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与失真(发表稿)_第1页
失传与失真(发表稿)_第2页
失传与失真(发表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科前沿失传与失真:女书的濒危与重生 清华大学 赵丽明2004年9月20日,宣统元年(1909)出生的阳焕宜最后一位经历女书文化全过程的百岁老人的去世,标志着原生态女书历史的结束。女书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女性系统文字。如今,女书非但没有失传,相反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获得了“重生”,我们称之为“后女书时代”。在后女书时代面临的问题不是失传,而是失真。这关系到一份文化遗产能否科学加以保护、真实地加以传承,使之为今天的人们造福。女书到底是什么?她有什么价值?如何健康科学地使濒危的女书重生?这有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女书的科学定位女书是流传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东北部与道县、江华接壤的潇水流域

2、的农家女专用文字,主要用于倾诉。有大量自传、记事、民歌、转写作品。文本基本为七言诗(少量五言)。女书字符为斜体,呈“多”字形,是方块汉字的一种变异形态,是一种音符字音节表音文字。在此认识之上,我们给女书作一个具体的定位:首先,女书是民间流行的女性文字,是妇女自然使用的交流工具,女书有自身内在规律,非外人规定、再造的。这是进行过女书田野工作的人无可异议的事实。女书虽然是女性专用的,但女书是自由自在、阳光的,并非秘密文字、诡秘文字,也不存在什么一个神秘的“女性社会”。其次,女书是记录当地汉语土话的表音文字。一个字符标记一组同音、近音词,以少记多是其特点。每个人用几百个字,就可以完整地记录当地土话。

3、还有,女书是汉字在流传中的一种变异形态,是汉字楷书的变体。经过考究,其字源95来自方块汉字。并与其主人的女红生产方式,如编织工艺、图案有关。濒危与抢救女书在当地默默流传了很久。至今可见到最早的传本原件大约是明末清初(故宫书画专家鉴定)。比较确切的是太平天国女书铜币(见2000年3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931年被明确记载于地方文献湖南各县调查笔记(现存湖南省档案馆)。八十年代重新被学术界所关注后,女书资料流失十分严重,有的转卖给境外,或用数百美元从老乡处直接买走。将近二十年当地对自己土地上这份人类文明奇葩并不重视。女书是历史的产物,作为它产生、使用、流传的女性话语权的社会功能的结束,原生态女

4、书已经淡出历史。它的尾声和余响留在了上个世纪。随着高银仙、义年华等最后一代女书老人相继去世,到上世纪末,女书濒危。幸亏宣统元年(1909)出生的阳焕宜老人还守望着女书,使我们还来得及抢救整理解读女书,在她离世前中国女书合集问世。在当地政府和群众支持下清华大学师生经过数届几年的艰苦工作,从近千篇女书原件整理出640篇作品22万字的中国女书合集扫描影印解读出版(中华书局,2005)。依据中国女书合集中传本佚名文本前62篇3万余字的原件扫描材料统计,这些历史上数名女书作者使用的单字599字(包括异体字),经过字位整理,基本字358个。女书是民间文字,从未也不可能规范过。那么何以作为公器在女性之间流通

5、交际?何以用诗歌形式,记录她们亲历的太平天国、日本侵略等历史事件,诉说她们的苦难一生,交流姊妹情意,转写祝英台孟姜女等唱本故事,吟唱唐诗民歌?女书到底有多少字?女书的历史有多久?诸多“之谜”只能靠女书原生态材料说话。经对22字女书作品原件的统计、比较研究,在一字数体的异体字中,最高字频用字基本是一致的,即女书每个字都有明显的基本字形。最后的结论是,女书基本字只有400个左右,并为使用者所共识。多一笔,少一笔,或将笔画行书化,不影响交际。女书的历史也只能根据文字自身特点、作品内容、使用族群的迁徙历史、最早传本原件鉴定等来综合考察;因为女书是音符字表音文字,对女书记录的方言土话深入研究,是女书时代

6、的科学依据。传承与重生女书是一笔文化遗产,具有人类的普遍意义,她可以传承,可以重生。这种女性专用文字的书写形式、文学形式,更适合当地女性内心情感的表达。就是说女书有其特定的人文符号特点。她又是是一种民间说唱文学,且是自娱自乐的庭院文化、歌堂文学。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在这种氛围中,极易受到感染,极易入情入境。不一定会写,但几乎人人会唱。手里拿着针线活,一边切磋技艺,一边唱读。到了节庆,婚嫁的日子,更是“读纸读扇”的聚会。女书的创造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从社会层面上,女书是女性对话语权的一种争得方式;从个体心理层面上,则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这里的“女书”已经泛化,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著名学者如北

7、京大学季羡林教授、国家语委102岁的周有光教授、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教授、原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李学勤教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副所长董琨教授等,力荐女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季羡林教授指出:“女书作为一种在旧制度下,被剥夺了学习文化的权利的民间普通劳动妇女,运用自己独特的才识,创造出来的女性专用文字,实在是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表现,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女书文献以及相关的文化,具有语言文字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学等多学科价值;其社会功能,至今为现代文明所运用。” 李学勤教授认为:“女书有相当数量的珍贵文物传流下来。作为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现象,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得到中外学术界的重视

8、。女书完全有资格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保护文化原产地女书过去担负是女人述说的功能,现在的女书增添了新的功能。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女书不得不重生。本来濒临灭亡、被人不屑的女书,突然走红,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受到重视得到保护的同时,也出现了假的女书传本、假的女书字、假的女书村、假的“学术”炒作,甚至不顾事实,不择手段,制造许多令人瞠目的现象。健康的传承基于科学抢救整理。目前女书的历史、族属、字数等都是比较重要敏感的话题,也是难度较大的尖端问题。让原材料自己说话才是可靠的。女书的研究首先应有一个严谨科学的态度,没必要说那些既无法证实的话,也没必要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更不能为了耸人听闻,杜撰、移植、

9、扭曲所谓材料。误导,失真,是对文化遗产的最大犯罪。这一点,纳西东巴文化的研究开发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虽然老东巴师傅已经去世,但是东巴文献却科学整理保存下来。除了科学抢救女书文本文献,不造假传本,不乱写自创女书字,尊重女书本来面目之外。最重要的是保护文化原产地的文化主权、保护女书生态环境。女书之乡到底在湖南还是湖北,曾造成过混乱。事实材料证明,女书在湖南,是江永独有的文化财富。我们保护女书,首先保护她的生存聚落,文化原产地。女书只有在她自身的聚落环境中才能获得最大的价值。女书写照了其聚落环境的生活,这些村落也印证着女书作品的内容。因此,应该要像保护女书文字那样,保护好她赖以生存的聚落环境。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有专家建议,应该把古民居聚落作为遗产来保护,重视并协调好现代化发展和女书整体保护的关系。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失传可怕,失真更可怕。只有文字的女书而没有文脉的女书将失去历史的真实性,缺少可信性。女书文化是系统化的,整体性的,我们要做好方方面面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形成完整的历史物证的大系统。目前地方政府已经把女书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有计划地进行保护、开发。当地许多群众开始重视、珍视本地文化,女书书法得到普及,永州市文化局抢在最后一位女书老人离世前,录制了老人生前最后的绝唱,编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