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第1页
李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第2页
李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材分析】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 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题目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富有诗意, 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植树让荒山野岭变成了绿色的天地, 改善了环境, 到处都有 春天的脚步, 春意才会如此贴近我们, 我们的双脚才会被春光染绿。 诗歌的学习 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 “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 兔”、“小猴”)展开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 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教学内容】1、全诗有感情的朗诵。2、会读本课的 4 个生字,会

2、读会写会运用本课的 9 个一类字。3、感受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4、开头结尾部分反复的写法及好处。【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感受诗歌中描绘的大自然的 美好风光,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2. 学会本课 9 个生字,读准“锨镐”“煎熬”“ 咆哮”“裸露”“河畔”等词 语的读音,会读会写会运用本课的 9 个一类字。3. 通过诵读、 想象等方式, 了解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用心感受语言文 字,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4. 进一步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掌握诗歌反复的意义, 培养阅读和学习诗歌 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1、能正

3、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中描绘的大自然 的美好风光,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读准“锨镐”“煎熬”“ 咆哮”“裸露”“河畔”等词 语的读音,会读会写会运用本课的 9 个一类字。3、通过诵读、想象等方式,了解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用心感受语言 文字,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诗歌中描绘的大自然的美好风光。2. 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锨镐” “煎熬”“咆哮”“裸露” “河畔”等词 语的读音,会读会写会运用本课的 9个一类字。3.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初步了解诗歌反复、首尾

4、呼应的结构特点,感知诗 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同学们,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文章很美,用心读一读哦。一定 要把每个生字的字音读准,文章读通顺哦。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在文中做个记号。加油哦!1.看拼音,写词语g e y dolu()()(y mg b dzh() (2. 给正确的读音下画 锨镐(g ao g od ) 结束(sh u s u )3.o l u j i m o p)()( )if 印 y em dohu) (a»流淌(t On t dig)树丛(ch印g c印g)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体裁是do xi dom d mimg sh m y el ing)

5、河畔(p d b d )撑起(ch oi ch mg)它细致地描绘了给荒山野岭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了 以实际行动的决心。【设计思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 即理解新 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并在 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因此,在上课之前,通过预习导 学的形式指导学生自主预习,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二、课堂助学1、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就要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最令我们欣慰的就是那些红色 了,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栽花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还专门设立个 植树的节日,你们知道是哪一天吗? (3月1

6、2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现代诗一一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谁来读题。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还可以怎么读?你为 什么这么来读?2、预习反馈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提醒学生读准“裸露” “咆哮”“浑浊”“锨镐”,注意 纠正在预习反馈中出现的字形错误)反馈错误多的题目。【设计思路】通过预习案的反馈检查,有针对性的巩固学生字词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率。3. 整体感知为什么春光会染绿我们的双脚?带着问题去读读书。学习步骤:(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在全文中出现了几次?用笔在文中划出来。(2)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如果有读错的字音相机纠正。(3)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思考

7、为什么春光会染绿我们的双 脚?(4)四人小组交流问题答案,并推荐一人全班发言。4. 全班交流: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发言,全班讨论:为什么春光会染绿我们的双脚?5、小结并过渡:是呀,在春光中,少先队员们亲手栽下了一棵棵小树苗,他们走到哪里,哪 里就增添了许多绿色,用实际行动让环境变得更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在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出现在那几个自然段呢?6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感受诗歌中前后照应,体会文题的 含义。学习步骤:(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作记号,找找这两段的相同与不同之处;(2)想一想这两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感受。7、全班交流

8、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再来 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 点题的作用)结合上学期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比较表达方式,学习诗歌中反复 的表达方式,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踏”、“撒”、“一路”,就用得不同凡响。这些词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一群 少先队员正扛着铁锹,提着水桶,抬着树苗,在和煦的春风中,一路走来一路欢 笑,满是兴奋地走向荒山野岭,充满信心和决心把山岭改造。比较1、8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板书:荒山野岭、青山碧岭。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此时,我们仿 佛看至V了 ,听至V了

9、 小结:因为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苍翠, 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所以地 球上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小参加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美化地球,用我们的双手和 智慧,用我们的爱心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8、多种形式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练习背诵。【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我都是运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进行的。 首先用一个概 括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运用学习步骤的形 式指导学生学习,这样就保证了课堂上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全班交 流,交流的效果就会更好些。9、课堂小结我们少年儿童为了绿化祖国,不怕辛苦不怕困难,坚定地向荒山野岭进军, 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换来“青山碧岭”,

