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土地使用权与台湾地上权之比较_第1页
大陆土地使用权与台湾地上权之比较_第2页
大陆土地使用权与台湾地上权之比较_第3页
大陆土地使用权与台湾地上权之比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容摘要:我国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 , 对我国民法物权制度的完善及房地 产市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其性质和内容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 发展 而进一步完善。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相当于传统民法中的地上权,1 而我国 台湾的现行民法则承受了传统大陆民法中的地上权制度。因此 , 对我国大陆的土地使用权和台湾 的地上权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 , 对我国民法物权制度的完善及房地产市场的 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 其性质和内容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的 发展 而进一步完 善。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土地使用权相当于传统民

2、法中的地上权 ,1 而我国 台湾 的现行民 法则承受了传统大陆民法中的地上权制度。因此 , 对我国大陆的土地使用权和台湾的地上权 进行比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台湾民法中关于地上权的概念 , 当时参与起草的史尚宽先生定义为 : 地上权是为建造房屋、隧 道、沟渠等工作物及培植竹林树木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2 其他台湾学者的观点 , 也基本 与此相同。追溯地上权产生的 历史 原因 , 是为了阻止土地所有权对地上物的附合 , 此处的 地上物主要是指建筑物及其附属物。 早在古罗马时代 , 罗马法中就有 “地上物属于土地” 的 法 律 格言 , 其意是说 , 若在他人所有的土地上建有房屋 ,

3、 则该房屋因附合于土地而属于土地 所有人 , 房屋的建筑者不能取得所有权。现在看来其弊病是显而易见的 , 正因为如此 , 地上 权制度才应运而生。由于土地和房屋之间具有客观上的不可分性 , 所以房屋所有人与该房屋 占用土地的使用权人应实行主体一致原则 , 因而地上权如同土地所有权一样成为取得房屋所 有权的基础权利。台湾民法中的地上权就是一种以拥有在他人土地上的建筑物或其他附着物 为目的的用益物权。我国大陆现在的土地使用权是随着宪法第 10 条的修改而产生的 , 其内容集中表现在国务院 关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以下简称暂行条例 ) 之中。根据宪法的规定 , 大陆的土地所有权不

4、能交易 , 即不能进入市场 , 而房屋和土地之间具有不可分性 , 仅有房产的交易而无地产的交易不能形成真正的房地产市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房 地产业发展的需要 , 我国确立了土地使用权制度。从民法的角度来看 , 土地使用权是民事主 体在约定期限内使用国有土地的权利 , 这里所谓约定期限是指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确定的期 限。我国大陆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原则 , 土地使用权以出让为主 , 划拨为辅 , 所以本文所称土 地使用权专指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需要注意的是 , 农村 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能出让 , 集 体所有的土地只有被国家征用后方可出让。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对集体所有土地的承包经营 权不属于本

5、文所称土地使用权的范畴 , 而具有人役权的性质。尽管从表面上看大陆土地使用 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 它包括对国有土地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等等 , 但究其实质仍然是为了 阻止土地所有权对地上物的附合 , 若土地使用权缺乏这种作用 , 则对国 有土地的开发、 建设 和经营的利益都将无从谈起。因此 , 就这一点来看 , 大陆的土地使用权与台湾的地上权基本 相同 , 都是为了阻止土地所有权对地上物的附合。(二)台湾民法根据取得原因的不同 , 将地上权的取得分为通过法律行为取得与通过法律行为以外 的原因取得。通过法律行为取得地上权的方法有两种 , 一是地上权的设定 , 二是地上权的让 与。前者是原始取得

6、, 后者是传来取得。设定地上权的行为是物权行为 , 其原因可以是买卖、 赠与或遗赠。 根据台湾民法第 758 条和第 760 条的规定 , 当事人间必须通过书面契约设定地 上权 , 并经登记始生效力。地上权的让与即地上权人将其地上权让与他人的行为。根据台湾 民法第 838 条的规定 , 地上权原则上可以让与 , 当事人也可以在契约中限制让与 , 但这种限 制非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如果限制地上权让与的约定未经登记 , 那么地上权人纵然违约 让与 , 其让与行为仍属有效 , 只不过应负债务不履行的责任而已。 3 至于通过法律行为以外 的原因取得地上权的情况包括取得时效、继承和法定地上权三种 ,

