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化物致突变作用_第1页
外源化物致突变作用_第2页
外源化物致突变作用_第3页
外源化物致突变作用_第4页
外源化物致突变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七章第七章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 1【目的要求】l 掌握外源化学物的致突变作用l 熟悉致突变作用评价方法l 了解致突变作用的遗传学基础2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3 遗传遗传 (heredity)(heredity):生物物种通过各种繁衍方式来保证世代间生命的延续,这个过程就是遗传。 遗传是保持其种族特性的根本。4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l 变异变异 (variation)(variation):遗传的稳定是相对的。 生物遗传物质在自我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改变; 生物个体发育在受到复杂的内外环境条件影响下,性状的发育可能有所不同。于是在亲子之间或子代个体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

2、,这种差异称为变异。这种差异称为变异。 变异是生物物种推陈出新的来源。变异是生物物种推陈出新的来源。5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l 突变突变 (mutation)(mutation):生物体遗传物质本身的变化及引起的变异。l 因为这种变化起源于基因和染色体,所以突变实际上是遗传物质的一种可遗传的变异。l 自发突变自发突变 (spontaneous mutation)(spontaneous mutation):极低;l 诱发突变诱发突变 (induced mutation)(induced mutation):认为的造成突变。6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l 遗传毒理学遗传毒理学 (genetic

3、toxicology)(genetic toxicology):研究化学、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等对遗传物质(dna)及活细胞遗传过程的作用,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损伤效应。l 遗传毒理学主要研究内容:遗传毒理学主要研究内容: 致突变作用及机制; 应用检测系统发现和探究致突变物; 提出评价致突变物健康危害的方法。 9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学基础 l 1. dna1. dna与基因与基因 dnadna:由脱氧核糖、磷酸及碱基组成,其基本成分为四种核苷酸,形成双螺旋结构,具有精确复制和高度保真具有精确复制和高度保真特性特性,储存了所有的遗传信息。 基因基因 (gen

4、e)(gene):是dna分子中最小的完整功能单位。基本基本作用是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作用是决定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每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或一种酶。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基因组基因组 (genome)(genome):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体的遗传物质。10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nucleotide)(nucleotide)。碱基戊糖磷酸核苷酸核苷核酸 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 rn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l 2 2、核苷酸的结构、核苷酸的结构二、遗传学基础二、

5、遗传学基础 碱基dna、rna均有嘌呤 嘧啶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尿嘧啶(u)dna有rna有l 2 2、核苷酸的结构、核苷酸的结构每种核酸都含有四种碱基 。二、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学基础 嘌呤(purine) nnnhn123456789nnnhnnh2腺嘌呤(adenine, a)nnhnhnnh2o鸟嘌呤(guanine, g)(1) (1) 碱碱 基基嘧啶(pyrimidine)nnh132456胞嘧啶(cytosine, c)nnhnh2o尿嘧啶(uracil, u)nhnhoo胸腺嘧啶(thymine, t)nhnhooch3(构成rna)核糖(ribos

6、e)(构成dna)脱氧核糖(deoxyribose)12453oohohhhhch2ohhohohohhhhch2ohhoh12345(2) (2) 戊戊 糖糖碱基和核糖(或脱氧核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核苷(nucleoside) (或脱氧核苷)。腺 嘌 呤 核 苷nnnn9nh2oohohhhhch2ohh12糖 苷 键胞嘧啶脱氧核苷1nnonh212ohohhhhch2ohh糖苷键(3) (3) 碱基与戊碱基与戊 糖的连接形成核苷糖的连接形成核苷核苷酸:amp, gmp, ump, cmp脱氧核苷酸:damp, dgmp, dtmp, dcmp 核苷(脱氧核苷)和磷酸以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

7、脱氧核苷酸)。 糖苷键酯键腺苷酸nnnn9nh2oohohhhhch2h12opo- -hoo5(4) (4) 核苷与磷酸的连接核苷与磷酸的连接5端3端核苷酸之间以3 , 5 -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即核酸。cgadna dna 与与rnarna的区别的区别核酸碱基戊糖dnaa、g、c、t脱氧核糖rnaa、g、c、u核糖l 5 5、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核苷酸间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二、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学基础 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氢碱基间的氢键键相连,a对t有两个氢键,c对g有三个氢键,这种a-t、c-g配对的规律,称为碱基互补规则。

8、维持双螺旋稳定的因素:横向为氢键,纵向为碱基间的堆积力。l 6 6、dnadna的空间结构的空间结构二、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学基础 l 2. 2. 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质与染色体 分裂间期细胞核中,光镜下可见一种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即染色质即染色质(chromatin)(chromatin)。染色质由dna、蛋白、及少量的rna组成,形似串珠状的复合体。 间期细胞核中,一般没有染色体结构,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才螺旋化并折叠成染色体(chromosome),故染色质与故染色质与染色体的物质组成是相同的。染色体的物质组成是相同的。 将体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形态等方式排列起来即构成细即构成细胞

