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7258-2012(PPT版)_第1页
GB_7258-2012(PPT版)_第2页
GB_7258-2012(PPT版)_第3页
GB_7258-2012(PPT版)_第4页
GB_7258-2012(PPT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GB 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条件2012年年7月月16日日 2012年5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标准GB 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并将于2012年9月1日实施。 目前,我省获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采用该标准GB 7258-2004版本对机动车实施检验,在GB 7258-2012实施前,我省获证机动车检验机构均应按照GB 7258-2012要求进行标准变更。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一、修订依据和修订原则修订依据和修订原则 二、GB 7258- 2012与与GB 7258-2004 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

2、限值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限值(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检测部分检测部分)的差别比较的差别比较 三、GB 7258-2012 与与GB 7258-2004 机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差异分析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差异分析一、修订依据和修订原则修订依据和修订原则 (一)修订依据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09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0993号),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修订工作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负责,项目编号为20091137-Q-312,完成时间为2010年。 (二)修订原则 综合所收集和了解的GB7258-2004实施5年以来

3、的相关情况,结合标准修订工作前期广泛调研的成果,确定此次GB7258修订的基本原则为: 1、从GB7258是我国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最基本的技术标准的属性出发,根据道路交通发展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GB7258的适用范围,提出特型机动车、教练车、残疾人专用汽车等各类机动车定义和运行安全管理的技术依据,严密机动车安全技术管理主要环节。 2、根据GB7258-2004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采用与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机动车分类标准,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 3、提高重点车辆的安全装置配备要求和结构安全要求,加严卧铺客车的安全技术要求,提高道路运行机动车的整体安全技术性能。 4、进一步明确公共汽车运行安全技术

4、要求,为加强公共汽车安全技术管理提供依据。 三、GB 7258- 2012与与GB 7258-2004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限值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限值(仪器仪器设备检测部分设备检测部分)的差别比较的差别比较序序号号检验检验项目项目GB 7258-2004GB 7258-2004要要求求GB 7258-2012GB 7258-2012要求要求内容差别及检内容差别及检测软件修改测软件修改1车速车速表检表检验验GB 7258-2004第4.12条车速表指示车速V1(单位:km/h)与实际车速V2(单位:km/h)之间应符合下列关系式: 0V1 - V2(V2/10)4GB 7258-2012第

5、4.12条车速表指示车速V1(单位:km/h)与实际车速V2(单位:km/h)之间应符合下列关系式: 0V1 - V2(V2/10)4技术要求一致,没有差别。GB 7258-2004规定了检查方法;GB 7258-2012没有规定检查方法。汽车检测线车速表检汽车检测线车速表检测软件无需修改。测软件无需修改。2汽车汽车侧滑侧滑检验检验GB 7258-2012第6.11条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其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台检验时侧滑量值应在 5m/km之间。GB 7258-2012第6.11条对前轴采用非独立悬架的汽车(前轴采用双转向轴时除外),其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台检验时侧滑量 值

6、 应 在 5m/km之间。技术要求一致,没有差别。GB 7258-2012增加了前轴采用双转向轴时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不作要求的规定。GB 7258-2004规定了检查方法;GB 7258-2012没有规定检查方法。对于大型汽车检测线对于大型汽车检测线侧滑检测软件需要增侧滑检测软件需要增加对前轴采用双转向加对前轴采用双转向轴时只检测转向轮的轴时只检测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不作判定。横向侧滑量不作判定。3制动检制动检验(台验(台试)试)GB 7258-2004第7.14条详见台试制动检验第(二)部分GB 7258-2012第7.11条详见台试制动检验第(一)部分1、增加了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汽车

7、列车制动力要求;2、增加了其他汽车后轴制动力要求;3、增加了前轴和后轴的定义;4、修改了台试检验时的制动力要求和制动力平衡要求;5、增加了台试检验汽车、汽车列车行车制动性能的合格判定要求;6、修改了检验结果的复核要求。汽车检测线制动性能检测软件需要按照标汽车检测线制动性能检测软件需要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修改:准要求进行修改: 制动力要求部分;制动力要求部分; 制动力平衡要求部分;制动力平衡要求部分; 车轮阻滞率部分,要求检测软件应保留车轮阻滞率部分,要求检测软件应保留每个车轮的阻滞力。每个车轮的阻滞力。摩托车检测线制动性能检测软件无需修改。摩托车检测线制动性能检测软件无需修改。 1台试检验制动性能

