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复习资料_第1页
碱金属复习资料_第2页
碱金属复习资料_第3页
碱金属复习资料_第4页
碱金属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钠及其化合物2镁及其他合物补充讲解:3铝及其合物4铁及其化合物碱金属元素考点1 钠与水反应及应用1钠与水的反应可以概括为: 五个字来记忆。(1)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密度 水。(2)钠立即跟水反应,并 ,发出嘶嘶声,产生气体。(3)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向迅速游动最后消失 。(4)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 与水反应生成NaOH。2钠与酸溶液反应当钠投入酸溶液中,钠首先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 ;当酸完全反应后,过量的钠再与水反应,故钠与酸溶液反应比钠与水反应 。3钠与盐溶液的反应实质上是先与水反应生成 NaOH,NaOH再与盐反应。与CuSO4溶液反应:2Na+

2、2H2ONaOH+H2 (1) CuSO4+2NaOHNa2SO4+Cu(OH)2 (2) 合并(1)(2)得: (2)与FeCl3溶液反应: 特别提醒:钠和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这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水中一般是以水合离子形式存在,即金属离子周围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包围着,不能和钠直接接触。钠与熔融的盐反应才可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考点2 过氧化钠的结构与性质1Na2O2的结构特点在Na2O2和H2O2中,氧是 价,这是因为两个氧原子之间以一对共用电子相结合(非极性键),形成了一种不太稳定的结构。2Na2O2的性质1价介于氧的两种较稳定化合价0价和2价之间,因此Na2O2既可以在一定条件

3、下获得电子表现 (如与SO2、Fe2+、品红等反应),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失去电子表现 (如与H+和MnO4-反应),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如与H2O、CO2等反应);但以 为主。Na2O2与SO2反应:Na2O2+SO2 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将Fe2+氧化成Fe3+,同时生成Fe(OH)3沉淀: 。 Na2O2投入氢硫酸中,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溶液变浑浊: 。 Na2O2投入品红溶液中, 使品红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与SO2 )。特别提醒:Na2O2跟CO2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反应时的先后顺序。若先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必还发生2NaOH+

4、CO2Na2CO3+H2O,即应先考虑Na2O2跟CO2的反应。例(2006年全国)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纳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空)仪器加入试剂加入该试剂的目的B饱和NaHCO3溶液CD(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B 饱和NaHCO3 除CO2中的HCl C Na2O2粉末 反应

5、物 D NaOH溶液 除去未反应的CO2(3)2Na2O2+2CO22Na2CO3+O2 (4)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检验木条能否复燃。 考点3 碳酸钠、碳酸氢钠1碳酸钠、碳酸氢钠主要性质比较及鉴别(1)热稳定性不同。分别加热少量固体,若发生分解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试剂是 ,另一个为 。(2)和酸反应速率不同。分别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应快、产生气体多的为 ,另一个为 。(3)阴离子不同。分别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原试剂为 ,另一个为 。(4)溶液的酸碱性。测其稀溶液(0.1 mol·L-1)

6、的pH, 溶液的pH在12左右,而 溶液的pH在8左右。特别提醒: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二者滴加的次序不同,产生的现象不同。向盐酸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开始时酸过量):2HCl+Na2CO32NaCl+CO2+H2O。若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时酸不足):HCl+Na2CO3NaCl+NaHCO3(无气泡),HCl+NaHCO3NaCl+CO2+H2O。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滴加顺序产生不同的现象,这就是不用其他试剂鉴别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原理。2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法 (1)制取NaHCO 3的方法 减压低温蒸干NaHCO3溶液。NaHCO3遇热易分解,其水溶液加热

7、更易分解,所以不可能采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得NaHCO3晶体。 往饱和Na2CO3 溶液中通入CO2,过滤得到晶体。Na2CO 3+CO 2+H2O2NaHCO 3 (2)联碱法制纯碱原理在饱和食盐水中通 饱和后,再通 :NH3+CO2+H2ONH4HCO3 生成NH4HCO3的溶解度大,而c(Na+)也大,而NaHCO3溶解度小,故产生沉淀:NaCl+ NH4HCO3NaHCO3+NH4Cl,总方程式: 。 将析出沉淀加热,制得Na2CO3(纯碱)特别提醒:不能先通入CO2达饱和后再通入NH3,因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11),即使通入过量的NH3,所生成的NaHCO3、NH4Cl也

8、很少,这样就无法制取NaHCO3。 例 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用水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用观察法区别Na2O和Na2O2;用Mg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用稀盐酸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A B C D考点4 碱金属1焰色反应(1)概念: 在燃烧时使火焰呈特殊的颜色,叫焰色反应。(2)焰色反应鉴别盐类的步骤: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火焰色。蘸取溶液(沾取固体)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钾火焰颜色要 去观察。盐酸洗铂丝。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火焰色(如不能灼烧至原火焰色,则需再酸洗,再灼烧)。再蘸取(沾取)另外化学药品进行实验。钾、钠焰色反应

9、颜色:钾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钠黄色。2碱金属的性质规律与特例(1)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而Li只生成Li2O。(2)碱金属单质因其活动性强,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3)一般说,酸式盐较正盐溶解度大,但NaHCO3却比Na2CO3溶解度小。热点1 过氧化钠的性质【真题1】(2008年北京)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BNa2O2 Na2CO3CNaOH Na2CO3 DNa2O2 NaOH Na

