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高速公路下面层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广州珠江黄埔大桥路面工程技术咨询项目部二七年十月七日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高速公路下面层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试验人员:黄 涛 王 钊 刘煜 曾俊标 关志深 报告编写:黄 涛 王 钊 袁万杰 报告审核:孙长新广州珠江黄埔大桥路面工程技术咨询项目部二七年十月七日目 录说 明1一、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第一阶段)1(一)原材料试验11. 沥青试验12.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23. 集料试验24. 矿粉及水泥试验3(二)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
2、标配合比设计51. 下面层AC-25F型“规范级配”52. 下面层AC-25M型“规范级配”103. 下面层AC-25C型“规范级配,贝雷法”15(三)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22(四)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优化方案231. 下面层方案“掺1水泥和1矿粉”232. 下面层方案“规范级配,掺1水泥和1矿粉”283. 下面层方案“规范级配,贝雷法,掺1水泥和1矿粉”33(五)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优化方案试验结果汇总表38(六)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39二、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第二阶段)40(一)原材料试验401
3、. 沥青试验402. 集料、矿粉及水泥试验403.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41(二)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411. 掺2SBS改性剂的改性沥青目标配合比试验412. 掺3SBS改性剂的改性沥青目标配合比试验45(三)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结果汇总表49(四)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推荐方案50说 明一、设计依据1.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 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 广东省交通厅
4、粤交基函2003299号关于加强我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的通知(2003.3)6. 广东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粤交监督2002106号关于要求进一步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原材料及配合比质量管理的通知(2002.5)7. 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东段(珠江黄埔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修编二、设计内容1. 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对原材料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试验并判断材料的性能;2. 按集料的筛分结果,并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对AC-25型沥青混凝土矿料级配范围的要求,对其
5、进行矿料组成设计,提出三个设计方案;3.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分别对AC-25型沥青混凝土三个设计方案进行马歇尔试验,并确定出最佳用油量;4. 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分别对AC-25型沥青混凝土三个设计方案进行车辙试验;5. 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分别对AC-25型沥青混凝土三个设计方案进行水稳定性试验;6. 依据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分别对AC-25型沥青混凝土三个设计方案进行渗水试验。三、试验过程本次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矿料合成级配按照现行公路沥青
6、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的级配范围,根据原材料筛分结果,以4.75mm筛孔通过率作为粗细集料划分标准,按粗、细两条曲线进行设计,得到AC-25F、AC-25M型两条级配曲线,并在较细曲线的基础上结合贝雷法对级配进行检验和局部调整得到第三条级配曲线AC-25C型。在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通过对选定的三个方案分别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检验(车辙试验)、水稳定性检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和渗水系数检验,发现三个方案的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MS0和冻融劈裂强度比TSR都偏低,尤其是冻融劈裂强度比没有达到规范要求。根据这个情况,我部对整个目标配合比设计及试验过程
7、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导致此三个方案的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能差的主要原因是本项目所采用的细集料(05mm石屑)中粉尘量含量偏大,砂当量偏小,影响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同时本项目所采用的基质沥青软化点偏低且抗老化性能较差也对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产生了不利影响。针对细集料中粉尘量含量偏大的问题,我部通过与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工程部协商,决定采取人工筛除05mm石屑中部分0.075mm筛孔以下的粉尘含量,从而能加入1的水泥和1的矿粉,并对级配进行了优化后再次进行配合比试验,以提高下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能。通过对以上三个设计方案加入水泥和矿粉分别进行试验,进一步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
