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研讲座专题如何教语文_第1页
小学教研讲座专题如何教语文_第2页
小学教研讲座专题如何教语文_第3页
小学教研讲座专题如何教语文_第4页
小学教研讲座专题如何教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新时期人民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1、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 2、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公正、奉献;民主、包容;原则、正派;教师工作是良心工程); 3、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有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经得住寂寞,难得住贫穷;(物质上是贫穷的,精神上是富有的) 5、具有终身学习的学者风范;(学习-学习-再学习) 专家认为青少年在校读书的三个任务:一是长身体,即劳动力的成长,家长只是暂时把孩子寄存给你;二是人格的顺利成长;三是学习将来进入社会为人做事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我们的老师能明白第一个任务;做好第二个任务的正确引导;完成好第三个任务。我

2、们的教师就非常优秀了!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介绍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介绍(一)一年级语文教材整体框架: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2.汉语拼音15课2. 识字8课3.认一认5课3. 阅读26课4.识字6课4. 练习8个5.阅读13课5. 认识生字487个,会写的295个6.练习5个 7. 认识生字317个,会写的123个 全年认识生字全年认识生字804804个,会写个,会写418418个字。个字。(二)二年级语文教材整体框架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2. 识字8课2. 识字8课3. 阅读23课

3、3. 阅读24课4. 练习8个4. 练习8个5.认识生字408个,会写的277个5. 认识生字363个,会写的274个全年认识生字全年认识生字771771个,会写个,会写551551个字。个字。(三)三年级语文教材整体框架: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2、阅读课文24篇2、阅读课文26篇3、习作8篇3、习作8篇4、练习8个4、练习8个5、认识生字364个,会写232个5、认识生字389个,会写246个全年认识生字全年认识生字753753个,会写个,会写478478个字个字(四)四年级语文教材整体框架: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4、)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2、阅读课文24篇2、阅读课文24篇3、习作7篇3、习作7篇4、练习7个4、练习7个5、认识生字 338 个,会写 223 个5、认识生字239个,会写175个全年认识生字全年认识生字 577 577 个,会写个,会写398398个字个字(五)五年级语文教材整体框架: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9)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2、阅读课文26篇(分组排列)2、阅读课文26篇(分组排列)3、习作7篇3、习作8篇4、练习7个4、练习8个5、学和做(1)说名道姓(语文综合性学习)5、学和做(2)节约用水(语文综合性学习)6、认识生字283个,会写184

5、个6、认识生字221个,会写149个全年认识生字全年认识生字504504个,会写个,会写333333个字个字(六)六年级语文教材整体框架: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2、阅读课文25篇(分组排列)2、阅读课文24篇(分组排列)3、习作7篇3、习作7篇4、练习7个4、练习7个5、学和做(3)读报和剪报(语文综合性学习)5、学和做(4)我的成长册(语文综合性学习)6、认识生字222个,会写165个6、认识生字 147 个,会写 125个全年认识生字全年认识生字369369个,会写个,会写290290个字。个字。三、小学语文教学的三、小学语文教学的

6、“四个一四个一”和和“一个学一个学会会”。1、培养一个喜欢读书写字的良好习惯;2、练习写好一手规范、公整的钢笔字(毛笔字);3、练习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4、喜欢阅读课外书籍,能写一篇文从字顺的小短文;5、学会思考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完成上面的“四个一”和“一个学会”。你就非常“板扎”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要求小学生六年毕业要认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要求小学生六年毕业要认识汉字汉字37783778个,会写个,会写24682468个。才算完成了语文课程标个。才算完成了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否则毕业考即使考准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否则毕业考即使考100100分分也只是考试教育合格

7、,而不是素质教育合格。也只是考试教育合格,而不是素质教育合格。 因此,因此,所有教师都要关注孩子们识字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所有教师都要关注孩子们识字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因为识字关乎阅读因为识字关乎阅读-阅读关乎理解阅读关乎理解-阅读理解关乎阅读理解关乎作文水平的高低,甚至关乎孩子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作文水平的高低,甚至关乎孩子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态度。态度。 2004 2004年小学毕业考语文试题用字年小学毕业考语文试题用字28422842个;个; 2006 2006年小学毕业考语文试题用字年小学毕业考语文试题用字26562656个;个; 2007 2007年小学毕业考语文综合检测试题用字年小学毕

8、业考语文综合检测试题用字29532953个个(用字最多的一套试题);(用字最多的一套试题); 2007 2007年小学毕业考语文试题用字年小学毕业考语文试题用字25162516个;个;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及步骤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及步骤总体设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组织、引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第一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目标 1、建构本课的阅读话题;2、把握本课的生字词;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目标第二课时目标1、组织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促进有感情朗读课文水平的提高;2、

