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的控制-动物的排泄_第1页
内环境的控制-动物的排泄_第2页
内环境的控制-动物的排泄_第3页
内环境的控制-动物的排泄_第4页
内环境的控制-动物的排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体温调节一、体温调节二、渗透调节和排泄二、渗透调节和排泄三、肝在稳态中的作用三、肝在稳态中的作用 重点重点: :肾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肾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消化系统:营养素消化系统:营养素呼吸系统:气体呼吸系统:气体循环系统:运输循环系统:运输排泄系统:废物排泄系统:废物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机体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稳定是独立自由的生命的条件。内环境稳定只有通过细致协调生理过程才能得到。第一节、体温调节第一节、体温调节按照调节体温调节能力的不同动物可分为三类:按照调节体温调节能力的不同动物可分为三类:两栖类两栖类爬行类爬行类鱼鱼 类类鸟鸟 类类哺乳类哺乳类变温

2、动物变温动物异温动物异温动物恒温动物恒温动物恒温动物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稳定的体温恒温动物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稳定的体温发热是一种病理反应。发热是一种病理反应。异温动物 冬眠型动物在非冬眠季节中,其体温是恒定的,而在冬眠季节体温是可变的。故特称为异温动物。 诸如蜂鸟类、蝙蝠类、刺猬和某些鼠类等,在休息状态下有时体温可降低数度 。体温恒定的机制体温恒定的机制:人体体温:人体体温: 体核(深部)温度、体核(深部)温度、 体壳(体表)温度体壳(体表)温度腋腋 温温 36.0-37.4 口腔温口腔温 36.7-37.7 直肠温直肠温 36.9-37.9 通过调节产热与散热实现通过调节产热与散热

3、实现干扰因素:干扰因素:致热原使调定点致热原使调定点孕激素使调定点孕激素使调定点1.动物动物渗透调节的必要性,渗透调节的必要性,动物动物必须排除体必须排除体内的含氮废物内的含氮废物2.动物动物排泄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排泄系统在稳态中的作用。 第二节、体液调节第二节、体液调节 (渗透调节和排泄)(渗透调节和排泄) 3.1 排泄系统排泄系统 3.2 尿的形成尿的形成 3.3 尿渗透压的调节尿渗透压的调节 3.4 水重吸收的控制水重吸收的控制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ADH)的作用)的作用 3.5 尿的排出尿的排出 3 .6 泌尿系统疾病及救治泌尿系统疾病及救治1 .渗透调节的必要性渗透调节的必要性

4、渗透调节渗透调节:体内水和盐类含量的调节,也:体内水和盐类含量的调节,也就是体液渗透压的调节。就是体液渗透压的调节。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首先要保证体内体液中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首先要保证体内体液中有有适量的水分适量的水分、适量的盐类适量的盐类和和营养物质营养物质。 如出汗排除水分和盐类,排尿等维持内环如出汗排除水分和盐类,排尿等维持内环境稳定。境稳定。 排除体内的含氮废物排除体内的含氮废物:蛋白质、核酸的代谢产物。如排尿。蛋白质、核酸的代谢产物。如排尿。 动物排泄系统的进化动物排泄系统的进化伸缩泡(原生动物)伸缩泡(原生动物)排泄系统排泄系统 肾(鸟类、哺乳等)肾(鸟类、哺乳等)体体清除大部分清除大

5、部分代谢终产物代谢终产物,如尿素、尿酸等。,如尿素、尿酸等。清除清除体内不需要的异物体内不需要的异物。维持体内维持体内适当含水量适当含水量和和一定的渗透浓度一定的渗透浓度,即调节,即调节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细胞外液量和渗透压。保持体液中的保持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重要电解质(钠、钾、碳酸氢盐及(钠、钾、碳酸氢盐及氯离子等),维持酸碱平衡氯离子等),维持酸碱平衡 肾脏还可肾脏还可生成某些激素生成某些激素,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如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所以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素等,所以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肾脏生理功能肾脏生理功能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器官之一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

6、重要器官之一 形成尿的场所形成尿的场所肾脏的组成肾脏的组成皮皮 质质髓髓 质质肾肾 盂盂肾乳头肾乳头 肾小管:肾小管:1)近曲(端)近曲(端)小管,小管,2)髓袢段)髓袢段(粗、细)粗、细)3)远曲)远曲(端端)小管小管一个肾约有一个肾约有100万个功能单位万个功能单位-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组成。 1 血液供应丰富,血流量大。占心脏输出血量的1/4。2 有两套毛细血管网:即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和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3 肾血流在肾不同部位的分布差异很大,肾皮质血流量约占全肾血流量的94%,髓质血流量仅占6%左右。肾脏血液循环特点肾脏血液循环特点4 4、尿是怎样生成的、尿是怎样生成的 尿的性质和成分尿

