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_第1页
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_第2页
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_第3页
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_第4页
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儒家文化对日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儒家文化对B本和韩国教育的影响赵山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在日本自圣德太子时代,”大化革新”到幕府时代,明治维新直至近现代;在韩国自朝韩三国,新罗一统到高丽时代,李王朝直至近现代,儒家文化广泛传播,绵延不绝,对两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作为东方文化构成的主体,历史事实上对此两国民族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价值观的积淀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儒家文化;教育;儒学;影响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o04544(2008)O8_0145_03一,儒家文化对日本教育的影响中日两国隔海相望.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

2、.中国儒学是经朝韩三国时代的百济国传人日本的,至今大约已有1700年的历史了.应神天皇十六年(公元285年),百济五经博士王仁携带论语十卷和千字文一卷东渡日本,献给日本天皇并传授儒学.公元513年,百济派五经博士段杨尔赴日讲学.公元516年,百济又派五经博士汉高安茂赴日替代段杨尔.公元553年,又有五经博士王柳贵,王保孙,王保俊,易博士王道良赴日讲学.”随着五经博士陆续东渡传经讲学,儒家涛,书,L,易,春秋等经典开始传人日本.日本统治者在学习中国儒家经典的同时,自然接受了儒家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儒学经典的传播,开辟了日本文化教育的新时代.日本学者认为.在此之前,日本教育是无意识无自

3、觉的教育,此后,对于道德以及教育的理想之眼,才逐渐展开”.儒家思想真正得到重视和巩固,是在日本圣德太子时代.魏晋南北朝后,隋统一了中国.日本圣德太子既精通佛教,又于儒学造诣极深.他摄政后,决心以儒学为指导思想.改革政治,巩固政权,于是开始加强同中国的交往,其主要表现是派遣使节和留学生赴隋.在隋朝统治中国的37年间,日本共派遣赴隋使四次.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6年),日本第一次派遣入隋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日本派遣大礼臣小野妹子(苏因高)作为使节.鞍作福利作为翻译,携带国书赴隋,此次遣隋使再没有像上次绕道朝鲜,而是自东海直航登陆中国.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日本推古女皇和圣德太子又

4、派遣小野妹子和乎那利出使隋朝,此次有四位留学生(倭汉什福因,奈罗译语惠明,高向汉人玄理,新汉人大国)和四位学问僧(新汉人僧曼,南渊汉人.请安,志贺汉人惠隐,新汉人广齐)随行.至中国的唐代,日本向唐派遣入唐使更加频繁,交往日益密切.在唐朝建立后的三百余年间,日本向唐派遣入唐使共计19次.公元645年,发生了标志着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大化革新”.大化革新的主要领导者是中大兄皇太子和中臣镰足.他们都研习儒学,并深受其影响.大化革新后,中大兄皇太子即位.成为天智天皇.公元671年,设立贵族学校,为国家培养官吏.公元676年,设立大学寮,这是官立最高学府,同时又是全国最高教育领导机构.公元701年,文武

5、天皇颁布大宝令.大宝令中有关”学令”的规定.其指导思想是儒家的教育观,从此奠定了日本官学的基础.学令中规定,官学由中央的大学寮和地方的国学组成.它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规定大学寮设大学头.置博士,助教,教授经学.大学以九经为教材,孝经,论语二经为必修科目;周易,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毛诗,春秋左氏传等七经为选修科目.七经又依卷帙多少,分为大经,中经,小经.明经考试内容,周礼,左传,礼记,毛诗各四条,余经各三条,孝经,论语共三条.皆举经文及注问.学令中规定:”凡博士,助教,皆分经教授学者;每授一经,必定终讲;所讲未终,不得改业.”“凡学生,先读经文通塾,然后讲义.”“凡学生通二经以上,求出仕

6、者,听举送.其应举者,试问大义十条.得八以上,送太政官.若国学生,虽通二经,犹请愿学者,申送式部,考练得第者,进补大学生.”到了平安时代,大学进一步扩充.设置明经,纪传,明法,算四道,总称四道儒.日本从”大化革新”到12世纪.形成了完备的学制.但是.由于中央集权瓦解,开始实行世袭制,日本的大学教育和儒家思想从10世纪开始有所衰落.直至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于江户设立幕府.德川家康及其后来的继承者,特别看重朱子理学.德川家康曾说:”予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儒家文化影响下的高等教育”(项目编号:36103313)成果之一.一l45一删28期常闻儒生讲经书,

7、深知欲为天下之主者,不可不通四书之礼,即不能全通,亦当熟玩孟子一书.”在江户时代.仿制中国的私塾建立了许多私学,所用课本大多来自于儒学典籍,儒学进一步普及到一般民众的阶层.”由中央到地方,由官学到私学,由高等教育到初等教育,女子教育,幼儿教育.由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无不以传授儒学为主要内容”.儒学在日本终于升至官学国教的至尊地位.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日本涌现了藤原惺窝,山崎圈斋,贝原益轩,狄生徂来等着名儒学家.公元1867年,日本明治维新.明治天皇自幼深受儒学熏陶,执政后十分重视儒学教育.明治九年.天皇巡视各地教育和学校,令元田永孚谨记圣旨,颁布圣旨教学大旨.圣旨教学大旨中

