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探析_第1页
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探析_第2页
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探析_第3页
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探析_第4页
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探析第2l卷第3期2006年6月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JournalofGuangdongInstituteofBusinessAdministrationVo1.2l,No.3Jun.2006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探析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楠广东广州510260)摘要:安全保障义务对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营者违反该义务发生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一般应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特征,内容以及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的责任构成.关键词: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义务;过错责任中圈分类号:D922.1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00(2006

2、)03008105安全保障义务源于罗马法,并被世界各国立法广泛采纳.我国在民法通则中并未提出”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及内容,但在一些特别法中规定了各种具体情况下经营者所应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规定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铁路法第l0条规定了“铁路企业应当保障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安全”.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明确规定了公共场所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和第三人侵害时经营者应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制度,结束了我国在安全保障义务领域无一般法可依的历史.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服务

3、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合理分担损害,补偿受害人的损失.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本文拟对安全保障义务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一,安全保障义务的定义和特征安全保障义务,又称安全关照义务,川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Verkehrspflicht),l21是指在一定的公共服务场所及一定的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人身,财产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安全保障义务具有以下特征:1.安全保障义务必须存在于一定的公共服务场所中.而所谓的公共服务场所,是指对外开放,允许社会公众自由进人,并可在其内参加或从事与该服务场所宗旨有关活动的场所,一般包括商店,旅舍,酒楼,歌舞厅,影剧院,网吧,医院,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期

4、货等)的营业场所,健身休闲处所,交通候车处所,公共交通工具内,旅游景点等也属公共服务场所.此外,学校和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归于公共服务场所.公共服务场所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公共性.公共服务场所的公共性,是指对外开放,允许社会公众完全自由进出或一定程度的自由进出.公共性是公共服务场所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特征.那种封闭的,只允许本单位或本院落的人出人的,外人须经特许才能出人的地方,不是公共服务场所.如住宅小区,机关内部办公处所,禁区,私人住宅等,就不应纳人公共服务场所的范围.第二,管理性.公共服务场所的管理性,是指公共服务场所应处于特定的机构或人(且-主)的管理下.比如无人管理的荒郊野外,尽管任

5、何收稿日期:2006-0112作者简介:李楠f侉79一),女,湖北宜昌人,法学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法律系教师.研究方向:经济法学,宪法学.8l人都可以去,但不是公共场所,因为无人(业主)管理,就无所谓有业主责任.在这些地方发生的致损事故,不可能出现追究所谓业主责任的问题.又譬如大街,同样任何人都可以去,但因其处于一定机构的管理之下(如城环部门),如因这些部门的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害,管理部门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31第三,宗旨的服务性.公共服务场所之所以对外开放,其宗旨是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某种服务,以获取经济利益或解决公众问题.前者如商店,酒店的服务活动,后者如信访处的接待.同样,如果有些地方既具

6、有公共性,也处于他人管辖之下,但不具服务性,仍不是公共服务场所.如农民承包的山地,田地,并不能阻止他人自由出入,但该承包人对他人在承包管辖地域内所受到的非来自承包人行为的损害不负责任.第四,地域的特定性.任何公共服务场所都应当具有特定的地域界限,凡公共服务场所的业主享有管辖权的区域,都是业主承担责任的区域,反之则不能要求业主承担责任.如储户在银行营业部门外被抢造成的损失,银行就不应对此承担赔偿责任.旅客在去公园的途中发生的车祸所遭受的损害与在公园内发生的车祸所遭受的损害,责任主体就应当不一样.2.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一方(经营者,管理人)是特定的,而另一方主体则是不特定的.经营者必须对进入其控制

7、下的公共服务场所,符合其管理规定的一切相对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负有合理的注意保护义务.但依相对人与业主法律关系的不同,经营者注意保护义务的程度也应不同.3.注意保护义务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义务人仅对明显的,可能的或可能预见的危害另一方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应给予适当的注意和采取正常而有效的保护及预防措施;而对可能性很小的,及不常发生的或完全不可能预见的危害另一方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义务人无防范义务.4.安全保障义务所保护的只能是人身权,财产权筹绝对权利的安全,而不能包括诸如债权类的相对权利和期待利益.安全保障义务是法律要经营者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是对经营者的最低要求.【共服务场所的经营者利用公共服务

8、场所的场地,设施和环82境进行经营或开展活动,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和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按照收益与风险一致的原则,从危险源中获取经济利益者也常被视为具有制止危险义务的人.圈所以经营者应承担由此带来的制止危险义务的风险.尽管并不是每一位进入公共服务场所的人都合乎经营者经营的目的,但是作为整体已向经营者支付了费用或实现了经营者经营的目的,所以经营者应为每一位进入公共服务场所的相对人尽安全保障方面的义务.二,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一)经营者应保证公共服务场所建筑,设施,设备等硬件设施符合安全标准,满足保障公众安全的要求.服务场所使用的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设备应安全可靠,经营者所使用的经营场所的建筑应

