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教学设计_第1页
沁园春教学设计_第2页
沁园春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应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悟解读诗歌,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悟性和能力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一些鉴赏诗歌的基本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都有所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读诗的方法,但是未能很好地读懂诗词而词又是刚接触的一个新的内容,学生对主旨的把握就更加有难度了,前一阶段,我们已向同学们介绍了词的相关基本文学知识,并且了解了读词的方法,即从诗人、诗题、注释、诗文四个方面着手鉴赏诗歌,在鉴赏诗文时特别要注意划分“起承转合”四个层次,连贯地来理解诗的主旨本课主要是检测同学们对读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程度另外在前一阶段

2、的诗词朗诵中,发现学生们一般不会投入情感去朗诵,这对诗歌的理解又是另一个障碍本课希望通过各种朗读形式来培养一定的朗读能力,以朗读促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学会划分诗歌的层次,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歌能力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3、学会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培养朗诵能力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教学重难点: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1、诵读法。扫

3、除文字障碍,通过配乐朗读、情景朗读来帮助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词、短语的妙用。3、赏读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毛泽东来。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知人论世:你们了解毛泽东主席吗?)师作补充引入:毛泽东一生酷爱古典诗词,在他一生中,大量阅读古典诗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00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真

4、如神,而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则是用字真如神”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一首著名的沁园春.长沙 二、知识卡片:词的体裁方面的知识(幻灯片)(1)释义: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2)名称: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南宋何士信编的草堂诗余)等。(3)特点: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沁园春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

5、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有的词在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题或作者写作的缘由,如毛泽东的卜算子下有标题“咏梅”,又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来进一步说明写作意图。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阙(曲)或一片。一首由两片构成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4)分类:词从字数上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从片数上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从风格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关、周邦彥、

6、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三、整体理解1、配乐朗读,划分本诗“起承转合”四个层次引导提示:起:“独立寒秋”到“橘子洲头”(提示:由独立寒秋统领全文,引出下文说看到的寒秋之景)承:“看万山红遍”到“万类霜天竟自由”(提示:承接上文,描绘独立寒秋所看到的景象)转:怅寥廓到粪土当年万户侯(提示:由景入情,转入到情感的抒发)合:曾记否到最后(提示:小结显得言有尽,而意无穷) 2、扣景理解“起”与“承”两部分起: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ppt)   体会思考者的形象毛泽东饱读诗书,不仅学到了前人的词句,更学到了前人的精神,从而拥有不凡

7、的抱负独立”二字统领全文,作者立在寒秋中,这让我们想起不少诗篇关于“秋”的名句,如:         天净沙·秋思(凄苦愁楚)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国伤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沉郁壮阔)2)承:这首诗同样是写在寒秋中的那种悲情吗?请结合“承”的部分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画面包含三个步骤:布局、勾勒与染色)从多角度观察描绘出一幅充满着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小组讨论:找代表发言【提示】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8、    动静结合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提示:“承”的部分,通过从多角度观察描写了群山、层林、碧江、船只、雄鹰、游鱼,描绘出一幅充满着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小结:沁园春·长沙(豁达向上) 四、探究作者情感与诗歌主旨扣情探究“转”与“合”两部分1、转:前文描绘了一幅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秋色图便让作者由景深发出情,由今转入昔,一个“怅”字生发出一个疑问“谁主沉浮”,究竟“谁主沉浮”呢?沁园春·

9、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他们是作者心目中的人选吗?请分析提示:应该是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的“同学少年”历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2、合:最后一

10、句“曾记否”言有尽,而意无穷地作了总结,这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气概?(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的广阔崇高的心境)提示:“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一种勇当中流砥柱,敢于阻挡一切困难去革命的豪情壮志 3、结合艺术手法总结全词主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词是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提示:全词寄情于景,通过描写一幅充满着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秋色图湘江秋色图,而号召那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去主沉浮,表现出作者与同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的伟大气概,以及对革命的信心 五、情景朗诵,巩固全文1、欣赏关于毛泽东的一些图片,感受毛泽东的

11、伟人风范2、请结合自己对诗歌理解和画面,配乐朗读,模仿毛泽东当时独立寒秋的情景请在座的同学作评委,评出最有风采的小毛泽东(要求:神态自然,从容,颇有点伟人的气度) 六、作业1、背诵全词2、收集毛泽东主席所写的词,选定一首结合读诗词的方法再作分析,概括出该词的主旨 七、板书设计 起: 立革命的豪情与信心从多角度观察描绘出一幅充满着力量,豁达向上、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动静结合承: 看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远眺)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 (仰视)水底:鱼翔浅底 (俯察)  转:怅、忆合:言有尽而意无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