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_第1页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_第2页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_第3页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_第4页
教育学必考内容(完整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教育的概念: 广义 : 泛是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 : 也叫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概念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 文法神医四科技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1 十八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 代表学校意大利的萨拉诺、 波隆那大学 , 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 2 十九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代表学校, 从 1810 年

2、开始最早的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 不用死记硬背,重视教授讲演,提倡师生的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新的建树和贡献。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 , 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 提出了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柏林大学的创立所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活动范围扩大了,具有了第二种职能- 发展科学的职能. 布莱斯劳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 3 十九世纪末美国大学服务职能的发展,代表学校康乃尔大学 , 威斯康星大学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1 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2 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

3、职能3 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服务形式: 1 教育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 2科技服务 , 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3 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4装备服务 , 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 , 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教育方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 , 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方针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1 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 教育的培养目标 3 实施的途径我国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

4、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中国教育方针的演进过程: 1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萌芽和形成2 文革时期教育方针的严重扭曲 3 教育方针的拨乱反正和新时期的发展与完善教育的目的的含义: 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有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3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4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要点 :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 2 有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 发展到什

5、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 马克思主义预言, 人类的全面发展将在共产主义社会得以实现6 教育与生活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 1 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2 教育目的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 3 民族传统对教育目的产生重大影响4 确定教育目的,特别是制订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

6、论问题社会本位论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 , 即个人是教育加工的原料 , 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代表人物: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个人本位论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要求,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斯宾塞。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具有的特征: 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 、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4、过分通博,

7、 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专才教育 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 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具有的特征: 1 、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 2 、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之后能较快的适应社会的需要.4 、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的发展。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现实融合的原因 :(一)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二)人的和谐发

8、展与完整人格的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 、发展速度要适度 2 、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3、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 4、发展终身教育.正确分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演变历史。殷商西周时期,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造就统治者内容以“六艺”为主, 即礼、乐、射、御、书、数 . 春秋时期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汉朝 , 思想上独尊儒术内容上以教化为大务. 宋朝,儒学神学化,完全传授儒家的伦理思想。我国古代实施的是一种通才教育,直到近代,西学的兴起才演变成培养钙剂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17 世纪,随着科学革命的到

9、来,学科大量分化 , 为专才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可能,这一变化首先在美国得以实现,美国在19 世纪 50 年代创办了许多以专业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新型学院, 1862 年,政府颁发了莫雷尔法允许各州以政府赠予的土地开办“为本州农业和工业发展服务”的农业大学,使高等教育向着多样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学制 :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高等学校学制系统的三个层次 :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 1 。 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 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

10、和发展水平。弹性学制的特征:选择性,灵活性,多样性,主体性.弹性学制要求强化的教育理念: 1。培养目标的多样性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3.管理工作的灵活性4.刚性与弹性的兼顾性推行弹性学制的必要措施(或弹性学制为何到现在实施不了 ?)1.推进学分制。2 。打破学校、专业界限。 (打破学校界限;打破专业界限; 确立学生转系、转专业制度) 3.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改革考试管理制度;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我国政府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该体制的特点:确立校长作为高校行政领导的地位,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

11、的领导下全权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实行党委领导,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办学特色, 它是保证我国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措施 .党委领导并不意味着党委包办一切, 校长是高校的法人代表,根据党政分开的原则,校长有权对学校的发展规划、重大的改革措施、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机构的设置等重大问题,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方案,由党委集体讨论 ,校长统一组织实施。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 :1、实行党委领导, 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的保

12、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 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 ,反而得到相应的加强。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基本方向是: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 , 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 , 做到权责统一 ,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事效率;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3、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

13、核等方面 .4、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第六章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这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包括 :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发布结构;管理体制结构。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及特点 : 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特点: 1 独立性。每个层次有其自身功能的结构。 2 层次性。即层次之间相互利息,形成梯度登记,表明层次之间的递增关系。 3中介性。 它使高等教育各层次有序的联系成一个整体系统, 按社会结构层次的需要,培养各种程度不同的专业人才。世界教育结

14、构改革的两种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启示:一体化模式和多样化模式;启示:1 各种类型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2 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 3 建设相应的转学机制。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因素: 1 学术的因素2 利益的因素3 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4 综合国力不足的因素。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 1 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2 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3 确立新的高等学校类型结构,实施不同要求的管理。 将我国高等学校分为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 专科和高等职业学校。

15、 4 确立各层次的比例和重点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涵义: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等学校教师的任务: 1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 2 ,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培养途径: 1 ,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 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 1,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和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学术思想活跃, 教学、 科研成果卓著,在国际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2,治学态度严谨,

16、能起到设计、组织和指导课题的作用.3 ,有较强的科研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 4 ,学术民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1 ,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 ,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 ,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高校师生关系 被包容于整个社会关系体系之中,它折射了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内容;从微观层次来看,高校师生关系主要表现在高校师生间的直接交往和互相联系。高校师生关系的三种形式 :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高校师生良好的工作关系表现为:课堂不再是由教师一统天下,师生间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畅所欲言,在教师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的同时,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心理关系包

