都是公平的。(3 伦理公平论。坚持这一观点的人指出公平是人们对社会事物进行价值评价时表现出来的观念, 是一种价值评价形式、一种思想意识, 是待人处事中合乎人的正当情感和道义之理, 也是调节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4 社会公平论。这一观点坚持公平是指人们对既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认识的评价, 是一个包括社会的公 收稿日期:2006-04-254321正、公道、均等、平等在内的很宽泛的社会范畴, 它不只是表现在物质财富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 而且涉及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领域。就效率来说, 人们形成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的。

4、(1 生5产效率说。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 效率最基本的是指生产效率, 它表示的是一种特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投入与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出之间的关系。它属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范畴。生产效率高低一般取决于劳动工具的先进程度、劳动者素质水平的高低、劳动组织管理方式是否科学合理。(2 资源配置效率说。这一观点所阐述的效率是指一定资源在使用时达到的一种既没有闲置也没有浪费的状态, 或帕累托最优状态, 即资源配置达到一种状态, 若对这种状态下的任何一个要素进行调整都会造成损失。(3 社会效率说。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效率是指社会投入与社会产出的比例。根据对公平、效率的不同理解, 人们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相应地形成不同的

5、认识。一种观点认为, 公平与效率是相互抵触、相互矛盾的。这是西方经济学家认同的一个主流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5平等与效率6中所论76作者简介:乔榛(1964- , 男, 内蒙古乌盟人,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辽宁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5资本论6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当代经济研究62006年第7期述的:/为了效率就要牺牲某种平等, 并且为了平等就要牺牲某种效率。08率不仅不代表公平, 而且会导致不公平, 因此, 从人类的终极目标来看, 应该把公平放在首要发展的位置上。(5 公平与效率兼顾论。认同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公平与效率两个目

6、标同等重要, 没有先后次序, 二者必须兼顾, 不能厚此薄彼。前人不同角度的分析, 丰富了公平与效率的研究, 也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提供一定的基础。我国在进行了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效率的提高和公平的缺失都在积累着, 时至今日, 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绕不开的问题, 这要求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 以对时下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提出一些新的解释。二、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演进: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推动的变迁公平与效率之间究竟是相互对立、还是相互统一? 如果静止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很难说某种说法是惟一科学合理的。但动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或者说历史地来考察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我们会发现, 公平与效

7、率的关系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变化其性质, 无论是相互对立, 还是相互统一, 都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又集中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以及相应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因此,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角度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进行分析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人类社会的早期, 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而生产力水平低下, 意味着生产的消费资料有限, 如果消费资料分配上稍有不平等, 那么就有人不能生存, 在一个需要集体生存的时代, 这种不平等分配意味着整个部落或氏族没法生存下来。因此, 人类社会初期, 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使得平等分配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选择。在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的积累,

8、 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人类开始摆脱对集体生存的绝对依赖, 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活动。这标志着人类的生产有了剩余。而在如何处理这些剩余的问题上, 出现了最初的不平等, 一些部落或氏族的首领占据了这些剩余, 从而部落或氏族内部的分配也不再是平等分配了。这就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开启了人们追求个体利益的动机, 再加上生产力的发展有条件满足人们对个体利益的追求。因此, 提高劳动生产力、追求更高的效率成为人们现实的选择。值得指出的是,15这就是说, 如果要实现公平, 就会挫伤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而要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必须拉开收入或财富的差距。因此, 公平与效率就成为相

9、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另一种观点认为, 公平与效率并不互相对立、互相矛盾, 二者是相互统一的。持这种观点的人从社会发展、道德要求和管理原则的不同角度, 分析了公平与效率相互统一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 只有公平没有效率, 社会就不能发展, 相应地, 只有效率没有公平, 社会就难以保持稳定, 从而阻碍和破坏社会的发展, 因此, 社会发展要求公平与效率必须统一。从道德的角度看, 每个人都属于一个或几个社会群体, 而在社会群体中生活的人们只有获得了一种公平感后, 才可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而这无疑是群体效率的重要前提;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管理的基本原理就是实现公平以提高效率, 也即管理越公平, 越

10、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进而越容易产生正向的积极作用。因此, 公平与效率不是对立的, 公平有赖于效率, 促进效率, 有利于公平的实现; 而效率也有赖于公平, 为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公平与效率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赖的有机统一体。坚持这种观点的人把上述两种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结合起来, 并承认这两种关系都有存在的基础, 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公平有赖于效率、效率也有赖于公平, 双方既是相互对立和相互限制, 又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研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不能不涉及二者孰主孰次、孰先孰后的问题。典型的观点有:(1 公平主导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在公平与效率

11、的矛盾运动中公平应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 公平决定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效率, 效率只会随着社会的公平程度的不断提高而提高, 效率寓于公平之中。(2 效率中心论。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来看, 在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运动中, 效率居于主导地位, 效率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目标, 公平只有围绕效率来进行, 并通过效率的提高来最终解决公平问题。(3 效率优先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 公平与效率同等重要, 没有主次之分, 只有发展的先后问题。由于效率反映的生产力的变化, 而公平反映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因此,14效率相对公平要优先发展。(4 公平优先论。坚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 公平是一种/天赋

