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铂基阳极催化剂碳载体发展_第1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铂基阳极催化剂碳载体发展_第2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铂基阳极催化剂碳载体发展_第3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铂基阳极催化剂碳载体发展_第4页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铂基阳极催化剂碳载体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铂基阳极催化剂碳载体发展*杨民力(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 , 北京 100088摘要 碳载铂基材料是最常用的甲醇电氧化催化剂 , 而载体对 催化剂颗 粒的分 散 、 活 性以及 耐久性 有着显 著 的影响 。 所述文献中的碳载体材料主要分为 7类 :V ulcan XC 72、 空心碳 球 、 有序介孔 碳 、 纳米纤 维 、 纳米管 、 纳米 角 和石墨烯 。 新型碳载体的高比表面积和适宜的多孔性促进了催化剂组分的分散 , 有利于改善三相界面 和提高铂基 金 属的利用率 。 表面改性以及着眼于改善碳腐蚀性能的石墨化 和掺杂将被 继续地 深入研

2、究 , 石 墨烯的 探索以 及多孔 、 多层次微观结构载体的发展应被重视 。关键词 铂 阳极催化剂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碳载体 中图分类号 :T M 911. 4 文献标识码 :ACarbon Supports for Pt based Anode Catalysts of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YANG M inli(N ational A na lysis and T esting Cent er for N onferr ous M eta ls &Electr onic M ater ials, GeneralResearch Institute fo r

3、N onfer rous M etals, Beijing 100088Abstract Carbon suppo rted P t based part icles ar e mo st o ften used for electr ochemically ox idizing methano l, and the suppo rts have obv ious influence on the dist ribution, catalysis and dur abilit y of Pt based particles. T he carbon suppo rts r epo rted i

4、n the selected recent literature are g ro uped into sev en classes:V ulcan XC 72, ho llow sphere, o r dered meso po ro us carbon, nanofiber , nanotube, nano ho rn and g raphene. T he hig h specific surface ar ea and suitable po ro sity o f new carbon suppo rts can help in spreading Pt based particle

5、s, modify ing the three phase interface, and im pr oving the utilit y of platinum. Future r esear ches sho uld fo cus on the further mo dif ication o f support sur face and the st rengthening of co rr osion r esist ance by g raphitizatio n, do ping and something else. A lso, it s sugg ested that clo

6、se at tentio 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sea rches inv olv ing g raphene o r por ous hier archical nanostr uctures.Key words plat inum, ano de cataly st, dir ect methanol fuel cell, carbon support 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50871024杨民力 :男 , 1968年生 , 博士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能源 、 材料与环境中的电化学研究 E mail:g scasy ang 126. co m0

7、引言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M FC 一直吸引着国内外科学工 作者投入大量的研究兴趣和精力 , 这主要基于它的 几个优 势 1,2:甲醇的易储存 ; 高能量密度和低工作温度 ; 无需燃料 重整器 ; 无需加湿和热管理设施。在 DM FC 发展中 , 阳极催 化剂的制备和性能是一个处于中心位置的研究重点。回顾 发展的过程 , 因为需要使用铂金属来促进所吸附甲醇分子中 C H 键的断裂 3, 铂金属阳极催化剂在甲醇的电化学氧化研 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碳载铂基催化剂更是在实际应 用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 , 甲醇在铂电极上呈现出非常差 的电氧化活性 , 这主要归结于 CO 或其他含碳反应中间

8、体在 电极表面吸附所导致的毒化作用 4, 而且 , 催化剂性能的衰 退问题也日益引起了研究人员的重视 , 其中载体对催化剂性 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既要负载有效催化组分又要与导 电基体相连接的中间物 , 载体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 因此 , 从载体角度对 DM FC 铂基阳极催化剂的研究工作进行分析、 总结和展望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近年来 , 部分文献对 DM FC 铂基阳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进行了比较具体和全面的介绍 5-7, 尤其是 Ant olini 等 8-10对含铂的二元、 三元合金催化剂的进展进行了更为针对性的 总结。无疑 地 , 这些 综述性文 章为比 较全 面、 及时 地了解