8、台试检验制动性能 (一)(一)GB 7258-2012第第7.11.1条条 行车制动性能行车制动性能 行车制动性能检验项目包括车轮阻滞率、轴制动率、制动不平衡率、协调时间、整车制动率等指标。驻车制动项目只有驻车制动率一个指标。 (1)制动力百分比要求 汽车、汽车列车在制动检验台上测出的制动力应符合表 6的要求。对空载检验制动力有质疑时,可用表 6规定的满载检验制 动力要求进行检验。使用转鼓试验台检测时,可通过测得制动减速度值计算得到最大制动力。 摩托车的前、后轴制动力应符合表 6的要求,测试时只准许乘坐一名驾驶人。机动车类型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的百分比轴制动力与轴荷 a的百分比空载满载前轴b后

9、轴b三轮汽车 乘 用 车 、 其 他 总 质 量 不 大 于3500kg的汽车6050 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汽车列车5545其他汽车6050 50d普通摩托车6055轻便摩托车6050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乘用车时应按左右轮制动力最大时刻所分别对应的左右轮动态轮荷之和计算。机动车(单车)纵向中心线中心位置以前的轴为前轴,其他轴为后轴;挂车的所有车轴均按后轴计算;用平板制动试验台测试并装轴制动力时,并装轴可视为一轴。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测试均应满足此要求。满载测试时后轴制动力百分比不做要求;空载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等于 35%;总质量大于 3500kg的客车,空载用反力滚筒式制动试验台测

10、试时应大于等于 40%,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等于 30%。表表6 台试检验制动力要求台试检验制动力要求机动车类型制动力总和与整车重量的百分比轴制动力与轴荷 a的百分比空载满载前轴b后轴b2004版2012版2004版2012版2004版2012版2004版2012版三轮汽车454560 乘用车、其他总质量不大于3500kg的汽车6060505060 20 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汽车列车5545其他汽车606050506060 c 50d普通摩托车60605555轻便摩托车60605050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乘用车时应按左右轮制动力最大时刻所分别对应的左右轮动态轮荷之和计算。机动车(

11、单车)纵向中心线中心位置以前的轴为前轴,其他轴为后轴;挂车的所有车轴均按后轴计算;用平板制动试验台测试并装轴制动力时,并装轴可视为一轴。空载和满载状态下测试均应满足此要求。满载测试时后轴制动力百分比不做要求;空载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等于 35%;总质量大于 3500kg的客车,空载用反力滚筒式制动试验台测试时应大于等于 40%,用平板制动检验台检验时应大于等于 30%。GB 7258-2012与与GB 7258-2004 台试检验制动力要求的差别台试检验制动力要求的差别 (2)制动力平衡要求(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在制动力增长全过程中同时测得的左右轮制动力差的最大值,与全

12、过程中测得的该轴左右轮最大制动力中大者(当后轴及其他轴,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的 60%时为与该轴轴荷)之比,对新注册车和在用车应分别符合表 7的要求。表7 台试检验制动力平衡要求前轴后轴(及其他轴)轴制动力大于等于该轴轴荷 60%时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 60%时新注册车20%24% 8%在 用 车24%30%10%GB 7258-2012与与GB 7258-2004台试检验制动力平衡要求的差别前轴后轴(及其他轴)轴制动力大于等于该轴轴荷 60%时制动力小于该轴轴荷60%时2004版2012版2004版2012版2004版2012版新注册车20%20%24%24% 8% 8%在 用 车20%24%2