9、的核型。胞的核型。每一个生物种属的核型是固定的。19二、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学基础 串珠状核小体dna双螺旋片段染色质纤维伸展形染色质片段密集形染色质片段整个染色体21人类22对染色体及性染色体性染色体扫描电镜图l 3. 3. 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体细胞体细胞 (somatic cell)(somatic cell):多数是二倍体细胞,含有两组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其遗传损伤不会传递给下一代其遗传损伤不会传递给下一代。 生殖细胞生殖细胞(gemcell)(gemcell):多是单倍体,其染色体改变可以传给下一代。 显性突变无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均出现表型异常表型异常。 隐性突变如为纯合

10、子,将出现表型异常,如为杂合子,则为表型正常的携带者。 22二、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学基础 l 4. 4. 基因型与表型基因型与表型 基因型:基因型:指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组成,是表型形成的根据。 表型:表型:指在发育过程中由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的具体表现。基因型决定表型可能发育的范围,会产生怎样的表型取决于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23二、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学基础 l 5. 5.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指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后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终末所经历的过程。 细胞周期分为四个时期:细胞周期分为四个时期: g1期(合成前期)是细胞进行急剧合成的

11、时期 s期完成dna复制 (dna合成期) g2期(合成后期)为有丝分裂做准备 mm期期 ( (有丝分裂期有丝分裂期) ) g1g1、s s和和g2g2为分裂间期为分裂间期24二、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学基础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mitosis)(mitosis):细胞核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生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有丝分裂间期: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浓缩成典型的形态,且分散排列在赤道面上,间期适合做染色体形态和结构方面研究。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meiosis)(meiosis):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通过两个细两个细胞周期,细胞核分裂两次,胞周期,细胞核分裂两次,而

12、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成为单倍体。性细胞。25二、遗传学基础二、遗传学基础 the course of mitosis26分裂间期分裂间期 (interphase); (interphase); 分裂前期分裂前期 (prophase); (prophase); 前中期前中期 (prometaphase); (prometaphase); 中期中期 (metaphase); (metaphase); 后期后期 (anaphase); (anaphase); 末期末期 (telophase)(telophase)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第二节第二节 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化学

13、物致突变的类型 28突变的分类l 自发突变自发突变 (spontaneous mutation)(spontaneous mutation) 普遍存在的未知因素作用下,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 特点:发生过程长,频率极低 , 与物种的进化有关。l 诱发突变诱发突变 (induced mutation)(induced mutation) 人为的造成突变 。它已被农、林、牧、渔业和园艺学家利用来培育和选择新种或良种。 特点:发生过程短,频率高,既可被人类利用,也可能对人类产生危害。29突变的分类l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gene mutation)(gene mutation): 一一个或几个dna

14、 碱基对的改变。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必须通过生长发育、生化、形态等表型改变来判断。l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 (chromosome aberration)(chromosome aberration): 染色体的结构及数目改变,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染色体结构改变 染色体数目改变30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l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gene mutation):):指基因中dna序列的变化。因为基因突变限制在一个特定的部位,故称为点突变点突变(point mutation)(point mutation)。l 突变基因:突变基因:存在突变的基因 野生型基因:野生型

15、基因:没有发生突变的基因l 基因突变可分为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可分为两种类型: 碱基置换(base substitution) 移码突变 (frame shift mutation)31l 1. 1. 碱基置换碱基置换 (base substitution)(base substitution) 某一碱基配对性能改变或脱落所致的突变。 当dna链上某一碱基由于致突变物作用而脱落或其配对性能发生改变,在dna复制过程中该dna互补链上的相应位点配上一个错误的碱基,即错误配对即错误配对(mispairing)(mispairing)。这一错误配对的碱基在下一次dna复制时,按正常规律配对,于是原来的

16、碱基对被错误碱基对所置换,称碱基置换称碱基置换。一、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32a a c tg g ct tg ac c ga a c t g g ct tg at c gt tg ac c ga a ct g g ca a c t g g ct t g ac c gt t g atc ga a c t a g ca a c t g g ct t g ac c gt t g ac c ga a c t g g cparental dnadna replicationfirst generation progeny3553second generation progenywild typemuta

17、ntwild typewild typedna replicationmismatch (about 1/1000 base additions)33l 碱基置换的分类碱基置换的分类 转换转换(transition)(transition):指原来的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取代或原来的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取代。 颠换颠换(transvertion)(transvertion):指原来的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所取代或原来的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取代。34 错义突变:错义突变:密码子中某一碱基为另一碱基取代后,密码子意义改变,成为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使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错义突变的结果通常能使多