7、的性质和成分(一)尿量 正常人每昼夜的排出的尿量为10002000ml,平均为1500ml。 若一昼夜的尿量长期保持在2500ml以上,即称为多尿; 若持续在100ml500ml之间,则称为少尿; 如在100ml以下,常称为无尿。 95-97%是水,3-3.5%是溶质。 溶质中以电解质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为主。 电解质中以Cl-、Na+、K+ 3种离子较多,硫酸盐、磷酸盐次之。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中以尿素为最多,其他如肌酐、尿酸、氨等较少。 含有很少量的氨基酸和蛋白质,微量的还原糖、酮体和胆色素。(二)尿的正常化学成分1 颜色:淡黄色2 比重:1.015-1.0253 酸碱度:pH在5.0-7.0

8、之间(三)尿的理化性质(尿的形成和排泄:尿的形成和排泄: 肾小球肾小球 滤过滤过 肾小管(原尿)肾小管(原尿) 重吸收重吸收 血液血液 终尿终尿 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其他如葡萄糖、尿素、尿酸的浓度都与血浆基本一致。 (1 )、超滤(过滤)、超滤(过滤) 当血液经过肾小体时,血浆中除当血液经过肾小体时,血浆中除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外,外,其余成分均可经过滤过屏障被滤至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其余成分均可经过滤过屏障被滤至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5.1.1.滤过膜的通透性 凡是血浆中分子量大于69,000的物质不能通过滤过膜,机械屏障作用。 滤过膜的通透性带正电荷

9、的分子易于通过。过滤的动力过滤的动力有效滤有效滤过压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内液体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影响肾小球有效滤过率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经过肾小管各段中,一部分(约99)有用的物质和部分水分又被重新吸收入血液循环(肾小管近曲小管肾小管近曲小管是重吸收最主要的场所)。 重吸收的方式:1 被动重吸收;2 主动重吸收 钠和氯的重吸收近球小管钠重吸收量最多,约占65%,远曲小管约吸收10%,其余钠在髓袢升支粗段和集合管内重吸收。氯的重吸收:在

10、髓袢粗段,氯的重吸收。大部分是伴随着钠的主动重吸收而被动重吸收的。 水的重吸收 除髓袢升支对水几乎不能通透外,肾小管其他各段和集合管对水均能通透而吸收,通常滤液中的水65-70%在近球小管、10%在髓袢、10%在远曲小管、10-20%在集合管重吸收。K+的重吸收 绝大部分钾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回血。终尿中钾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HCO3-的重吸收 吸收部位:80-85%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 吸收形式:CO2 吸收后在小管细胞内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生成H2CO3,重新生成然后再解离为HCO3-,HCO3-随Na+重吸收回血液,而H+则分泌入管腔。管腔:小管液管腔:小管液细胞间液细胞间液HCO

11、3-血血 液液钠泵钠泵Na+HCO3HCO3-H2CO3H2O + CO2CO2 H2CO3HCO3-碳酸酐酶 + H20氢泵氢泵H+H+Na+逆向逆向NaHCO3NaNa+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葡萄糖的重吸收 葡萄糖的重吸收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它的重吸收是主动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与Na+的重吸收相耦联。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重吸收 蛋白质的重吸收通过胞饮方式重吸收。 小管液中氨基酸的重吸收与葡萄糖的重吸收机制是相同的,也是与Na+的重吸收相伴联的,只是其载体蛋白不同。尿素的重吸收 滤液中的尿素,约有30%-40%被肾小管重吸收,尿素的重吸收是被动的弥散作用,吸收部位

12、主要在近球小管,其次是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原尿经过肾小管分泌的原尿经过肾小管分泌的K+ 、H+ 、NH3 等最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等最后形成终尿排出体外。所谓分泌是指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排放到小管液中的过程,如H+、NH3等的分泌。所谓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消耗能量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主动转运到小管液中的过程,如某些药物及部分肌酐等的排泄。3. 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9093 99 9597 79 微量 - 0.1 0.1 - 0.03 0.03 20.002 0.002 0.050.37 0.37 0.6 0.32 0.32 0.35

13、0.02 0.02 0.150.0001 0.0001 0.14髓袢、髓袢、 集合管外间液渗透压逐渐增高集合管外间液渗透压逐渐增高 皮质皮质 髓质髓质体内水量多,尿的渗透压低,排体内水量多,尿的渗透压低,排出水量增加;体内水量减少时,出水量增加;体内水量减少时,尿的渗透压高,排出水量减少。尿的渗透压高,排出水量减少。 6. 尿渗透压的调节尿渗透压的调节7.下丘脑下丘脑 垂体分泌垂体分泌作用:主要是提高远曲小管和作用:主要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通透性性,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抗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抗利尿)。利尿)。 血量少、血浆渗透压高,血量少、血浆渗透压高, ADH分泌增加,分泌增加, 吸收水多,吸收水多,排尿少。排尿少。血量多、血浆渗透压低血量多、血浆渗透压低 抑制抑制 ADH分泌分泌 排尿多。排尿多。泌尿疾病与肾功能减退 尿道炎 (男女有别) 肾盂肾炎 尿血 肾衰竭 肾透析1. 分泌胆汁,乳化脂肪对脂类的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分泌胆汁,乳化脂肪对脂类的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 2. 肝脏是贮存糖类的主要器官,调节血糖浓度平衡。肝脏是贮存糖类的主要器官,调节血糖浓度平衡。3. 合成血浆蛋白,调节蛋白质代谢,将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