13、4%30% 8%10% (3)制动协调时间要求 汽车的制动协调时间,对液压制动的汽车应小于等于 0.35s,对气压制动的汽车应小于等于 0.60s;汽车列车和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的制动协调时间应小于等于 0.80s。机动车制动形式协调时间液压制动的汽车0.35s气压制动的汽车0.60s汽车列车和铰接客车、铰接式无轨电车0.80sGB 7258-2012与与GB 7258-2004制动协调时间要求一致。制动协调时间要求一致。 (4)车轮阻滞率要求进行制动力检验时,汽车、汽车列车各车轮的阻滞力均应小于等于轮荷的 10%。GB 7258-2012与GB 7258-2004车轮阻滞率要求的差别车轮

14、阻滞率2004版进行制动力检验时各车轮的阻滞力均不应大于车轮所在轴轴荷的 5%。2012版进行制动力检验时,汽车、汽车列车各车轮的阻滞力均应小于等于轮荷的 10%。 (5)合格判定要求 台试检验汽车、汽车列车行车制动性能时,检验结果同时满足上述(1)(4)的,方为合格。 GB 7258-2012与GB 7258-2004合格判定要求的差别合格判定要求的差别2004版无2012版台试检验汽车、汽车列车行车制动性能时,检验结果同时满足台试检验制动力要求、制动力平衡要求、制动协调时间要求、车轮阻滞率要求的,方为合格。 (6)进行制动性能检验时的制动踏板力或制动气压应符合以下要求: a)满载检验时 气

15、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 额定工作气压;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 乘用车 500N; 其他机动车 700N。 满载检验时,满载检验时,GB 7258-2012与与GB 7258-2004要求一致。要求一致。 b)空载检验时 气压制动系:气压表的指示气压 600kPa; 液压制动系:踏板力, 乘用车 400N; 其他机动车 450N。 空载检验时,空载检验时,GB 7258-2012与与GB 7258-2004要求一致。要求一致。 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除外)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 350N,手握力应小于等于 250N。 正三轮摩托车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 500N。 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运输机组

16、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 600N。 摩托车进行制动性能检验时,摩托车进行制动性能检验时,GB 7258-2012与与GB 7258-2004制动制动踏板力要求的差别踏板力要求的差别制动踏板力要求制动踏板力要求2004版两轮、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检验时,踏板力不应大于400 N,手握力不应大于 250 N。三轮汽车、正三轮摩托车和拖拉机运输机组检验时,踏板力不应大于 600 N 。2012版摩托车(正三轮摩托车除外)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 350N,手握力应小于等于 250N。正三轮摩托车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 500N。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运输机组检验时,踏板力应小于等于 600N。 (

17、7)驻车制动性能检验 当采用制动检验台检验汽车和正三轮摩托车驻车制动装置的制动力时,机动车空载,乘坐一名驾驶人,使用驻车制动装置,驻车制动力的总和应大于等于该车在测试状态下整车重量的 20%,但总质量为整备质量 1.2倍以下的机动车应大于等于 15%。机动车类型合格标准总质量/整备质量1.2驻车制动力总和占整车重量百分比20%总质量/整备质量6m的专用校车必须为车身骨架式结构中间不得通过拼焊连接;车长6m的未采用上述结构的,应采用覆盖件与加强梁共同承载。车长11m的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及所有卧铺客车车身应为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11.2.3幼儿校车乘客区应采用平地板结构。11.2.4校车空载踏步

18、第一级高应小于等于350mm,其他各级应250mm。11.2.5车长大于 7.5m的客车和所有校车不得设置车外顶行李架。其他客车需设置车外顶行李架时,行李架高度应 300mm、长度不得超过车长的三分之一。校车如有行李舱体,其顶部离地高度应小于1000mm。新增11.2.6专用校车前部应设置碰撞安全结构。新增(与校车标准对应)11.2.7幼儿及小学生校车的侧窗下缘与座椅表面高度差应250mm。11.3.2集装箱运输车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构造应保证集装箱运输过程中始终安全、稳妥地固定在车辆上。新增11.3.3,.4货车和挂车的载货部分不得设置乘客座椅,不得设计成可伸缩的结构。11.3.5货车驾驶室