18、肽链丧失原有错义突变的结果通常能使多肽链丧失原有功能,许多蛋白质的异常就是由错义突变引起的。功能,许多蛋白质的异常就是由错义突变引起的。 无义突变:无义突变:碱基取代的结果是使mrna上的密码子转变成为终止密码uaa、uag、uga时,出现翻译过程停止,肽链延长提前结束。基因产物是不完全的或无功能的。基因产物是不完全的或无功能的。l 碱基置换的后果碱基置换的后果35l 2. 2. 移码突变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frameshift mutation) 发生一对或几对(3对除外)碱基减少或增加,以致从受损点开始碱基序列完全改变,形成错误的密码,并转译成为不正形成错

19、误的密码,并转译成为不正常的氨基酸。常的氨基酸。 从受损位点开始密码子的阅读框架完全改变。 如果减少或增加的碱基对刚好是3对,则基因产物的肽链中仅减少或增加一个氨基酸,其后果与碱基置换相似,故不包括在移码突变范畴。 36l 移码突变的结果移码突变的结果 错义突变:错义突变:从原始损伤的密码子开始一直到信息末端的氨基酸序列完全改变。 无义突变:无义突变:使读码框架改变其中某一点,形成无义密码 (uaa,uag及uga),不代表任何氨基酸,产生一个无功能的肽链片段。 移码突变较易成为致死性突变。移码突变较易成为致死性突变。37l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20、chromosome aberration):指染色体的结构改变,它是指遗传物质大的改变,一般可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发现。 染色单体型畸变染色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 aberration)(chromatid-type aberration):畸变涉及复制染色体中两条染色单体中的一条,损伤发生在dna复制后; 染色体型畸变染色体型畸变(chromosome-type aberration)(chromosome-type aberration):畸变涉及复制染色体中两条染色单体,损伤发生在dna复制前。二、染色体畸变二、染色体畸变38l 染色体结构异常是染色体

21、或染色单体断裂所致。染色体结构异常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断裂所致。当断端不发生重接或虽重接而不在原处,即可出现染色体结构异常。二、染色体畸变二、染色体畸变39l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 缺失缺失(deletion)(deletion):染色体上丢失了一个片段。 重复重复(duplication)(duplication):在一套染色体里,一个染色体片段出现不止一次。 倒位倒位(inversion)(inversion):一个染色体片段被颠倒了,如颠倒的片段包括着丝点,称为臂间倒位(pericentric inversion);如不包括着丝点则称为臂内倒位(paracentric

22、inversion)。 易位易位(translocation)(translocation):一个染色体片段的位置发生改变。最常见的是相互易位(reciprocal),涉及两个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40 稳定性畸变:稳定性畸变:可传给后代,缺失、倒位、重复及平衡易位; 不稳定畸变:不稳定畸变:可导致细胞死亡,染色体断裂后无中心粒、双中心粒染色体、环染色体等。41l 非整倍体(非整倍体(aneuploidyaneuploidy)和多倍体()和多倍体(polyploidypolyploidy)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于正常细胞染色体数目,称为基因组突变基因组突变,即基因组中染色体数目改变。 非整倍体

23、:非整倍体:指增加或减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 多倍体:多倍体:指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三、非整倍体和多倍体三、非整倍体和多倍体42 第三节第三节 化学物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43一、引起突变的一、引起突变的dnadna变化变化l 碱基损伤碱基损伤 碱基错配 平面大分子嵌入dna链 碱基类似物取代 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l dnadna链受损链受损 二聚体的形成 dna加合物形成 dna-蛋白质交联物44(一)碱基损伤(一)碱基损伤l 1. 1. 碱基错配碱基错配 指烷化剂提供甲基或乙基等烷基与烷基与dnadna共价结合共价结合,所引起的甲基损伤表现为错配。 一般情况下

24、,发生频率:甲基化乙基化高碳烷基化 目前认为最常受到烷化的是目前认为最常受到烷化的是: 鸟嘌呤的n-7位,o-6位 腺嘌呤的n-1, n-7位45nnnhn123456789nnnhnnh2腺嘌呤(adenine, a)nnhnhnnh2o鸟嘌呤(guanine, g)l 烷化的碱基既可表现出像正常碱基一样的配对特性,也可有不同的配对特性,主要取决于烷化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烷化的位置。l 在鸟嘌呤n-7上的烷化有正常配对特性,而在鸟嘌呤o-6上的烷化易错配,引起引起g:c-a:tg:c-a:t转换转换。l 烷化剂不但可引起碱基错配,还可引起烷化剂不但可引起碱基错配,还可引起dnadna二级结构改变