9、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投入经营使用前必须经过建筑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等等.同时服务场所要配备符合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设施设备.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2条规定,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馆,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开业,经营者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查,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疏散标志等等.要使公共服务场所能达到上述标准,一方面需要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审批,审查时严格检查,从外部对经营者予以监督;同时也要求经

10、营者对建筑物,设施,设备予以经常,勤勉的维护,从而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经营者应根据行业的性质配备合格安全保障人员,以保护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安全保障人员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公共服务场所的秩序,保护场所内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制止不法侵害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实践证明,安全保障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为维护公共服务场所的安全起了很大作用.但经营者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配备安全保障人员(保安)?他们魄权利,义务如何?家缺乏统一规定.现实中保安多由经营者自行觑定,发生事故时由于缺乏法律规定极易引发纠纷.(二)经营者在经营中应负的安全保障义务.首先,经营者应该控制和消除服务内容中存在的对使用者或场所内的公众人身或财

11、产造成损害的危险.比如公共交通工具和浴池没有定期消毒,引起传染病的传播;娱乐设施存在不合理的危险而不事先告知,等等.经营者在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性后,如仍不能杜绝危险和意外情况,经营者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应对相对人进行合理的说明,并说明正确的使用方法以防止危险的发生.当损害发生后,经营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场所内公众,并制止损害的进一步扩大.其次,经营者应防范和制止来自第三方对公共服务场所内公众的侵害.根据若干解释第6条的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经营者对其所控制的公共服务

12、场所内的,能对公共服务场所内的公众造成损害的事件进行一定的防范,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不受外来事件的侵犯.在实践中有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诸如抢劫,行凶等来自公共服务场所外部的行为,对经营者而言具有很强的偶然性,经营者即使尽了极大的注意也无法避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独立于公共服务场所内的公众和经营者的行为之外,并且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所支配的现象,从而认为对经营者而言属于不可抗力,应予以免责.其实这是对”不可抗力”概念的一种滥用.关于”不可抗力”应如何认定,各国学者的主张不一.归纳起来有三种观念:一是主观说,主张以被告的预见能力和抗御能力作为判断标准.被告如已尽了最大注意仍不能防止损害后果的发生即为不可

13、抗力.二是客观说,认为不可抗力的实质要素是外部的,凡属一般人无法抗御的重大力量为不可抗力.旧三是折中说,兼采主客观标准,既承认不可抗力是一种客观的外部因素,也强调当事人以最大的注意预见不可抗力,以最大的努力避免和克服不可抗力.换言之,凡属于基于外来因素发生的,当事人以最大的谨慎和最大的努力仍不能防止的事件为不可抗力.我国民法通则第i153条对”不可抗力”的规定属于折中说.71从对不可抗力的认定可以看出,当事人须以尽最大的谨慎仍不能防止的事件才为不可抗力.在现实中,的确有一部分的公共服务场所的经营者受行业,自身能力的限制,对某些突发性事件无法避免.但对诸如银行,星级饭店这样的经营者而言,在其已经

14、认识到了相应的危险并采取措施(如雇佣保安,安装闭路监视系统)的情况下,其本身是否有过错,对其行为是否尽了”最大的谨慎和最大的努力”,首先应参照同行业的标准,看这些措施在通常情况下能否充分有效地防范第三者的侵害;其次应考察第三者的侵害是否与防范措施的疏忽存在因果关系,如果侵害是由于防范措施的疏忽造成的,则应认定为经营者本身有过错,不能认为第三者的侵害构成不可抗力.而且,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必须是不可抗力成为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若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则不能以不可抗力为免责事由.而且即使在一些条件下损害不能避免,也应确定经营者的活动对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作用.如因经营者的行为导致

15、损害的扩大,那么经营者应对扩大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公共服务场所是在经营者控制下的场合,维护场所的安全与社会利益和经营者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法律应规定经营者对所控制的场所的公共安全承担一定的保护义务.但公共服务场所毕竟不同于经营者绝对控制下的内部办公区域,它必须向公众开放,而且对场所内的公众的人身,财产自由不得加以过多的限制.同时,经营者主要以实现一定的社会或经济目标为目的,财力,精力有限,又缺乏强制力作保证,因此,经营者对经营场所的防范和控制力度又是有限的;并且,维护公共服务场所安全并非经营者一人完全承担的义务,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公众在维护自身安全上也负有观察,注意,自我保护的自警义务

16、.所以,对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应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经营者应采取措施消除公共服务场所内外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源,但这些不安全的因素应为明显的,可能的或可能预觅的,而不是可能性很小的,极不常发生的或完全不可能的,例如我们就不能要求每辆公共汽车上都配备一个心脏病专家.若干解释亦规定,只要当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83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时,人民法院才对赔偿权利人相应的赔偿请求予以支持.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的责任的构成(一)责任人是公共服务场所的业主或经营者原则上,这种情况应由场所的占有者承担责任,因为该公共服务场所是