9、 DM FC 铂基阳极催化剂的研究状况和发展提供了简捷和有 效的途径。应该指出的是 , 燃料电池研究在最近两年围绕着 催化剂的快速发展已经催生了一些新的科研动向 , 因此 , 有 必要对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及时的综述。本文综述了最近两年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国内外科研工 作 , 并按照碳载体形貌分为 7类进行具体论述 , 最后展望了 DM FC 铂基阳极催化剂载体研究的趋势。1 碳载体通常而言 , 载体的使用主要基于为有效催化剂成分提供 固定和担载 , 作为催化剂载体的材 料应该具有大的比表面 积、 良好的导电性、 结构稳定性和适宜的多孔性 11。在催化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铂基阳极催化剂碳载体发展

10、 /杨民力剂载体中 , 碳材料是一种最为广泛的选择 , 它们所具有的高 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散度进而得到更 高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碳载体材料对金属催化剂的许多 重要性质存在着影响 , 按照 Savinova 等 12的归纳 , 主要有 7个方面 :金属颗粒的形貌、 粒径和粒径分布 ; 二元合金中的合 金程度 ; 金属纳米颗粒在颗粒生长和团聚方面的稳定性 ; 金 属 载体间相互作用对电催化活性的影响 ; 催化剂的利用率 ; 催化剂层中的物质传送 ; 催化剂层的导电性。近年来 , 围绕碳载体性能对燃料电池催化剂活性影响的 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以下分为 7类进行具体介绍。 1. 1

11、Vulcan XC 72碳黑Vulcan XC 72是最为广泛使用和最成功的碳载体材料 (BET 表面积为 254m 2/g, 电导为 0. 25S/cm , 但是 , 许多试 验已经发现 , 碳载体上纳米催化剂颗粒的迁移会导致催化剂 活性的降低 , 进而影响催化剂 载体体系的长期稳定性 , 因此 , 对此类载体的研究已经集中在材料的进一步改性上以加强 碳载体与催化剂颗粒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改善碳载体性能 的几种方法中 , 重氮盐阳离子还原法被认为对载体具有更少 的破坏。 Urchaga 等 13通过 4 氨基苯硫酚与 NaN O 2反应所 得重氮盐阳离 子的自发还 原来修饰 Vulcan XC

12、 72碳 黑表 面 , 然后与采用 油包水 微乳液 /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的纳 米铂胶体溶液混合 , 得到了 Pt/C 催化剂。结果表明 , 苯硫醇 嫁接层的引入明显降低了因铂颗粒在碳载体上迁移所导致 的活性表面积损失 , 从而提高了铂催化剂的稳定性。除了 V ulcan XC 72碳黑 , 空心碳球、 有序介孔碳、 纳米 纤维、 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碳载体材料已经得到了探索和研 究。采用纳米尺寸碳材料的一个原因是 :催化剂层厚度会因 载 Pt 量的增加而增大 , 这显著加大了电阻和电池中的物质 传递阻力 , 其中 , 厚度的增加主要由碳载体的体积 (C 和 Pt 的 密度分别为 2. 25g/c

13、m 3和 21. 4g/cm 3 所决定 14。1. 2 空心碳球最近几年 , 以空心碳球 (从纳 米到微米直径 为 载体的 DM FC 铂基阳极催化剂研究得到了可喜的发展。李景虹研 究组 15用葡萄糖作碳源在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的辅助下 水热合成含碳多聚糖空心球壳或半球壳后 , 再经 900 高温 分解得到了原结构的空心碳载体 (H CSs , 然后 , 通过 N aBH 4还原 H 2PtCl 6在 H CSs 的内、 外表面均匀分散地沉积了 Pt 纳 米颗粒 (Pt/H CSs 。甲醇电氧化的试验结果表明 , 与 Pt/碳 微球 (相同制备方法但无 S DS 加入 和 Pt/V u

14、lcan XC 72相 比 , Pt/H CSs 展现了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 这归因于 Pt 纳米颗粒的高分散性和 H CSs 的独特结构。沈培康等 16利 用聚苯乙烯球模板和三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的辅助 , 采用 水热法加间歇式微波加热技术 , 同样以葡萄糖作碳源制备了 H CS s 。 Pt 纳 米 颗 粒 在 H CS s 的 沉 积 采 用 了 蚁 酸 还 原 H 2PtCl 6的办法。他们基于所做电化学试验的结果 以及由 T afel 曲线所得到的交换电流密度和活化自由能数值得出结 论 :与同样 Pt 载量的商业 Pt/C 催化剂相比 , 所制备的 Pt/ H CS s 对甲醇