12、权利0, 效1312111095当代经济研究62006年第7期这个时期的人们把这种不平等看作是提高生产力和追求更高效率的条件, 而且对这种不平等给以肯定的评价, 认为这种不平等本身就是一种公平。但是, 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不平等是不公平的。因为最初给予部落或氏族首领的特权变成了一种世袭的权利。因此,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很难保持统一了。生产力的进步, 效率的提高, 无疑是人类继续追求的目标, 但是, 在变化的生产力背景下,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性质使得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对立起来, 人们对这种不平等的分配也无法接受了, 并且认为这种不平等分配是最大的不公平, 尽管

13、这个时期相对于过去取得了生产力的进步, 但在这种生产关系下的不平等分配被认为是不公平的, 或者说,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这个时期开始变得相互对立起来了。然而, 在一个生产力水平要求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历史阶段上, 效率的提高势必伴生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导致的不公平, 而人们对这种不公平的容忍极限被突破后, 往往要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 实现一种以分配平等为内容的公平目标。但这除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外, 对效率的提高并没有多少帮助, 社会往往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0。什么时候可以打破这种/轮回0, 使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突破这种对立? 恐怕只有在生产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生产关系发生本质的变化后, 才

14、可能找到摆脱这种/轮回0的途径。生产力究竟达到怎样的水平, 才能使生产关系发生本质的变化, 这本身需要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如果说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具有的生产力水平可以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来抽象地把握, 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实现则很难用这种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来概括了。因为,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生产力标准, 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现则是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成功的, 生产力最发达的国家却并没有最先进入社会主义。这确实是给人类留下的一个难题。因为我们在这里要分析的是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历史演进, 因此并没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详细

15、讨论, 提出上述问题是因为我们要把公平与效率关系纳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分析, 进一步地讲, 我们要分析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变化是如何改变公平与效率交替成为人们追求目标的历史轮回的。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 而人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又取决于人们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这除了有对人的有效激励机制外,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历史时期, 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对人的经济激励, 因而, 分配的不平等成为对人实施经济激励的一项必要的内容。在生产力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 公平被认为是与生产力发展或者生产效率提高相矛盾的。

16、但是, 在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后, 生产力发展对人的要求会发生改变, 仅仅从物质利益上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已远远不够了, 人与人的关系是否协调变得十分重要。因此, 为实现人与人关系协调所需要的公平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情况下,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开始由相互矛盾变成要求一定程度的互相统一, 而且这种互相统一将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不断地增加其程度。按照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作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的社会形态, 由于生产力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而且在生产关系上彻底地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性质, 因此,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以在这种社会形态下实现真正的统一。当然, 现实的社会主义

17、社会由于生产力没有达到马克思预想的水平, 因而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也没有实现这样的转型。但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三、公平与效率的现实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选择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国家, 如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这决定了马克思设想的一些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并没有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来, 其中马克思设想的关于公平与效率相互统一的关系就没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变成现实。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演进轨迹。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 必然地提出加快发展生产力的要求,

18、因此, 效率问题自然地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关注的重点。然而, 在如何发展生产力和提高效率的问题上, 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选择了一条生产资料公有化的道路。做出这种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平等的关系, 这是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的重要根据。因5当代经济研究62006年第7期此,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公平与效率可以相互统一起来。但事实上, 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实际的情况是, 生产资料公有制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们之间的平等并且使人们获得了一种公平感, 但发展生产力和提高效率的目标却没有实现, 一定时期还出现生产力发展的倒退

19、。这表明, 建立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能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相反, 为公平而牺牲效率倒是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普遍的现象。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上述矛盾, 促使其最终选择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 而之所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效率低下的状况。如中国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初, 一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另一方面又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表明, 中国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做出了新的选择, 从着重于公平转向更加关注效率。因此, 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我国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新的调整, 是建立在对

20、现实生产力状况有了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我国为发展生产力而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进行的调整, 确实起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不断拉大的收入和财富的差距却成为影响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非常不利的因素。包括居民之间、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 现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最大的因素, 而失去稳定的中国经济不仅难以继续高速增长, 而且会导致某种灾难性的后果。因此, 现在该是我们再来关注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时候了。对于改革开放后调整了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其调整所取得的成绩, 但也要认真分析这种调整了公平与效率关系所积累的矛盾进一步成为经济良性发展的障碍。因此,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要求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再来一次调整, 但这种调整并不能像有人提出的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因为中国目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因此, 还不能放弃对效率的追求。但是, 公平问题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结合这两方面的情况, 应该是把公平与效率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也就是既关注效率, 也重视公平, 要实现二者之间的一种均衡。 四、结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是一个基于人类自身目的的基本问题。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