8、提出:”教学之要在於明仁义忠信.究知识才艺,以尽人道,是为我祖训国典之大旨”,”故古今以后,基于祖宗之训典,专明仁孝忠义.道德之学,以孔子为主,人人尚诚实之品行.由此,各科之学,随其才器,益以长进;道德才艺,本末俱备;大中至诚之教学,布满天下,则我邦具独立之精神,而宇内耻事可无”.公元1890年,明治天皇颁布教育敕语.教育敕语对教育本身议论并不多,而是把”日本神道与儒学融为一体,要求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妇主和,朋友有信,以儒家伦理作为教育的思想指导”,实质上是确立日本的国民教育方针,此举使得儒学在日本重新居于国教的地位.教育敕语中提出:”朕惟念我皇祖皇宗肇国而宏达,树德而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

9、,亿兆一心,世世厥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尔臣民孝父母,友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修学习业,以启智能,以成德器,进而广公益,开世务,平常重国宪,且重国法,一旦缓急,必义勇奉公,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啻为朕忠良之臣民,也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斯道也,实我皇祖皇宗之遗训,子孙臣民俱应遵守之.用之古今而不谬,施之中外而不悖.朕尔臣民庶几共拳拳服膺,咸其得一.”1910年第十四次亚洲教育会议作出决议:”日本道德教育之基础在于教育敕语,其内容就教育见地观察之,可谓完备妥当.亚洲各国,应学习此精神以树立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自由主义开始在日本盛行,儒

10、学在日本作为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内容的地位开始逐渐被削弱.”尽管如此,日本从未有过全面否定或彻底批判儒学的历史.即使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并偏重现代科学的时代,他们仍承认儒学给予日本民族的恩惠和对该民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也从未间断过儒学教育.二,儒家文化对韩国教育的影响中朝两国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中朝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可追溯至中国的商周时代.儒学传播朝韩,约有两千年历史.”在世界上传人孑L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众多国家中,朝鲜是传人时间最早,传播领域最广,因而受到孑L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教育当然也概莫能外.儒学教育在朝韩教育的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韩国是以组成小城邦的氏族社会

11、为其特征的.这些氏族几经兴衰,到公元1世纪,出现了三个王国.即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百济(公元前l8年公元660年)和新罗(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高句丽位于朝鲜半岛北端,与中国东北接壤,地理位置距离中国最近,因此,交通便利,易于往来.儒学在高句丽得到了官方的保护支持,并被确认为其统治思想.高句丽在小兽林王二年,即公元372年.就建立了儒学的教育机关“太学”和”扃堂”,最先将儒学立为国学.当时的太学是高句丽的最高学府,主要招收特权贵族子弟,向他们传授诗,书,L,易,春秋等”五经”和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三史”,以培养国家的官吏为其主要任务.太学设五经博士制度,学习优异者授”五

12、经博士”称号.扃堂设于地方,招收地方的贵族子弟和一部分平民子弟,教其学习”五经”,”三史”和射箭等等.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北与高句丽接壤,东北与新罗相邻,西面大海,因交通原因,与中国直接往来不便.因此,其儒学通过高句丽传人.百济建国之初就接受了儒学.到公元4世纪,已有相当完备的儒学教育机构.百济学习高句丽之法,建立儒学教育机构,设置五经博士制度.据史料记载,百济近肖古q:-.十九年(公元375年),以高兴为儒学博土.儒学博士高兴,用汉文写成书记一书,从此百济开始了文字记载的历史.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百济子枕流王继位,”立太学,颁律令”.据(1日唐书?东夷列传,百济在当时I其书籍有五

13、经,子,史,又表梳并依中华之法”,儒学在百济也成为国学.公元4世纪前后,百济的儒学教育制度已发展的相当完备.新罗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相对于中国,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往来不便,比起前二者,接受儒学较迟,到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才开始接受儒学.公元6世纪初,新罗的领土进一步扩张,经济军事等实力明显增强,儒学在新罗开始得到广泛的传播.到了智证王和法兴王的时代,新罗更为积极推行儒学,按中国的名号和制度称王号和谥号,按儒家的方式改国号和年号.公元639年,开始遣子弟入唐学儒,自此开始,为国家陆续培养了众多的儒学者.公元668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三国,不仅继承了三国原有的文化遗产,而且在统一的国家之内,

14、使原有的儒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据文献载,真德女王五年(公元651年),始置”大舍”(国学之官)-人,这是新罗已有学官讲授儒家典籍的证明.神文q:-年(公元682年),新罗仿唐制开始在中央设立国学,配备博士和助教等教学人员,招收贵族子弟入学.讲授儒学经典.景德王六年(公元747年),将国学改为太学监,设立了诸经博士及助教,讲授儒学和算学.到元圣王四年(公元788年),新罗仿唐制改革用人选官制度,废除旧制(“骨品制”和”花郎制”),开始实行科举制度.”新罗国学主要课程是儒学经典,其中又以论语,孝经为必修课,使人知仁而知己而忠君;知孝而知伦理而知人.上中下三等,区分学识水平,这是对百济,高句丽