25、。二级结构改变。 某些烷基(如鸟嘌呤n-7位上的烷基),是由许多烷化剂形成的主要加合物,造成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的连接键不稳定,使碱基丢失。丢失碱基的dna留下了一个无嘌呤或无嘧啶的位点,通常称通常称apap位点。位点。如果不正确的碱基插入ap位点,可引起突变,且大部分是颠换。 46l 2. 2. 平面大分子嵌入平面大分子嵌入dnadna链链 嵌入剂以静电吸附形式嵌入嵌入dnadna单链单链的碱基之间或dna双螺旋结构的相邻核苷酸链相邻核苷酸链之间; 吖啶分子吖啶分子多数是多环的平面结构,能结合到dna分子上,插入相邻的碱基对,使它们分开,产生两个重组子,一个碱基对增多,一个碱基对减少,即造成碱

26、基对的缺失或者额外碱基对的插入。通常引起移码突变。 (一)碱基损伤(一)碱基损伤47l 3. 3. 碱基类似物取代碱基类似物取代 碱基类似物在dna合成期即s期,与正常的碱基竞争,取代其位置。取代后造成错误配对,即发生碱基置换。取代后造成错误配对,即发生碱基置换。 常见的例子是5-溴脱氧尿嘧啶取代胸腺嘧啶,2-氨基嘌呤取代鸟嘌呤。 (一)碱基损伤(一)碱基损伤48l 4. 4. 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碱基的化学结构改变或破坏 有些化学物可对碱基产生氧化作用,改变或破坏碱基的结构,改变或破坏碱基的结构,有时还可引起链断裂。它们主要改变核苷酸的化学组成。核苷酸的化学组成。 亚硝酸盐能使腺嘌呤和胞

27、嘧啶发生氧化性脱氨氧化性脱氨,相应生成次黄嘌呤和尿嘧啶。 甲醛可在体内形成有机过氧化物或自由基,间接使嘌呤的化学结构破坏,最终导致dna链的断裂。 (一)碱基损伤(一)碱基损伤49l 1. 1. 二聚体的形成二聚体的形成 紫外线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和(4-6)光产物(4-6-photoproduct) 阻止dna的复制引起细胞死亡 紫外线的致突变作用过程很复杂,表明突变作用突变作用不仅涉及碱基配对特异性的改变,而且还涉及与复制和修复有关的细胞机制相互作用。(二)(二)dnadna链受损链受损50l 2. dna2. dna加合物形成加合物形成 活性化学物质与细胞大分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稳定复合物

28、。可引起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可引起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 dnadna加合物形成可活化癌基因,影响调节基因和抑癌基因加合物形成可活化癌基因,影响调节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的表达。例如:生物毒素、多环芳烃和芳香氨类致癌物可使dna形成大的加合物,dnadna的立体构象发生明显变化,阻的立体构象发生明显变化,阻断受损部位的半保留复制和转录。断受损部位的半保留复制和转录。(二)(二)dnadna链受损链受损51l 3. dna-dna3. dna-dna交联交联 (dna-dna crosslinks(dna-dna crosslinks,ddc)ddc) dna分子上一条链的碱基与互补链上的相应碱基形

29、成共价连接,如亚硝酸、丝裂霉素c、芥子气以及各种铂的衍生物。(二)(二)dnadna链受损链受损52l 4. dna-4. dna-蛋白质交联物蛋白质交联物(dna-protein crosslinks(dna-protein crosslinks,dpc)dpc) 许多化合物如烷化剂、苯并(a)芘、甲醛及一些重金属镍、铬等,均可引起dna-dna-蛋白质发生交联。蛋白质发生交联。虽然不同化学物引起dna-蛋白质交联物的交联有所不同,但dpc一旦形成,必将对dna构象与功能产生严重影响。 与与dnadna交联的核蛋白交联的核蛋白作为维持dna构象的重要成分,并参与dna复制与转录的调控,因此d

30、pc出现将造成基因突变。 (二)(二)dnadna链受损链受损53二、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二、引起突变的细胞分裂过程的改变l 染色体分离异常,产生非整倍体和多倍体。染色体分离异常,产生非整倍体和多倍体。主要涉及细胞分离过程改变,如纺锤体、微管蛋白合成与聚合、微管蛋白合成与功能发挥、细胞分裂纺锤纤维功能发挥等;l 非整倍体与多倍体产生机制相似,非整倍体与多倍体产生机制相似,可能有程度上的不同,如干扰纺锤体形成,完全阻止形成多倍体,部分阻止形成非整倍体。54 dna复制需多种酶类的参与,并且在基因调控下进行,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损伤,将影响dnadna复制的高保真复制的高保真性,性,有

