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堆肥处理方式_第1页
垃圾堆肥处理方式_第2页
垃圾堆肥处理方式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垃圾堆肥处理方式以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主要为煤灰和厨余类有机 物,其它固体废弃物较少,比较适宜于堆肥处理。1987年颁布的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8172-1987 )和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1987)是指导城市生活垃圾堆 肥处理的技术标准,也是我国最先制订的有关城市垃圾处理 的技术标准。自1980年有统计记载以来,堆肥在我国城市垃圾处理 中,一直发展缓慢。据建设部综合财务司报告,2003年全国660个建制市中,年垃圾清运量为14857万吨,当时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计 574座,其中:填埋场 457座(占 79.6 %),堆肥厂 70座(占12.2 %),焚烧厂 47座(占

2、 8.2 %);总处理能力 7545万吨,集中处理率为 50.78 %, 其中:填埋年处理量 6404万吨(占85.5 %),堆肥年处理 量717万吨(占9.6 %),焚烧年处理量 370万吨(占4.9 %)。由上可知,我国三种主要垃圾处理方式,无论按处理场(厂)的数量,还是处理量的吨位,排行顺序均为:填埋、 堆肥、焚烧。堆肥虽然位居第二,但与填埋相比其处理量差 距太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也 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居民 燃料结构的改变,厨房气化率的提高,以及北方地区冬日取 暖集中供热的普及,大大减少了城市居民的直接用煤量。分 析这个趋势,当

3、垃圾中的灰渣含量显著降低后,厨房垃圾将 成为家庭生活废弃物的最主要成分。无论从环保角度考虑, 还是资源循环再利用出发,厨余类有机物处理的最佳方式, 就是使其转化为稳定的有机质,让它来源于自然再回归于自 然。从这些意义上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堆肥处理,应该 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世上任何事物总是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样由于人们生活 水准的提升,使得垃圾中其他固体废弃物也大量增加。比如 塑料、纸品、玻璃、铁皮类包装废弃物,以及旧衣、旧鞋等 家庭生活废弃品也随之增多,让我们的垃圾成分越趋复杂。 以华南地区为例,垃圾的基本成分如下:厨余类50- 70%,塑料袋类包装物10 - 15%,泥沙等无机物

4、 8 - 15%,高热 值长条物15 - 20%,其他3 - 5%。北方亦然,大体相当。由此可见,虽然我国垃圾中厨余量占了绝大多数,有机 质含量一般都在50%左右,仍然是堆肥的好原料。 但混杂着 30%左右的其他固体废弃物,依旧是堆肥处理的一大障碍。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是混合倾倒、混合清运、混合堆放的,对 这种混合垃圾不进行有效分类,“垃圾资源化”将是一句空 话,无论下游技术多么成熟与先进,都将无用武之地。由于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全部为混装式垃圾,早已约定 俗成,习惯成自然。想要彻底实行城市生活垃圾规范化分类收集,看来积重难返,一时无法改变。然而矛盾的焦点是, 这种混合垃圾就难以用于堆肥,特别不适

5、宜于无预处理的静 态堆肥。作为堆肥原料,垃圾中含有玻璃(特别是废旧节能 灯管)、塑料、甚至电池等有毒有害废品(近年来随着无汞 电池的推广应用,这一矛盾缓解很多),将严重制约着垃圾堆肥的发展。倘若不把这些杂质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否则将无法 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堆肥处理。要想突破眼下垃圾堆肥的困难 局面,原始垃圾进场后就必须补上分类收集这一课!这是解 决堆肥难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目前立竿见影的唯一办法。垃 圾分类与收集,原本是前期环卫部门和居民小区百姓的事, 面对中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清扫、运输等等管理上的这 些痼疾,企盼短期内有所改观,十分渺茫。不能单靠等待, 只能自食其力,在做堆肥设计时,采取相

6、关的技术措施,增 加资金投入,建设一个针对混合垃圾,进行科学分捡的原料 分选系统。将垃圾中各种可循环再生的资源,分门别类地把 它们挑拣出来,以实现物尽其用,同时为后面的垃圾堆肥创 造条件。进一步对堆肥发酵工艺的改进, 也得基于这一前提。3.1.分选方法为了将有机成分从混装垃圾中分离出来,就必须将垃圾 中那些不能用作堆肥的固体废弃物分选出来。分拣出来的废 品,也是可回收的资源,将作进一步“资源化”利用。垃圾分选工艺,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类。3.1.1.干法工艺所谓“干法”,就是对进厂的原始垃圾,不进行任何增 湿处理的分选工艺。这一说法,其实是为了区分后面的“水 洗法”。干式分选的工艺,主要包括:

7、机械分选、磁选、风选和 人工分选四大组合。上列四种分选方式,均为物理过程。它 们在整个分选生产的流水线上,进行排列搭配,循环组合, 形成一条连贯有序的整体。机械分选:主要包括各种破袋、粉碎和筛分设备,将各 种固体废弃物,经过多次破碎、筛析,分成不同大小的类别, 以便于作进一步的磁选、风选或人工分选。磁选:通过高磁力的除铁器,将垃圾中的黑色金属铁(即 可磁化物料),包括铁皮听头、铁制罐头、废旧干电池等所 有含铁废弃物,把它们吸附并分离出来。风选:通过风力将垃圾中的轻薄物(包括塑料薄膜、纸 张等),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风选分“正压法”和“负 压法”两种,它们的物理原理则是依据物体的比重不同,通