15、氧化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 这归功于 Pt/H CSs 所具有的更高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和其空心结构中的微孔与 纳米通道。1. 3 有序介孔碳有序介孔碳 (OM C 也已经成为催化剂碳载体的一个选 择 , 这主要基于它所具有的以下特点 :孔径可在 250nm 范 围内连续调节 , 具有狭窄的孔径分布 , 比表面积、 力学强度以 及导电性高 , 化学和热稳定性良好。最近 , Salgado 等 17第一 次考察了几种 OMC 的功能化处理方法对沉积其上的 Pt 纳 米颗粒催化 CO 和甲醇氧化的影响。处理的目的在于产生 含氧基团用来锚定经由蚁酸和硼氢化物还原制备的 Pt 纳米 颗粒。结果表明 , 甲

16、醇电氧化受载体性质的影响 , 催化剂的 粒径、 晶格参数和比表面积都依赖于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与 Vulcan XC 72所担载的催化剂相比 , 功能化后 OMC 所担载 的 Pt 纳米颗粒上的 CO 脱附发生在更负的电势 , 最佳的载体 处理方法为浓硝酸中保持 0. 5h 。另外 , 他们的研究还显示 , 从制备的 Pt 纳米颗粒的性能来看 , 硼氢化物还原法优于蚁 酸还原法。 Joo 等 18以 OMC 为载体制备了 Pt 担载量 (质量 分数 约为 60%、 Pt 颗粒粒径为 2. 76. 7nm 的一系列 Pt/ OMC 催化剂 , 试验结果显示 , 表面比活性随 Pt 颗粒粒径减 小而

17、线性增大 , 质量比活性在 3. 3nm 时出现极大值。另外 , 雷志斌等 19采用 SBA 15作 模板而形成 的聚苯胺 /SBA 15复合 物 , 经 高温 碳 化 分解、 20%H F 溶蚀 后 得 到 了 含氮 OMC, 并考察了相应载铂催化剂的性能。1. 4 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纤维同样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和兴趣。 Park Soo Jin 等 20采用线性扫 描的电化学 手段在直径为 100 150nm 的石墨纳米纤维 (GNF 上沉积制备了 Pt 纳米簇 , 担 载量为 9%和平均粒径为 3. 73nm 时复合物展现了对甲醇氧 化的最佳催化活性。他们还在 GNF 上沉积了 粒径为 2

18、 8nm 的 PtRu 颗粒 , 研究了催化活性与催化剂颗粒粒径、 分散 度和沉积控制的关系 21, 结果表明 , 对 GN F 的高温处理有利 于产生更小、 分散度更好的 PtRu 纳米颗粒和更高的 Pt Ru 担 载量 , 从而提高催化剂的电化学活性 22。马延文等在 800 煅烧聚吡咯纳米线制备了含氮量约为 10%的碳氮 (CN x 纳 米纤维并在其上沉积了平均粒径为 3nm 的 Pt 纳米颗粒 23, 他们还曾对 CN x 纳米管进行了研究 24, 认为氮的存在促进了 Pt 纳米颗粒在载体上的固定 , 所制备 Pt/CN x 催化剂具有大 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 , 对甲醇电氧化有良好的催

19、化性能。 然而 , K im 等 25从耐腐蚀性角度对石墨化的 CNF(Car bon nanofiber 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使用在线质谱监测 CO 2的析出 , 对碳黑、 CNF 和 碳纳米 笼 (Carbon nanocage, CNC 这 3种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的耐腐蚀性进行了比较性 研究 , 并得出结论 :石墨化碳载体比无定形的碳黑更具有耐 腐蚀性 , 但石墨化程度并不直接决定高耐腐蚀性 ; 与 Pt/CNC 相比 , 尽管 CNFs 具有更高的石墨化程度 , 但 Pt/CNFs 却显 示了更低的耐腐蚀性能和更高的 Pt 烧结 , 疏水性在提高耐 腐蚀性能上起着关键作用。他们提出

20、, 具有疏水性和粗糙表 面的 CNC 可以减轻燃料电池中的碳腐蚀问题。1. 5 碳纳米管不可否认 , 在碳载体材料中 , 目前被倾注了最多研究的2材料导报 :综述篇 2010年 4月 (上 第 24卷第 4期是碳纳米管 (CN Ts 。这是一类新型的一维碳材料 , 具有大 的比表面积、 高的化学稳定性和力学强度、 高的电导性 (102 103S/cm 。此类载体分为单壁碳纳米管 (SWN Ts 和多壁碳 纳米管 (M WNT s 。在典型的燃料电池中 , 活性电催化剂必须具有燃料、 电 子和质子的三相通道。然而 , 在传统的丝网印刷工艺里 , 往 往需要将催化剂 /CNT s 与 Nafion

