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经济学复习(答案)_第1页
货币经济学复习(答案)_第2页
货币经济学复习(答案)_第3页
货币经济学复习(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货币经济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 .基础货币:是指中央银行所发行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它是有中央银行资产业务创造的,并且是信用货币的源头。2 .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 其借款银行收取的利息率。基准利率的变动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各国利率体系的核心。中央银行一般 通过改变基准利率影响银行的借款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利率。3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指一国当局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 来价格变动的预测来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

2、紧缩或扩的政策使通胀率控制在事先宣布的围。4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 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一般物价水平持续而显著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5 .利率与收益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利息与本金的比率,但这不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情况。能准确衡量在一定时期投资人持有证券所能得到的收益情况的指标就是收益率。6 .货币政策时滞: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时滞。时滞分为部时滞和外 部时滞。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它可再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

3、两个阶段。部时滞 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外部时滞又称影响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7 .收入分配效应:由于社会各阶层收入来源不相同,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 会产生差距,这种由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8 .强制储蓄效应: 指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导致货币增发、物价上涨,公众消费和储蓄的实际额均随 物价上涨而减少,其减少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政府收

4、入的部分,这就是强制储蓄效应。9 .收益的资本化:是指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 资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B=PXr(B为收益,P为本金,r为利率)10 .货币层次:指不同围的货币概念。中央银行根据“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分为:M0:流通的现金;M1 : M0+活期存款;M2 : M1 +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二、简述题1 .试析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界限。答:在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的论证中,现在已经广泛被认可的是联系潜在资源、可利

5、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1)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以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那么,在一定时期增加货币供给就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待潜在资源的利用持续一段时期而且货币供给仍在继续增加 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3)当潜在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的时候,经济体系中就会产生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2 .简要说明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答:所谓货币供给的生性与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

6、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 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 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 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 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3 .如何看待微观主体预期对于货币政策效应的对消作用?答:微观主体的预期是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微观主体会立即根据所能

7、获得的 各种信息预测政策后果,从而很快作出对策,极少有时滞。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面对微观主体广泛采取起消极 作用的对策,可能归于无效。但实际上,社会公众的预期即使非常准确、采取对策即使非常迅速,但对策发挥效果也要有个过程,这样, 货币政策仍可奏效,只是公众的预期行为会使其效果大打折扣。4 .简述通货紧缩的经济效应。答:对通货紧缩的界定通常有三种说法: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并伴随有经济的负增长,或再 加上货币供给的缩减;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随有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的可能增长率。通货膨胀是不稳定的,通货紧缩也是不稳定的。物价疲软趋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实体经济:(1)对投资的影响。

8、通货紧缩会使得实际利率有所提高,社会投资的实际成本随之增加,从而产生减少投资的影 响。同时在价格趋降的情况下,投资项目预期的未来重置成本会趋于下降,就会推迟当期的投资。另一方面,通 货紧缩使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这就使投资倾向降低。通货紧缩还经常伴随着证券市场的萎缩。(2)对消费的影响。物价下跌对消费有两种效应:一是价格效应。物价的下跌使消费者可以用较低的价格得到同 等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而将来价格还会下跌的预期促使他们推迟消费。二是收入效应。就业预期和工资收 入因经济增幅下降而趋于下降,收入的减少将使消费者缩减消费支出。(3)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通货紧缩时期的财富分配效应与通货膨胀时期正好

9、相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虽然名 义利率很低但由于物价呈现负增长,实际利率会比通货膨胀时期高出很多。高的实际利率有利于债权人,不利于 债务人。(4)对工人工资的影响。在通货紧缩情况下,如果工人名义工资收入的下调滞后于物价下跌,那么实际工资并不 会下降;如果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往往会削弱企业的偿付能力,也会迫使企业下调工资。(5)通货紧缩与经济成长。多数情况下,物价疲软、下跌与经济成长乏力或负增长是结合在一起的。5 .试述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答:(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表现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 求。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也绝非是等量的。货币供

10、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 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总需求的偏大、偏小,会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总需求不足,则总供给不能充分实 现;总需求过多,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推动总供给增加,但并不一定可以因此消除差额。总需求的偏大、偏小 也可以通过紧缩或扩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也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2)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但是,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 别。即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原因在于:市场需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的货币供给都构成市 场需求。满足交易需求而作为流通手段(包括流通手段的准备)的货币,即现实流通的货币,形

11、成市场需求;而 作为保存价值而现实不流通的货币则不构成市场需求,或者说它是潜在的需求而不是当期的需求。市场供给要 求货币使之实现,或使之出清,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方面的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对积蓄 财富所需的价值保存手段则不单纯取决于市场供给,或至少不单纯取决于当期的货币供给一用于保存财富的货币 显然有很大部分是多年的积累。(3)如果简单理解,可以说市场总供需的均衡关系是处在现实流通状态的货币的供需关系一一地对应着。但也应 该注意,现实流通的货币与现实不流通的货币之间是可以而且事实上也是在不断转化的。6 .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上

