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逻辑知识在高考解题中的作用_第1页
例谈逻辑知识在高考解题中的作用_第2页
例谈逻辑知识在高考解题中的作用_第3页
例谈逻辑知识在高考解题中的作用_第4页
例谈逻辑知识在高考解题中的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谈逻辑知识在高考解题中的作用 浙江建德市新安江中学 马正仁 逻辑作为一门思维科学,它既有认识的作用,又有表达和论证思想的作用。因此,学习逻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学习和掌握一些逻辑知识,会有助于我们进行正确的思维,从已知的知识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其次,学习和掌握一些逻辑知识,会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和严密地论证思想,使自己说话,写文章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有逻辑性、论证有说服力。第三、学习和掌握一些逻辑知识,还会有助于我们识别谬误,认清诡辩,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下面仅以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为例,谈谈逻辑知识在解题中判别是非的作用。 一、运用概念知识来解题。 我们知道

2、,概念间的关系,首先分为相容和不相容两类。凡全部或者部分外延相同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相容关系,包括同一关系、从属关系和交叉关系。凡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是相同的,便是不相容关系,包括并列关系,对立关系和矛盾关系。 那么,如何利用这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解题呢,请看199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20题有关材料: 加拿大某公司建造了一座示范厂,用酒精而不是用硫磺制造纸浆。该公司董事长佩蒂说:“这是未来之路。用酒精制造纸浆意味着出现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技术。” 如果在小规模工厂取得成功的这项技术也能在正式规模的工厂里生产出较便宜的纸浆,它将对纸价产生影响。这项技术还能消除造纸工业常有的臭鸡蛋味硫化氢的气

3、味。 佩蒂说:“建造一座新的纸浆厂要耗资10亿美元,而且它要求木材供应源源不断。如有ALCELL工艺,只要耗资3.5亿美元就能建造一个工厂,并使工厂不停地运转,所需木材供应 量 较小。”他又说:“那意味着一个工厂一天生产350吨纸浆而不是1000吨纸浆。”林业产品分析家邓肯森说:“从环境方面来说,它比较清洁,而且小型厂这个概念将会使建造新纸浆厂变得较容易。”这种工艺取得成功,它将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纸浆。 20、第一段中提到“示范厂”,第二段中提到“小规模工厂”“正式规模的工厂”,第四段中提到“小型厂”,对文中这四个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分) 、“小型厂”就是“小规模工厂”,它不是“正

4、式规模的工厂”。 、“示范厂”属于“小规模工厂”,“小型厂”属于“正式规模的工厂”。 、“示范厂”属于“小型厂”,也属于“小规模工厂”。 、“小型厂”不是“正式规模的工厂”,“示范厂”也不是“小规模工厂”。 解该题的关键是根据上下文中的有关信息辨别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把排除法与对应法结合起来加以选择。根据第一、二段,可知“示范厂”属于“小规模工厂”,两者是从属关系;根据第二段中的第一句,可知“小规模工厂”与“正式规模的工厂”不是相容的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而是不相容的并列关系。第四段佩蒂说建造一座新的纸浆厂要耗资10亿美元,(这种纸浆厂当然是正式规模的工厂”,如果采用新技术只要耗资3.5亿美

5、元。由于耗资较少、规模较小、邓肯森称之为“小型厂”,但它实质上仍是“正式规模的工厂”。所以“小型厂”属于“正式规模的工厂”,两者是从属关系。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DCBA 其中为“示范厂”,为“小规模工厂”,为“正式规模的工厂”,为“小型厂”。 弄清了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那么答案是项就很清楚了。另外,项前后两句都错,项则是前一句有误,后一句正确,项也是前后两句都错。 二、运用判断知识来解题。 我们知道,按认识事物的程度,判断可分为或然判断、实然判断和必然判断。表示推测性认识,断定某一对象可能有(或可能没有)某种属性,叫或然判断。表示确实性认识,断定某一对象实际上有(或没有)某种属性

6、,叫实然判断。表示规律性认识,断定某一对象必然有(或不可能有)某种属性,叫必然判断。假如用实然判断来表示推测性认识,我们称之为犯了“行为超前”的逻辑错误。假如用必然判断来表示推测性认识,我们称之为犯了“夸大其辞”逻辑错误。 科技文阅读中常有这类判别认识事物程度的题目出现,如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26题: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 杀 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

7、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26、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分) 、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 、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本题答案是项。因为原文是指有些专家尤其担心抗除莠剂的作物一旦同野生状态的作物杂交之后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用了表假设的词语“一旦”,表示这是一种推测性认识,是或然判断,而项却说“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表

