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设计指导手册_第1页
建筑师设计指导手册_第2页
建筑师设计指导手册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常用基本数据第一节 层数和建筑物的高度1建筑物的高度指的是从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女儿墙顶部或檐口的高度。屋顶上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 内,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m者,不计入层数内。2. 自然层数(一)住宅建筑按照层数划分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 24m的单层主体建筑)。(三)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第二节建筑模数表1-1-1

2、模数数列模数名称模数基数应用范围代号尺寸/mm基本模数1M100构件截面、建筑制品、门窗洞口、构配件及建筑开扩大模数3M300间、进深(柱距、跨度)层高的尺寸等6M60015M1500建筑的跨度、柱距(开间、进深),层高及建筑构配件的尺寸等30M300060M6000分模数1/100M1材料厚度、直径、缝隙及构造细小尺寸1/50M21/20M51/10M10缝隙、构造节点、构配件的截面及建筑制品的尺寸等1/5M201/2M50表1-1-2常用结构模数化空间网格设置规定结构类型平面网格竖向网格砖混结构3M1M大板结构3M1M表1-1-3住宅常用参数名称单位数值开间mm2100、 2400、 27

3、00 3000、 3600、 3900、 4200进深mm3000、 3300、 3600、 3900、 4200、 4500、 4800、 5100、 5400、 5700、 6000层高mm2600、 2700、 2800表1-1-4单层厂房常用参数名称单位数值或说明柱距mm6000、 12000跨度mm6000、 9000、 12000、 15000、 18000、 24000、 30000、 36000高度mm自室内地面至柱顶高度,以及自室内地面至吊车梁牛腿面的高度均为扩大模 数3M数列表1-1-5多层厂房常用参数名称单位数值或说明柱距mm6000、 6600、 7200跨度mm600

4、0、 7500、 9000、 10500、 12000内廊式厂房跨度为 6000、6600、7200;走廊跨度为 2400、2700、3000高度mm应为扩大模数3M数列表1-1-6楼梯常用参数名称常用数值或说明楼梯间开间符合水平扩大模数3M的整数倍楼梯间进深符合水平扩大模数3M的整数倍梯段的宽度符合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必要时可采用1/2M的整数倍)踏步的高度不宜大于210mm,并且不宜小于140mm,各级踏步高度均应相同踏步的宽度应采用 220mm、240mm、260mm、280mm、300mm、320mm ,必要时可采用 250,mm梯段最大坡度不宜超过38 °,即踏步高/踏步宽W

5、 0.7813梯段平台部分净高不宜小于2000mm梯段部分净高不宜小于2200mm第三节家具尺度(一) 卧室、客房1. 床单人床900mm x 2000mm双人床1500mm x 2000mm高度:450mm左右床靠高度:850950mm2.床头柜宽度:500800mm高度:500700mm厚度:400500mm3.衣柜宽度:8001200mm厚度:500mm以上4.沙发宽度:600800mm高度:350400mm靠背高8001000mm5.写字台长度:11001500mm宽度:550650mm高度:700750mm(二)卫生间(35 m2)浴缸长度:1680mm、1520mm、2220mm浴

6、缸宽度:720mm浴缸咼度:450mm坐便尺寸:750mm x 350mm洗手盆:550mm x 410mm化妆台:1350mm x 450mm x 600mm(三)餐厅餐桌高度:750790mm餐椅咼度:450500mm方餐桌:二人:700mm x 800mm四人:1350mm x 850mm八人:2250mm x 850mm圆餐桌直径:二人:600mm四人:900mm六人:11001250mm八人:1300mm十人:1500mm酒吧台高度:9001050mm酒吧台宽度:500mm酒吧凳高度:600750mm(四)办公室1.办公桌长度:12001600mm宽度:500700mm高度:7008

7、00mm2. 办公椅450mm x 450mm3. 书柜高度:1800mm宽度:12001500mm深度:450500mm4. 平柜高度:600700mm深度:450600mm5. 茶几前置型:900mm x 400mm x 400mm中心型:900mm x 900mm x 900mm墙角型:700mm x 700mm x 400mm左右型:600mm x 400mm x 400mm总体设计第一章城镇道路与交通规划第一节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 ; 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 机动

8、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宜按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计算。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 2530 m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3035m2。摩托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2.7 m2,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1.51.8 m2。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出入口应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并应右转出入车道。2) 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m以上。3) 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之间