31、可能引起突变。 修复修复修复酶可能成为化学毒物的靶分子修复酶可能成为化学毒物的靶分子 dna修复过程是清除受损dna片段,并合成新的片段来替换的过程。 dna是生命物质中唯一具有自身修复能力的分子,其修复过程是依赖各种各样的酶来进行。 三、三、dnadna合成和修复有关的酶系统作用合成和修复有关的酶系统作用55l 突变的后果,取决于化学物所作用的靶细胞,突变的后果,取决于化学物所作用的靶细胞, 生殖细胞,其影响有可能遗传到下一代。 体细胞,其影响仅能体现在直接接触该物质的个体,而不可能遗传到下一代。四、突变的后果四、突变的后果5657l 基因库(基因库(gene poolgene pool):

32、):某一物种在特定时期中能将遗传信息传至下一代的处于生育年龄的群体所含有的基因总和。l 遗传负荷遗传负荷(genetic load)(genetic load):指一种物种的群体中每一个携带的可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害基因的平均水平。(一)生殖细胞突变的后果(一)生殖细胞突变的后果58(一)生殖细胞突变的后果(一)生殖细胞突变的后果l 致死性突变(影响后代数量)致死性突变(影响后代数量) 显性致死:显性致死:突变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使精子不能受精,合子在着床前丢失或着床后早期胚胎死亡; 隐性致死:隐性致死:需要纯合子或半合子才能出现死亡效应,杂合子则不出现死亡,可造成生育功能障碍。l 非致死性突变

33、(影响后代质量)非致死性突变(影响后代质量) 显性遗传:显性遗传:造成下一代遗传疾病发生率增加或新病种出现; 隐性遗传:隐性遗传:使得遗传易感性改变,增加下一代基因库的遗传负荷。59l 肿瘤:肿瘤:体细胞突变是细胞癌变的重要基础,许多肿瘤细胞中都可观察到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并存在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等染色体畸变。l 致畸胎:致突变物可透过胎盘作用于胚胎体细胞引起畸胎致畸胎:致突变物可透过胎盘作用于胚胎体细胞引起畸胎,所以致畸作用不完全是亲代生殖细胞突变的后果。l 其他不良后果:其他不良后果:动脉粥样硬化、衰老等。(二)体细胞突变的后果(二)体细胞突变的后果60 第四节第四节 机体对

34、致突变作用的影响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61l 遗传信息在所有物种中,均是世代遗传信息在所有物种中,均是世代相传,因为:相传,因为: dna执行高保真度的半保留复制,高保真度的半保留复制,对复制中的错误能及时纠正; 机体可以修复dna损伤,保护亲代dna链免受化学物作用而发生改变。62dna修复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适应性修复光修复错配碱基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复制后修复呼救性修复l dnadna修复机制:修复机制: 直接修复:直接修复:指引起dna损伤的反应为可逆性的,如光修复。 切除修复:切除修复:将损伤或不正确的甲基去除和替换,如核苷酸或碱基去除,它是负责较大范围损伤的修复。63一、一、

35、dnadna损伤的修复损伤的修复(一)直接修复(一)直接修复 (1 1)光复活:)光复活:紫外线损伤产生胸腺嘧啶二聚体,光复活依赖光裂合酶的作用,酶切下dna上的嘧啶二聚体,将毗连的嘧啶接回原结构上,光裂合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体内。 光裂合酶(photolyase) uv64 (2 2)“适应性适应性”反应:反应:鸟嘌呤o-6位易被烷化,造成碱基错配,这时可依赖烷基转移酶烷基转移酶作用,将鸟嘌呤o-6位的甲基转给蛋白质o-6-o-6-甲基鸟嘌呤甲基鸟嘌呤-dna-dna甲基化转移酶(甲基化转移酶(mgmtmgmt),),修复烷基化损伤,鸟嘌呤恢复正常的碱基配对特性。mgmt广泛存在于

36、酵母、大鼠及人类。(一)直接修复(一)直接修复65nnnhn123456789nnnhnnh2腺嘌呤(adenine, a)nnhnhnnh2o鸟嘌呤(guanine, g)(1 1)核苷酸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e.coli的切除的切除修复机制修复机制uvrauvrbuvrcohpdna聚合酶ohpdna连接酶atp解螺旋酶 物体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机制,主要由dna-pol和连接酶完成。(二)切除修复(二)切除修复66(2 2)碱基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 dnadna糖基化酶糖基化酶识别异常碱基,切断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使受损的碱基脱落,形成一个无嘌呤或无形成一个无嘌呤或无嘧啶位点(嘧