9、熟读课文,形成积累;3、逐步增加拓展性阅读和读写结合的练习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建构阅读话题;(开课) 2、学生试读,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多次朗读练习,确保人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读为主,第三学段默读为主,提倡把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划下来,初步理清课文层次要点) 4、认读课文中需要掌握的生字、新词。(低年级利用课文提供的插图,联系生活经验学习生字;中高年级鼓励使用工具书进行学习) 5、课堂练习(低年级以练习写字和写话为主要内容;中高年级以适度的拓展性阅读或迁移性的读写练习为主)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1、复习对本课生字认读 2、精读课文。 围绕话题,选择重点,读中感悟,以读见悟。低

10、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为主;中高年级则以把握课文中关键词语的作用,把握课文的结构及思想感情,并尝试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问题主要来源于文本和学生)。 3、熟读课文,形成积累 低年级以教材为主,适当增加儿歌; 中年级对背诵的内容、篇幅自主选择的比例可适当加大。 4、课堂练习 中年级可适当开展撰写读书笔记以及欣赏、评价的尝试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 一、什么是写作一、什么是写作 写作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而又富有个性地写作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而又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见闻、意愿、认知,情感与别人进表达自己的见闻、意愿、认知,情感与别人进行交流。行交流。1、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写作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

11、重要方式,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个人生存、发展所是一个人生存、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必备的基本能力。 2、写作是一个认识世界,、写作是一个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表达过程。它认识自我的表达过程。它是把从客观现实中汲取的是把从客观现实中汲取的感性的材料,通过头脑加感性的材料,通过头脑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表达出来的过程3、写作的过程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二、为什么要学习写作二、为什么要学习写作4、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二、为什么要学习写作二、为什么要学习写作1、写作是促进学生语文、写作是促进学生语文发展的重要渠道。发展的重要渠道。语文语文口头为语,

12、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书面为文。 2、写作是更好的拥有生、写作是更好的拥有生活的需要活的需要写作为什么被列为在第一位1、写作是读写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2、写作时进行有效交际的关键。3、写作教会你思考、推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小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一、作文技巧要求提得过早、一、作文技巧要求提得过早、过多过多二、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得二、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批改得过多过多三、教师批评、责难多三、教师批评、责难多四、教师指导不当四、教师指导不当小学生作文发展阶段特征小学生作文发展阶段特征低年级作文(起步阶段)低年级作文(起步阶段) 在识字、写字、说话和初步阅读的在识字、

13、写字、说话和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从口述到笔录,连词造句,基础上,从口述到笔录,连词造句,开始会写开始会写13个句子,并联句成段个句子,并联句成段(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句群);(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的句群);写作的内容比较浅显,表达的意思写作的内容比较浅显,表达的意思十分简单。十分简单。中年级(过渡阶段)中年级(过渡阶段) 会写一个场景、一个人的肖像或一会写一个场景、一个人的肖像或一件简单的事等,篇幅加长。基本上件简单的事等,篇幅加长。基本上能完成从口述向笔述,从句段向篇能完成从口述向笔述,从句段向篇的过渡,开始注意文章的构思。转的过渡,开始注意文章的构思。转变的趋势表现为从不切题到切题,变的趋势表

14、现为从不切题到切题,从不能分清段落到分清段落,从写从不能分清段落到分清段落,从写简单句到写比较复杂的复句等。简单句到写比较复杂的复句等。 高年级(初级写作阶段)高年级(初级写作阶段) 习作的范围扩大,联想合理,能分别运习作的范围扩大,联想合理,能分别运用记叙、描写、说明等表达方法;注意用记叙、描写、说明等表达方法;注意围绕中心选材、组材、思路日趋有条例;围绕中心选材、组材、思路日趋有条例;从自然的开头、结尾向多样的开头与结从自然的开头、结尾向多样的开头与结尾发展;从平铺直叙,不善于表达自己尾发展;从平铺直叙,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向初步借物抒情发展,有一的思想感情向初步借物抒情发展,有一定的

15、文字表现力;初步掌握记叙文的写定的文字表现力;初步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的一般要求和方法。作的一般要求和方法。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必须四个必须” 1、必须把初读落实到每一个孩子。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回读,停顿恰当,有畅达感和节奏感)地朗读课文。 2、必须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不能降低的定量指标)。 3、必须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能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大致领会课文描述的事物及蕴含的情感、道理)。 4、必须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关注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和积累。六、新修改制定的小学