19、(区)最后一排座位后平面与驾驶室后壁平面的间距对带卧铺的货车应 950mm,对其他货车应 450mm。11.5.2除设计上专门用于运送特定类型的人员且使用上有特殊需求的乘用车外, 乘用车应保证每个乘员至少能从两个不同的车门上下车;并且,当乘用车静止时,所有供乘员上下车的车门(安装的儿童锁锁止时除外)均应能从车内开启。新增11.5.3-5客车乘客门客车除驾驶人门和应急门外,不得在车身左侧开设车门。但对公交站台位置的原因须在车身左侧上下乘客的公共汽车,允许在车身左侧开设乘客门;此类公共汽车不得在车身右侧开设乘客门。对既在公共汽车专用道同时又在普通道路上运营的公共汽车,允许在车身左右两侧均开设乘客门

20、。但一侧乘客门开启时, 另一侧乘客门应同时可靠锁止。 当客车静止时,乘客门应易于从车内开启。紧急情况下, 乘客门还应能从车外开启。车外开门装置离地高度应小于等于 1800 mm。 客车采用动力开启的乘客门,在有故障或意外的情况下,仍应能通过车门应急控制器简便地从车内打开; 车门应急控制器应能易见并清楚识别。公共汽车及车长大于等于 6m的其他客车, 还应在驾驶人座位附近驾驶人易于操作部位设置乘客门应急开关。应急开关的要求2013.04.01实施乘客门开启要求2014.07.01实施11.5.6作为击碎玻璃式应急窗的车窗应使用厚度小于等于 5mm的钢化玻璃或每层厚度不超过 5mm的中空钢化玻璃。新

21、增11.5.7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和校车所有车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均应大于等于 50%,且不得张贴有不透明和带任何镜面反光材料的色纸或隔热纸新增11.5.8对于厢式货车和封闭式货车,驾驶室(区)两旁应设置车窗,货厢部位不得设置车窗。新增11.6.2-.6载客汽车座椅布置车长小于 6m的乘用车不得设置侧向座椅和后向座椅。 除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及专用客车外, 其他客车的座椅均应纵向布置(与车辆前进的方向相同)。 客车的车组人员座椅如为折叠座椅, 应固定可靠并用适当方式清晰标示该座椅仅供车组人员使用,且座垫深度和座垫宽均应大于等于 400mm;如位于踏步区域,车组人员离开座垫时座椅应能自动回到折

22、叠位置,并确保此时座椅毗邻的通道(或引道)宽度符合规定。 幼儿校车和小学生校车儿童座椅的座间距应分别大于等于 420 mm和 500mm;其他客车同方向座椅的座间距应大于等于 650 mm,相向座椅的座间距应大于等于 1200 mm。11.6.7 卧铺纵向间距应大于等于 1400mm, 卧铺客车的卧铺纵向间距应大于等于 1600mm,.11.6.8-.9校车的座位和扶手要求同校车标准新增11.7.1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速度应小于等于 70mm/min。11.7.2发动机舱或其他热源(如缓速器或车内采暖装置,但不包括热水循环装置)与车辆其他部分之间应安装隔热材料,用于联接隔热材料的固定夹、垫圈等也

23、应防火。对公共汽车和发动机后置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其发动机舱使用的隔音、隔热材料应达到 GB 84102006的 4.6 规定的 A级的要求。11.8.2每面号牌板(架)上应设有 4 个号牌安装孔2016.04.01实施11.9.2乘用车(三厢车除外)行李区的纵向长度应小于等于车长的 30%。新增11.9.6自卸车等装有液压举升装置的机动车, 应装备有车厢举升的声响报警装置和 (车厢举升状态下)防止车厢自降保险装置。新增12.1.1*车长不大于6m的客车及最高车速不小于100km/h的货车乘用车、公路客车、旅游客车、未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专用校车和旅居车的所有座椅、其他汽车(低速汽车除