21、 溶液混合后涂敷在气体扩 散层 (碳布或纸 上 , Nafion 溶液的加入隔离了大部分的电 催化剂。在扩散层 (碳布或纸 直接生长 CNT s 将有利于提 高催化剂层和扩散层之间的导电性。 T sai Ming Chi 等 26采 用热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经钛处理后的碳布上生长了密集的 CN Ts, 然后在含有乙烯基乙二醇的电解质中将 PtRu 纳米颗 粒电化学沉积在 CNT s 表面。 Du 等 27用微波等离子体增强 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布上直接生长了氮掺杂 CNT s, 并于乙 烯基乙二醇溶液中在氮掺杂 CNT s 上还原沉积了平均粒径 为 2. 81nm 的 Pt 纳米颗粒。他们认为 ,

22、氮掺杂缺陷位点有利 于 Pt 纳米颗粒的成核 , CN T 碳布电极提供了快速的电子传 递路径 , 因而提高了 Pt 纳米颗粒的 催化活性。 Vinodgopal 等 28用电泳沉积的方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的 SWN Ts 膜并在其上电化学沉积了 20nm 的 Pt 纳米晶。基于所做的 电化学试验结果 , 他们认为 CNT s 在甲醇氧化反应中起到了 较强的电催化作用 , 并将之归因于 CNT s 具有相对于 Pt 的 低功函数。使用 CN Ts 作为载体时 , 常常需要对碳纳米管进行苛刻 的预处理 (如强酸中的回流 , 预处理产生的表面羧基基团为 金属沉积提供了活性位点 , 但酸处理法会

23、导致结构损害和电 子传导率的降低 , 因而并不适合于 SWN Ts 。 Wai 研究组 29报道了一种快速简易和经济的方法 , 无需对 SWNT s 进行纯 化和功 能化 , 用甲醇 一步 还原 Pt Cl 42-水溶 液制 备了 Pt/ SWN T 催化剂 , 循环伏安分析显示其对甲醇氧化有很好的催 化活性 , 峰电流为商用 Pt 碳黑催化剂的 2. 5倍。T sai 等 30采用循环 伏安法在 M WCNT Nafion 膜修饰 的玻碳电极上电化学沉积了 Pt 纳米颗粒 , 并比较研究了 Pt 、 Pt N afion 、 Pt M WCNT Nafion 所修饰 电极上的 甲醇电 氧 化

24、 , 结果 表明 , Pt MWCN T N afion 具有 优异 的催 化活 性。 Wang 等 31使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PDDA 对 M WC NT s 进行了功能化处理 , 得到的 PDDA M WCNT s 作为载体 沉积生成 Pt 纳米颗粒。与常规酸氧化处理后的 MWCN Ts (AO M WCNT s 相 比 , PDDA M WCNT s 不仅 未对 M WC NT s 产生任何结构损伤 , 而且还提供了高密度的均匀的表面 功能团来锚定 Pt 纳米颗粒 (1. 8 0. 4 nm , 实现了质量分 数高达 60%的装载。较之 Pt/A O MWCNT s 和 E T

25、EK Pt/ C, Pt/PDDA MWCN Ts 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和更 高的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张伟德等 32采用电聚合方 法在 M WNT s 表 面形成 聚氨 基酸 (Poly (o am inophenol , POAP 薄膜 , 然后在 POA P/M WNT s 上电沉积 Pt 纳米颗 粒。与 MWNT s 或 POAP 所 修饰玻 碳电极相 比 , POAP/ M WNT s 显著提高了 Pt 纳米颗粒对甲醇电氧化的催化效 率。力虎林等 33对 MWN Ts 表面进行了硅氧烷聚合修饰 , 而后在其上沉积了直径为 310nm 的 PtNi 纳米颗粒 , 并研 究了所制