9、的距离应大于20m。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应符合下列规定:1)长条形停车场宜分成1520m长的段,每段应设一个出入口, 其宽度不得小于3m。2) 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出入口数不得小于两个。3) 1500个车位以上的停车场,应分组设置,每组应设500个停车位,并应各设有一 对出入口。4) 大型体育设施和大型文娱设施的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停车场应分组布置。其停车场 出口的机动车和自行车的流线不应相交,并应与城市道路顺向衔接。5) 分场次活动的娱乐场所的自行车公共停车场,宜分成甲乙两个场地, 交替使用,各 有自己的出入口。第二节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表2-1-1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设置穿过建筑物的

10、消防车道的最大间距街区内道路中心线160m建筑物沿街部分长度150m建筑物总长度220m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的最大规模甲、乙、丙类厂房占地面积3000 m2乙、丙类厂房占地面积1500 m体育馆的座次数3000 座会堂的座次数2000 座展览馆的占地面积3000 m注:1.消防车道净宽不应小于 3.5m,净高不应小于4m。2沿街建筑物沿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道的间距不宜超过80m。3短边长度超过24m的封闭内院宜设有进入内院的消防通道。二、消防车道设计尺寸表2-1-2消防车道设计尺寸设计尺寸/m消防车道项目道路宽度> 3.5通行宽度> 4通行净高> 4尽端式车道的回车场> 1

11、2 X 12大型消防车辆的回车场> 15 X 15第三节 道路绿化与布置植物的分隔带最小宽度为 1.5m。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不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集散广场可用绿化分割广场空间以及人流与车流。集中成片绿地宜为总面积的 10%25%;民航机场前与码头前广场集中成片绿地可为总面积的10%15%o靠车行道的行道树应满足侧向净宽的要求。株距410m。树池宜采用方形,每边净宽大于或等于1.5m ;采用矩形时,净宽与净长宜大于或等于1.2m x 1.8m。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 1.5m o第四节缘石坡道

12、(Curb ramp )缘石坡道指的是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对于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包括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必须设置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 20mm o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坡缘石坡道和三面坡缘石坡道。单面坡缘石坡道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2)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 o3) 设在

13、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2.00m o4)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三面坡缘石坡道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 o2) 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12第二章城市居住区规划第一节概述一、居住区分类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区-小区-组团、居住区-组团、小区-组团及独立式组团等多种类型。表2-2-1居住区分类居住区小区组团户数/户1000016000300050003001000人口 /人3000050000100001500010003000、基本概念1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

14、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割,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4居住区用地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5住宅用地 住

15、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6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7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8其他用地规划范围内除居住区用地以外的各种用地,应包括非直接为本区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他单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设用地等。9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10. 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用以划

16、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11. 小区(级)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12. 组团(级)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13宅间小路 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14. 配件设施与人口规模或与住宅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15. 公共活动中心 配套公建相对集中的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等。16. 道路红线 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17. 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地位置的控制线。18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19.建筑小品 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点缀、装饰和美化作用的、从属

17、于某一建筑空间环 境的小体量建筑,游憩观赏设施和指示性标志物等的统称。20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21. 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比例 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22. 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 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比率()。23. 人口毛密度 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 /h m2) o24. 人口净密度 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 /h m)。25.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 /h m)。26.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 /

18、h m)。27. 住宅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m /h m)。28.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m /h m)。29. 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 (m /h m)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m)与居住区用地(万m)的比值表示。30. 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31. 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32.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

19、(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 绿地,不应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口绿地。33. 停车率 指居住区内居民车的停车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34. 地面停车率 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35拆建比 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36.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第二节规划设计一、用地与建筑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应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一) 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表2-2-2居住区用地平衡控制指标(% )用地构成居住区小区组团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公建用地(R02)15

20、251222612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公共绿地(R04)7.51851536居住区用地(R)100100100(二) 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表2-2-3人均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居住规模层数建筑气候区划I、U、W、叩山、VIV居住区低层334730432840多层202819271825多层、高层172617161726小区低层304328402630多层202819261825中高层172415221420高层101510151015组团低层253523322130多层162315221420中高层142013181216高层811811811注:本表各项指标按每户3.2人计算

21、。居住区内建筑应包括住宅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也称公建)两部分。四、住宅1住宅日照标准应符合一定的规定见表 3-2-3,对于特定情况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h的标准。 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表2-2-4住宅日照标准规定建筑气候区划I、U、山、叩气候区W气候区V、W气候区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标准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时数/h>2> 3> 1有效日照时间带/h816915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2住宅间距住宅正面间距,应按日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表3-2-4进行不同方