8、过风力作用将轻比重的物体析出。正压法即通过鼓风吹沸, 让轻薄物从垃圾中扬起;负压法即通过真空抽力,将垃圾中 的轻薄物吸纳出来。不管是吹出或吸出的轻薄物,然后通过 一系列的物理方法,再把这些轻薄物收集起来。人工分选:是垃圾处理生产线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 节,即使在发达国家人工参与也是屡见不鲜的。它是在“人 工手选工作台”上进行的,被分选的物料在缓慢移动的输送 带上前进,手选台上设有若干个工位,由分工明确的工人, 各负其职,将所需的不同的垃圾分拣出来,随手丢入身旁的 存放槽中。多工位的大型手选工作台, 是一套完整的流水线, 在其工作室内均设有通风、吸尘、除臭等装置,使工人作业 时处于良好的环境之

9、中。3.12湿法工艺“湿法”,又称“水洗法”,此法倒实属罕见,仅有WST一例。所谓“ WST水分选垃圾综合处理技术”。它突出一个“水” 字,以全自动水分选系统为核心,利用物理原理配合机械组 件,主要将混合在一起的“干湿家居垃圾”利用水的浮力、 溶解性能等分离归类,进行自动分选,以期实现垃圾减量及 资源化回收。生活家居垃圾资源转换技术,透过水的特性融 入机械的帮助,将垃圾进行分选及清洗,并实现资源回收利 用。据介绍,WST标准处理系统包括如下装置: A.全自动入 料装置;B.多功能滚筒筛装置;C.大扁平物收集装置;D.重 物收集装置;E.磁选装置;F.小轻物收集装置;G.破碎装置; H.核心分选

10、装置;I.有机物分选装置;J.软性薄膜收集装置"XT o其设备的模块组合与功能:一、储料与输送系统:其功能,为进厂垃圾暂存,并由 输送带送往多功能滚筒筛。二、多功能滚筒筛组合:利用水来分类精选,其中“第 一多功能筛选装置”功能为,均匀布料、破袋、清洗、隔除粉尘泥砂,收集软性长条物(如衣服、绳子) ;“第二多功能 筛选装置”功能为,筛出大硬物,再将垃圾送入水道,分别 收集重物(如石子、非磁性金属、电池等)大重物(如组装 物、轮胎、木板等)金属类等。三、离心风机组合:其功能是分离小轻物,主要为包装 扁平物。四、重物水箱进料输送带及磁选模块:承接多功能滚筒 筛底部出料输送带,将小于 160

11、mm勺垃圾送往重物水箱进行 分离,并收集磁性金属。五、高压水管组合:其功能,将发泡塑料、扁平物、塑 胶包装材料、不溶于水的纸类、空瓶罐等自动分选出来,并 分别予以收集;以及其它杂物类(如皮革之类、组装物等) 的收集。六、核心模块:其功能,为分离有机物,将软性塑料袋送回水道、拨离其它杂物(可按需配套设备精分)。七、软性塑料薄膜分选针挑机:其功能是分离软性塑料 袋。八、精选装置:可按回收需求加添配置人工精选。通过以上作业,获得如下分选结果:1.有机物及污泥(包 括有机纤维物、磨浆后有机物及污泥);2.无机物类(包括重物、磁性金属);3.塑料类(包括塑料瓶罐、泡沫塑料、 塑料薄膜、包装物类);4.可

12、焚烧杂物类(包括长条衣物纺 织品、鞋类等杂物、含铝箔复合材料等)。“水分选”最早在江苏无锡,展示过一套小型(100吨/日)试验装置。从 WST网站查询到的专案工程只有两项,其 一,广东博罗首个商业运作项目,200吨/日,占地3000亩的工程(据说那是从无锡拆去的试验设备,并作了能力扩充 的装置)。其二,江苏沐阳的首套 WST丁单:300吨/日,总 投资1.25亿。上述两项工程,建设投产、成功与否,均无 后序报导。不过,广西梧州曾建过一套日处理300吨的“水分选”生产线,开车后一直无法正常生产,让这个总投资1.63亿的工程吃尽了苦头,拆了改,改了拆,半年后全部推倒重来, 彻底改成干式分选。百闻不

13、如一见,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一失 败的结局。3.2.堆肥的技术类型垃圾堆肥是利用微生物,通过发酵有控制地促进城市生 活垃圾中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化过程,从 而将生活垃圾变成腐殖土状有机肥料。堆肥法的关键在于提 供使微生物活跃生长的环境,以加速致菌分解过程,使之达 到稳定。该法的生化作用程度, 受其废弃物中的养分、 温度、 湿度、pH值的控制。目前较好的堆肥方式,为动态高温堆肥;按物理组成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以食物、果皮为主的有机垃圾约占50%60%,可以采用生物工程、生化科技的方法,制作高 效有机肥料。堆肥法按原理可分为厌氧与好氧致菌分解两种。厌氧分解需要严格缺氧,厌氧菌生长慢,故不多用。好氧分解可同 时产生咼温,可杀火病虫卵、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