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连接词在英语作文中的使用分析_王丽_第1页
逻辑连接词在英语作文中的使用分析_王丽_第2页
逻辑连接词在英语作文中的使用分析_王丽_第3页
逻辑连接词在英语作文中的使用分析_王丽_第4页
逻辑连接词在英语作文中的使用分析_王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逻辑连接词在英语作文中的使用分析王丽时晓婷(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曲阜=摘要 逻辑连接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一种主要方式,反映语篇前后的语义关系。由于英汉逻辑连接词之间的差异,造成学生英语作文中经常出现逻辑连接词的误用。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和连贯理论为基础,对逻辑连接词在大学英语作文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发现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对学生作文写作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关键词 逻辑连接词英语写作写作教学写作质量=A bs tract Con j un cti on s i s an i m portant coh es i ve d evice i n d i scou rse,w h

2、i ch represen ts t he s e m an tic rel ationsh i p of t he d iscourse. The d iff eren ces bet w een Ch i n ese and Eng li sh con j unctions res u lts i n t h em i suse of con j uncti ons in E nglis h w riti ng.Bas ed on H a lli day and H as an sCohesion and C oherence theory,t h is paper carri es ou

3、t an experi m ental res earch on t he eff ect of teach i ng con j unctions i n Engli s h w ri ti ng class.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s h o w s t hat t h e u s e of con j unctions can not s i gn ifican tl y i n fluence t h e st uden tsw riti ng quali ty.=K ey words con j uncti ons;Eng li sh w riti ng

4、;w riti ng teach i ng;w ri ti ng quality1引言逻辑连接词,又称连接词,话语联系语等,是一种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方式,是生成和理解话语的重要手段。通过连接词的运用,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甚至可以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子的语义(胡壮麟,1994。从形式上来看,连接词可以由三种语言单位来充当(黄国文,1988:词(包括连词和副词;短语;小句。从意义上看,连接词是实现语篇连贯的主要方式,反映语篇前后的语义关系(H a lli day and H asan,1976。关于连接词的分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法。韩礼德和哈桑起初将连接词分成4类:增补关系、因

5、果关系、转折关系与时间关系。在5功能语法导论6一书中,韩礼德采用了/详述0、/延伸0和/增强0这种以逻辑语义关系为切入点的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三分法,由此弥补了早先的分类法难以将某些连接成分归类的缺陷。我国学者黄国文、廖秋忠等先后借鉴国内外学者有关连接词的分类方法,并结合汉语的习惯和特点,对汉语的连接词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不同,两种语言的连接词也有很大的差别。英语重形合,使用大量的逻辑连接词,而且用法多,意义繁杂,这就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近年来,很多国内学者对逻辑连接词与英语写作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有些研究认为逻辑连接词与英语写作质量之间存在着显著关系,有些

6、研究则认为,逻辑连接词与英语写作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和连贯理论为基础,对连接词在大学英语作文教学中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2研究方法2.1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找出逻辑连接词的使用与写作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在写作课堂上向学生讲授有关逻辑连接词的使用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具体的研究问题如下: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上向学生讲授逻辑连接词的使用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在大学英语写作课上向学生讲授逻辑连接词的使用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减少逻辑连接词的误用?2.2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受试对象为曲阜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我们抽取两个教学班的学生参加实验,每班各30人

7、,因两个班的学生水平相当,故任选其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班为控制班。2.3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非等值组前后测设计,具体的实验设计如下所示:实验班:O1X O2控制班:O3O4其中/X0代表实验处理,在本实验中指在实验班向学生讲授逻辑连接词的使用。/O10和/O30分别代表前测中两组学生的作文成绩,/O20和/O40则代表后测中的作文成绩。2.4实验步骤在实验开始前,对两个班进行一次测试,任务是在30分钟内写一篇题目相同的英语作文,然后由同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评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作文总体成绩,采用10分制,另一部分是对学生作文中逻辑连接词的使用进行评分,采用2.5分制。前测的目的是确保

8、两个班的作文成绩没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个班的作文成绩在前测中确实没有明显差异,两组学生在作文中连接2007年11月双语学习#高教研究#词误用情况也没有明显差异。具体数据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两组学生前测作文成绩T检验表组别样本数量平均分S i g.(2-tailed实验组307.29490.966控制组307.3150图2两组学生前测连接词误用情况T检验表组别样本数量平均分S i g.(2-tailed实验组302.50000.627控制组302.4000实验在前测结束后,正式开始。整个实验持续一个学期,共19周。在此期间,每周两个班各有一次写作课,

9、时间为50分钟。两个班由同一名教师授课,区别在于:在实验班教师有重点地向学生讲授逻辑连接词在作文中的使用,在控制班,教师不讲授这方面的内容。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后测。后测的任务也是要求学生在30分钟内写一篇题目相同的英语作文,然后由同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评分原则与前测相同。通过对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两个班学生的作文成绩在后测中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学生对连接词的使用出现了明显差异。具体数据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两组学生后测作文成绩T检验表组别样本数量平均分S i g.(2-tailed实验组309.62500.368控制组309.2200图

10、4两组学生后测连接词误用情况T检验表组别样本数量平均分S i g.(2-tailed实验组300.81000.000控制组301.94003讨论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后测中,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提高了2.3301分,而控制班学生的平均分只提高了1.905分,这说明实验班学生的作文成绩比控制班学生的作文成绩稍高一些,但是差异并不明显。另外,后测中,两个班学生作文成绩的显著值为0. 368,大于0.05,这也说明两个班的作文成绩没有显著差异。逻辑连接词的误用、漏用以及错误使用一直都是学生英语作文中经常存在的问题。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学生和控制组学生在前测中都存在这些问题。另外,从我们的原始数据可

11、以看到,几乎每个学生的作文中都存在错误使用连接词的问题。但是,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后,实验班学生在作文中对逻辑连接词的使用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是因为实验班学生在写作课上学习了有关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后,对如何正确使用逻辑连接词来增强作文的连贯性有了更好的理解。相反,控制班学生对逻辑连接词的使用没有明显的改善。从两组学生对连接词误用的T检验表明,在后测中显著值为0.000,小于0.05,说明两组学生在后测中对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出现了明显差异。这说明,在作文课上讲授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使用逻辑连接词来增强作文连贯性的意识,从而有利于提高作文的质量。4结论本研究的结论如下:在写作课上向学生讲

12、授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对学生作文写作质量的提高影响不明显。在写作课上向学生讲授逻辑连接词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作文中连接词的误用。除了以上发现外,实验结果对写作教学也有一些启发意义。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恰当运用逻辑连接词来增强作文的连贯性,以便提高作文质量。写作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一个思维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会产生有意义的篇章,而该篇章在语言的各个层次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衔接,从而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流畅地贯穿于整个篇章,同时有利于读者迅速掌握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并尽快推理出作者的意图。因此,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突出连接词的运用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篇章布局的重要手段,可

13、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选用适当的连接词。同时,综合运用连接词和其它衔接手段可以增强作文的逻辑性。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受试者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实验的信度和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实验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应该指出的是,有关本课题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英语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在英语作文中使用逻辑连接词的情况,从而可以了解英语习得程度与逻辑连接词使用之间的关系;中国学生在汉语写作时使用连接词的情况,从而可以比较学生在英汉作文中使用连接词的异同,等等。参考文献1H alli day,M A K and H asan.Coh es i on in Eng li shM.London:Long-m an,1976.2H alli day,M A K.An Introducti on t o Functi onal G ra mm arM.Lon-don:E d w ard Arno l d,1985.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5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6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