26、备催化剂对甲醇电氧化的催化活性。H alder 等 34提出了一种在 M WNT s 表面缚系 Pt 纳米 颗粒的新方法 , 主要亮点在于将氯铂酸 (H 2Pt Cl 6 6H 2O 与 Oleyl 胺和油酸在甲苯中回流制备了一种 Pt 中间体。此中 间体可被均匀分布在经浓 H N O 3和浓 H 2SO 4(体积比 1 3 混合液处理后的 M WNT s 表面 , 然后经硼氢化钠还原得到粒 径为 23nm 的 Pt 纳米颗粒。研究还表明 , CNT s 的功能化 处理能显著提高 Pt 纳米颗粒的电催化活性 , 而且在降低催 化剂中毒上发挥了主要作用。陈金华 等 35利用 3 乙 基 1 乙

27、烯基 咪 唑 四 氟 硼 酸盐 (V EIMBF4 的热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在 M WNT s 表面 形成了离子液聚合体 (CNT s PIL , 引入了大量均匀分布的 功能团以锚定和生长催化剂金属颗粒。他们采用乙烯基乙 二醇中的微波辅助还原分别制备了 Pt Ru/CNT s PIL 和 Pt/ CNT s PIL 催化剂 , 其中 , Pt Ru 和 Pt 颗粒的平均直径分别为 (1. 3 0. 4 nm 和 (1. 9 0. 5 nm 。与 PtRu/CNT s (Pt/ CNT s 催化剂相比 , PtRu/CNT s PIL (Pt/CNT s PIL 对甲 醇电化学氧化展现出了更好的催

28、化性能。1. 6 碳纳米角另一个令 人感兴趣 的碳纳米 材料是 单壁碳纳 米角 14 (Single w alled carbon nanohorn, SWNH , 它由一片石墨烯 构成 , 呈牛角状 , 几千个 SWNH 可形成直径约为 100nm 的海 胆状的 S WN H 球形聚集体。在此聚集体中 , SWNH 之间的 空间间隔有利于防止所担载 Pt 催化剂迁移而导致的颗粒粒 径增大 , 另外 , 其石墨结构也比无定形碳黑更稳定。 Kosaka 等 14采用 H 2O 2氧化处理 , 在 SWNH 表面生成原子缺陷以 增加 Pt 颗粒的吸附点 , 所制备催化剂的平均直径为 2. 9nm

29、。 他们还在热压膜电极前使用体积分数为 50%的甲醇对催化 剂电极进行浸泡处理 , 这不仅将 Pt 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积占 Pt 表面的比例提高到了几乎 100%, 还增强了电极与隔膜的 接合。该研究制备的被动型 DM FC 在 40 和 0. 4V 时的功 率密度达到了 76m W/cm 2。另外 , 很有必要提到的是 M irabile Gat tia 等 36的工作。 他们比较研究了 SWNH 、 M WNT s 和 Vulcan XC 72上的 Pt 沉积 (浸入法 以及所制备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催 化活性。 其中 , SWN H 显示了最高的对于 Pt 沉积而言的表面化学活 性 , SW

30、NH 的高缺陷性结构提高了 Pt 前驱体的吸附从而有 利于 Pt 晶核的形成。 3种载体上所沉积 Pt 具有不同的形貌 和粒 径 , V ulcan XC 72上 的 Pt 呈 现 非 常 完 好 的 球 形 , M WN Ts 和 SWNH 上的 Pt 颗粒为一种拉长后形状 , 而且 , 在 Pt/SWNH 和 Pt/M WNT 中有更多的直径分别 为 50 100nm 和 2050nm 的聚集体存在。循环伏安试验表明 , 甲 醇溶液中的电势扫描导致了 Pt 颗粒中原子的重新分配 , 进 而形成直径为 1030nm 的大颗粒 , 而且颗粒形状亦有改变。 与 Pt /SWN H 和 Pt/V

31、ulcan XC 72相比 , Pt/M WNT 具有更 高的对甲醇氧化的质量比活性 , 这归因于 Pt/M WN T 的 Pt 颗粒在重新分散时产生了一些更大的具有纳米结构表面的 颗粒。3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铂基阳极催化剂碳载体发展 /杨民力1. 7 石墨烯石墨烯概念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 20世纪 40年代 , 但直 到 2004年才由 Universit y of M anchest er 的 A ndre K. Geim 等 37在世界上首次剥离制备出这种单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 碳材料 , 由此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情 , 石墨烯已成为 当今物理、 化学和材料科学界的国际前沿和热点。石墨烯具

