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植树的牧羊人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植树的牧羊人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植树的牧羊人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植树的牧羊人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植树的牧羊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植树的牧羊人知识目标1 .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2 .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情感目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_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2.摘取关键词,评价牧羊人形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学备注】II教学提示II本文记叙事件以时间为序: 大约四十年前一一大战结束 后一一1945年的6月。理清 这一顺序,各用一个偏正短 语概括即可。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假如每一代人都想着后一代人去栽树,何时才有树可乘凉呢?沙漠里想一下子长出大树的想法只能说是痴人说梦,而唯一的

2、结果只能是被活活晒死!所以做人,要具有奉献精神。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位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概括文章内容!M!tn,-rB-rwb"Mr,1 .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2 .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层次内容牧羊人的活动环境的变化一访牧羊人(1913年)为"我“打水,拣橡子,种橡树。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房屋倒坍二访牧羊人(时隔6年)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橡树、山毛棒树、白桦树成林,看到了溪水。三访牧羊人(1945年6月)无建起

3、干净的农舍、泉水源源不断,一万多口人幸福生活。3 .文中的牧羊人都种了哪些树?他又是怎样种植橡树的?明确:种的树有:橡树、山毛棒、白桦树;先是认真挑选橡子,然后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一下,最后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在坑里放进一棵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目标导学二:评价人物形象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作者评价牧羊人的句子有:(1)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2)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3)战争对他一

4、点儿影响都没有,这段时间他心无旁鹫地一直在种树。(4)更小曾后人想像过光灯-个人的毅力和爱心,能让大自然有所改变。(5)这个男人告诉我们,只靠身体力行和蕴藏的品德,便能将荒地变成沃土。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鹫,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口学法指导II概括人物形象,可以去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也可以去找作者的评价。本义有多处评价牧羊人的语句,把它找出来即可。?目标导学三:把握文章主旨1 .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在英文中,“牧羊人”还是基督耶酥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的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

5、宛如救世的基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2 .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结尾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向开头段照应,使得结构严谨。II教学提示II把握文章的主旨,可以入手的角度有:(1)文章的标题;(2)文早结尾;(3)梳理理清文章的思路;(4)关注文中的抒情、议论性语句。三、板书设计植树的牧羊人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村庄二访牧羊人,回向一:绵延的森林L二访牧羊人,画面二:充满活力的田野人7E胜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赏析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2

6、.体会对比、A人称叙事手法的运用。(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走进文本,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感受到他伟大的人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品味其意味隽永的语言,分析对比的手法。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品味语言1 .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1)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赏析: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2)那是6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

7、的野兽发出的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赏析: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2 .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赏析: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埋泥土的认真劲;如果删掉,就不能表明牧羊人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

8、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教学备注】 口学法指导II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有:(1)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 增加事情的真实性;(2)渲 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 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5) 推动情节的发展;(6)深化 作品主题。II教学提示II该句是文章的主旨句。理解 这句话的含义,要抓住好半 句话:“人类除了毁灭,还可 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赏析: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历程。3.理解

9、下面句子的含义。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明确: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就T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人类的可悲命运会被最终改变。?目标导学二:品味写作技巧MM!,”!F-FBlM1F一=,M!1 .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种树的原因:他先后失去了儿子和妻子,他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f天地流走。牧羊人认为“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记叙方式:插叙;作用:表现牧羊人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品质,使

10、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为紧凑。2 .在文中,作者生动描绘了牧羊人给废弃的村庄带来的变化,为此作者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明确:联系全文来看,对比有:(1)无边无际的荒野和“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棒树林”、一大片茂盛的橡树;(2)干涸的泉眼和“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3)倒塌的房屋和废墟上新建的干净农舍。作用: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中心。3 .本文在叙事方面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用A人称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我”在文中仅仅只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我”作天-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II教学提示II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且田导堂二如屡翘俚一在环境界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示例:我们应该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豕乡的环境保护贝献一份力。示例二: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每年种下一棵树,美化校园,美化家乡。口学法指导II教师鼓励学生说不同的答案,尊重学生的个性。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