10、我们的心中充满喜悦。课题“春 光染绿我们双脚”的 就是要表达少先队员通过植树造林活动,使大自然充满绿 色,充满生机。三、当堂训练1、 课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中的“光”的解释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2、“,欢笑,走遍,”句中用两个动词“”和“ ”,写出了。用了一个“()”字,写活了满山的翠色。3、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共 小节,第小节和第小节是前后照应的。诗中 一词写出了植树后荒山的巨大变化。【设计意图】通过这3道题目巩固今天课上所学,当堂训练,扎实有效。四、巩固练习1. 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和诗句。成语: 诗句:,。,。(两句分别出自两首诗)2、植树节是每年的 。植树的好处很多: 第二课

11、时【课时目标】1、通过诵读、联系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等方式,学习课文 2-7小节,体会作 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2、了解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用心感受语言文字,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在诗歌中运用的妙处,培养学生阅读和学习诗歌的兴趣。【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的家园()的树叶()的果园()的家园()的树叶()的果园2、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y do()远的山那边传来阵阵美妙的歌()。mo荒芜的沙()中只有望不到边的漫漫黄沙,一棵寂()的仙人掌沉()不语,顽强生存着。pdo我们不怕黄河水的()哮,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给它的两岸披上绿()。【设计意图】“

12、谣、寞、咆”是本课的一类生字,不光会读会写还要会运用,用 这样的形式更加灵活地帮助学生辨析这几个同音字, 效果较好,且学生也有兴趣。二、课堂助学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知了诗歌的内容,知道了我们少 年儿童走到哪里都将“荒山野岭”变成了 “青山碧岭”,看到这两个词,你想到 会是什么颜色呢?今天我们将继续和这群少先队员一起走进大自然。2、预习反馈。反馈错误较多的词。3、合作探究学习课文2-7自然段,思考:我们走遍的“青山碧岭”是怎样的一幅幅美景? 我们是如何将”荒山野岭”变成今天的“青山碧岭”的?学习步骤:(1)默读课文:2 7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改变前后的

13、差别。交流第一题答案 :A. :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怎样的 “青山碧岭”画面的? 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来告诉大家?B. 学生朗读,教师、学生共同评价,教师点拨。 “煎熬” 什么是煎熬?如果你是裸露的山岩,你来诉说自己的痛苦吧。 “林涛” 什么像波涛一样上下翻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你感受 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心中有图画, 脑中放电影, 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 来了。 小鸟、松鼠、小兔、小猴 我来问问你:“小鸟,你为什么到这里搭窝筑巢?” “小松鼠,你快活得叫什么呢?”“小兔、小猴你们呢?”谁来读读,把这种快乐、安全、衣食无忧的感 觉

14、读出来,你们现在就是小鸟、松鼠、小兔、小猴的代言人。 “浑浊”一“碧波”,“咆哮”一“轻抚” 读一读这两对词语,给你怎样的感受?(3)师小结 :诗人给我们描述的画面是多么美好呀!齐读。 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我采用学生自读自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唤起 回忆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走进文本, 理解内容, 同时培养 语感。(4)交流第二题答案 : 学习第二自然段: 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 ,是谁的功劳?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植树是很辛苦的事,可我们却“撒一路欢笑”还

15、“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是是什么力量支撑了我们 ?全班讨论交流。 想象植树画面,体会孩子们内心的激动,信心和愉悦。齐读这一段。4、总结升华这首诗紧扣文题, 一气呵成,让我们看到了少先队员们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 野岭的决心,他们的行动给大地,给春天增添了蓬勃的生机。5、练习朗诵诗歌。(1 )四人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排练朗诵这首诗歌。(2)小组展示诗歌朗诵。(3)全班分角色朗诵这首诗。【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文 体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字魅力。 诗歌是可以用来朗诵的,因此,我抓住了这篇 课文的文体特点,带领学生朗诵诗歌,在朗诵中亲近母语,感受诗歌的美。三、当堂训练1、 小鸟抖动彩翼,;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2、“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句中“” 一词用的非常精妙。写出了。展开合理的想象,碧波会对小草说:“3、 山下的河水,。,_看到今天“丰收的果园”,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昔日那里曾是 “”“ ”。(填成语)四、巩固练习1、锨镐叮叮当当,; ,。可以用“”(填成语)来形容植树的劳动场面。2、 课文5、6小节写了、等动物的变化,植树前的山是 ,植树后是 。植树前的河水是,植树后是 。3、将这首诗朗诵给家长听。【怎么教:总体设计思路】1、这篇课文我运用了教学案的形式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