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 表里的生物文本分析本文是我国诗人、学者冯至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语言平实易懂,透露着童趣,符合孩子的需求,很适合学生阅读体会。文章主要讲了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对父亲会发声的表极为好奇, 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也让读者感受到“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文章表现了“我”童年时期的好奇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 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探索、发现和思考。教学目标1
2、. 会写 8 个生字,重点理解“和谐、神秘、唯恐、洪亮”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 抓住文中描写“我”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 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文中描写“我”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课时安排2课时1. 会写“脆、拦、玻”8 个生字,正确读写“清脆、单调、恐怖、蟋蟀”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3.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1. 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展示各种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表里的生物”的思考。导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这个星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不管它们的形体是庞大还是渺小,不管它们是五彩斑斓还是色调单一,不管它们生活在陆地还是空中或大海中,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我们身边的生物千千万万,各有各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可是,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表里的生物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就坚信爸爸的表里藏着一个小生物,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想法啊!2. 板书课题,质疑问难
4、: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1) 学生自由发问,教师板书学生的问题。板书示例:表里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说表里会有生物呢?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点呢?(2) 教师展示一块打开了表盖的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3. 教师总结,引出课文。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表里面有螺丝、齿轮、表针等。但是著名的作家冯至童年时却认为表里面有生物,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 教师出示冯至的资料,简介作者。冯至(19051993) 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今河北涿州人。1921 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 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
5、1927 年4 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他的诗歌显现出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他的散文在水光山色的描写中追求一种启示性的哲理。其代表作品有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昨日之歌伍子胥等。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本课中的生字新词。(1) 自学生字,针对容易读错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形做标记。(2) 分组交流,互相提醒读字音、写字形时的注意事项。交流示例:生:“脆”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chuì”;“蟀”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suài”。生:“答”是多音字,在文中组词为“滴答”,读第一声“d”。生:“蟀”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率”,点画较多,不要漏写。 生:“怖
6、”的部首是“忄”,先写两点,再写一竖。3. 出示词语卡,指名认读,检测学生自学情况。洪亮盲人和谐清脆单调神秘加速齿轮唯恐拒绝玻璃丑恶恐怖证实猜测蟋蟀4. 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同学们,作者冯至小时候关于表里有生物的想法真是太有趣了!我们观察过表后发现表里其实只有一些机械零件,那么冯至为什么会产生表里有生物的想法呢?1. 再读课文,联系课题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表里有生物的想法。(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2) 小组内探讨交流。明确:“我”小时候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而父亲的表里总是不停地发出清脆的“滴答,滴答”的声音,所以“我”猜测父亲的表里有一
7、个小生物。2. 围绕“表里的生物”这个中心梳理文章内容。思考:(1)为了弄清楚“表里的生物”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2)从“我”的做法中你感受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预设:引导学生思考上面两个问题,理清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明确:本文主要写了“我”认为表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因为表里有生物, 为了一探究竟,“我”缠着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一看。父亲满足了“我”, 并骗“我”说表里有一只小蝎子,“我”相信了父亲的话。从“我”的做法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富有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3.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 结构梳理:本文共 21 个自然段,
8、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我”小时候很幼稚,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写“我”发现表里面有响声,猜测里面有生物。第三部分(第 1119 自然段):写父亲打开怀表,骗“我”说里面有蝎子, “我”对此深信不疑。第四部分(第 2021 自然段):写“我”一直认为父亲的表里有生物。4. 教师小结。小结:作者冯至小时候真是太天真可爱了,因为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会发出声音,所以他就猜想会不断发出“滴答”声音的表里一定有一个小生物。不仅如此,他还再三请求父亲打开表盖给自己看一看,而冯至的父亲不仅打开表盖,还巧妙地将表中的生物说成是蝎子,这就满足了小冯
9、至的好奇心,对他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初读课文时,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再读课文后,我们弄清楚了作者小时候认为表里有生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了作者小时候富有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特点。我们还划分了课文段落,理清了文章的层次,这样,下节课我们的学习将会更有条理地展开。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 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2) 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明白“我”眼中“表里的生物”究竟是什么。2. 抓住文中描
10、写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 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 受到情感熏陶,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 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会发声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住在里面的话。2. 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初步感知,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明确: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3. 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在作者看来,表里边一定也有
11、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那么,表里真的有生物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孩子?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些问题。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 读第 1 自然段,了解“我”小时候幼稚的认知。(1) 指名读课文,找出表明“我”幼稚的认知的句子。明确: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2) 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预设:从第 1 自然段第三、四句话可以看出“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 都是活的生物”是有理有据的。作者具体列举了“活的生物”(鸟叫、狗吠、蝉叫、虫唱歌)和“死的东西”(钟老人在敲、三弦盲人在弹)发出声音这一系列的事实来证实自己的论断。