8、性和渗水系数,并提出本项目下面层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方案。第二阶段:由于本项目所用的基质沥青软化点指标不能满足本项目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建设单位拟采用低剂量SBS改性剂的改性沥青,针对这个情况,我部在第一阶段下面层目标配合比最佳方案的基础上,再次对该方案进行了优化及配合比试验,通过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渗水系数,最终提出本项目下面层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方案。四、原材料选用本项目下面层AC-25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佛山三水田野石料场生产的石灰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S8(1025mm)、S9(1020mm)、S11(515mm)和S15(05mm);矿粉由石灰岩磨细制
9、成;水泥采用“粤花”牌32.5水泥;第一阶段沥青为壳牌新粤(佛山)沥青有限公司生产的CBC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第二阶段沥青为壳牌新粤(佛山)沥青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剂量SBS改性沥青。一、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第一阶段)(一)原材料试验1. 沥青试验沥青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见表1所列。 壳牌新粤(佛山)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试验结果 表1项 目试验结果设计要求试验依据针入度(10,100g, 5s,0.1mm)16-T0604-2000针入度(15,100g, 5s,0.1mm)2
10、2-针入度(20,100g, 5s,0.1mm)36-针入度(25,100g, 5s,0.1mm)666080针入度(30,100g, 5s,0.1mm)112-针入度指数P.I-0.5-1.01.0延度(5cm/min,10,cm)脆断15T0605-1993延度(5cm/min,15,cm)100100软化点()46.5/47.34754T0606-2000动力粘度(60,Pa.s)-180240T0620-2000运动粘度(135,Pa.s)0.449实测T0619-1993运动粘度(165,Pa.s)0.111实测闪点()260260T0611-1993含蜡量(蒸馏法)()1.72.2
11、T0615-2000溶解度()99.899.5T0607-1993密度(15)1.037实测T0603-1993旋转薄膜加热试验(163,5h)T0610-1993质量损失()0.17±0.8残留针入度比()6161T0604-2000残留延度(5cm/min,10,cm)106T0605-1993残留延度(5cm/min,15,cm)66.350注:试验结果显示,软化点和残留针入度接近低值,将影响沥青的抗高温变形能力和抗老化性能。根据表1中所测定不同温度的运动粘度,绘制粘温曲线,以确定适宜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分别为153158和143147,如图1所示。图1 粘温曲线2.
12、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本试验采用T0616-1993中水煮法,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见表2所列: 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结果 表2沥青与集料粘附性试验后石料表面上沥青膜剥落情况粘附性等级沥青膜有少部分为水所移动,剥离面积百分率少于104备注所用石料为石灰岩3. 集料试验集料试验严格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的要求和方法进行,粗、细集料试验结果分别见表3、表4所列。 粗集料试验结果 表3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规范标准试验依据洛杉矶磨耗损失-30T03172005压碎值19.825T03162005粘附性级44T06161993表观相对密度1025mm碎石-2.7492.
13、50T030420051020mm碎石2.747515mm碎石2.749吸水率1025mm碎石0.212.0T030720051020mm碎石0.32515mm碎石0.36坚固性-12T03142000冲击值-28T03222000软石含量-5T03202000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其中粒径大于9.5mm其中粒径小于9.5mm10.19.310.9181520T03122005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025mm碎石0.51T031020051020mm碎石0.6515mm碎石0.7各种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1025mm碎石-2.733-T030420051020mm碎石2.723515m
14、m碎石2.722各种集料的松装密度1025mm碎石t/cm31.437-T030920051020mm碎石1.478515mm碎石1.491各种集料的干捣密度1025mm碎石t/cm31.590-1020mm碎石1.604515mm碎石1.628 细集料试验结果 表4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规范标准试验依据表观相对密度-2.7602.50T03282005毛体积相对密度-T03042005紧装密度g/cm31.696-T03311994砂当量6160T03342005坚固性-12T03402005亚甲蓝值g/cm3-25T03492005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03452005注:1)石屑的砂
15、当量值偏低,应加强碎石生产过程中的除尘效果,减少已开采碎石被山体泥土污染,此外,对矿料的一些指标要求缺乏相应的检测,不利于对面层矿料的质量控制,应按要求频率进行检测。4. 矿粉及水泥试验矿粉及水泥试验结果见表5所列。矿粉及水泥技术指标 表5试验项目单位试验结果规范标准试验依据表观相对密度矿粉t/m32.7732.50T0352-2000水泥3.050矿粉亲水系数-0.871T0353-2000含水量0.091T0332-2005塑性指数-24T0354-2000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100)93.5(100)79.5(99.5)1009010075100T0351
16、-2000 注:括号内数值为水泥粒度范围。 (二)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1. 下面层AC-25F型“规范级配”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AC-25F型沥青混凝土合成矿料级配组成 表6筛孔尺寸(mm)原材料级配通过百分率()合成级配()规范推荐范围()1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5mm碎石05mm石屑37.5100.0100.0100.0100.0100.010031.599.2100.0100.0100.0100.010026.588.4100.0100.0100.098.39010019.02.994.9100.0100.084.4759016.00.770.8100.0
