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竹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1页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竹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2页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竹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3页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竹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4页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石灰吟、竹石》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灰吟、竹石教学设计【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读诗时,抓住关键词,了解石灰和竹子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托物言志抒发自己清正、廉明、正直、坚韧不拔的高尚情怀。【教学重难点】1. 体会托物言志的特点。2. 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 以前,我们曾经学过贺知章的咏柳,谁能背诵一下。2. 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代诗人把从自然中得到的感染与启迪,还有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物,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

2、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两首咏物诗石灰吟竹石。设计意图:由这两首诗的写法引入古诗,一开始就渗透了这种写法。二、学习石灰吟。1. 出示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教师简单介绍: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2. 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做上记号。3. 学生自学,自主探究。4. 自学交流,理解诗意。(多媒体展示)(1) 出示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确:“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意思是好像很平常。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把烈火焚烧、锤炼看成很

3、平常的事。(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确:“粉骨碎身”是指石灰在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指一点也不怕;“清白”是指石灰的颜色纯白。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怕粉身碎骨,要把清白留给人间。设计意图:只有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学生才能更好地感悟诗情。5.感悟诗歌情感。(1) 引导: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吗?联系作者生平及写诗时的时代背景,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提示:抓住“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提问:这个“清白”到底是指什么?(高尚的品格)(2) 补充:石灰的生命历程:千锤万凿(石块出山)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 (水中浸泡)粉骨碎身(

4、成为熟石灰)(粉刷墙面)留下清白(美名)。(3) 教师点明:这首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诗人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品格,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 实践了他的誓言。教师强调:这就叫“托物言志”。6.引导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诗人的情感; 有情感地朗读,赛读。设计意图: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感悟作者的诗情。三、学习竹石。1. 出示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自称板桥居士,清书画家、文学家。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

5、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2. 板书课题,齐读。提问:是写“竹”还是写“石”?(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3. 初读诗文,自主感知。(1) 自由朗读,读通读准,注意朗读节奏。(2) 同桌交流: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文的意思。4. 读懂古诗,理解诗意。(1) 再读古诗,理解字义。(多媒体课件)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立根:扎根,生根。原:本来,原本。破岩:破裂的岩石。磨:折磨,挫折。击:打击。坚劲:坚韧、刚劲。任

6、:任凭。尔:你。(2) 理解诗句:竹子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不拔,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5. 品读赏析,领悟情感。(1)品读前两句。“咬”字极为有力,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充分表达了劲竹坚韧不拔的性格。)“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前两句写竹子在山岩中扎根牢固,暗喻什么? (暗喻诗人坚守人生宗旨不改变。)指导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2)品读后两句。竹子不屈服于什么?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后两句写竹子历经磨难之后,照样坚韧不拔

7、,又暗喻什么? (暗喻作者历经人生的磨难艰险后操守更坚定。)指导朗读。6. 归纳主题:竹石这首诗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岩石缝中坚韧不拔的性格, 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7. 表现手法:这首咏物诗采用了借物喻人、咏物明志(即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前两句“状物”,后两句“抒情”。)设计意图:抓住几个关键词,体会竹子的坚韧不拔,并进一步体会作者顽强、不畏艰难的精神。四、拓展延伸。1. 质疑: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呢?我们应该怎样体会古诗的情感呢?2.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借物言志,都是借助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了自己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的品格。设计意图:体会两首诗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五、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