22、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表2-2-5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表方位0 ° 15 (含)15 ° 30 (含)30 ° 45 (含)45 ° 60 (含)>60 °折减值1.0L0.9L0.8L0.9L0.95L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2. L为当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3. 本表指标仅用于无其他日照遮挡的平行布置条式住宅之间。住宅侧面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 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m;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13m。2)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

23、应考虑视觉 卫生因素,适当加大间距。3. 住宅层数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 6层。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当住宅分层入口时, 可按进入住宅后的单程上或下的层数计算。五、公共服务设施(一) 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项目、配建指标,应以千人总指标和分类指标控制(怦/千人)。1.总指标(m /千人)居住区:建筑面积:16683293 (22284213)用地面积:21725559 (27626329)小区:建筑面积:9682397 (13382977)用地面积:10913835 (14914585)组团:建筑面积:362-856 (703-1356)用地面积:488-1058 (8681578)2.各项目所占指标表

24、2-2-6各项目所占指标(单位:m2 /千人)居住区小区组团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教育60012001000240033012007002400160400300500医疗卫生(含78198(178398 )138378(298548 )3898782286201240医院)文体12524522564545756510518244060商业服务700910600940450570100600150370100400社区服务5946476668592927632819321628金融邮电(含银行、2030(6080 )255016222234邮电局)市政公用(含4015

25、07036030140501409102030居民(460820)(500960 )(400720 )(450760 )(350510 )(400550 )存车处)行政管理46963772其他注:小区医疗卫生类未含门诊所(二) 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集贸市场和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必须相应配建公共停车 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配建停车场(库)应就近设置,并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见表。表2-2-7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公共中心车位/100 m建筑面积> 7.5> 0.45商业中心车位/100 m营业面积> 7.

26、5> 0.45集贸市场车位/100 m营业场地> 7.5> 0.30饮食店车位/100 m营业面积> 3.6> 0.30医院、门诊所车位/100 m建筑场地> 1.5> 0.30六、绿地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 25%。1)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布局形式,设置相应的中心绿地,中心绿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至少有一个边与相应级别的道路相邻。 绿化面积(含水面)不宜小于70%。 组团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并便于设置儿童游戏设施

27、和适于成人游憩活动。2)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 m2o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 m/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 1 m/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 1.5 m/人,并应根据居住 区规划布局形式统一安排、灵活使用。旧区改建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o居住区公共绿地无障碍设计。1)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道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和扶手。2)在休息座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七、道路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基本要求 小区内应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道路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并适

28、于消防车、救 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 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组团,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 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 值的街道。应便于居民汽车的通行。居住区道路类型及宽度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路: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 10m

29、。 组团路:路面宽35m ;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 8m。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 2.5m。居住区内道路设置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X 4m的消防车通道。 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 80m,当建筑物长 度超过80m时,应在低层加设人行通道。 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

30、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 的完整性和利于治安保卫。 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 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 2.5%。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 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 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 居住区内尽端式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并应设不小于12m x 12m的回车场地。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见表。表2-2-8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单位:m )建、构筑物关系道路级别居住区

31、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路无出入口高层532多层332有出入口52.5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高层421.5多层221.5围墙面向道路1.51.51.51.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的边缘指路面红线。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 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 车道一般都应通至住宅入口。 居住区内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 10%。 居民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 10%。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方便居民使用,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居民停车场、库的布置应留有必要的发展余地。居住区道

32、路无障碍设计居住区各级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单体设计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定一、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建筑基地1基地与道路红线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其连接部分的最小长度或 通路的最小宽度,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条例。 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 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建筑物不得超过建筑控制线建造。2基地与道路红线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3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

33、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 造。 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 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4基地通路出口位置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

34、应小于20m。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路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5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 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保持与下列原则一致: 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 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

35、交叉口。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绿化布置应不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应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建筑突出物1. 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2. 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在人行道上空:1) 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m。2) 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3) 3.50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

36、于1m。4) 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 在无人行道的道路上空:1) 2.50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m。2) 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组合。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排泄雨水。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的部分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及烟囱等,在城市一般建设地区可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当建筑处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 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以及当航空港、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 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

37、等周围的建筑有净空要求的控制时,上述突出部分仍应计入 建筑控制高度。二、建筑总平面日照标准 住宅应每户至少有一个居室、宿舍应每层至少有半数以上的居室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1h (小时)。 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3h (小时)。通路1. 基地内通路 基地内应设通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通路应能通达建筑物的各个安全出口及建筑物周围应留的空地。通路的间距不宜大于 160m。 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供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2m x 12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应小于15m x 1