15、儒学的发展,也是对中国儒学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是”学优登仕”.新罗自此也把儒学和仕途紧密的结合起来.这一时期,出现了薛聪,崔致远等着名儒学家.高丽时代(公元l0世纪初一l4世纪末),王朝为了维护一146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实行儒佛兼容政策.到了高丽王朝的后期.儒学渐渐占了上风.公元918年.王建取代弓裔,立国号为寓丽”.高丽王朝以佛教为”安身立命”之教,即注重来世生活的宗教;以儒学作为“齐家治国,之学,即现世伦理政治的实践.公元922年,高丽王朝建造文庙,仿效中国,尊孔子为”文宣王”,加谥号”玄圣”,”至圣”,”大成”,并沿袭新罗之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学校,以儒学为其基本教学内容.公元93

16、0年,在西京设”修书院”,设”书学博士”.公元958年,光宗仿唐制,设制述(进士),明_7A4,制述主要科式寺赋策,明经主要科试五经.公元992年,高丽王朝在首都开京设立国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国子监招收两班弟子,进行长期的儒学教育;在地方设立乡校,派遣经学博士教育贵族子弟.这一时期,出现了崔承老等着名儒学家.公元993年,显宗时代,契丹入侵,长达30年.此时高丽的官方儒学停滞甚至倒退,而与官学对应的私学逐渐兴起,占据了高丽教育的主要地位.首次开始兴办高丽私学的人是曾任文化寺的高官崔冲,他在70岁退职之后,创办私学,致力于儒学教育,时称”东海孔子”.睿宗时代,高丽开始重振官学,复兴国学.设置”七

17、斋”.朝廷颁令:国学立”养贤库”以养士,”选名儒为学官博士,讲论经史”.公元1127年,仁宗”诏诸州立学,以广教道”,恢复前朝以儒学为考试科目的科举制度,设立”六学”.公元1289年,高丽人安响将新版的朱子全书带回高丽朝讲授.朱学开始在高丽得到广泛的学习和传播.忠宣王时国学改为”成均馆”,名称取自于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之句,相传为周朝大学名.当时大儒家郑梦周,兼任成均馆学官,在明伦堂开讲程朱之学.公元1392年,李王朝建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公元1393年,太祖李成桂依前朝制创设大学,仍称为”成均馆”.成均馆为国家的官立太学,分设”四书五经”斋,”大学”斋,”论语

18、”斋,”中庸”斋,”礼记”斋,”春秋诗书易”斋等”六斋”.李定宗时,成均馆下设五部学堂,后废北部学堂而成四部学堂,称为”四学”.太祖颁令以学校兴废作为考课地方官政绩的依据.在此时代,完备的国家教育体系形成,中央有培养学者的成均馆,地方则有教导国民的乡校,书堂.科举制度也已相当完备,选拔文官用文科,选拔武官用武科.文科考试科目主要是对儒经的理解和阐释,还考”对策”即有关当时政策的议论文以及各种形式的汉诗文.李朝的儒学教育,尤其注重封建伦理和礼仪的教育.公元16世纪,李氏王朝期间,出现了李退溪,李栗谷等韩国儒学巨匠.他们集朝鲜诸儒之大成,展开”四端七情”之辩,将朱子学推向了新的高峰.李太王三十一年

19、(公元1893年)实行了长达一千一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近现代以来,朝韩仍有儒学者来中国取经.李承熙是岭南寒州学派宗匠李震相之子,对当时中国康有为的孔教学派情有独钟,组织孔教会以传达孔教理念.日本统治朝鲜时期成均馆改称为经学院及明伦专科学校.成均馆自李朝建立以来,历经600多年的历史.始终保持儒学教育的中心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均馆设儒道会总本部,1946年9月扩大明伦专科学校为现在的成均馆大学.该大学继承传统儒学精神,现已发展成文理兼备的综合性大学,跟韩国其他最好的精英大学可以相提并论,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民族人才.除了成均馆以外,韩国还拥有儒教学会,儒教文化研究所等机构,而且在

20、汉城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釜山大学,庆熙大学,岭南大学,东亚大学,庆尚大学,中央大学等多所大学里还设有专门研究儒教的学科,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并发行自己的刊物.如高丽大学开设孔子哲学课,宋明哲学课和清代哲学课.延世大学开设儒家名着选读课,汉城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1956年印行了奎章阁图书韩国本总目录,朝鲜图书解题,=东洋文库朝鲜本分类目录.1960年,韩国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1968年,韩国颁布国民教育宪章,十分重视学校中道德课程和人文课程的设置.韩国在推行国民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始终把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伦理作为载体,即通过传播儒家伦理来达到铸造韩国民族精神的目的,亚洲金融风暴过后.韩国又提出了”文化立国”的国策.韩国挖掘儒教的精髓,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百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