32、有极高的比表面积 (2600m 2/g 38, 与碳纳米管相比 , 石墨 烯薄片具有更高的表面 体积比 , 而且生产成本低廉 39。在 其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中 , 电池应用便是一个诱人的领域 , 高的表面 体积比和导电性有助于提高电池效率 , 可取代现 代电池中的碳纳米纤维 , 石墨烯的快速发展无疑得益于相对 成熟的纳米管研究 , 而且在近期内仍可继续以其为向导来探 索石墨烯的应用 40。目前而言 , 石墨氧化物脱落是产生稳定的准二维碳薄片 悬浮液的唯一方法 , 成为大规 模合成石墨烯 片的起点。 Si 等 41所制备的石墨烯片水溶液中 , 原料始自氧化石墨 , 所得 石墨烯经过了部分磺酸盐化

33、处理。石高全等 42使用芘丁酸 盐对经由石墨氧化物还原制备的石墨烯片进行了非共价键 的功能化处理 , 所得芘丁酸盐 石墨烯可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 提供了一种制备石墨烯基导电薄膜的方法。构造石墨烯与贵金属复合材料的工作也已有报道。 Si 等 38通过在石墨烯分散溶液中化学还原铂前驱体 , 在石墨烯 上制备了直径为 34nm 的 Pt fcc 微晶 , 形成了 Pt 石墨烯复 合物 , 这种材料被认为在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方面有潜在 的用途。 Sundaram 等 43研究了钯纳米颗粒在化学方法所制 备石墨烯上的电化学沉积。 Kamat 等 44在石墨烯悬浮液中 化学还原 AuCl 4-, 使 A

34、 u 纳米颗粒分散地锚定在了 十八胺 (Octadecylam ine 功能化的石墨烯上。汪信等 45将金属纳米 颗粒 (Au 、 Pt 和 Pd 吸附于石墨烯氧化物片上 , 使用乙烯基 乙二醇还原石墨烯氧化物制备了石墨烯 金属纳米颗粒复合 材料 , 并检验了该材料上甲醇氧化的循环伏安响应。李景虹 等 46用 NaBH 4还原石墨氧化物与 H 2PtCl 6的混合溶液 , 通 过一釜法合成了 Pt /石墨烯复合物。甲醇电氧化的试验结果 显 示 , Pt /石 墨 烯 为 催 化 剂 时 的 氧 化 峰 电 流 (199. 6m A/mg Pt, 0. 652V vs. A g/AgCl 近 2

35、倍于传统的 Pt/Vulcan XC 72(101. 2m A/mg Pt, 0. 664V , 而且具有更 好的催化稳定性。有理由相信 , 作为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许多独特性能的 单原子厚二维碳材料 , 石墨烯将在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研究 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 载体孔径的影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 , 对于多种碳载体来说 , 载体孔径对 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却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研究 的方面。 Savinova 等 12研究了 PtRu 颗粒分散度恒定条件下 碳载体比表面积对 DM FC 阳极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 认为 , 在 DM FCs 中使用高比表面积碳载体除了有电阻限制外 , 还会

36、导致 2点不利 :低的金属利用率和狭孔中的扩散障碍。 Na fion 胶束大于 40nm, 因而不能渗透进更小直径的碳孔中 , 换 句话说 , 直径小于 40nm 的碳孔中的金属纳米颗粒将无法接 触 Nafion, 因此对电化学活性没有贡献。无疑地 , 这个工作 将对催化剂载体的设计和制备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3 展望从近几年载体发展的状况来看 , 碳材料仍然占据着载体 研究的中心位置 , 沿着提高载体比表面积、 改善催化剂组分 分散度的方向 , 碳材料已经从传统的 Vulcan XC 72碳黑发 展到了空心碳球、 有序介孔碳、 纳米纤维、 纳米管、 纳米角以 及石墨烯等多种结构形式 , 更高的

37、比表面积和适宜的多孔性 无疑增进了催化剂组分的分散 , 而且有利于改善三相界面、 提高铂基金属的利用率。对各类碳载体的表面改性将继续 或进一步成为研究的重点 , 这将加强载体与铂基金属间的结 合 , 或改善催化剂层的质子传递。对碳载体腐蚀问题的研究 会得到重视和加强 , 石墨化和掺杂将会继续被深入地研究。 关于新近出现的石墨烯 , 鉴于其独特的单原子厚二维结构以 及物理化学性能 , 有理由相信 , 以石墨烯为载体的催化剂体 系不久将迎来研究的热潮。此外 , 笔者认为 , 具有多层次微 观结构 (类似球形纳米角聚集体 的碳材料 , 因兼具了大比表 面积和多空隙 , 未来将吸引更多的研究。另外 ,