10、3CO3【真题2】(2006年广东)下列实验中,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的是 ( )A少量明矾溶液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B往FeCl3溶液中滴入KI溶液,再滴入淀粉溶液C少量Na2O2固体加入到过量NaHSO3溶液中D往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入少量Fe2(SO4)3稀溶液热点2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用途【真题3】(2007年广东文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新题导练 2(2008届于都三中第三次月考)现有25mL 2mol·L1的Na2CO3

11、溶液和75mL 1mol·L1的稀盐酸。(1)将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2)将稀盐酸逐滴滴入Na2CO3溶液中。两操作的现象及结果(标准状况下)为 ( )A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B现象相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C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相等D现象不同,所得气体的体积不等基础提升训练1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并振荡,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始终呈现无色 B溶液由无色变红又变无色C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D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12(2008年全国)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

12、AlO2-、Cl-、SO42-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13(2009 届珠海一中等六校第一次联考)在烧杯甲中放入20g Na2O2,在烧杯乙中放入20g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混合物,分别加入20mL水,搅拌,使它们溶解,然后把盛有少量乙醚液体的试管浸入烧杯甲的溶液中,用明火接近试管口,能产生黄色火焰,再把此试管浸入烧杯乙的溶液中,发现黄色火焰由长变短,直至熄灭。上述两实验可说明的是( )乙醚可燃             

13、 乙醚的沸点较低氢氧化钡与氯化铵混合能吸收大量热     Na2O2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ABCD14(2009届长郡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O22离子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mol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mol氧气B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2O2C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D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15某同学为测定一定质量的钠与水反应产生H2体积,设计了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省略)(1)实验开始,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 。(2)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己知有关物质的密度

14、(K):0.86g/cm3、(Na):0.97g/ cm3、(煤油):0.8g/ cm3 。如果将钠换成相同大小的钾进行上述实验,结果钾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钠反应完所用的时间 (填“长”或“短”),其原因是 。16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右(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请填写下列空白:(1)A是 ,C是 。(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F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15、。能力提高训练17(2009届广东省中山一中高三第一次统测)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 )A341 B332 C673 D69018(2008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Na2O2、HCl、Al2O3 三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只含有Na+、H+、Cl、OH;且溶液呈中性,则Na2O2、HCl、Al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 ( )A321 B241 C231 D42119(2009届莱阳一中第一学期学段检测)科学研究往往建立在合理的假设之上。下面是两个对照实验: (1)提

16、出问题,实验一中的CO2能灭火,而实验二中的CO2为何能“点火”?(2)对实验二提出假设与猜想:猜想1:CO2被Na2O2吸收可能生成Na2CO3;猜想2:棉花被点燃,说明上述反应 ;猜想3:棉花燃烧剧烈,说明上述反应 。(3)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解释和总结。(4)类比推理与实验解释:Na2O2与H2O反应后应该有NaOH和O2生成。若用脱脂棉包裹Na2O2然后加水也应该有燃烧现象。下面是一同学的实验记录:向小烧杯(底部垫砂)中包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水,发现有气泡产生,杯底发热,棉花没有燃烧,分析可能原因 ;向杯中的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振荡后红色消失,其原因可能是 。20(2009

17、届莱阳一中第一学期学段检测)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探究实验,他们提出下列实验方案。方案一气体分析法。(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把xg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实验开始时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乙同学用图2代替图1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不变”),你的改进方案是 。(3)丙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CO2的质量,该装置存在较多缺陷,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请你填写其中的三点缺陷:I ; ; 。方案二沉淀分析法(如图所示)。(4)操作1的名称是 ;操作2的名称是 。在进

18、行操作1之前,应判断是否沉淀完全,判断的方法是 。(5)根据沉淀分析法,该固体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答案:基础提升训练11BC 12 B 13D 14B15(1)按住橡皮塞,将大头针向上拔出。(2)钠在煤油的表面与水和煤油接触的界面之间上下沉浮,并不断减少直至消失;同时有气泡产生。(3)长;钾的密度比钠小;产生少量气体即可使钾上浮进入煤油中(每次反应的量少);钾的密度与煤油接近,在煤油中滞留时间长。解析:从图可见,钠被大头针固定在煤油中,而钠的密度比煤油大,重力的作用可使钠在失去固定后下落;反应开始后,钠将落在煤油和水(钠) (水)的界面上,有气泡产生,使钠块上浮,当附着在钠块表面的氢气逸出后,钠块又下沉到水和煤油的界面上,又发生反应,重复发生上述现象直至钠块反应耗尽逐渐消失。16(1)A:碳(或C) C:钠(或Na);(2)Na2CO3+2HCl2NaCl+H2O+CO2(3)2CO2+2Na2O22Na2CO3+O2;(4)Na2O2+S2-+2H2O4OH-+S+2Na+解析: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F是钠的化合物,而F是单质B、C化合而成,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故C为金属钠;G是单质C、D化合而成,原子个数比为D C12,且原子序数DC,故D为硫;B为组成空气的成分,最容易想到的是O2,如B为O2,E也为组成空气的成分,E只能是CO2,A即为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