24、外)的驾驶人座椅和前排乘员座椅均应装置汽车安全带。12.1.2*所有驾驶人座椅、前排乘员座椅(货车前排乘员座椅的中间位置及设有乘客站立区的公共汽车除外)、客车位于踏步区的车组人员座椅以及乘用车除第二排及第二排以后的中间位置座椅外的所有座椅,装置的汽车安全带均应为三点式三点式(或四点式)汽车安全带。12.1.3*校车和用于接送学生上学的非校车的每个学生座椅均应安装两点式安全带12.1.5乘用车应装备驾驶人汽车安全带佩戴提醒装置(声觉或视觉)5座以下2013.09.01实施5座以上2014.04.0112.1.6乘用车 (单排座的乘用车除外) 应至少有一个座椅配置ISOFIX 儿童座椅固定装置,或

25、至少有一个后排座椅能使用汽车安全带有效固定儿童座椅。12.2.1总质量大于 7500kg 的货车和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还应在右侧至少设置广角后视镜和补盲后视镜各一面。12.2.2 车身左、右侧宽度为 50m以内的路面后视镜的安装应保证驾驶人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车身左侧宽度为 2.5m、车后 10m 以外区域及车身右侧宽度为 4.0m、车后 20m 以外区域; 专用学生校车应保证乘客门外附近及后窗玻璃后下方地面上长 3.6m、 宽 2.5m 范围内的情况,并且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观察到车内乘客区。同后视镜标准12.2.7教练车(三轮汽车除外)应安装有符合规定的辅助后视镜新增12.4.1.2车长大

26、于 7m的客车应设置撤离舱口。对应客车结构标准应急门的要求2014.07.01实施12.4.2.1但车长小于等于 7m的客车,应急门的净高应大于等于 1100mm对应客车结构标准12.4.2.3通向应急门的引道宽度应大于等于 300mm , 不足 300mm时允许采用迅速翻转座椅的方法加宽引道。校车按校车的标准执行。新增12.4.2.5应急门应设有车门开启声响报警装置。允许从车外将门锁住,但应保证始终能用正常开启装置从车内将其打开。新增12.4.3.2每个应急窗的邻近处提供一个应急锤,且取下时应能声响报警。公共汽车如设置应急窗,均应设置成为推拉式或外推式。新增12.5.1不准许用户改动燃料管路

27、新增12.5.5发动机后置的公路客车和旅游客车,其燃料箱的前端面应位于前轴之后。新增2014.04.0112.6.1*每一个钢瓶阀出口端都应安装高压过流保护装置。新增12.6.3不准许用户改动或加装钢瓶新增12.6.4钢瓶编号应易见新增12.6.9通气接口排气方向应指向车尾方向并与地面成 45圆锥的范围内,能将泄漏气体排出车外,通气接口至排气管和其他热源距离应大于等于 250mm,通气总面积应大于等于 450mm2新增12.6.15气体燃料车辆应安装泄漏报警装置新增12.9.2客车仅有一个灭火器时,应设置在驾驶人附近;当有多个灭火器时,应在客厢内按前、后,或前、中、后分布,其中一个应靠近驾驶人

28、座椅。12.9.3校车及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应装备发动机舱自动灭火装置,启动工作时应能通过声觉信号向驾驶人报警。新增2013.04.01实施12.11*危险货物运输车应安装红色标志灯危险货物运输车应备有消防器材,排气管应装在罐体/箱体前端面之前、不高于车辆纵梁上平面的区域,并安装排气火花熄灭器,机动车尾部应安装接地装置。 罐式运输车的罐体顶部应设置倾覆保护装置,且有能将积聚在其内部的液体排出的排放阀;罐体顶部的管接头、阀门及其他附件的最高点应低于倾覆保护装置的最高点至少 20mm。 罐式运输车的罐体及罐体上的管路和管路附件不得超出车辆的侧后防护装置,罐体后封头及其管路和管路附件与后防护装置的纵向距