17、100.079.3658313.20.623.699.7100.069.757769.50.61.079.0100.058.645654.750.60.74.7100.034.724522.360.50.70.870.323.716421.180.50.70.745.315.412330.60.50.70.731.210.78240.30.50.70.724.48.55170.150.50.60.718.96.74130.0750.50.60.714.95.337掺配比例()15.020.032.033.0/2)矿料合成级配曲线AC-25F型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2所示。 图2 AC-25F型矿
18、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3)AC-25F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7。 AC-25F型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7试件组号油石比()试件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0.1mm)实际理论13.52.4452.5775.112.860.211.7928.624.02.4632.5633.912.669.211.1833.434.52.4732.5462.912.777.411.6730.945.02.4842.5321.912.785.110.6734.655.52.4702.5121.713.687.810.4934.0技术要求-368
19、+设计空隙率55708.01540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014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T0711-1993方法测出。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由表7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图3 AC-25F型目标配合比确定沥青用量图 根据曲线图,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所以采用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作为OAC1,可以得到:OAC1=3.97 OAC2(3.76+4.27)/24.02各项指标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油石比范围为
20、3.764.27,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此范围内。根据OAC1和OAC2,确定AC-25F型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为:OAC=4.0。且OAC位于VMA凹形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当OAC=4.0时,空隙率为3.9,VMA值为12.6,满足设计要求。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AC-25F型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8试件组号油石比()试件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0.1mm)实际理论14.02.4732.5683.712.369.910.2235.2技术要求-368+设计空隙率55708.01540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
21、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014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T0711-1993方法测出。5)浸水马歇尔试验 AC-25F型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表9油石比()浸水时间稳定度(kN)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平均值4.030min9.8410.2278.49.8610.739.0210.1711.6948h8.68.018.389.46.647.217.846)冻融劈裂试验AC-25F型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表10油石比()试验条件稳定度(kN)劈裂抗拉强度(MPa)冻
22、融劈裂强度比()4.0未经受冻融循环7.850.78685.06.68.149.268.1经受冻融循环7.160.6686.596.447.75.977)车辙试验 AC-25F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表11 车辙板尺寸:300×300×50mm 拌和温度:155 碾压温度:140行走距离:23±1cm 轮压:0.7MPa试验编号试验温度()动稳定度(次/mm)平均值(次/mm)601260133013701330705124383414628)渗水试验 AC-25F型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结果 表12试验编号初始读数时间(s)初始读数(ml)终读数时间(s)终读数(
23、ml)渗水系数(ml/min)0100180150170100180180270100180200332. 下面层AC-25M型“规范级配”1)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AC-25M型沥青混凝土合成矿料级配组成 表13筛孔尺寸(mm)原材料级配通过百分率()合成级配()规范推荐范围()1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5mm碎石05mm石屑37.5100.0100.0100.0100.0100.010031.599.2100.0100.0100.099.910026.588.4100.0100.0100.098.19010019.02.994.9100.0100.083.3759016.00.77
24、0.8100.0100.077.7658313.20.623.699.7100.067.257769.50.61.079.0100.055.945654.750.60.74.7100.033.024522.360.50.70.870.322.516421.180.50.70.745.314.612330.60.50.70.731.210.28240.30.50.70.724.48.15170.150.50.60.718.96.34130.0750.50.60.714.95.137掺配比例()16.022.030.731.3/2)AC-25M型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AC-25M型矿
25、料合成级配曲线图 3)AC-25M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14。 AC-25M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14试件组号油石比()试件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0.1mm)实际理论13.52.4592.5834.812.361.28.3532.824.02.4762.5633.412.272.28.9832.534.52.4882.5392.012.283.48.9134.145.02.4922.5251.312.489.69.7934.155.52.4882.5191.213.090.59.0538.0技术要求-3