37、啶位点(apap位点)位点); apap内切酶内切酶将dna链切断; 插入酶插入酶将正确碱基插入ap位点; dnadna聚合酶聚合酶合成dna片段填补空缺; dnadna连接酶连接酶将新合成的互补片接上。 与核苷酸切除修复相比,碱基切除修复的专一性更强。67 双链断裂修复依赖dnadna蛋白激酶蛋白激酶,通过填补损伤部位,使复制得以继续进行,但dnadna损伤部位损伤部位仍然存在。 严格来说,双链断裂修复不是修复,而是一种耐受过程,一种以容忍损伤继续存在和在高突变率情况下,损伤继续存在和在高突变率情况下,换取细胞继续生存的耐受过程。换取细胞继续生存的耐受过程。(三)双链断裂修复(三)双链断裂修

38、复68 无误交联修复:无误交联修复: 易误交联修复:易误交联修复:(四)交联修复(四)交联修复69l 致突变作用是一个涉及多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细胞过程,它包括突变、修复和代谢突变、修复和代谢。对于化学致突变作用的模式应为dnadna损伤损伤- -修复修复- -突变模式突变模式。 任何dna损伤,修复无误,突变就不会发生; 如果修复错误或者未经修复,损伤就固定下来,于是发生突变。(五(五 )dnadna损伤损伤- -修复修复- -突变模式突变模式70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l 个体因素影响致突变作用有两个方面: 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即遗传因素,也就是遗传多态

39、性。 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主要指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营养缺乏或不平衡等。这些因素是产生突变的条件。71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l (一)代谢酶遗传多态性(一)代谢酶遗传多态性 是一个衡量遗传变异遗传变异的数据,即群体中多态基因的比例群体中多态基因的比例。当一个基因座位的最常见的等位基因频率不超过0.99时,这个基因座位即是多态性这个基因座位即是多态性。它在个体因素影响致突变作用中起决定作用。如代谢酶和修复酶的遗传多态性。 1. 1. 氧化代谢酶细胞色素氧化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p450酶酶 2. 2. 酯酶环氧化物水解酶酯酶环氧化物水解酶 3. 3

40、.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gst)72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二、遗传因素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l (二)修复功能的个体差异:(二)修复功能的个体差异: 修复酶多态性 o6o6甲基鸟嘌呤甲基鸟嘌呤-dna-dna-甲基转移酶(甲基转移酶(mgmtmgmt)是特异性修复酶。mgmt多态性可解释某些个体对烷化剂作用特别敏感的现象。 聚(二磷酸腺苷聚(二磷酸腺苷- -核糖)多聚酶(核糖)多聚酶(parpparp)是另一类参与dna断裂的修复酶。parpparp的激活的激活为dna损伤后细胞的早期反应之一;催化反应为dna损伤一系列反应之一;影响dna修复和损伤结局;对外来因素

41、造成基因突变和肿瘤发生可产生抑制和诱导对外来因素造成基因突变和肿瘤发生可产生抑制和诱导作用。作用。73 第五节第五节 观察化学物观察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 74一、观察项目的选择一、观察项目的选择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检测可直接反映化学物的致突变性,是评价化学物致突变性唯一可靠方法。 但许多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不直接反映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分离异常,仅反映致突变过程中的其他事件。 将试验观察到的现象所反映的各种事件统称为遗传学终点遗传学终点(genetic endpoint)(genetic endpoint)。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42、、染色体组畸变、dna原始损伤(一)观察的效应终点类型(一)观察的效应终点类型75(二)遗传毒理学试验的目的(二)遗传毒理学试验的目的 检测外源性化学物的致突变性,致突变性,预测其对动物和人类的预测其对动物和人类的致癌性致癌性; 检测外源性化学物对动物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生殖细胞的遗传毒性,预测其对人类的遗传危险性; 预测潜在的致癌物以及遗传毒物潜在的致癌物以及遗传毒物的监测及评价。76 一组可靠的试验系统应包括每一类型的遗传学终点。一组可靠的试验系统应包括每一类型的遗传学终点。如细菌突变、染色体畸变、非整倍体和dna损伤等; 配套实验应包括多种进化程度不同的物种。配套实验应包括多种进化程度不同

43、的物种。如原核细胞、低等和高等真核细胞,这样更加具有说服力。 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配合。体内试验与体外试验配合。一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各有其优缺点,应取长补短,综合考虑。(三)成套的观察项目(三)成套的观察项目77 国际协调委员会(国际协调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harmonization, ich, 1997),建议监测组合),建议监测组合: 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体外小鼠淋巴瘤细胞tk试验; 体内啮齿类造血细胞染色体损伤啮齿类造血细胞染色体损伤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骨髓或外周血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78二、常用的致

44、突变试验二、常用的致突变试验 1. 1.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ames(ames试验试验) )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是利用突变体的测试菌株,观察受试物能否纠正或补偿突变体所携带的突变改变,从而判断其致突变性。其遗传学终点是基因突变。其遗传学终点是基因突变。 常用的菌株有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 typhimmim)和大肠杆菌 (e coli)。 目前,ames试验作为检测环境诱变剂的一组试验中的首选试验,广泛应用于致突变化学物的初筛广泛应用于致突变化学物的初筛。79 野生型能自行合成组氨酸野生型能自行合成组氨酸(his+),而诱变突变株在组氨酸操纵子中

