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师)_第1页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师)_第2页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人的咼贵在于灵魂主备人:朱桂红课型:新授审核人:审批人:导学案部分教学活动思路【学习目标】1 认真诵读,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2 掌握文中以举例论证为主,结合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3 深刻理解“灵魂”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和感悟“灵魂”的内涵,学习文中有力的说理。【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课标基本理念显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建 议部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2、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 字、音互填芦苇( ) 平庸()赫赫()嘈杂()chu d ()摩沐浴()缅怀()萎缩()cuiru o() 卑b i( )2. 词语解释无足轻重:显赫:贤哲:3. 填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 周国平,他是当代学者,散文家,其具有极大影 响力的作品有 。(至少写出二部作品)4. 卜列选项中词语运用最准确的一项是(C )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 岀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冋样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A.羡慕怀念纯真B嫉忌怀念纯正C.羡慕缅怀纯正D羡慕缅怀纯真5.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3、: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第一部分(第1节):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第二部分(第2、3节):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 4、5节):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第四部分(第 6节):表达期望一一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追求。6.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冋题?二、课堂助学1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伴随音乐讲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为了挽救一只丹顶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2)自由讨论:她的付出值得吗?(要求:用简要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出课题人的咼贵在于灵魂2.

4、出示学习目标。 3展示自主学习成果。4. 初读感知、明确论点、把握结构(1)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揭示中心论点的语句。(2)指名回答。明确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学法指导: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应关注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3)自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4)同桌交流,讨论明确:以举例论证(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一个少女 的事例)为主,结合运用引用论证(王尔德的名言)5.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第一部分(第1节):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第二部分(第2、3节):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 4、5节):以普通少

5、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 求。第四部分(第6节):表达期望一一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追求。6. 再读理解、补充论据、净化心灵(1)速读课文,理解“灵魂”的内涵(结合探究练习一)有思想有丰富的精神财富有一种纯正的追求(2)细读课文,学习说理 分析比较三位名人事例的特点 结合课前收集,补充合理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学法指导:选取典型事例,叙述突出重点,有力证明论点) 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和感悟7. 讨论学习:少女的“动人光彩”体现在何处?8. 交流课前收集和记忆中平凡人的“动人风采”。(在全班交流后,师可结合学生的叙述,补充“爱心捐助、学习雷锋、抗震救灾 ”,以加深理解和感悟)9. 由

6、人及己,畅谈体会: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该如何去做?(坚守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丰富的精神追 求等)10. 释疑解难11 .小结三、课堂巩固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 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 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 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 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 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

7、本书了,可是我却 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 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 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 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 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 我暗暗祝愿她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1 作者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 象,也会闪放出一种

8、很动人的光彩。 ”读叙述少女故事的文字,概括下列内容“平庸的背景”指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灵魂生活的迹象”指 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书、记笔记:“很动人的光彩”指 我觉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我心中充满感动。2 根据作者的“羡慕”和“缅怀”,推测作者当时追求灵魂生活的情况。读书不够积极主动,不够专心,不够入迷。3 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 变得越来越实际”。请你就这句话发表看法。4 请你结合如今的生活实际谈谈“生存斗争的压力”。5.选择理解有错的一项(B)A. “我”对“少女”的羡慕和对自己的青春岁月的缅怀,正反映了

9、 “我”对灵魂 生活的崇尚。B. 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后来变得越来越实际,原因是年龄增长了。C.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悲的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 碌不止的躯体。D. 作者为列车上的“少女”的举动而感动,并希望“少女”依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热爱读书,求知若渴。四、课外练习人生如瓶(1) “人不是可以注入任何液体的空瓶。”这是俄国文学批评家皮萨列夫的一 句名言。细细品味,此话看似波澜不惊,却寓意深远,振聋发聩。(2) 人生就如一只空瓶,但不可随意向里面注入任何液体。(3) 如果它装满了卑劣和庸俗,就绝然装不进伟大和崇高;一旦被虚伪和凶残所占据,纯真和善良便无法容身;有了

10、自私和冷酷,便失去了博爱和热情(4) 今天,我们为自己的房子、票子、位子整日忙忙碌碌;我们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但我们的神经依然绷得紧紧的,我们的心情依然沉重,没有一天感到轻松、感到欢乐。这是为什么?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一则故事。(5) 一个自以为对禅理很精通的和尚,一直没有开悟,便向一位大师诉说自己的苦恼。大师对他的讲述毫不在意,只是一个劲儿地为他沏茶。杯子已经满了,但大师还在不停地倒茶,水从杯子里流出来,淌到桌子上,淌到求教的和 尚身上,大师好像没有看见,还是不停地为他倒着茶。(6) “大师,茶水已经满了,杯子已经装不下了。”和尚说。(7) 大师面无表情地说:哦,倒空你的杯子,不就能继续装了吗?

11、(8) 是的,我们的人生之瓶里,装满着欲望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操劳,当然无法容纳安宁与祥和;塞满了无穷无尽的浮躁与烦恼,宁静与欢愉当然被驱逐得无影无踪。(9)一个想献身于人类公益事业的人,他必将无暇顾及自己物质上的私利。(10) 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新婚燕尔,搬进了五层楼 上的三间小屋,他们的会客室里,只摆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11)后来,客人来了,看见只有两把椅子而没有他的坐处,只好快走。正如居里夫人后来所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宁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正因为他们远离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才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攀上了光辉的顶点。(12)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

12、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潜心学问, 心无旁骛,矢志不渝。(13)钱钟书是个“名副其实”的人,他一生只钟情于书,博闻强识,学贯中 西,辛勤探索,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但他一生深居简出,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他拒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重金聘请,并拒领法国政府授予的勋章,拒当“东方之子”。一次英国女王访问中国,国宴陪客名单上点名请钱钟书出席, 他竟称病辞掉。事后,有人问及此事时,钱钟书道:“没有时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真是大智若愚,大音若稀。(14 )人生之瓶,注入高尚与纯粹,人的一生将显得光明磊落,冰清玉洁。1. 本文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答:引用名人名言(比喻)入题,使文章入题快捷、简练。2. 第(4)自然段加粗的这”指代什么内容?答:指代“我们的神经没有感到欢乐”。 3 第(5)(7)自然段援引大师开导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从反面说明人生如瓶,装满了欲望、浮躁和烦恼,就无法容纳安宁(宁静)与祥和、欢愉。(意思对即可)4. 文中为什么说“钱钟书是个名副其实的人”?答: 所谓“名副其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