38、 应当指出的是 , 在催化剂研究中 , 载体孔径对催化 剂性能的影响研究尚少 , 载体表面 体积比因素也尚未得到足 够的探索。参考文献1 H og art h M P, R alph T R. Catalysis fo r low temper ature fuel cells P art :Challenges fo r the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J. P latinum M etals R ev , 2002, 46(4 :1462 Co hen J L, Vo lpe D J, A bruna H D. Electro chemical deter mi

39、nat ion o f act ivation ener gies fo r methano l o x idation on po ly crystalline platinum in acidic and a lkaline electr olytes J.Phys Chem Chem Phy s, 2007, 9(1 :493 Vigier F, R ousseau S, Coutanceau C, et al. Electr ocatalysis for t he dir ect alcohol fuel cell J.T op Catal, 2006, 40:111 4 Jar vi

40、 T D , Sr ir amulu S, Stuv e E M . Reactivity and ex tent of poiso ning dur ing methanol electro o x idat ion on platinum (100 and (111 :A co mpar ativ e study J. Collo id Surf A, 1998, 134(1 2 :1455 王树博 , 王要武 , 谢晓峰 , 等 . 直 接甲醇 燃料电 池阳极 催化 剂的制备 J.化工进展 , 2006, 25(6 :6586 唐志诚 , 吕功 煊 . 直接甲 醇燃 料电 池阳极 电催

41、化剂 J. 化 学进展 , 2007, 19(9 :13017 L iu H , Song C, Zhang L , et a l. A review of anode catalysis in the dir ect methanol fuel cell J.J Po wer Sources, 2006, 155(2 :958 Anto lini E, Salg ado J R C, G onzalez E R. T he methanol ox i dation reactio n o n platinum alloys with the fir st r ow tr ansi t ion

42、 metals:T he case of P t Co and Ni allo y elect rocatalysts for DM FCs:A short r ev iew J .A ppl Catal B Env iro n, 2006, 63(1 2 :1374材料导报 :综述篇 2010年 4月 (上 第 24卷第 4期9 A nt olini E. P latinum based t ernary catalysts fo r low tem per ature fuel cells:Par t . Pr epar ation metho ds and struc tural cha

43、racter istics J.A ppl Cat al B Env iro n, 2007, 74(3 4 :32410A nto lini E. Plat inum based ternary catalysts fo r low tempe ratur e fuel cells:Par t . Electr ochemical pro per ties J. A ppl Catal B Envir on, 2007, 74(3 4 :33711A nto lini E, Go nzalez E R. Ceram ic mater ials as suppor ts fo r lo w t

44、emperature fuel cell cataly sts J. So lid State Ionics, 2009, 180(9 10 :74612Rao V, Simonov P A , Savinov a E R, et al. T he influence of carbon support po rosity o n the activ ity o f PtR u/sibunit ano de catalysts for methanol ox idat ion J.J P ow er Sources, 2005, 145(2 :17813U rchaga P, Weissman

45、n M , Baranto n S, et al. Improv ement of the platinum nanoparticles car bo n substr ate interactio n by inser tio n o f a thiopheno l mo lecular br idge J. L angmuir , 2009, 25(11 :654314K osaka M , Kur oshima S, K obayashi K , et al. Single wall car bo n nanohor ns suppo rt ing Pt cataly st in dir

46、ect methano l fuel cells J. J Phys Chem C, 2009, 113(20 :866015Wen Z, W ang Q , et al. H ollow carbon spheres w ith w ide size distr ibut ion as anode catalyst suppo rt for dir ect metha no l fuel cells J.Electro chem Commun, 2007, 9(8 :1867 16Wu J, Hu F, H u X, et al. I mpr oved kinetics of methano

47、 l ox idatio n on Pt/ho llow carbon sphere cataly st s J. Electro chim A cta, 2008, 53(28 :834117Salg ado J R C, Quintana J J, et al. Carbon monox ide and methano l ox idatio n at plat inum cata lysts suppo rted o n or dered mesoporo us carbon:T he influence of functio nalizatio n of the suppor t J.

