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模拟测试卷7_第1页
上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模拟测试卷7_第2页
上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模拟测试卷7_第3页
上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模拟测试卷7_第4页
上海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模拟测试卷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 模拟试卷(七)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填空题,第三部分为综合题。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三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一、选择题(共40分.第1-8小题,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如图1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两条线表示实验

2、中粒子运动的轨迹,则沿所示方向射向原子核的粒子可能的运动轨迹为 ( )A轨迹a B轨迹bC轨迹c 图1D轨迹d2下列关于物质结构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B电子的发现证实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C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D质子和中子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最小粒子3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这时( )A锌板带负电 B有正离子从锌板逸出C有电子从锌板逸出D锌板会吸附空气中的正离子4. 红光透过双缝在墙上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若将其中一个缝封住,在墙上可以观察到 ( )A条纹形状与原来相同,但亮度减弱 B仍有条纹,但形状与原来不同C一片

3、红光 D光源的像5. 科学研究发现,在月球表面:没有空气;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没有磁场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在空中同时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他星球对月球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氢气球和铅球都处于超重状态B氢气球将加速上升,铅球加速下落C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但铅球先落到地面D氢气球和铅球都将下落,且同时落地图26如图2所示,滑块A、斜面体C和滑块B的质量均为m,用力F推滑块A使三者无相对运动地向前加速运动,则各物体所受的合力 ( )A同样大BA最大 CB最大 DC最大7太阳光自太阳表面到达地球的时间为500s,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则太阳的质量最接近( )  A

4、kg Bkg Ckg Dkg 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9当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稳定电压时,通过该电阻的电荷量为0.3 C,消耗的电能为0.9 J。为在相同时间内使0.6 C的电荷量通过该电阻,在其两端需加的电压和消耗的电能分别是()A3 V,1.8 J B3 V,3.6 J C6 V,l.8 J D6 V,3.6 J10弹簧振子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运动,在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A振子所受的回复

5、力逐渐增大 B振子的位移逐渐增大C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 D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图311如图3所示,两根平行放置、长度很长的直导线A和B,放置在与导线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中,A导线通有电流I、B导线通有电流2I,且电流方向相反,研究两导线中正相对的长度均为L的两小段导线a、b。导线a受到磁场力大小为F1,导线b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F2,则A通电导线的电流在b导线处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A B C Dh2h3h1K2K1ab12. 如图4所示,竖直放置的弯曲玻璃管a端封闭,b端开口,两段水银柱将两段空气封闭在管内, K1、K2为两个阀门,打开阀门后可与外界大气相通,初始时两个阀门都关闭,管内各

6、液面间高度差为h1、h2、h3且h1=h2=h3,b管水银面恰好与K2位置等高,打开K1或K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4A打开K1,h1、h2和h3均变为零B打开K1,h1增大,h2和h3均变为零C打开K2,h1、h2和h3均变为零 D打开K2,h1、h2、h3的长度保持不变二、填空题(共20分,每题4分)13如图5甲,直线MN表示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a、b是线上的两点。将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粒子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设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a、b,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不计重力,则有a b,Ea Eb。图5ABCv图614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在t0时

7、的波形如图6所示,A、B两质点间距为8m,B、C两质点平衡位置的间距为3m,当t1s 时,质点C恰好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则C点在t0时的振动方向为 ,该波的波速为 。 15在离地高h处,同时自由下落小球A和竖直向上抛出小球B,其中B球竖直上抛的初速度大小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以A球为AB5cm参照,B球做 运动,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图716如图7所示,玻璃管A上端封闭,B上端开口且足够长,两管下端用橡皮管连接起来,A管上端被一段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为6cm的气体,外界大气压为75cmHg,左右两水银面高度差为5cm,温度为t1=27。保持温度不变,向上移动B管 cm时,A管中气体

8、长度变为5cm,此时A管中的压强为 cmHg。 图817如图8,倾角为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质量为m,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质量为m的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达到地面)则在此过程中,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该减少量 软绳动能的增加量(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三、综合题(共40分,其中18题10分,19题14分,20题16分)18. 为了测定电阻的阻值,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待测电阻R (阻值约100)、滑动变阻器R1(0100)、滑动变阻器R2(010)、电阻箱R0(09999.9

9、)、理想电流表A(量程50mA)、直流电源E(3V,忽略内阻)、导线、电键若干。(1)甲同学设计图9(a)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请在图9(b)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实物电路的连接。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入字母)。图9实验操作时,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移到 (选填“左”或“右”)端,再接通开关S;保持S2断开,闭合S1,调节R1使电流表指针偏转至某一位置,并记下电流I1。断开S1,保持R1不变,调整电阻箱R0阻值在100左右,再闭合S2,调节R0阻值使得电流表读数为 时,R0的读数即为待测电阻R的阻值。(2)乙同学利用电路图10(c)进行实验,多次改变电阻箱R0的阻值,读出电流表相应的电流I,由测

10、得的数据作出1/IR0图像,根据图像的斜率和截距求出待测电阻R的阻值。若电源内阻是不可忽略的,则上述电路(a)和(c),哪种方案测电阻更好?为什么? 。图10图1119某游乐场过山车模拟简化为如图11所示,光滑的过山车轨道位于竖直平面内,该轨道由一段斜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可视为质点的过山车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问:(1)若要求过山车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则过山车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至少要多少?(2)考虑到游客的安全,要求游客在轨道最低点的向心力不超过自身重力的6倍,过山车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不得超过多少?2

