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_第1页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_第2页
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月二龙抬头的民俗活动导读: 二月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 人们通过 种种形式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的强烈愿望。种种习俗在今天成为符号,彰显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关于这个节 日的来历及传统习俗,你又知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1、接“姑奶奶”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 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 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 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 半个月,一是

2、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一般是以春饼,也就是薄饼做 款待。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 快。2、皇帝耕田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 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 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 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 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 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

3、)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 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 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 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 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3、民俗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人抬头。”这句老话为人的昂扬向上定下了调 子。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物,是和风化雨的主宰,“龙不抬头不下雨”,“龙 抬头”正是下雨的代名词。此间,大部分地

4、区的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零摄氏度 以上,由于天气转暖,因对流而形成的积云逐渐增多,降水量自然明显转多。龙抬头传统习俗头一. 剃龙头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 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 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 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 意兴隆。另外民间流传“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很多人腊月都不光顾理发店,直 到“二月二”才解禁。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据考证,正月不剃头,原是“思旧”。正

5、月为一年之始,有如一日之晨。正月一 个月不剃头,以缅怀传统。“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二. 吃龙食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 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 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 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这些习俗 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二月二龙抬头,自然要吃点和龙有关的传统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为新的 一年开个好

6、头!三. 金豆开花春节过后农村很快就要进入春耕春种季节,要对种子发芽率进行鉴定。那时 是把上一年留作种子的玉米、大豆弄一点放到锅里炒。遭虫蛀或者受潮变质的种 子不会炸裂,农民以此来判定种子发芽率,以确定是否可以使用。炒熟的玉米豆 子就做零食。同时还有关于龙王为救黎民百姓违抗玉帝旨意的传说,玉帝要金豆开花才放他,民间于是炒玉米爆开花救出龙王的故事。 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 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二月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人们通过种种 形式表达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四. 放龙灯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

7、芦苇或秫秸扎 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 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 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五. 围粮仓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 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 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 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 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 大丰收。六. 祭社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由于“地载万物”、 “聚

8、财于地”,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社”、“社神”、“土神”、“福德 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 敬神、娱神而娱人。七. 接姑娘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过了正月,二月二又是吉祥如意的 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尤其那些怀有身孕的小媳妇,有将龙气带回娘 家的说法。在娘家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轻松而愉快。 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北方 大多数地区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八. 开笔礼二月初三为文昌诞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 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的读书 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 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 赠文房四宝等内容。现在很多地方也恢复了这项活动。九. 敲龙头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 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 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十.芥菜饭农历二月二吃芥菜饭是温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习俗,并有“吃了芥菜饭不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