17、括认知关系与情感关系。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是紧密相关的,教育关系是最基本的师生关系,它是心理关系、 道德关系建立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心理关系和道德关系, 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也就难以维持。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1 ,在高校师生教育关系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增强2 ,高校师生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基础之上制约高校师生关系的因素: 1 ,师生角色特点2 ,师生相互期待作用3 ,师生个性因素4 ,教师领导作风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具有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注意: 1,加强理解和沟通2,重视审视教师的权威3 ,树立正确

18、的学生观。第八章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教学的概念 :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 意义 :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途径。教学过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具有,双边性、目的性、中介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引导性、间接性、发展性教学过程的规律 :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教学内容由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转化2。传授知识与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相统一,以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3。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注重教学中理论的先导性、社会定向性与自主选择性4 。教

19、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学过程的四因素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 。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学习特点 :1 独立性增强; 2 自主性增强;3 学习探索性增强;4 学习实践性增多;教学原则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对教师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大学教学原则 :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与考研相结合第九章 高

20、等学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狭义课程: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课程:学校教育对实现教育目的所发生的一切文化经验、活动, 突破了课堂、 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限,使学校的教育活动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课程分类 :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还是客体上分: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分科型和综合性分: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从性质目的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修习类型: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从课时数多少分:大中小微型课程?从知识和技能分: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是否有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课程体系建构理念: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

21、以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课程体系现化特征:开放性特征,灵活性特征,整体性特征,可测性特征教学计划的组成 :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课程设置,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学年编制 (校历 )学分制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 : 在高等学校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相应的制定和实施的, 更加突出了课程板块 ,通过板块调整学生知识结构?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题目、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编大纲的原则 : 1、明确的目的性,明确本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规定本门课的基本教学任务和要求?2、前沿性 ,引入本学科领域最新学术成果、技术,使课程内容

22、充分反应本学科发展水平?3、理想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方法论4、启迪性,难易适当,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以便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5、教学适用性,教学内容选择和编排要符合教学规律课程建设的意义 :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它工作的相互联系,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设基本策略:按照科学体系结构完善课程内容, 把握科学机制加强大学课程与生产技术的联系, 确立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举、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的课程模式课程建设要求:教学大纲富有特色,教材要适应所处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资料要完整,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

23、学方法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拥有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大纲,内容,方法,资料,设施,考核 )课程改革趋势: 一、 课程内容综合化 1 、 课程设置文、 理、 工相互渗透 2 、 开设联合课程或综合科目课程3 、开设跨学科或建立跨专业的专业二、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 1 、开设充分的选修课,使课程种类多样化2、运用新信息技术,使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3、开设自由研究课程,使课程形式多样化三、课程性质的职业化 1 、 设立职业方向主修课或专业2、 重视实际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系统学习统一起来3、加强课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四课程方向的人文化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定义: 根据教学的主观

24、和客观条件,从时间、空间、人员组合等方面考虑安排的教学活动的形式.类型:个别教学: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指导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 教师按照课程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的趋势: 1 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 ;2 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教程化; 3 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4 网络教学的崛起和发展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一) 课堂教学 1 备课 ( 1)研究课程标准(2 )钻研教科书的有关章节内容做到“懂” “透"“化" ( 3 )研究有

25、关的教学参考资料(4)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学生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指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学习动力等方面是否做好准备;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5)根据课程标准的提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的内容以及学生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 (6)拟定教学活动计划,设计课的结构及进程2上课: ( 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 (4)组织严密、紧凑(5)积极性高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 : ( 1)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知识 ,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与解决

26、实际问题的能力(2 )使学生受到工作、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科学的研究和工作作风教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 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注入式教学:是指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 ,把学生当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特点 : 1 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2 加强学习方法研究3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4 教学方法的模式化。模式化是在一定教

27、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特点:完整性、操作性、个性、简约性、发展性大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二 )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实验实习法、 (三)指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讲授法 是教师借助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优点 :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教学效率高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成本低;通用性强。 缺点 :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迟缓和学习的被动;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自学

28、能力培养;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了解学生, 做好准备, 板书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 善于运用语言技巧,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根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讨论法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使学生能够各抒己见; 善于控制讨论的进程, 分配讨论时间;进行及时地总结,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学评价:指一定的评价主体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在条件、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类型:定位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教学评价的意义:有助于定位教学起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做出恰当教学决策;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有助于了解学生

29、的学习困难 ,改善学习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学评价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焦虑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可以成为一种动机力量。当代教学评价的特征 :评价范围的广泛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评价功能的多重性.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高校科研的作用: 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提高教师水平的基本途径, 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学校直接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 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科研的原则 : 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的关系 ,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

30、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及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增强高校科研活动的民主性和动态性原则,高校科研管理的对象、内容、方式、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要求在运用管理原则时要注意灵活性, 因时而宜,因事而宜。善于革除旧体制、旧做法以适应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大学生科研的途径: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科研指导,结合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行科研指导科研的内容: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科研方法论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轻视理论概括,也不能轻视教学经验的积累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展开大学各科教学法的研究应该是大学各专业学科的研究重点,要正确处理各科教学法和大学教学理论的关系3、加强综合研究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1 、 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2、 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1 、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2、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3、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 4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5、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日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