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 摘要;本文在跨期效用最大化理论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利率变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寻找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动不敏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对策性建议。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居民消费投资、消费与出口是拉动同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我国居民消费近年来虽有增长加快的趋势,但仍远落后于前二者的增速。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成为制约我同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介绍跨期效用最大化理论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利率变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寻找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动不敏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一、跨期
2、效用最大化理论跨期效用最大化理论认为,如果居民对白有资源实施了跨期配置,则他所获得效用就不仅取决于他每一期所消费的物品,而且取决于预期将来的消费,取决于现有资产的单纯占有(作为安全感的来源)以及将来资产的预期。对居民来说,现在的消费同投资(即预期将来的消费)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现在消费的减少可以从两方面使将来的消费变得更大些:(1)现在因消费减少而发生的储蓄可以使人们在未来进行负储蓄; (2)更多的资产会带来更多的将来收入,从而可以增加将来的消费。在居民实行跨期预算后,原有的效用函数U=U(C)就变形为U=U(C1,C2,Ct),其中t为消费期数。居民关于消费与储蓄在时间维度上的最佳配置问题,
3、就变为对目标函数U=U(C1,C2,Ct)求最大值的问题。为分析简便,我们假定居民的生命包含两期,即工作时期和退休以后,假定市场利率为r,个人没有流动约束。我们假设居民并没有从别人处继承财产,也不留财产给后人,这样,消费者所面临的预算约束是: 对居民来说,由于缺乏预见和自我控制能力,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与等额的未来消费相比,他们更偏好当前的消费,因此相对现在满足来说,将来的满足是要贴现的,假定未来效用的主观贴现率为m。这样,居民跨期效用最大化问题就成为约束条件: 由于考虑的效用是正常情况下的正效用,且居民各期消费的边际效用相互独立,因
4、此可以假定效用函数是对数形式U(C)=lnC。 从上面的最优消费的两期模型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消费者决定在哪一期多消费还是少消费取决于实际利率r同m的比较。当r>m时,说明第二期的边际消费效用小于第一期。为使两期消费的边际效用相等(此时消费者跨期效用最大),应该加大第一期消费或减少第二期消费,或同时进行。反之,如果r<m,则应该减少第一期消费,增加第二期消费。只有当r=m,即市场利率同消费者主观偏好率相同时,消费者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边际消费效用才会相等。 第二,由于,当市场利率r和时间偏好率 m固定时,C2唯一地取决于C1,这正是霍尔随机行
5、走模型中的消费特征。二、利率变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根据跨期效用最大化理论,利率的变化将引起平均消费倾向的反方向变化,即利率提高,居民消费相对缩减,储蓄相对增加;利率下降,居民消费扩张,储蓄相对减少。然而我国居民消费对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利率变动在短期内对消费和储蓄倾向的影响并不显著。我们可采用下列模型进行检验,看看消费的利率弹性是否接近于0。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年份各期,一年期存款名义利率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相关年份各期,实际利率是由名义利率减去同期物价指数计算得出。 C、Y为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时间序列数,i为一年期存款名义利
6、率,R为对应的实际利率,分别用 19842004年数据代入,回归结果如下:上述F检验显著,说明线性相关成立。但式-1常数项和名义利率项没有通过5%置信水平下的T检验,式-2的实际利率项也没有通过5%置信水平下的T检验。说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当期消费都不具有解释力。式-1和式-2的统计结果是,消费的名义利率弹性和实际利率弹性系数均为接近于零的负数,表明无论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大。三、我国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化不敏感的原因跨期效用最大化理论是以“制度确定”为假设前提的,但事实上,居民消费行为是在消费动机的驱使下产生的,而动机之强弱不仅要受利率等经济因素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社会
7、因素的作用,这些社会因素包括经济制度与经济组织、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希望、社会财富分配的“游戏规则”等等。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化不敏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体制不确定性引发粘性预期效应。经济转轨本身是一种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意味着未来的不确定,而不确定性使居民的预期具有一定的粘性。粘性预期是指在信息存在滞后性、失真性和误差性的情况下,预期会表现为误差性。我国经济改革给经济生活带来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必然带来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收益率的不确定、政府提供社会福利多寡的不确定,这必然使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呈现为粘性,即预期某些制度迟早
8、是要变革的,而变革的结果必然带来未来支出的增加,在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必然呈现谨慎性特征。大多数居民只能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当前利益上,追求当前效用最大化,短视行为就不可避免,利率也难以影响居民跨期消费。(二)收入差距大造成部分居民消费能力不足。众所周知,国际上公认的基尼系数值介于0与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社会居民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越大,反之越小。一般认为,0.40.5之间为差距较大,0.5以上为差距悬殊。参照这一标准,我国近年来正常收入的基尼系数已进入差距较大的0.40.5区间,若再考虑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影响,已接近甚至超过0.5,进入了差距悬殊的区间。收入差距过大,就会消弱利率变化
9、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力。降低利率虽可使极少数富人更加富有,但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他们不会更多地增加消费,低利率所形成的“财富”沉淀于富裕阶层手中,从总体上限制了消费需求的上升。而大多数中低收入居民消费需求长期停留在以轻工、纺织、家电等为主的基本生活品。基本生活品需求是刚性需求,不会因为财富减少而减少,或因财富增加而增加。因此,利率变化虽对于高收入居民来说并没有改变其消费能力,也没有改变其消费愿望。而中低收入居民,降低利率是难以使得他们的财富增长到足以购买奢侈品的地步,总体而言,居民消费对于利率变化反应迟缓。(三)收入结构决定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化敏感度较低。居民收入是决定其消费行为的关键因
10、素。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抽样调查,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工薪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7085%,尽管该比重从1985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20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但到目前城镇居民家庭工薪收入仍然在其总收入中居支配地位。受利率变动影响最大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很低,前者为2%,后者为4.06% (财产性收入与利率正相关,经营性收入与利率负相关);而比重上升较快的转移性收入的利率敏感性是比较弱的,目前收入结构是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化反应不敏感的原因之一。四、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化敏感度的对策性建议(一)尽可能避免政策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经济转轨的过
11、程中,住房、养老、医疗、就业和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应在确保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力争尽快到位。五大改革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改革拖得越长,居民的风险预期也就越高。在加快改革的同时,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集中出台;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及时向民众讲清改革措施出台的目的、预期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防止居民出现粘性预期的现象。(二)大幅度增加居民的收入。近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居民收入和支出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从收入的角度看,原来居民的一部分实物性、统配性和福利性收入降低,而货币工资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这就使得这部分居民收入相对来说大幅度降低。从支出的角度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原来由政府或单位承担的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支出由个人来承担,而工资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所以当前急需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尤其是货币性收入,并使收入长期稳定增长成为一种制度。(三)不断缩小收入差距。我国当前的税制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比如个人所得税的比例还很低,税种也不健全,因此应当增加对高收入阶层的征税,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等,同时加大扶贫力度,建立面向所有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可以提高利率政策的调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启动消费。参考文献:1唐·帕迁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