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互联网、新媒体及新技术_第1页
第二章 互联网、新媒体及新技术_第2页
第二章 互联网、新媒体及新技术_第3页
第二章 互联网、新媒体及新技术_第4页
第二章 互联网、新媒体及新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现代传媒系 刘纯丽目录O本章概况O互联网的产 生与发展O新媒体的基本特征O新媒体的主要类型O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本章概况O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1.理解新媒体的基本特征与主要类型。 2.掌握新技术的发展趋势。O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与难点与难点: 1.新媒体的基本特征。O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3课时第一节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O互联网的起源O互联网的发展阶段O中国的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O远程联机系统:无CPU内存O计算机互连网络: ARPAnetO标准化网络阶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O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网络的概念O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

2、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系统或共享设备互联起来,配以功能完善的功能软件(即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及信息交换方式等)使之实现资源共享、互相通信和分布式处理的整个系统。网络的概念O网络三要素:至少两台计算机互联、通信设备与线路介质、网络软件,通信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O常见的信息设备有:计算机、平板电脑、机顶盒、移动电话、PDA等。O常见的通信设备有:调制解调器、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的概念O传输介质有线介质线缆,常用线缆有铜缆、双绞线和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常用的无线介质有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网络分类O按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O互联网:又称因特网(Internet)。是指

3、特定的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指通过网络互连设备把不同的众多网络或网络群体根据全球统一的通信规则(TCP/IP)互联起来形成的全球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O起源:ARPAnetO发展:O20世纪80年代O20世纪90年代O21世纪中国互联网发展O起步建设阶段O普及发展阶段O风云人物:柳传志(联想创始人)、马化腾(腾讯创始人)、马云(网购最大商家)、刘强东(京东)第二节 新媒体的基本特征O数字化O交互性O超时空新媒体O概念: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以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以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新媒体形态O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

4、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O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数字化技术特征O比特:0和1O拓展了传输手段、接收终端和表达形式的多样性O互联性、立体化、全景式、媒介融合O海量信息传播交互性本质传播特征O单向线性双向甚至多向交流(点对面点对点、面对面)(即时通信工具、BBS论坛、SNS网站)O信息传播的个性化超时空外部效果特征O即使传播O网络系统和通信卫星系统第三节 新媒体的主要类型O按硬件设备终端来分O按应用(软件)属性来分O按经营性质来分O按应用功能来分按硬件设备终端来分O以计算机为终端O门户网站O以手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终端O手机媒体、Pad和手持阅读器O

5、以数字电视为终端OIPTV、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按应用(软件)属性来分OWeb1.0时代的互联网应用OWeb2.0时代的互联网应用O分众分类是随着Web2.0而产生的新型网络信息分类法,也叫大众分类、社会分类、自由分类等,它就是由网络信息用户自发地为某类信息定义一组标签(Tag)进行描述,并最终根据标签被使用的频次选用高频标签作为该类信息类名的一种为网络信息分类的方法。按应用(软件)属性来分OWeb3.0时代的互联网应用O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用浏览

6、器即可实现复杂系统程序才能实现的系统功能;用户数据审计后,同步于网络数据。按经营性之来分O营利性新媒体O信息传播和提供娱乐为主的媒体网站和提供具体产品的商业网站O非营利性新媒体O各级政府开设的网站、电子政务平台、公益类网站按应用功能来分O社会交往O管理商务工作O处理海量数据O进行地理定位第四节 新技术的发展趋势O数据化:数字技术走向大数据时代O智能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从Web1.0到Web3.0O移动化: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3G数据化O互联网的关键支撑技术,显著技术特征O高效信息处理技术O预测智能化OWeb1.0OWeb2.0OWeb3.0移动化O1GO2GO3GO4G移动化4GO4G是集3G与

7、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5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O中国移动将建全球最大4G网(130MHz频谱,另外两家各40MHz频谱,TD-LTE)移动化4GOTD-LTE与LTE FDD本质上共用一套标准基础,在业务实现的技术上有着一定差别。TD-LTE节省频道资源,适合热点集中区域覆盖,,时分双工;FDD的理论最高速度更快,基站覆盖更广,适合郊区、公路铁路等广域覆盖,频分双工。 两者混合组网,是更好的选择。LTE FDD,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移动化4GO1 1:通信速度快:通信速度快O2 2:网络频谱宽:网络频谱宽O3 3:通信灵活:通信灵活O4 4:智能性能高:智能性能高O5 5:兼容性好:兼容性好O6 6:提供增值服务:提供增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