26、68+设计空隙率55708.01540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014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T0711-1993方法测出。最佳沥青用量确定由表14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图5 AC-25M型目标配合比确定沥青用量图 根据曲线图,由于稳定度没有严格出现峰值,所以采用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作为OAC1,可以得到:OAC1=3.80 OAC2(3.70+4.12)/23.91各项指标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
27、青油石比范围为3.704.12,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此范围内。根据OAC1和OAC2,确定AC-25M型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为:OAC=3.9。且OAC位于VMA凹形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当OAC=3.9时,空隙率为3.7,VMA值为12.2,满足设计要求。4)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 AC-25M型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15试件组号油石比()试件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0.1mm)实际理论13.92.4762.5703.712.169.89.2836.8技术要求-368+设计空隙率55708.01540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
28、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014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T0711-1993方法测出。5)浸水马歇尔试验 AC-25M型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表16油石比()浸水时间稳定度(kN)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平均值3.930min8.699.2881.89.428.919.3710.308.9748h8.167.596.457.447.618.557.336)冻融劈裂试验AC-2M型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表17油石比()试验条件稳定度(kN)劈裂抗拉强度
29、(MPa)冻融劈裂强度比()3.9未经受冻融循环9.180.79664.97.318.037.497.88.82经受冻融循环5.370.5175.264.095.985.514.867)车辙试验 AC-25M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表18 车辙板尺寸:300×300×50mm 拌和温度:155 碾压温度:140行走距离:23±1cm 轮压:0.7MPa试验编号试验温度()动稳定度(次/mm)平均值(次/mm)601340153317501510706125364605358)渗水试验 AC-25M型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结果 表19试验编号初始读数时间(s)初始读数
30、(ml)终读数时间(s)终读数(ml)渗水系数(ml/min)0100180420107010018040010001001804501173. 下面层AC-25C型“规范级配,贝雷法”1)设计方法贝雷法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州运输部(IDOT)的罗伯特·贝雷(Robert Bailey)首先提出,旨在使设计级配形成稳定的骨架结构并具有合适的矿料空隙率,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和耐久性。这一方法在80年代早期开始应用于IDOT的第5区,90年代在美国得到普及应用。并且贝雷法对细集料的级配组成也提出了设计方法和检验手段。因此,以贝雷法来设计和检验集料级配,为形成稳定的嵌挤骨架结构提供了理论依
31、据。贝雷法对集料级配的设计与评价是分为粗、细两部分进行的,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分界点称为第一控制筛孔(PCS=the Primary Control Sieve),PCS的确定依赖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NMPS)。贝雷法的研究结果认为采用0.22倍的划分标准,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种沥青混合料,只要在0.180.28这一范围内,不会影响对集料级配的分析。所求的PCS的计算公式如式(1): PCS=NMPS×0.22 (1)对细集料级配的评价也同样分为两部分,对细集料的进一步划分仍以PCS的0.22倍作为分界点,称为第二控制筛孔(SCS=the Secondary Control Sie
32、ve);对细级配的较细部分再进一步划分,以SCS的0.22倍作为分界点,称为第三控制筛孔(TCS=the Tertiary Control Sieve)。在此基础上,贝雷法提出了粗集料比(CA比)、细集料粗比(FAC比)和细集料细比(FAf比)三个判断指标。 粗集料的CA值检验 对PCS的粗集料级配以CA值指标予以评价:CA= (2)即NMPS/2-PCS的含量与NMPS/2总量的比值,此值太大不能形成嵌挤骨架结构,太小则容易离析,且难以压实。细集料的FA值检验细集料中较粗部分与较细部分级配以FA指标进行评价: FAc=, FAf = (3)2)设计过程根据下面层设计方案确定的配合比,通过贝雷
33、法对其进行验证和调整。初步计算粗细集料组成比例国内外经验表明,当设计密度为松装密度95105之间时,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骨架结构稳定,现场变异较小,且施工压实容易。因此,本设计密度取为松装密度的105,根据下面层设计方案确定的各集料的比例和表3、表4中的各集料的密度,得出每cm3体积内各粗集料量为: 1025mm碎石为0.338g;1020mm碎石为0.463g;515mm碎石为0.748g;粗集料间隙率VCR为0.423。因此,每cm3体积内所需细集料:05mm碎石量为0.748g;粗细集料总量为2.267g。粗细集料初步组成为:1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5mm碎石:05m
34、m碎石=14.9:20.4:33.0:31.7。考虑粗集料中含细料和细料中含粗料对组成比例进行调整本配合比设计中,公称最大粒径为26.5mm,则粗细集料划分界限(PCS)为4.75mm,根据各集料筛分结果,可以得出:1025mm碎石所含细料为0.1;1020mm碎石所含细料为0.1;515mm碎石所含细料为1.6;粗集料所含细集料总量为1.8。对粗料调整为:1025mm碎石为15;1020mm碎石为20.6;515mm碎石为34.5;对细料调整为05mm碎石为29.9。考虑0.075mm通过率对集料比例进行调整合成集料中含0.075mm以下料为:1025mm碎石为0.1;1020mm碎石为0.