12、(3) 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反问句的作用。明确:用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表明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 更不会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既强调了“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的认知,又为下文“我”猜想表里有生物做了铺垫。2. 读第 210 自然段,了解父亲的表引发了“我”怎样的猜想。(1) 指名读第 2 自然段,思考父亲的表为什么会引发“我”的猜想。预设:正是由于“我”坚信死的东西不会自己走动,更不会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所以当“我”发现父亲的表“会自己走动”,而且还会发出“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的声音时,自然会引起“我”的猜测。(2)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13、从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两个方面体会人物的特点。预设:这段对话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读来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和感动。从“我” 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我”是一个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从父亲的语言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3) 齐读第 9 自然段,了解“我”的猜想的具体内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明确:“我”由表“会自己走动”,而且还会发出“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的声音猜想到“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作者在这里通过对“我”的心理活动的呈现来引出“我”天真幼稚的猜想,从而由“我”对这块神秘的怀表的好奇表现了“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也表
14、现了“我”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 指名读第 10 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我”的好奇心。教师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我”的好奇心,与同桌交流。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学生在班级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类似的经历。3. 读第 1119 自然段,了解父亲打开怀表证实“我”的猜测的过程。过渡:“我”对父亲的怀表如此感兴趣,急切地想看看表里边的世界。父亲终究还是满足了“我”,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表里找一找那个神秘的小生物吧!(1) 表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句子: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
15、的、红色的小宝石, 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学生结合上节课教师展示的表的图片想象这个“美丽的世界”。体会“我”看到表里的世界时的心情。示例:在“我”的眼里,表里的世界真奇妙。“美丽的世界”充分表露出“我” 对表的喜爱之情,以及见到表的内部构造时心中的欣喜和激动。(2) 表里有生物吗?出示句子:“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思考:父亲为什么说表里边有一个小蝎子?明确:父亲为了不让“我”动表,故意吓唬“
16、我”表里边有一个小蝎子。抓住关键词语“吓了一跳”体会“我”得知表里边有一个小蝎子时的反应。讨论:蝎子是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我”却“感到愉快”?明确:因为父亲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测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这是对“我”的思考和判断的最大肯定。(3)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父亲与“我”的对话,感受人物的特点。 预设:这段对话同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体会父亲虽然严厉,但是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的特点;体会“我”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爱思考的特点。4. 读第 2021 自然段,感受“我”发现表里的生物后自豪的心理。(1) 引导学生从
17、“见人就说”和“不知说了多久”中感受“我”自豪的心理。(2) 讨论文章结尾的好处。明确:这样的结尾含蓄自然,“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既表现出了“我”儿时的幼稚、天真,也说明这一段经历成了“我”一生中最美丽的珍藏。5. 教师小结。小结:同学们,虽然表里的生物是不存在的,但作者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科学, 做生活的有心人,能从生活的点滴中引发一些奇思妙想,从而收获无穷的知识。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 回顾课文,想一想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预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结合文中描写人物
18、语言、动作和心理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的特点。示例:课文的开头讲“我”以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幼稚的孩子,对世界的了解很少;后来,父亲怀表里清脆的声音引起了“我”的关注,说明“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通过“我”十分想动父亲的表,甚至因此很痛苦,以及看了表里美丽的世界后常常请求父亲把表打开给“我”看等事例,体现了“我”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也说明“我”有不把事情弄清楚决不罢休的科学精神。2. 总结写法。(1) 写法呈现: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表现人物的特点。(2) 引导学生读句子,指出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交流体会其作用。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
19、拦住了。(动作描写)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心理描写) 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语言描写)预设:教师先以以上三个句子为范例,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自主交流。3. 拓展训练。过渡:本文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很好地将我们带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我们在写写人或记事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请同学们模仿文中的写法,动笔写一写自己类似的经历。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阅读提升练) 体会人物的
20、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师:“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生:文章第 11 自然段写道:“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师:围绕这只表,父亲经常说的话是哪几个字?谁能说一说? 生:“只许听,不许动。”“只许看,不许动。”师:父亲的命令非但没有阻止我,反而使我的“好奇心”疯狂地滋长,谁能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和句子?生:“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人物怎样的内心活动?生:父亲表里的声音强烈地吸引
21、了“我”,“我”的手想动,但是又不敢, 此时“我”很痛苦。师:说得很好,同学们继续找下去。生:“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师:从这段心理活动描写中你又体会到什么?生:父亲的“不许动”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师:那你能把这种心理感受读出来吗?(学生读。)生:要读出父亲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又不敢的矛盾和痛苦心理。师:体会得很深入,对课文内容把握得也很好!生: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师:在这里为什么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信息销毁协议
- 员工个人年度总结模版
- 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唐诗精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阿拉善盟2025年小升初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古代文学史5》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中医药大学《食品感官鉴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地理教学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师范大学《广告策划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SCI论文写作与投稿 第2版-课件 4-SCI论文材料与方法写作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女性文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铝银浆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紫蓝色可爱卡通风《小王子》名著导读儿童文学PPT模板
- DB13T 1606-2012 粮食作物种子 谷子杂交种
- 安全疏散设施检查记录参考模板范本
- KTV包房音响系统设计方案
- 常用物理英语词汇大全
-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_第十一章_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释义
- 如何挖掘商机PPT课件
- 平行四边形培优专题训练
- 公制螺纹塞规的尺寸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