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网男单决赛纳达尔vs德约科维奇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_第1页
澳网男单决赛纳达尔vs德约科维奇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_第2页
澳网男单决赛纳达尔vs德约科维奇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_第3页
澳网男单决赛纳达尔vs德约科维奇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_第4页
澳网男单决赛纳达尔vs德约科维奇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论文题目: 2012年澳网男单决赛纳达尔vs德约科维奇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学生姓名: 蔡晓为 学 号: 200840102112 系 别: 体育系 专 业: 体育教育 班 级: 2008级2班 指导教师: 汤国进 时 间: 2012年4月 2012年澳网男单决赛纳达尔vs德约科维奇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摘要:本论文运用录像观察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比赛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和研究分析,运用excel表格对比赛数据进行统计。从而找出德约科维奇最终可以战胜纳达尔的原因。结果表明:德约科维奇在发球、制胜分、

2、非受迫性失误、网前、破发上都优于纳达尔,显示出全面的技术特点,最终战胜纳达尔。关键词: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纳达尔;德约科维奇;比赛统计与分析 Techn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2012 Australian Open men's final Nadal vs Djokovic gameAbstract: In this thesis, the use of video observation and data statistics,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n the 201

3、2 Australian Open men's singles final match of Rafael Nadal and Novak Djokovic videos, use of excel forms of the game data for statistical.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for Djokovic final victory over Nad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jokovic serve, winning points, unforced errors, the net is

4、 better than Nadal on break, showing the full range of technical features, the final victory over Nadal. Key words: 2012 Australian Open; Nadal; Djokovic; gam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前言2012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已经在墨尔本落下帷幕,在压轴的男单决赛中,现世界排名第一的塞尔维亚人德约科维奇和世界排名第二的纳达尔展开了两人职业生涯的第30次对决,也是一场网球历史上史诗般的对决,这场比赛不但是比赛双方技术体力间的对

5、决,更是一场比赛双方意志的较量。结果卫冕冠军德约科维奇在决胜盘2-4落后的情况下力挽狂澜,最终以5-7,6-4,6-2,6-7(5),7-5力克2号种子纳达尔,勇夺个人第三座澳网冠军奖杯。这也是德约科维奇职业生涯的第5个大满贯头衔,同时也完成了对纳达尔的7连胜。全场比赛耗时5小时53分钟,此役也成为了澳网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比赛。 纳达尔属于防御型的底线球员,脚步移动出色,擅长打出强有力的上旋球。德约科维奇属于技术全面型的球员,出色的一发还有二发,正反手技术都很出色,在网前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杀伤力,会利用自己全面的技术特点在比赛中充分调动对手。通过反复的观看此次比赛的录像视频,统计出俩人的比赛数据,

6、通过比较找出导致比赛最终结果的原因。1.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运动员 国籍 年龄 身高 体重 持拍手 世界排名 纳达尔 西班牙 25 185CM 85KG 左手 2德约科维奇 塞尔维亚 24 187CM 80KG 右手 11.2 研究内容比赛中的俩人的数据1.3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杂志、报纸以及部分网页刊载的该方面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录像观察法通过反复观看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比赛录像,并对比赛的技术统计进行记录。 数据统计法运用百分比统计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2.结果与分析 发球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球是网球单

7、打比赛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发球技术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比赛的走势,而且发球是唯一一个在网球比赛中不受对方干扰的的技术,对战双方的的比赛策略都会围绕着他的发球来制定。发球分为一发和二发,一发是发球者最强威力的体现,最有杀伤力。二发首要是保证成功率,在保证成功率的基础上,增加球的旋转和威力,发球者一定要保证自己处于主动的位置。表2 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发球数据统计 指标 纳达尔 德约科维奇 成功次数/总次数 百分比(%) 成功次数/总次数 百分比(%)一发成功率 137/203 67 97/165 59 一发得分率 90/137 66 66/97 68二发得分率 30/66 45 43/68 63 A