45、有一个突变,必需依赖外源性组氨酸才能生长,而在无组氨酸的选择性培养在无组氨酸的选择性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基上不能存活(his-)。 致突变物致突变物可使其基因发生回复突变为野生型,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也能生长。对于间接致突变物,可经代谢活化系可经代谢活化系统处理成为直接致突变物统处理成为直接致突变物。 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808182 ames试验标准试验菌株有四种。除了含有his-突变,还有一些附加突变,检测时提高试验敏感性。 ames试验的方法有平板掺入法,点试法及预培养法等。83菌株组氨酸缺陷脂多糖屏障缺损氨苄青霉素抗性切除修复缺损四环素抗性自发回变菌落数*ta97ta98ta1

46、00ta102+-+90-18030-50100-200240-320注“+”表示需要组氨酸“+”表示具有rfa突变“+”表示具有r因子“+”表示具有uvrb突变“+”表示具有paq1质粒*在体外代谢活化条件下自发回变菌落数略增试验菌株及鉴定判断标准试验菌株及鉴定判断标准84测试菌株的回变性测试菌株的回变性 85结果判断结果判断 只要一种试验菌株得到阳性结果,即认为受试物是致突变物。 仅四种菌株均得到阴性结果,才认为受试物是非致突变物。 不加s9混合液得到阳性结果,说明受试物是直接致突变物。 加s9混合液才得到阳性结果,说明受试物是间接致突变物。862. 2. 微核试验微核试验 (micron

47、ucleus test, mnt)(micronucleus test, mnt)l 微核微核 (micronucleus)(micronucleus):指染色体或染色单体无着丝点断片,或因纺锤丝受损伤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分裂后期遗留在子细胞的胞质中,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故称微核。故称微核。l 在细胞质中微核来源有二:在细胞质中微核来源有二: 染色体断片或无着丝粒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不能定向移动,而遗留在细胞质中; 有丝分裂物的作用使个别染色体或带着丝粒的染色体环和断片在细胞分裂后期被留在细胞质中。87l 微核试验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test(mi

48、cronucleus test,mnt)mnt):是观察受试物能否产生微核的试验。可检出可检出dnadna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断裂剂和非整倍体诱变剂。 l 微核试验的灵敏度与细胞遗传学试验基本相同。l 常用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常用啮齿类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pce)做微核试验。)做微核试验。882. 2. 微核试验微核试验 (micronucleus test, mnt)(micronucleus test, mnt)为什么要选用为什么要选用pcepce? 骨髓红细胞有丝分裂旺盛,造成一个较为灵敏的检测环境; 嗜多染红细胞是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位于红细胞成熟之前,最后

49、一次分离后数小时,此时红细胞的主核已排出,而微核留在细胞质中;mntmnt的缺点的缺点 有些化合物在骨髓中很难达到有效浓度; 骨髓中pce为动态平衡,成熟或衰老死亡; 化学毒物主要在肝脏活化,其活化中间产物可能在到达骨髓前消失; 仅观察体细胞其结果外推其他组织应慎重。8990 体外微核试验:cho、chl、v79 周围血微核试验 双核细胞法 免疫荧光染色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法 改进的微核试验改进的微核试验91mnncence(normochromatic erythrocyte)正染红细胞pce(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嗜多染红细胞9293试验步骤试验步骤 健康成年ic

50、r小鼠,实验前24h环磷酰胺40 mg/kg腹腔注射; 脱臼处死,取双侧后肢股骨,纱布擦去多余肌肉和血污,剪去两端骨垢,用注射器吸取小牛血清,插入骨髓腔内,将骨髓冲入离心管,然后用吸管吹打骨髓团块混匀; 1000r/min离心 10 min,弃上清,留约0.5 ml沉淀物混匀后,滴片两张,推片; 将推好晾干的骨髓片用甲醇溶液固定15min,取出晾干。 将固定晾干后的骨髓片,giemsa染色1015min,轻微冲掉玻片上的染色液,置晾片架上晾干。 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微核率。显微镜观察并计数微核率。94 pce呈灰蓝色,成熟rbc呈粉红色,nc呈蓝紫色。 pce中含有的微核大小为细胞直径的1/20-

51、1/5,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染色性与细胞核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染色性与细胞核一致,呈紫红色或蓝紫色。色。一个细胞内可以出现一个或多个微核。每张片计数每张片计数10001000个个pcepce中含微核的中含微核的pcepce数。数。 95试验步骤试验步骤3. 3. 染色体畸变分析染色体畸变分析 染色体畸变分析染色体畸变分析(chromosome aberration analysis)(chromosome aberration analysis):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又称细胞遗传学试验细胞遗传学试验(cytogenetic assay)(cytogenetic assay)