12、型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过度增加导致过度需求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即“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表现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过度增长,而商品和劳务供给的增加速度却受到限 制,由此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如果社会未达到充分就业, 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社会总需求增加, 从而促使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资源更有效地利用,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只有当社会已达到充分就业,资源已被充 分利用,总供给无法再增加时,货币供给量的增加才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是在 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如果总需求增加的速度过快,超过总供给可能的增加速度,也会引起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型

13、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即抽紧银根或紧缩银根紧缩性财政政策,即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增加有效供给。有些国家采取的“供给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2个原因: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这种膨胀是由过度的工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从而推动总供给曲线上移而形成的。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当强大的工会组织迫 使厂商提高工资,使得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时,生产成本就会提高,导致产品价格上升;而物价的 上涨又会使

14、工会再次要求提高工资,又一次对物价上涨形成压力。这样,工资上涨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 升运动。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提高垄断产品的价格来获得垄断利润, 使得总供给曲线上移,从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是以行业垄断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行业垄断, 不存在大型的可以操纵市场价格的垄断企业,就不可能产生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可以采取紧缩性的收入政策: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并据以控制每个部门工资增长率;管制或冻结工资;按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税等。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可以 采取价格政策,如制定反托拉斯法以限制垄断高价

15、。7 .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是什么?答:利率是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借贷双方的利益影响经济活动的其他变量。利率 对一国经济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1)利率与消费和储蓄。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和储蓄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利率上升,消费减少,储蓄增加;而且,高利率还会缩减企业的生产规模,导致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减少,消费减少。因此,利率变动可以起到 调节社会一定时期聚集资金量的作用。(2)利率与投资。利率是投资的成本,利率上升,成本上升,收益下降,因此利率变动与投资需求变动成反方向, 从而利率变动可以调节一定时期投资量的大小。(3)利率与通货膨胀。当利率过

16、低而过渡刺激投资时,一旦投资大于储蓄会引起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经济失 衡现象,导致物价上升。反之,提高利率会引起储蓄上升投资下降,进而调节供求,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4)利率与金融机构。利率的变动会促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其资产负债结构来增加收益或控制成本,这就使中 央银行利用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成为可能和有效。(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在开放经济中,利率会通过一国与国外的经济交往活动影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利率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是否具备或在多大程度上具备利率有效发挥作用的条件。这 些条件是复杂的,可概

17、况为以下三方面:第一,一国经济中微观主体的独立程度,及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利率调节是通过影响微观主体的利益来实 现的,因而微观主体是否是独立决策的经济实体,关系到它们预算约束的有效性,以及利率变动能否作出及时快 速反映。第二,一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间迅速传导信息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第三,利率结构和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等因素也会影响利率 作用的发挥。利率能够直接真实反映市场供求,中央银行能否借助工具影响市场利率,决定利率是否可以作为调 节宏观经济工具,和发挥调节作用的程度。8 .简述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具备的条件。(1)必须是货币当局可以控

18、制的;(2)与最后目标之间必须存在稳定的关系;(3)可测性;(4)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低;(5)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9 .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主要容。答: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分为三部分: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预防性货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利率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利率下降到一 定程度时,中央银行再增

19、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也不会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把利率看成是货币现象,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变量无关。同时,他对利率的分析还是一种存量分析,因而,属于 货币利率理论或短期利率理论。10 .简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基础与模式(1)配合的基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都是需求管理的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宏观 调控,其焦点在于推动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恢复均衡状态,以实现成长、就业、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 由于市场需求的载体是货币,所以调节市场需求也就是调节货币供给。换言之,需求管理政策的运作离不开对货 币供给的调节:或是使之增加,或是使之缩减。货币

20、政策是这样,财政政策也是这样。这就是它们两者应该配合、 也可能配合的基础。(2)配合模式:在经济疲软、萧条的形势下,要想通过扩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需求不足,以促使经济转热,货币 政策不如财政政策。在过冷的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缺乏扩大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厂商缺乏扩大投资支出的积极 性,消费者也同样缺乏扩大消费支出的积极性。不仅他们的行为意向与货币当局不必一致,而且也不听命于货币 当局。所以,即使中央银行执行扩性的货币政策,也不易收到扩的实际效果。财政政策则不同,财政扩大投资是 私人厂商无需自己冒风险投资却可以获得维持乃至扩大经营的好机会。投资支出以及带动的消费支出,再加上增 加财政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

21、利支出直接引出的消费支出,对于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经济过热的形势下,要想通过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抑制需求过旺,以克服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不如货币政 策。中央银行在抑制货币供给增长方面的作用是强而有力的:其一,有很多可以运用的工具;其二,对于创造存 款货币的商业银行能够起强而有力的制约作用。而财政政策要紧缩,就有颇大的难度。对所有国家来说,财政支 出有极强的刚性,不仅难以绝对压缩,甚至压缩增幅也并非易事。税收和支出政策的调整均需通过立法程序,而 税税和减少福利支出这类问题,是很难获准通过的。同时,不管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在用其积极有利一面时,总会伴随有不可避免的消极的副作用。

