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1页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2页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3页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4页
教育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肇庆市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本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牵头市领导:陈定坤(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组织单位:市科技局示范单位:肇庆高新区 为改善我市创新环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作用,根据广东省改善创新环境五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 一)发展目标。通过5年努力,自主创新环境建设实现新跨越。基本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政策法规完善、技术创新与市场经济需求相适应、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环境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为我市加快实现能够代表珠三角科学发展成果城市的战略目标提

2、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以肇庆高新区作为改善创新环境工作的示范单位,树立创新环境标杆,引领全市创新环境体系建设增效提速。到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7,全市每百名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5件,科技服务机构达1000家,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超过40人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规划、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策保障、措施激励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创新环境的社会实践,让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2深化改革,重点

3、突破。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服务中介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作用,在改善创新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环境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具有肇庆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 3科学规划,软硬并重。改善创新环境是推动自主创新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制度安排与政策制定,既要抓好科研基础设施与服务平台等硬环境建设,又要抓好创新机制体制、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文化氛围等软环境建设。 4开放合作,协同推进。坚持科技、开放、合作的发展思路,以战略眼光、发展思维改善创新环境,改进薄弱环节,完善政策措施

4、,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粤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增强沟通与交流,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创新体系。 二、主要任务(列在责任单位逗号前面的为牵头单位,其他为协办单位) (一)优化研发环境。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科技服务机构为纽带的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着力营造激励企业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和成果快速转化、充满活力的研发环境。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以“大科技、大合作”的视野,重点在高

5、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LED等领域,攻克一批产业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搭建一批产业重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产业重点龙头上市企业。加快推进高新区国家级孵化器建设,形成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专业产业园的完整科技型企业培育成长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研发平台和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的专利申请费、软件著作权登记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申请费给予补助,落实对职务发明人、设计人的奖励和报酬政策。积极

6、发挥肇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财政局2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支持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不断改善研发条件,着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持续产出创新成果,显著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创新型企业组建研究开发院,制定创新路线图,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鼓励气动元件、真空设备、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加快建设技术中

7、心、技术检测中心、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研发机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鼓励软件工程、物流工程、物联网企业等建设数据中心、研发应用中心、评测中心、创意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发和转化应用先进技术成果,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研发机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展现代农业关键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攻关,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吸引外资企业研发总部或区域性研发中心落户肇庆,并引导其开展产学研合作,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支持中小企业立足实际建设研发机构,研制先进适用工艺装备,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向“专、精、特、

8、优”方向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外经贸局、市文广新局(市版权局) 3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华南智慧城建设,以国家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为核心,形成以创新为动力的智慧产业集群,带动一批智慧型企业的有序聚集和快速发展,并辐射肇庆乃至粤西地区,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产业。推进中巴软件园建设,依托肇庆超级计算中心,大力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网络增值服务业以及数字媒体产业、动漫与网络游戏业、数字设计与文化创意业、空间地理信息服务业和面向生产制造、面向农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服务业。推动

9、国家建筑五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为全市建筑五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产品质量检测、环保检测等公共服务。推动引进中科院微生物所在肇庆高新区建立生物科技产业园,建设生物技术孵化平台、生物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吸引中科院科研成果入粤转化,培育一批生物企业,研发一批生物技术和产品,加快生物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服务。同时,促进我市星湖科技、大华农和中恒等企业联手在肇庆高新区打造广东工业生物技术产业园,打造生物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新高地。加快肇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建设,加强肇庆高新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建设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高新技

10、术创业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吸引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入驻,聚集高端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构建完整的孵化加速产业化的成长链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建设完善国家火炬计划肇庆金属新材料特色基地(高新区)、广东省火炬计划铝合金压铸件特色产业基地(高要)、广东省火炬计划玉器设计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四会)、广东省火炬计划建筑五金特色产业基地(高要)、广东省火炬计划气动元件特色产业基地(端州),争取广东省火炬计划玉器设计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火炬计划气动元件特色产业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建立多形式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

11、发(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以及技术创新联盟。(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质监局)4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的同时,以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研发平台和创新联盟,积极开展企业高校互访交流、技术对接活动,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企业技术)中心或分支机构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构建广佛肇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支持企业跨地域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专业镇联合构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经

12、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教育局、肇庆学院)5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市级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推行科技项目网上申报和网上评审,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继续完善市级科技资金管理和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建立各类创新载体和平台的补助标准,确保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抓好重点评价目标的完成,注重成果转化效率以及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6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及使用绩效。认真落实财政科技投入各项规定,建立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加强科技经费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优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成果