16、语文教学常规内容解读六、新修改制定的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内容解读 (一)、教学计划 计划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表形之一。分为学期(学年)计划、单元计划 ,一般要求写学期教学计划。 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科书,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材的要求; 明确本册教材教学的重点课文和训练项目。具体地写出各单元练习的要求; 2、对本班学生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习惯和其它非智力因素的情况 3、预设学期教学目标,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4、教学内容课时的分配和学期教学进度表,以周安排; 5.学期作文计划必须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进行认

17、真训练。 6、教学研究课题(有针对性的结合教学确定研究专题)。 备课是教师准备教学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中心内容和具体体现,是教师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7、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通读教材,熟悉所教年级上下学段间的教材衔接和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了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动态。 8、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体系,熟练地把握教材。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强化“三维目标”意识。在通读全册教材、全面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设计出有利于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地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二)备 课 9、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正确处理

18、、使用教材,以学定教。注重联系生活,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选择适当的教法和学法,科学地设计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流程;合理安排课内外练习。 10、提倡超前一周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原则上,教龄在10年以上的教师每单元要有一篇课文的详案,其它可写简案;教龄10年以下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龄20年以上的教师可以写简案。不管是简案还是详案,都必须有课时计划应包含的内容。不允许无教案上课。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提倡使用电子备课,但严禁抄袭行为。 11、语文教学设计(教案)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 教学内容(课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全面、准确。体现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

19、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符合课程标准的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指本篇课文的重点难点。确定重难点要依据课标和教材,要贴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实际。教学方法和教具准备。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原则和课型特点,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恰当地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或电教媒体,让学生在边听、边看、边动手、边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分课时设计,要能体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及其衔接;师生双边活动的内容形式、教学时间的分配以及板书设计等。教学反思。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改进教学实践,进一步优

20、化教学。(三)上 课 12、组织教学: (1)按时上下课,科学地利用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不拖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2)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全神贯注,精神饱满,课堂秩序应始终良好,教学气氛活泼而不散乱,严而不死;严禁挖苦、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妥善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并通过教学来实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3、讲 课 (1)要按课时计划(教案)授课。在讲授中应该注意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根据学生

21、接受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但不能完全离开教案随意发挥,更不能讲一些与本节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要做到教正确,讲明白的基本要求。教学过程整体性要强,层次要清楚,中心要明确,要由浅人深,首尾呼应。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3)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认知规律、知识基础,心理特点恰当处理好教材。 (4)教师要恰当处理好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学文,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的关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交给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体现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学会

22、到会学的训练过程。 14、教 法(1)教学方法要恰当,运用要灵活、坚持一法为主,多法兼用的教学原则。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应以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主,课上要求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集体活动前,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读书的时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进。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要耐心地倾听并及时反馈和评价。组织好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4)重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从课本上课内扩展出去,拓

23、宽教与学的渠道。丰富学习内容,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其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5)重视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努力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追求理想的课文教学效果。 (6)合理使用教具和电教媒体,开展多项信息交流;直观教具和电教媒体的使用要恰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7) 从实际需要出发,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能独立使用电教媒体,操作正确规范,提高教学效率。 15、教 态 (1)语言清晰、简练,生动、准确;语音、语调、语速要适合教学内容情感的需要;要有学科特点,富于表达力和感染力。 (2)仪表庄重、大方。服饰朴素、整洁; (3)教态从容

24、自然、亲切和蔼,对学生一视同仁。(四)、作业设计与批改 16、作业设计布置的要求(1)分量适中。课堂作业应紧扣本课的教学实际,力求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量,机械重复的抄写作业必须减少,不得有偏题、怪题。(2)精心设计。突出重点、难点,遵循“科学、实效”的原则。作业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要有层次性,有坡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3)形式多样,注重实践与创新。语文作业除书面形式外,应根据大语文教育思想布置动口动手的实践作业。如调查、观察等,重视课外阅读,各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必须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实践与创新。17、语文作业的批改要求

25、 (1)批改认真、细致。做到思想性、科学性无错误,避免错批漏改。 (2)批改及时。书面作业要及时批改,原则上是当天批改完毕。 (3)批改符号规范。(附批改符号,仅供参考使用)正确题 好词佳句 错误题 调整字.词.句.段 改、加字词、标点 意思不明 ?删除字、词、句、段 增添字词、标点错别字o (4)重视作业的反馈。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性的解答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以便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出恰当的处理。 18、组织语文课外活动要有计划,做到内容、形式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实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19、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