22、相互 搭配使用,有可能使副作用有所减弱。三、论述题1 .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在逻辑。答: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 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流沿革。(1)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20世纪初期,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等人 提出的现金余额说,可以被视为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源头。费雪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提出著名的“交 易方程式”,认为一定水平的名义收入引起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在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中,货币需 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

23、等人,从货币的价值储藏功 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建立了剑桥货币需求方程,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这就隐含 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这种看法极影响了以后的货币需求研究。两个理论的结论和方程式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但是,两者分析的出发点不同,前者 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后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前者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和经济制度 等技术因素,后者重视资产的选择,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一观点和方法对后来的各学派经济 学家都影响很大。(2)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继承、综合了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

24、从货币作为 一种资产的角度,指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特定时期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流 动性偏好心理。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 论直接而明确地指出了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至于交易需求,不受利率影响。凯恩斯理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讨 论。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 求的修正。托宾讨论了在利率预期不确定前提下,作为风险回避者的投资者最优金融资产的组合。(3)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

25、币数量论。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主要结论,即货 币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其主要结论是:第一,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 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第二,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期的。依据经验,它与收入水平 保持“正的一致性”。第三,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短期 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所以,货币需一个稳定的函数。2 .试述现代经济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答:现代经济中

26、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体系供应的,其中,中央银行垄断货币的发行,提供原始货币,形成货币 供应的源头,而商业银行是枢纽。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扩: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其获得的原始存款发放贷款, 通过原始存款在体系的辗转存贷,可以将其数量多倍扩。(1)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是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因而经济活动中的新增货币供给量首先是 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发行出来的。其基本过程是:当经济活动主体需要更多的货币时,会增加对信贷 资金的需求,当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时,商业银行就会向中央银行贷款;同时当财政出现赤字时, 也会从中央银行透支,这样中央银行的各项资产就会增加,从而使商业

27、银行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增发 贷款,同时增加其在中央银行交纳的准备金存款。最终,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总和在数量上等于商业 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此外,商业银行在经营经营中需要面对客户提取现金的需要,因此,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准备金进一步分解为准备金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两部分,我们把这两部分的和称作基础货币。中央银行货币发行 的过程可简单概括为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使其负债一一基础货币供应增加的过程。(2)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扩。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其获得的原始存款发放贷款,通过原始存款在体系的辗转存贷, 从而成倍创造派生存款。经货币扩,整个银行的存款货币总量D=R/RRr。原始存款正好等于商业

28、银行的法定准备总额,假设前提为商业银行将收到存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作存款准备;另外,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没有“现金 漏损”。在上述两个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来源于中央银行的新增基础货币发行,它表现为中央银行资产增加使其 负债一一基础货币供应增加的过程,基础货币的增加称为商业银行成倍扩信用货币的基础。当商业银行的原始存 款正好等于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扩能力达到最大。3 .试分折货币传导机制的信用传导渠道。在信用市场上存在着两个基本的货币传导渠道,即: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1)银行贷款渠道。货币政策通过银行贷款渠道传导的机制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之上,即银行在金融体系

29、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因为它们 特别适宜于处理特定类型的借款者,特别是小企业,那里不对称信息问题特别突出。当然,大企业可以不必通过 银行而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直接与信用市场发生联系。这样,减少银行储备和银行存款的紧缩货币政策将通过对 这些借款者的作用产生影响。货币供给(M)下降,使得银行存款(D)减少,进而使得银行贷放出的贷款下降。银行贷款(L)下降,使企业投资(I)减少,从而使总产出(Y)下降。以图式表示,这一货币政策效果就是:MJ - Dj - Lj - Ij-Y J。(2)资产负债表渠道。资产负债表通过企业资本净值发挥货币传导的作用,是建立在下面的认识之上,即很低的 资本净值意味着贷款者实际

30、上对他们的贷款获得很低的担保,同样,来自逆向选择的损失增大。资本净值的下降, 引起逆向选择问题,因而导致减少作为投资支出资金来源的贷款。企业很低的资本净值也增加了道德风险问题, 因为那意味着所有者在他们的企业中拥有更低的股本回报,便刺激他们投资于风险项目。由于从事高风险事业使 得贷款者收回借款更不可能,企业资本净值的减少导致贷款的减少从而投资支出减少。货币政策能通过几种方式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紧缩的货币政策(M J ),引起证券价格下降(Pe),这进一步使企业的资本净值下降, 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增多,因而导致投资支出(U)和总需求下降(Y J )。这便引出了货币传导资产负债表渠道的

31、下述图式:M J-PeJ-逆向选择T和道德风险T- LJ-IJ-YJ。提高利率(r)的紧缩政策也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恶化,因为它减少了现金流。这就为资产负债表渠道引出了以下附 加图式:M J - r J -现金流J -逆向选择T和道德风险T -L J - I J - Y J信用渠道不仅限于对企业的支出起作用,同样也适用于消费支出。由货币紧缩引起的银行贷款下降势必引起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和住房购买的下降, 他们没有其他的信用来源。同样,利率的提高会引起家庭收支表的恶化,由于他们的现金流受到相反的影响。4 .试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特点。(1)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围,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容主要包括: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规定存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