52、。染色体畸变只能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分裂中期相进行观察和分析。可观察到裂隙、断裂、断片、染色体环、双或多着丝粒染色体和染色体粉碎。 缺点:缺点:分裂中期相分析耗时且需熟练技巧。9697试验步骤试验步骤 染毒:染毒:健康成年icr小鼠,实验前24小时予环磷酰胺40 mg/kg腹腔注射。 收获细胞:收获细胞:处死动物前24h,秋水仙碱秋水仙碱4mg/kg4mg/kg腹腔注射腹腔注射。脱臼处死,取双侧后肢股骨,纱布擦去多余肌肉和血污,剪去两端骨垢,用注射器吸ns约5 ml插入骨髓腔内,将骨髓骨髓冲入离心管,吸管吹打骨髓团块混匀,1500 r/min离心10min,弃上清。 低渗:低渗:打散沉淀物,加入

53、预温37的 0.075 mol/l kcl约6ml,混匀,37低渗1520min,再加固定液 l2 ml混匀,立即以1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98 固定:固定:重悬细胞,加入固定液4ml混匀,放置室温1020 min,然后1000 r/min离心10 min,去上清液。同样方法再固定一次,弃上清液,留约0.5 ml。 制片染色:制片染色:使细胞悬浮,用吸管吸取细胞悬液,距预冰冻的载波片1015cm高处滴片,干燥,用10giemesa染色液染色1020min,轻微冲洗,自然晾干。 阅片计数。阅片计数。99试验步骤试验步骤l 染色体数目改变包括:染色体数目改变包括:整倍体变异:原先

54、2n的染色体变为多倍体如3n或4n等。非整倍体变异:染色体组中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l 染色体结构改变包括:染色体结构改变包括:裂隙(g)、断裂(b)、碎片(f)、环形(r)、交换(e)以及复合性断裂等。l 小鼠和大鼠的染色体核型都为近端着丝点型。小鼠的染色体数为40条,大鼠的染色体数为42条。l 读片时每张标本片至少要分析100个中期分裂细胞中期分裂细胞。100%100%分析染色体的细胞数有染色体畸变细胞数)细胞畸变率(%100%分析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畸变总数)染色体畸变率(1014. 4.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l 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从dna合成期染色体复制至

55、有丝分裂后期中心粒分裂这段时间,由同一个中心粒连在一起的二条子染色体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l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ce)sce):二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就称为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即染色体同源座位上即染色体同源座位上dnadna复制产物的相互交换。复制产物的相互交换。如单体内dna链受损,则可能通过这种交换方式进行重组修复。 因此因此scesce的出现常表明的出现常表明dnadna曾经受损。曾经受损。102l将 5-brdu加入合成dna的原料中,经过两个分裂周期

56、后,两条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双股两条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双股dnadna链内胸腺嘧啶链内胸腺嘧啶核苷均被核苷均被brdubrdu取代,另一条只有一股被取代。取代,另一条只有一股被取代。l染色和光处理后,两条染色单体的着色深浅不同。如果两条染色单体间发生等位交换,可根据每条染色单体内出现深浅不同的染色片段,在光镜下进行识别,清晰分辨出交换的染色单体,计数计数scesce数,判断受试物对数,判断受试物对dnadna是否有损伤作用。是否有损伤作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原理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原理1031041055. 5. 程序外程序外dnadna合成试验合成试验l 正常细胞需经过细胞周期达到增殖的目的

57、,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在s期的dna合成是按固定程序进行的,称为程序性称为程序性dnadna合成合成(scheduled (scheduled dna synthesis)dna synthesis)。l 当dna损伤时,会发生在s期半保留dna程序合成之外的dna合成,称之为程序外称之为程序外dnadna合成合成(unscheduled (unscheduled dna synthesis, uds)dna synthesis, uds)。它是机体为保证遗传稳定性而对dna双链上出现的变异或损伤进行修复合成的过程。106程序外程序外dnadna合成试验原理合成试验原理l

58、程序外dna合成试验是观察分离或培养的细胞,加入标记标记dnadna合成原料合成原料,如3h-胸苷,在s期外是否有dna合成发生,即是以3h-胸苷掺入细胞量的增加,判断受试物是否造成dna损伤。1076. 6. 单细胞凝胶电泳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scge)试验试验l 单细胞凝胶电泳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试验试验:在单细胞水平定量检测有核细胞dna损伤与修复的方法。l 原理:原理:dna损伤时,断裂dna片段在电泳时泳动速度比大片段dna快,出现彗星状,即可判断dna损伤。故又称为彗星试验(comet test)。 l 优点: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