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_第1页
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_第2页
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_第3页
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_第4页
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直接用求和公式。小编整理的等差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一些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2)通过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运算能力。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数学运算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二、教学重点: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三、教学难点:寻找适当的变

2、换方法,达到化归的目的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引入:(1)1+2+3+100=(2) 1+3+5+2n-1=(3) 1+2+4+2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4)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由此导入新课。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数列求和第二课时,课标要求和学习内容如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入新课:情境创设 (课件展示):例1:求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前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项和分析:将各项分母通分,显然是行不通的,启发学生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将每一项拆成两项的差,使它们之间能互相抵消很多项。问题生成:请同学们观察否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设问:既然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

3、数列,那么就不能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此数列有何特征教师过渡:对于通项形如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其中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为等差数列)求和时,我们采取裂项相消求和方法特别警示 利用裂项相消求和方法时,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才能使裂开的两项差与原通项公式相等.变式训练:1、已知数列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前n项和为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若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设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求数列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前10和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说明:例

4、题引伸是教学中常做的一件事,它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小结】裂项的目的是为使部分项相互抵消.大多数裂项相消的通项均可表示为bn=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其中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是公差d不为0的等差数列,则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例2:求和: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分析:直接算肯定不可行,启发学生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进行求解。问题生成:根据以上例题,观察该例题通项公式的特点。教师过渡:如果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是等差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是等比数列,那么求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前n项和,可用错位相减法.数

5、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变式训练2、拓展练习:1、已知函数y=3x2-2x,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前n项和 为sn ,点(n, sn)均在函数y=f(x)的图象上。(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设是数列bn=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前n和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求使得Tn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对所有都成立的最小正整数m。五、方法总结:公式求和: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直接用求和公式.拆项重组:利用转化的思想,将数列拆分、重组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求和.裂项相消:对于通项型如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其中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为等差数列) 的数列,在求和时将每项分裂成两项

6、之差的形式,一般除首末两项或附近几项外,其余各项先后抵消,可较易求出前n项和。错位相减:若一个数列具备有如下特征:它的各项恰好是由某个等差数列与某个等比数列之对应项相乘所构成的,其求和则用错位相减法 (此法即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六、作业布置:课本P49:第8题七、教学反思1.我从两个方面设计变式题。其一,横向变化,其二是纵向变化。横向变化是:从公式例题各个侧面来看求和,让学生开拓了视野,展开丰富的联想:分组求和可分两组,是否还有分三组来解的题?裂项相消法求和有分母裂项求和,是否还有分母有理化进行求和等。纵向变化:条件削弱,问题复杂,难度提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螺旋式的上升。

7、横向变化,可看出思维变异的多样性。这种思维变异的多样性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如何理解这种数学的合理性呢?学生的学习的本质是继承、借鉴、发展、创新,而问题变式教学恰是在有实例的支持下,继承了思维变异的常用技巧,借鉴此技巧、寻求更多的变异,如分组成三个或更多个的式子求和,使学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取得创新的目的,这就是教学中所要取得的效果。从纵向变化,可看出思维变异的深入性。问题的层层深入,使问题的一般规律掀起盖头,让学生体验了思维向纵深发展的规律。2.反思求和公式方法的总结,我也发现了种种遗憾.如学生的解法均缺乏根据,但教师赞赏学生这种善于通过类比联想而发现的创造性解法,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进行否定,而是让学生课下思考,是否妥当?需要研究.又如裂项相消法等,都是由教师提出来的,若是能由学生主动提出就更好了.为此急需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和培养,3.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有意识地将数学研究的某些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不能单纯传授知识,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每个例题都让学生体会到通项化归的思想方法。4.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加快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