38、5m。 基地内车行量较大时,应另设人行道。2. 通路宽度 考虑机动车与自行车共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应小于 7m。 消防车用的通路宽度不应小于3.50m。人行通路的宽度不应小于 1.50m。3. 通路与建筑物间距基地内车行路边缘至相邻有出入口的建筑物的外墙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室内外地面建筑物底层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至少0.15m。三、建筑物设计室内净高室内净高应按地面至吊顶或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高度计算;楼板或屋盖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地面至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高度计算。地下室、储藏室、局部夹层、走道及房间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楼梯、台阶、坡道、栏杆1. 楼梯 楼梯净

39、宽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 (00.15) m的人流股数确定(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 应再适量加宽。 每个梯段的踏步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 3级。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得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0m。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0.30m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

40、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 中间扶手。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0.50m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 1m。 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的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楼梯踏步的高度比应符合表的规定。表3-1-1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单位:m)楼梯类别最小宽度最大高度住宅共用楼梯0.250.18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0.260.15电影院、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疗养院等楼梯0.280.16其他建筑物楼梯0.260.17专用服务楼梯、住宅户内楼梯0.220.20注:无中柱螺旋楼梯和弧形楼梯内侧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

41、度不应小于 0.22m2. 台阶 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0.15m,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 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1m时,宜有护栏设施。3. 坡道 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 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 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m时,宜设休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轮椅或病床等尺寸及所需缓冲空间而定。坡道应用防滑地面。 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两侧应设高度为0.65m的扶手。4. 栏杆凡阳台、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高层建筑的栏杆高度应再适当提

42、高,但不宜超过1.20m。 栏杆离地面或屋面 0.10m高度内不应留空。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电梯、自动扶梯1. 电梯电梯井不宜被楼梯环绕。 在以电梯为主要垂直交通的每栋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内每个服务区,乘客电梯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 电梯不应在转角处紧邻布置,单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应超过8台。电梯候梯厅的深度应符合表的规定。表3-1-2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高度电梯类别布置方式候梯厅深度住宅电梯单台> B多台单侧布置> B*乘客电梯单台> 1.5B多台单侧布置> 1.5B当电梯群为4台时应为2.40B多台双侧布置相对电梯井 B之和

43、并V4.50B病床电梯单台:> 1.5B多台单侧布置> 1.5B多台双侧布置相对电梯B之和注:1.B为轿厢深度,B*为电梯群中最大轿厢深度。2. 供轮椅使用的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1.5m。3. 本表规定的深度不包括穿越候梯厅的走道宽度。电梯井道和机房不宜与主要用房贴邻布置,否则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机房应为专用的房间,其围护结构应保温隔热,室内应有良好通风、防潮和防尘;不应在机房顶板上 直接设置水箱及在机房内直接穿越水管或蒸汽管。2. 自动扶梯 扶手与平行墙面间、扶手与楼板开口边缘间及相邻两平行梯的扶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0.40m。屋面1. 屋面坡度表3-1-3各种屋面的最小坡

44、度屋面类型最小坡度卷材防水、刚性防水1:50水泥瓦、粘土瓦无望板基层1:2水泥瓦、粘土瓦有望板及油毡基层1:2.5波形石棉瓦1:3波形金属瓦1:4压型钢板1:72. 屋面要求高度在10m以上的建筑物当楼梯通达屋面时,应设上屋面的人孔或外墙爬梯。门窗1. 窗 高层建筑宜采用推拉窗;当采用外开窗时应有牢固窗扇的措施。开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度不应低于2m。窗台低于0.8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2. 门旋转门、电动门和大型门的邻近应另设普通门。厕所、盥洗室、浴室1. 一般规定建筑物内的公用厕所、盥洗室、浴室应符合下列规定。上述用房不应布置在餐厅、食品加工、食品储存、配电及变电等有严格卫生要求或防潮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 当采用非单件设备时,小便槽按每位0.60m长度计作一件,盥洗槽按每位0.70m长 度计作一件。 厕所应设洗手盆,并应设前室或有遮挡措施。 盥洗室宜设搁板、镜子、衣钩等设施。 浴室应设洗脸盆和衣钩,浴室不予厕所毗连时应设便器,浴位较多时应设集中更衣 室及更衣柜。2隔间厕所和浴室隔间的平面尺寸不应小于表的规定。表3-1-4厕所和浴室隔间的最小平面尺寸(单位:m)类型平面尺寸(宽X深)外开门的厕所隔间0.90 X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