48、P hy s Chem Chem Phy s, 2008, 10(45 : 679618Joo S H , K w on K, Yo u D J, et al. Pr epar ation of hig h loa ding Pt nano par ticles on o rdered mesopor ous carbon with a contro lled Pt size and its effects on ox yg en reductio n and methano l o xidation reactions J. Electr ochim A cta, 2009, 54(24 :

49、574619Lei Z B, A n L Z, Dang L Q, et al. H ig hly disper sed plati num suppo rted o n nitr og en containing o rder ed mesoporo us ca rbon fo r methano l electr ochemica l ox idation J.M icro po r M esopor M at, 2009, 119(1 3 :3020K im S, Jung Y , P ark S J. Cataly tic activit y of electr ically depo

50、sited platinum nanopart icle cataly st s o n g raphite nanofi ber s J. Co lloid Sur f A , 2008, 313 314:22021K im S, P ark S J. P reparation of platinum ruthenium nano part icles on gr aphit e nanofibers J.Solid State P henomena, 2008, 135:3922P ark S J, Par k J M , et al. Electro cataly tic pr oper

51、ties of g raphite nano fibers supported platinum cataly sts for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J.J Co llo id Interf Sci, 2009, 337(1 :30023M a Y W, Jiang S J, Jian G Q , et al. CN x nanofibers conver ted from polypyr ro le nanow ir es as platinum suppo rt fo r methanol o x idat ion J.Ener g Environ Sci,

52、 2009, 2(2 :224 24Yue B, M a Y W, T ao H S, et al. CN x nanotubes as catalyst support to immo bilize platinum nano par ticles fo r methanol ox idation J. J M ater Chem, 2008, 18(15 :174725O h H S, Lim K H , et a l. Co rr osion r esistance and sintering effect o f ca rbon support s in po ly mer elect

53、r 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 J. Electr ochim A ct a, 2009, 54(26 :651526T sai M C, Y eh T K , T sai C H. Electro deposition of plati num ruthenium nano pa rticles on ca rbon nanotubes directly g ro wn on car bo n cloths fo r methano l ox idatio n J. M at er Chem Phys, 2008, 109(2 3 :42227D u H Y, Wan

54、g C H , H su H C, et a l. Co nt rolled platinum nanoparticles uniform ly dispersed on nitr og en doped carbon nanotubes for met hanol ox idatio n J. D iam Relat M ater, 2008, 17(4 5 :53528G ir ishkumar G , V inodgo pal K , K amat P V. Carbon nano str uctures in port able fuel cells:Single walled car

55、bo n nano tube elect rodes for methanol ox idatio n and o xy gen r educt ion J. J P hy s Chem B, 2004, 108(52 :1996029Shimizu K , W ang J S, Cheng I F , et al. Rapid and one step sy nthesis of single walled ca rbon nanotube suppo rted plati num (Pt/SWN T using as gr ow n SWN T s throug h r educt ion

56、 by methano l J. Energ Fuel, 2009, 23:166230T sai Y C, Ho ng Y H. Electro chemical depo sitio n of plati num nanoparticles in mult iw alled car bo n nanot ube N afion co mpo site fo r met hanol electro ox idation J. J So lid State Elect ron, 2008, 12(10 :129331Wang S, Jiang S, W ang X. P olyelectr o

57、lyte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 tubes as a suppo rt fo r noble metal electrocata ly sts and their activit y fo r methanol ox idat ion J. Nano technolog y, 2008, 19:26560132W en Y , Y e J S, Zhang W D, et al. Electr ocataly tic o x ida tion of methano l o n a platinum mo dified carbon nano tube e lec

58、t rodeJ.M icr ochim A cta, 2008, 162(1 2 :23533W ang Z C, M a Z M , L i H L. F unctional multi walled car bon nanotube/polysilox ane composite films as suppo rts of PtN i allo y nano par ticles fo r met hanol elect ro o x idation J. Appl Surf Sci, 2008, 254(20 :652134H alder A, Shar ma S, H egde M S, et al. Co ntr olled attach ment of ultrafine plat inum nano pa rticles o n functionalized car bo n nanotubes with hig h electr ocatalytic activ ity fo r methanol ox idation J. J Phys Chem C, 2009, 113(4 :1466 35W u B, Hu D, K uang Y , et al. Fu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