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上的负数》教学设计_第1页
《直线上的负数》教学设计_第2页
《直线上的负数》教学设计_第3页
《直线上的负数》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直线上的负数?教学设计?直线上的负数?教学设计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郦丹(初稿)浙江省诸暨市××局教研室汤骥(统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历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过程 ,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逐步建构数的比拟完整的认知结构。(二)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 ,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

2、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填一填。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 ,记作( )人;7人下车 ,记作( )人。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 ,记作+300人 ,那么-420人表示( )。升降机上升3.5米 ,记作+3.5米;-4米表示( )。(1)独立完成 ,集体反应。(2)像这样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设计意图】回忆复习正负数的意义 ,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二)创新情境 ,探究新知1.认识直线上的负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如何在直线上表示他们的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你准备怎么画?预设:以大树

3、为起点 ,向东为正 ,向西为负;0表示起点 ,向东走2米 ,表示为+2米 ,向西走2米 ,表示为-2米。(3)独立画图 ,交流反应。你是怎么画的?比拟大家的画法有什么不同?(单位长度不一样。)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什么数?课件演示画法 ,教师小结:在一条直线上表示行走的距离和方向 ,需要先确定起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再用正负数表示相应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直线上的负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在直线上表示行走距离和方向的方法 ,初步认识直线上的负数 ,培养独立思考习惯与实践操作力。2.感知直线上数的变化(1)在直线上表示负数请学生独立在直线上表示出1.5

4、和-1.5。集体交流:说说你是如何表示的?预设:-1.5 m表示向西走1.5 m;-1.5在-1和-2之间。(2)如果你想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 ,应该如何运动?(3)观察1.5和-1.5的位置 ,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5在0的右面1.5个单位长度 ,-1.5在0的左面1.5个单位长度 ,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它们到0的距离相等 ,都是1.5个单位长度;它们之间相距3个单位长度。【设计意图】通过1.5和-1.5的比照 ,明确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 ,并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离起点的距离相等 ,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侧 ,渗透+1.5和1.5的绝对值是相等的。(4)同桌合作游戏:你走我说。

5、举例:如果小明从“2的位置要走到“4 ,应该如何运动?(5)引导观察:在直线上从0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往左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0右边的数是正数;0左边的数是负数;从左往右的数逐渐增大;正数比0大 ,负数比0小。【设计意图】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直线的认识 ,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渗透负数的加减法的认识 ,为以后学习做铺垫。(三)稳固深化 ,拓展应用1.根本练习(1)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做一做。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说说怎样在直线上表示这些数?从起点到-如何运动?哪个点与它到0的距离相等?它们之间相距几个单位长度?【设计意图】通过在直线上表示-、-0.5这样的负分数、负小数 ,引

6、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让学生对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2)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独立完成 ,集体反应。如果一个人从“-2位置出发向西走1米 ,将会到达什么位置?如果从“-2出发先向西走1米 ,再向东走4米 ,将会到达什么位置?同桌合作游戏:你说我走。游戏规那么:一个人说明起点的位置和如何运动 ,另一个人用笔尖表示人在数轴上运动 ,标出最后到达的位置 ,并用一个数表示这个位置。(3)课件出示题目:体育达标测试 ,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统计如下:李勇45个、张军28个、张强33个、赵刚26个、王亮18个。如果每分钟做仰卧起坐30个算达标

7、,以达标的个数为标准 ,记录每个人的成绩。刚好达标的个数记为0个 ,超出的个数用正数表示 ,缺乏的个数用负数表示 ,请把下表填写完整。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独立完成 ,集体反应。(4)课件出示题目:某次数学测试 ,老师以80分作为标准 ,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10、-5、0、+7、-4 ,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绩是多少?你知道这六名同学的实际成绩分别是多少吗?独立计算 ,集体反应。预设:方法一:(84+90+75+80+87+76)÷6=82(分);方法二:80+(4+10+7-5-4)÷6=82(分)。【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学会用正

8、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负数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四)课堂总结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

9、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宋以后 ,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 ,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 ,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 ,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 ,比方书院、皇室 ,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根底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