17、在他的实际管辖之下,他对进入公共服务场所的公众负有免受意外伤害的注意义务,而经营者往往是这个实际占有者.因此,一般情况下,公共服务场所发生的侵害事件应由经营者承担责任.公共服务场所的经营者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可以是狭义上的业主,即公共服务场所的所有者;如果该公共服务场所通过发包,出租,出借等形式由他人占有经营的,则还包括实际的经营者.公共服务场所的业主或经营者负有对场所内的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的合理注意保护义务,如因其过错怠于履行此义务而使受害者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害,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二)经营者应存在过错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发生受害人人身,财产损害的,经营者仅在自己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责任,没

18、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经营者这种过错集中体现在没有达到法规,法律,规章或操作规定等所要求达到的注意程度.经营者之所以不承担无过错责任,主要是为了平衡社会利益.法律制度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关系,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导致一个行业或产业的兴衰存亡.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给予受害人必要的充分的保护,以使其受到损害的法定财产权或人身权得到补偿;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大量经常性的巨额赔偿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可能的消极作用.就我国目前而言,一方面要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给予合理的补偿;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被告经营者的经济赔偿的承受限度,权衡的结果就是让经营者仅在自己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赔偿责任.

19、(三)经营者的行为应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作为一种法定的义务,经营者必须履行.这一义务要求经营者以积极作为保障消费者的人身或财产安全.因此经营者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违反主要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表现为经营者对法律明确规定的,合同特别约定的以及依诚信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而产生的作为义务的违反.例如不采用符合安全规范要求的设施或设备,不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不设置必要的警示或不进行必要的劝告,说明,不配备适当的保安或救生员等.(四)身处公共场所的自然人或法人应受到损害首先,受害人应不是该公共服务场所经营者或所有者所属的职员或组织.如果是该公共服务场所的所有者或经营者所属职员的人身和财产所属的机构的财

20、产受到损害的,可寻求其他法律制度的救济,而不适用本文要讨论的”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侵权责任”的范畴.其次,场所内的自然人或组织应受到损害.这种损害,对自然人而言既包括致死,致残,致伤,致精神失常等人身上的伤害,也包括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伤害或其他生物学意义上的损害等无形损害(生物学意义上的损害,为欧洲法学界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受害人在生理上或精神上完整性的损害,它不以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存在为前提,它所保护的是受害人”生理心理的完整性”.如因医疗事故生出一个受伤的婴儿,其父母就有生物学意义上的损害.再如夫妻一方因严重受伤不能进行性生活的,其配偶也遭受了生物学意义上的损害)181,还包括财产被盗,

21、被抢,被毁等有形财产损害.对法人或组织而言,只指最后一种情况,即有形财产的损害.(五)经营者怠于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应与受害人所受的损害有因果关系由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行为往往并不是引起损害发生的唯一原因,与一些外界的自然因素,第三人的行为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所以如何确定因果关系一直是理论上的一个难题.应明确经营者不作为行为与损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如果经营者实施了其应当实施的作为行为,损害后果不会发生或者可以减轻,则认为存在因果关系;否则认为不存在.即使还有其他的相关原因,但是如果没有经营者的过错行为,消费者的损害就不会发生的话,那么经营者就应对消费者的损害承担责任.若

22、在有第方过错行为介入的情况下,同一个损害的发生就有两个原因:经营者没有尽到相应的注意保护义务,消极地不作为是损害发生的一个原因;第三人的介入行为与过错通常是损害发生的事实原因.在这类案件中,要求证明不作为和行为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往往非常困难.此时,受害人无需证明消极不作为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只需要证明:(1)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义务的人负有特定的作为义务,如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2)不履行该义务与损害之发生存在高度的可能性即盖然性,如果被告履行了自己的作为义务,损害就极有可能被避免.01若经营者本身有过错而未履行该义务,并且此过错加大了损害发生的盖然性,则经营者要对第

23、三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补充责任.参考文献:1刘士同.安全关照义务论EJ,法!学研究,199,(5),65.2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同政法大学jlJ版社.2001.95.3梁慧星,民法学说与判解研究M.北京:巾国政法大学l叶I版社,1995,127.4李昌麒,许明月.消费者保护法EM,北京:法律版社,1997.100.5儿8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71.2627.6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圜政法大学出版社,354.7佟柔.中国民法M.北京:法律m版社,1990.575.9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建议稿第8条.法学研究J,2002,(2),(责任编辑:蓝燕霞)AStudyofSafetyAssuringDutiesinPublicPlacesLiNan(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665)Abstract:Safetyassuringdutiesareofgreatimportancetoprotectingcustomerslivesandpossessions.Managersbeingnegligentoftheduties,whichleadtocustomerspers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