7、其中取得时效和继承在我 国大陆民法理论中已有不少论述。所谓法定地上权有两种情况 : 其一是土地和房屋属于一人 所有 , 而仅以土地或仅以房屋抵押 , 在拍卖土地或房屋时 , 视为已有地上权之设定 (台湾民 法第 876条1 项) ; 其二是土地和房屋属于一人所有 , 将土地和房屋同时抵押 , 如经拍卖 , 其土地和房屋的买受人各异时 , 视为已有地上权设定 (台湾民法第 876条 2 项)。我国大陆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种。原始取得又分为出让和划拨 两种形式 , 其中只有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才可以继受取得 , 继受取得包括转让和继承。所谓土 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

8、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 , 并 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暂行条例第 5 条) 。土地使用权出让 方式有三种 : 协议、招标和拍卖。所谓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国家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 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 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 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 22 条)。划拨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出租和抵押 (暂行条例 第 44 条) 。根据暂行条例 第 19 条的规定 ,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 包括出售、 交换和赠与。与台湾民法相同的是 , 我国大陆无论是土地使用权的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均 非经登记不

9、生效力。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 38 条中明确规定了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 若违反这一规定而进行转让 , 则转让行为无效 , 除没收非法所得外 , 并处以罚款 (城市房地 产管理法第 65 条) 。我国大陆民法没有规定取得时效制度, 土地使用权取得原因中也就没有取得时效问题。至于法定地上权在我国大陆则无法实现 , 因为法定地上权的成立以土地所 有权可以转让为前提 , 而在大陆是禁止土地所有权转让的 , 所以没有法定地上权存在的条件。(三)地上权的效力主要表现为地上权的权能、 地上权的让与性、 担保性和地租支付义务四个方面 , 其他还有准用相邻关系的规定等。地上权作为用益物权 , 其权能包括土地

10、使用权、出租权和 基于地上权的物上请求权。由于地上权不象土地租赁权那样属于对人权(债权) , 而是一种对世权 (物权 ) , 所以地上权人应具有土地出租权。 当然, 土地所有人可以在地上权的设定行为 中约定禁止地上权的出租 , 但非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根据台湾民法第 444 条第 2 项的规 定 , 地上权出租给他人时 , 地上权人对地上权承租人的行为应负全责。基于地上权的物上请 求权包括丧失占有时的返还请求权、使用权的内容被侵害时的妨害除去请求权和有妨害可能 时的防止请求权 ( 台湾民法第 767 条) 。地上权可让与他人 , 但其地上建筑物除作为材料交易 外, 不得与地上权分离而为让与

11、 ( 台湾民法第 876 条) 。地上权人可以 将地上权提供担保 , 地上权当事人也可以约定禁止担保 , 但非经登记不生效力 , 即不得对抗第三人。在台湾 , 支 付地租并非地上权成立的必要条件 , 是否支付地租全凭当事人自由约定 ,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 地上权人一般都得向土地所有人支付地租 , 而且地租形式不以货币为限 , 实物也可。地租一 般须定期支付 , 地租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 根据台湾民法第 836 条的规定 , 若地租已经 登记 , 原地上权人在欠交地租的情况下而将地上权让与他人 , 则土地所有人仍可以向新地上权人主张地租请求权。我国大陆的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 , 已不再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项权能 , 根据 暂行条例 第 4 条的规定 , 依出让方式取得的土依使用权 , 权利人可以在使用年限内转让、 出租或者抵押其权利。根据该条例第 24 条的规定 , 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 物所有权时 , 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 , 但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作为动产转 让的除外。土地使用权出租后 , 出租人必须继续履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 暂行条件第 30 条 ) , 即土地使用权人应对土地使用权承租人的行为负全责。关于禁止担保的规定仅限于划拨土地使用权。 出让土地使用权以受让人支付出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