11、0. 如图12所示,将边长为a、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竖直向上抛出,穿过宽度为b、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线框向上离开磁场时的速度刚好是进入磁场时速度的一半,线框离开磁场后继续上升一段高度,然后落下并匀速进入磁场。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大小恒定的空气阻力Ff,且线框不发生转动,请通过计算回答:(1)线框在上升阶段刚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是多少?(2)线框在上升阶段通过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3)通过分析说明线框上升过程中的运动情况。图12参考答案1.A解析:根据“粒子和原子核均带正电,且距离越小时相互作用的斥力越大”,沿着力的方向加速度越大,偏转的角度越

12、大,应选A。2.C解析: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选项A错;汤姆生电子的发现证实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但并未发现原子可以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选项B错;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选项C正确;质子和中子是目前人类认识到原子核内能独立存在的最小粒子,人类认识的更小的粒子还有夸克等。选项D错。3.C解析:当用一束紫外线照射锌板时,产生了光电效应,有电子从锌板逸出,锌板带正电,选项C正确ABD错误。4.B解析: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若将其中一个缝封住,属于单缝衍射,那么单缝衍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而波长越

13、大,中央亮条纹越粗,故B正确,ACD错误;5.D解析:铅球和氢气球均只受重力作用,同时释放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均以下相同加速度向下加速下落,又因为两者下落高度相同,所以两者同时落地综上所述,只有D选项正确6.A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运动的合外力F=ma,三个物体的质量相同、加速度相同,故合外力相同。7.C解析:日地距离为m,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s,太阳对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地球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kg。8.B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力指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子间作用力随

14、分子间距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后再减小当分子间距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0,所以B正确9.D解析:当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稳定电压U时:qIt0.3 C,WUIt0.9 J,所以U3 V。当电阻两端加上另一稳定电压U时:qIt0.6 C,所以I2I,所以UIR2IR2U6 V。WUIt2U·2It3.6 J,D正确。10.D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弹簧在向平衡位置移动过程中所受回复力逐渐减小,位移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D正确11.C解析:a导线所受磁场力F1 =F电流+F匀强磁场,b导线所受F2= F电流+2F匀强磁场,所以F电流=2F1F2=B2IL ,所以B=

15、(2F1F2)/2IL,所以C项正确。12.D解析:设h1=h2=h3=h,由图示可知,中间封闭气体的压强p=p0-h2=p0-hp0,左边气体压强pa=p-h3=p-h=p0-2hp0;打开K1,中间部分气体压强增大到大气压p0,左边气体压强变大,气体体积减小,h3增大,故选项A、B错误;打开K2,各部分气体压强均不变,则h1、h2、h3均不变,故选项C错、D对;应选D13.<,>解析:由题意可知,粒子只受电场力时,其动能和电势能之和保持不变,而由v-t图像可知粒子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因此粒子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向右,大小逐渐减小,所以电场强度向左,大小

16、逐渐减小,又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故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14.向上,1m/s解析:波向右传播,在t0时,C质点紧跟左边相邻的质点运动,故C的振动方向向上,当t1s 时,质点C恰好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说明波向右传播了1m,故波的传播速度为1m/s。 15.竖直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A、B两球的加速度均为g,若以A球为参照,则B球的加速度为零,初速度向上,即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A球运动时间为:,B球做竖直上抛运动:,求出,两球落体的时间差为。 16.18,96解析:气体做等温变化:PA1=P0+ghA =(7+5)cmHg=80 cmHg, VA1=6S,VA2

17、=5S PA1 VA1 =PA2 VA2 PA2 =96 cmHg B管应向上移动的距离为 h=(96-75)-5=18cm17.(1sin)lmg/2,小于 解析:软绳的重心未下落之前距顶端的距离为lsin/2,下落后中心距顶端距离为l/2,所以重力势能减少量为(1sin)lmg /2。由于细线对软绳做了正功,软绳机械能增加,故软绳重力势能减少量小于动能增加量。18.(1)连线见图。R2 。 左。 I1 ;(2)电路(a)好。因为电源内阻对用(a)测电阻没有影响,而用(c)测量电阻偏大(增加了电源的内阻),有测量误差。解析:甲同学采用了分压电路及等效替代法测电阻,采用分压电路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小于并联部分的电阻,便于实验调节,故选择R2;分压电路为保护并联部分电阻,开始时应使并联部分电压从0开始,滑动头应处于左端;由于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必须满足两次实验的效果相同,即两次电流表的示数相同;因为电源内阻对用(a)测电阻没有影响,而导致用(c)测量电阻偏大,有测量误差,故(a)方案更好。 19.(1)2.5R (2)3R解析:(1)设过山车总质量为m0,从高度h1处开始下滑,恰能以v1过圆形轨道最高点,在圆形轨道最高点有: m0gm0 ,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m0gh12m0gRm0v ,由式得:h12.5R, 高度h至少要2.5R; (2)设从高度h2处开始下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