8、CE 10 9双误 4 2发球最快时速(KM) 204 202一发平均时速(KM) 183 190二发平均时速(KM) 136 150从表2可以看出来,在一发成功率上,纳达尔比德约科维奇高了8个百分点,但是纳达尔的一发得分率比德约科维奇低出了3个百分点。而在二发得分率上,德约科维奇更是惊人的63%,足足比纳达尔高出了18个百分点,甚至只差了纳达尔一发得分率3个百分点。ACE球方面,尽管纳达尔轰出了10记ACE球,但是德约科维奇也有9记ACE球,只比纳达尔少了1记。而在双误上,纳达尔比德约科维奇多出了2个,在比分这么胶着的比赛中,2个双误对于比赛的影响显而易见。俩人的发球最快时速基本持平,但是德

9、约科维奇的一发平均时速以及二发平均时速要明显高于纳达尔,而德约科维奇的二发平均时速居然高出了纳达尔14KM,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德约科维奇为什么二发得分率达到了63%。通过观看比赛录像,可以发现纳达尔的发球比之前有了进步,但是通过数据分析就会发现,在发球方面德约科维奇较之纳达尔有明显的优势。接发球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接发球技术是网球比赛中另一项重要的技术,如果说发球技术是决定发球者能否拥有主动权的一项技术,那么接发球技术就是接发者避免这种被动情况的一项重要技术,优秀的接发球技术可以打乱对面发球者的战术安排,化被动为主动。接发者要抓住一切机会,有机会就进行接发球抢攻,机会不好就要保证将球平稳有力的回

10、击过去。要想获得比赛的胜利,参赛者在在保证赢得自己的发球局的同时,也要破掉对手的发球局。所以,接发球技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表3 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接发球数据统计 指标 纳达尔 德约科维奇 成功次数/总次数 百分比(%) 成功次数/总次数 百分比(%)接发得分率 56/166 34 83/203 41破发成功率 4/6 67 7/20 35从表3可以看出来,德约科维奇的接发得分率超出纳达尔7个百分点,占据绝对优势,尽管纳达尔的破发成功率比德约科维奇高出了32个百分点,但在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全场比赛纳达尔送给德约科维奇多达20个破发点,而自己只从德约科维奇手里拿到6个破发点,实际上德约科维

11、奇的7次破发比纳达尔的4次破发还要多3次。通过观看录像也可以看出来,德约科维奇的抢接发对纳达尔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德约科维奇在面对纳达尔一发,总能把球快速回到对方脚下,瞬间将纳达尔置于被动,还有不少打得纳达尔摸不到球的接发直接得分。可以看出,在接发方面,德约科维奇处于绝对的优势。网前截击也是网球比赛中一个重要的得分手段,就是当对方的来球刚过网还未落地时候,将球直接在网前击回到对方场地的一项技术,击出去的球速度快、角度刁钻,对手很难接到。一次漂亮的网前截击不但可以得分,也会提升自己的士气。表4 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网前截击数据统计 指标 纳达尔 德约科维奇 成功次数/总次数 百分比(%) 成功次数

12、/总次数 百分比(%)网前得分率 16/19 84 23/31 74从表4可以发现,纳达尔一共上网19次,成功16次。德约科维奇一共上网31次,成功23次。网前得分率方面,纳达尔为84%,德约科维奇为74%。德约科维奇的上网次数高出了纳达尔12次,说明网前截击是德约科维奇的一个主要得分手段,通过比赛录像可以看出来,只要有机会,德约科维奇都会果断上网就行网前截击。纳达尔虽然只有19次上网,但是高效的完成了16次成功得分,这说明纳达尔对机会的把握非常好,而且网前截击的能力也很出色。从网前截击的技术统计看,这方面纳达尔还是优于德约科维奇的,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利用它来制造得分。制胜分也叫主动得分、强势得

13、分。就是指用很大的力度,或者运用精巧的角度,迫使对方无法防守,或者防守但球拍无法碰到球就得到了的分。而非受迫性失误就是在网球比赛中,选手自身主动失误造成回球下网或出界,而与对手无关。表5 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制胜分/非受迫性失误数据统计 指标 纳达尔 德约科维奇 制胜分 44 56非受迫性失误 71 69从表5可以发现,纳达尔的制胜分为44个,德约科维奇的制胜分为56个。纳达尔的非受迫性失误为71个,德约科维奇的非受迫性失误失误为69个。对比可以发现,德约科维奇的制胜分高出了纳达尔有12个之多。而在此同时,德约科维奇的非受迫性失误还要比纳达尔少2个。在这两项数据的比较上,德约科维奇完胜纳达尔。