8、示确实性认识,是实然判断。这就犯了“行为超前”的逻辑错误。其余、三项正确,分析从略。 三、运用同一律来解题。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必须保持其确定和同一。从概念方面来说,同一律要求每个概念必须是确定的,否则就会犯“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再从判断方面来说,同一律要求对同一个判断前后的断定应当一致。否则就会犯“混淆论题”或“偷换论题”的错误。 如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第17题,原文的阅读材料第一自然段是这样的: 有这样一种假说: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机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与人类一样都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例如在体温调节上,就要比非冬眠动物强

9、。 17、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哺乳动物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从而具备了冬眠的功能。 、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 、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 、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 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应该选。因为原文是说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中心词是“调节性”,而项偷换了概念,改成了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因此错了。项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某些哺乳动物具备冬眠的功能,确实“是在调节性上获得了进化”,扣

10、住了中心词“调节性”,与原文的判断保持了一致。同时,物种(指冬眠动物)进化,与其具备冬眠功能之间,有因果关系。项的内容也是正确的。因为人类属于非冬眠动物,那么冬眠的哺乳动物比起人类来,当然“具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与原文判断一致。项的内容也是正确的。因为原文说“在体温 调 节 上,(冬眠动物)要比非冬眠动物强”,这就表明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的区别在于体温调节能力的强与弱,而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因此与原文的判断也是一致的。 四、运用矛盾律来解题。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对立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它要求对于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即不能既肯定它是

11、什么,同时又否定它是什么。违反了矛盾律要求,就叫“自相矛盾”。如果我们在解题中,善于发现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就可以利用矛盾律迅速解题。 如1998年全国高考语文卷14、15题: 题 李 凝 幽 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

12、言”表示不违背诺言。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分。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事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先看14题,这题要找出不恰当的一项。项说题目“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项又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细细辨析,项的说法不仅在诗中无着落,而且与项之说相矛盾:既是僻静的居处,就当无邻居或少有邻居,而有邻居 紧 挨(且未点明邻居多少),也就很难说是僻静之处。根据矛

13、盾律,这两者之中必有一假。这样就可以轻易地排除、两项,甚至可以置它们于不顾,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两项。诗的第二句“草径入荒园”与项“僻静的居处”相吻合,而与项相背离。再析项“少邻并”中的“少”,既可作“年少”解,也 可 作“缺少”“不多”解,作后者解则与题意切合,而作“年少”解则不恰当就显而易见了,因此答案是项。 再看15题,这题也是要求选出不恰当的一项。项是说第一联描写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其身份,项中却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尾两联”当然包括第一联,不仅是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且是“明确写出了”,这就与项产生矛盾。仍根据矛盾律,可知、两项必有一假。联系原诗,

14、结合第14题,便可断定项是正确的,那么项的赏析不恰当也可确定了。 五、运用证明的规则来解题。 证明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构成的。证明就是围绕论题寻找有关论据的过程。证明的规则涉及论题、论据、论证方式三个方面。论题必须明确,并在证明过程中保持确定不变,否则就会犯“论旨不明”或“转移论题”的逻辑错误。论据必须真实,且论题与论据不能互为论据,否则就会犯“虚假论据”或“循环证明”的逻辑错误。论证方式要求论据和论题之间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请看1999年高考语文试题第19题的有关材料: 后来的研究证实,心脏细胞的这种变化还不是冬眠的根本原因,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

15、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然而,人们却一直没有发现这种遗传基因。直到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在美洲松鼠等冬眠动物的血液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HP。HP只能在冬眠动物身上找到,并与冬眠同步出现。这表明,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9、文中认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科学家们推测冬眠最终是由冬眠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 、HP是在冬眠动物的血液中新发现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HP不能在非冬眠动物体内找到,而它的出现周期又跟冬眠动物的冬眠周期相同。 、在发现HP之前,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的遗传基因。 比较原文与题目,我们不难发现,原文是一个由前提到结论的推理过程,题目则反一反,把结论当作论题,把前提当作论据,改成一道证明题。题目要求选出不能作为根据的一项,也就是说选出论据不真实的一项,或是论据与论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一项。项中科学家提出的“冬眠最终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基因控制的”,否定了心脏细胞在冬眠中的作用,为确认HP的作用打下了基础,也就是说项与论题有必然的联系,是根据之一。项说HP是冬眠动物体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特殊在哪里呢?从项我们可知,HP不能在非冬眠动物体内找到,而只能在冬眠动物体内找到,而且跟冬眠的出现周期相同,所以、两项均与论题有必然联系,都可作根据。而项说“人们一直没有发现动物体内控制冬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