29、离应大于等于 150mm。12.13.2有驾驶室的三轮汽车也应装备三角警告牌新增12.13.3乘用车和车长小于 6m 的客车前后部应设置保险杠,货车(三轮汽车除外)应设置前保险杠。乘用车、校车和车长小于 6m 的客车前后部应设置保险杠,货车(三轮汽车除外)和货车底盘改装的专项作业车应设置前保险杠。12.13.4除雾、除霜装置:乘用车前风窗玻璃乘用车和校车前风窗玻璃12.13.5校车应配备急救箱新增12.13.6对装备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驾乘人员如已正确使用了安全带等安全装置, 在发生正面或侧面碰撞时不应由于安全气囊系统未正常展开而遭受不合理伤害。新增12.13.7*机动车发动机的排气管口不得指

30、向车身右侧机动车发动机的排气管口不得指向车身右侧(如受结构限制排气管口必须偏向右侧时,排气管口中心线与机动车纵向中心线的夹角应小于等于 15)和正下方;客车的排气尾管如为直式的,排气管口应伸出车身外蒙皮。14残疾人专用汽车的附加要求新增其它与检验有关的信息 汽车总质量、整备质量、座位数与制动检测评价、汽油车废气排放评价有关。 柴油车自然吸气、涡轮增压 排气管数量 轴数可与驱动方式共用 关于轴数,GB 1589-2004 道路车辆 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并装轴、多轴车辆的概念 轮荷: 车轮阻滞力:阻滞率: 最大制动力:制动率:轴制动率、整车制动率 过程差最大差值点:不平衡率: 驻车制动力:制

31、动率 动态轮荷:平板制动检验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制动试验台检测的制动力是汽车制动器在该种制动制动试验台检测的制动力是汽车制动器在该种制动试验台上检测的制动器制动力,不是汽车制动器最大制试验台上检测的制动器制动力,不是汽车制动器最大制动力。汽车制动器最大制动力对于前轴是轴荷的动力。汽车制动器最大制动力对于前轴是轴荷的130150%,对于后轴是轴荷的,对于后轴是轴荷的6090%。 按照滚筒式制动试验台结构特点,检测的制动力不应按照滚筒式制动试验台结构特点,检测的制动力不应超过轴荷的超过轴荷的100%,但由于在制动试验台紧急制动和缓,但由于在制动试验台紧急制动和缓慢踩制动,汽车

32、会发生后移离开制动试验台(特别是大慢踩制动,汽车会发生后移离开制动试验台(特别是大滚筒、转速高),或采取了加载及防止后移装置,检测滚筒、转速高),或采取了加载及防止后移装置,检测的制动力有可能超过轴荷的的制动力有可能超过轴荷的100%。 检测员的操作对制动力影响较大,在制动试验台紧急检测员的操作对制动力影响较大,在制动试验台紧急制动和缓慢踩制动踏板所得的结果相差较大。应按照标制动和缓慢踩制动踏板所得的结果相差较大。应按照标准规定或厂家规定的要求操作。准规定或厂家规定的要求操作。 目前对于安检机构,滚筒式制动试验目前对于安检机构,滚筒式制动试验台结构型式没有统一规定,滚筒表面、台结构型式没有统一

33、规定,滚筒表面、滚筒转速、操作方法,对测得的汽车制滚筒转速、操作方法,对测得的汽车制动力、制动过程差相差较大。动力、制动过程差相差较大。 与滚筒转速、结构(包角)、采样速率、与滚筒转速、结构(包角)、采样速率、操作有很大关系。操作有很大关系。 对于汽车前轮,在滚筒式制动试验台对于汽车前轮,在滚筒式制动试验台上检测均能达到车轮抱死情况,对于汽上检测均能达到车轮抱死情况,对于汽车后轮多数载货汽车均能达到车轮抱死车后轮多数载货汽车均能达到车轮抱死情况,对于车轮抱死其重复性相差较大情况,对于车轮抱死其重复性相差较大;对于汽车后轮不能抱死的情况,其检;对于汽车后轮不能抱死的情况,其检测重复性较好测重复性较好.关于制动力最大值和制动力增关于制动力最大值和制动力增长过程最大差值重复性问题长过程最大差值重复性问题 1、为什么测不到车轮最大制动力? 滚筒与轮胎之间的摩擦系数,车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