14、通过比赛录像可以发现,德约科维奇的反手直线给纳达尔造成了很大的挑战,纵观整场比赛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表6 纳达尔和德约科维奇的击球区域数据统计 纳达尔 德约科维奇 底线内 (%) 17 38底线外 (%) 83 62由表6可以发现,纳达尔有多达83%的回击球在底线之后,只有17%的回击球在场内。德约科维奇有62%的回击球在底线之后,还有38%的回击球在场内。比较发现,纳达尔更多的是在底线后进行回击,很少进到内场进行回击,这与纳达尔底线防守反击的技术特点相吻合。通过录像观察可以发现,纳达尔这场比赛大多数时候都在底线后进行回击,远的时候距离底线将近有3米。而德约科维奇则有38%的球是在球场内进行回

15、击,说明德约科维奇的战术运用比较灵活,靠自己的移动来调动纳达尔。3.结论与建议3.1 结论在发球这项技术统计上,尽管纳达尔的最快发球时速、一发成功率、ACE球数量都要比德约科维奇高,但是并没有转化为得分,而德约科维奇的一发得分率和二发得分率就明显高于纳达尔。由此可以看出来,德约科维奇在本场比赛中的发球强于纳达尔。3.2.2在接发球这项技术统计上,德约科维奇再次现实出了强大的接发球能力,无论是破发总数、成功破发次数,还是接发得分率都全面压制了纳达尔。特别是德约科维奇的抢接发战术让纳达尔难以适从。由此可以看出来,德约科维奇在本场比赛中的接发球强于纳达尔。在网前截击这项技术统计上,纳达尔的网前截击的

16、得分率要高于德约科维奇,但是德约科维奇靠网前截击取得的分数要多于纳达尔,说明德约科维奇善于在网前寻找机会,战术的多变性。在制胜分/非受迫性失误这项技术统计上,德约科维奇要完胜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的的反手在本场比赛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纳达尔一直被德约科维奇的反手压制着,自己的反手基本没有对德约科维奇造成威胁。在击球区域这项技术统计来看,纳达尔的击球点基本都在底线以后,依然采取被动的防守反击战术,这个也可以从德约科维奇多达31次的上网截击看出来了。德约科维奇的击球区域分配就显得比较合理,底线后和底线前只要有机会,德约科维奇都会果断抓住。 建议通过对本场比赛的分析,对于失败者纳达尔提出几点建议。发球尽

17、管纳达尔的发球比以往有了进步,但是在对阵德约科维奇的时候,依然拖了纳达尔的后腿,纳达尔在今后仍需加强自己的发球,开发自己左手发球的优势。反手德约科维奇的全面在本场比赛显露无疑,尤其是他犀利的反手击球,而纳达尔的反手就显得薄弱了许多,过多的削球打法给了德约科维奇充分的时间进行跑动和调整,所以纳达尔在今后要加强自己的反手击球,是自己的反手击球更具有群略行。站位和打法纳达尔在本场比赛中过于靠后的站位和底线后防守反击的打法使自己整场比赛处于被动的地位。而这种站位和打法在硬地比赛中显得并不奏效。所以纳达尔在今后要尝试积极主动的打法,尝试底线内的抢攻,自己把握主动。一个是当今世界球王,澳网卫冕冠军,一个是

18、前世界第一,金满贯得主。纳达尔与德约科维奇的这场巅峰对决,耗时近6个小时,俩人成就了一场澳网史上最长耗时比赛。这场比赛已经不单单是俩人技术和体力间的较量,更是他们之间意志力和拼搏精神的较量,这正是网球运动的魅力所在。这场比赛没有失败者,俩人都是胜者。这场比赛打到最后也许已经没有什么技战术了,两个人只是机械的抽击,跑动,一切只是作为运动员最原始最本能的反映,却足以赢得任何人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欧超 ,吴宁霜.李娜2006年法网比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5):96-97.2 陈万军 ,郭开强 ,邢晓圆.对晏紫/郑洁在2006年澳网公开赛中技战术指标的统计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1):63-64.3 纪斯超.卡普里亚蒂2002年澳网14和12决赛技术统计与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