35、1;515mm碎石为0.2;05mm碎石为4.5;所需填料矿粉为0.5。因矿粉中不含2.36mm以上部分,所以对粗料不进行调整,对05mm碎石调整为29.4。最后各档集料比例为:1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5mm碎石:05mm碎石:矿粉=15:20.6:34.5:29.4:0.5。合成级配见表20所列。3)原材料筛分及合成级配AC-25C型沥青混凝土合成矿料级配组成 表20筛孔尺寸(mm)原材料级配通过百分率()合成级配()规范推荐范围()1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5mm碎石05mm石屑矿粉37.5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31.5
36、99.2100.0100.0100.0100.099.910026.588.4100.0100.0100.0100.098.390100192.994.9100.0100.0100.084.47590160.770.8100.0100.0100.079.1658313.20.623.699.7100.0100.069.257769.50.61.079.0100.0100.057.545654.750.60.74.7100.0100.031.824522.360.50.70.870.3100.021.716421.180.50.70.745.3100.014.312330.60.50.70.73
37、1.2100.010.18240.30.50.70.724.499.28.15170.150.50.60.718.993.56.54130.0750.50.60.714.979.55.237掺配比例()15.020.634.529.40.5/4)AC-25C型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如图6所示。图6 AC-25C型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5)AC-25C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及最佳沥青用量确定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21。 AC-25C型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21试件组号油石比()试件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0.1mm)实际理论13.52.4122.5856.7
38、14.052.310.3931.024.02.4372.5715.213.661.68.9822.434.52.4682.5513.312.974.69.1829.045.02.4802.5392.312.981.89.2035.055.52.4752.5201.813.586.87.7937.4技术要求-368+设计空隙率55708.01540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014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T0711-1993方法测出。最佳沥
39、青用量确定由表21得出的油石比与各项测定指标的关系曲线图如图7所示。图7 AC-25C型目标配合比确定沥青用量图 根据曲线图,由于稳定度没有出现峰值,所以采用目标空隙率4.0对应的油石比作为OAC1,可以得到:OAC1=4.29 OAC2(4.12+4.52)/24.32各项指标均符合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的沥青油石比范围为4.124.52,最佳油石比的初始值OAC1在此范围内。根据OAC1和OAC2,确定AC-25C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最佳油石比为:OAC=4.3。且OAC位于VMA凹形曲线最小值的贫油一侧,当OAC=4.3时,空隙率为3.9,VMA值为13.2,满足设计要求。6)最佳油石比
40、马歇尔试验 AC-25C型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 表22试件组号油石比()试件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0.1mm)实际理论14.32.4512.5574.113.368.98.5532.5技术要求-368+设计空隙率55708.01540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014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T0711-1993方法测出。7)浸水马歇尔试验 AC-25C型沥青混合料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
41、 表23油石比()浸水时间稳定度(kN)残留稳定度()试验结果平均值4.330min9.858.5583.710.567.659.925.97.4348h6.617.166.257.608.436.297.768)冻融劈裂试验AC-25C型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结果 表24油石比()试验条件稳定度(kN)劈裂抗拉强度(MPa)冻融劈裂强度比()4.3未经受冻融循环6.380.69568.97.437.197.287.46.68经受冻融循环5.420.4795.654.174.394.555.039)车辙试验 AC-25C型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 表25 车辙板尺寸:300×300
42、215;50mm 拌和温度:155 碾压温度:140行走距离:23±1cm 轮压:0.7MPa试验编号试验温度()动稳定度(次/mm)平均值(次/mm)6019941863175518487050858362461510)渗水试验 AC-25C型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结果 表26试验编号初始读数时间(s)初始读数(ml)终读数时间(s)终读数(ml)渗水系数(ml/min)0100905002670100100500240010090500267(三)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汇总表 AC-25型沥青混凝目标配合比试验结果 表27结构类型AC-25油石比()试件相对密度空隙
43、率()间隙率()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0.1mm)动稳定度(次/mm)残留稳定度MS0()冻融劈裂比TSR()渗水系数(ml/min)实际理论6070AC-25F4.02.4732.5683.712.369.910.2235.2133043878.485.026AC-25M3.92.4762.5703.712.169.89.2836.8153353681.864.9108AC-25C4.32.4512.5574.113.368.98.5532.5186358383.768.9258AC-25型规范推荐值-368+设计空隙率55708.015401200-8075120注:1)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60,上下浮动±5;矿料加热温度为170180;混合料拌和温度为155,上下浮动±5;击实温度为140145;混合料废弃温度195;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通过T0711-1993方法测出。(四)AC-25型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优化方案在下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