13、转化与产业化的经费投入结构。增加项目承担单位预算调整权限,提高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强对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工程等经费使用的绩效管理,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每年都要对未结题的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和对项目经费的管理使用进行绩效自评。(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教育局)7多渠道增加研发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保障全社会自主创新经费持续稳定增长,逐步提高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并保持稳步增长。强化科技、金融、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探索新三板、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相结合的新

14、路子,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拓宽银企合作融资渠道,鼓励科技型企业、园区与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争取商业银行逐年增加对科技的授信额度。(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金融局)8落实企业研发财税优惠政策。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政策,改进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贯彻执行中央、省有关国产装备首购政策,有效降低重大装备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贯彻执行中央、省有关政府采购新产品、新技术的新机制和新标准,完善新技术、新标准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肇庆海关)9推进大型科学仪器共享。

15、建立和完善全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组织工作架构、共享和信息报送制度,对利用财政性资金或者国有资本购置、建设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须进行信息填报。鼓励以社会资金购置、建设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管理单位报送基本信息,参加评估并向社会提供共享服务,评估内容包括:向社会开放服务情况、共享服务产生经济效益、服务重大项目或解决重大问题研究开发情况等。奖励积极参与评估并提供共享服务的单位和个人。重点加强公共实验室、公共研发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对国家、省、市级工程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大型科学仪器纳入共享范围,并将自主创新服务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

16、化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二)优化创新市场环境。以深化科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培育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切入点,理顺与市场、资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关系,加快建立市场机制主导配置创新资源的新型发展模式,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营造科学高效、开放有序、公平诚信、健康成熟的创新市场环境。10深化科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和调整科技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快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调整科技计划框架体系,提高系统性和协同性,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机制和储备机制,完善公平竞争、信息公开公示、第三方评估、科技项目管理法人责任制、评审评价等制度,保障科技人员公平

17、获得创新资源。(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11培育科技服务机构。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建设一批科技服务支柱平台,培育1000家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服务机构,形成全市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是实施科技服务业体系建设工程,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二是实施肇庆高新区高端产业集聚孵化工程,把高新区打造成为聚集高端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要地;三是实施华南智慧城创建广东省科技服务试点园区工程,推动华南智慧城“一中心两基地”建设;四是实施建设重点产业

18、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工程,为相关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服务和支持;五是实施对外合作工程,以肇庆高新区、华南智慧城为主要载体,大力吸引国内外现代服务业机构、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研发中心、投资中心、国际知名会展公司、资产评估机构等落户肇庆。支持广东软件园在肇庆高新区设立分园区,引进其专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完善的园区配套设施服务和公共事务服务,以适应产业高端化和集群化的需求;六是实施政策保障及科技金融合作工程,集成财政、金融、税收及企业准入等各类优惠政策,集中支持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编办、市民政局、肇庆高新区管委会 12发展风险投资。推动设立市级

19、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自主创新,共同优化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机构税收优惠政策,拓宽各类资金来源,鼓励各类专业机构发起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创业投资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建立市科技企业上市资源库和培育机制,夯实上市基础。引进优秀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拟上市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及股权投资基金予以指导;与证监部门、交易所加强沟通联系,积极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进程中的问题;鼓励和引导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局,市经济信息化局) 13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品商业化、产

20、业化进程。制定激励扶持政策,重点支持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LED等领域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采用合同能源管理、重大技术设备融资租赁、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开展新产品开发及推广应用工作,提升商业运营能力,加快培育形成新兴市场。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物价局) 14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在我市高等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事业单位中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科技成果股权和分红权激励试点等工作,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对

21、外投资、登记核准、变更等制度,鼓励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和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提升转化效率。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成果信息报送、登记、发布和共享机制。(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局、市经齐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 15简化科技企业注册程序。全力推进企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行“一表登记,三证同发”的登记制度,开展互联网网上企业登记试点,推进网上联合审批,简化技术入股创办企业的注册办理手续。支持非专利技术作为公司股东的首次出资。申请设立注册资本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下(含50万元)的科技型内资中小微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除外),办理注册登记时,实行免缴首期注册资本(全部注册资

22、本的20,并不低于3万元人民币),但首期注册资本需在设立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缴足,且全部注册资本须在法定期限内缴足,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市工商局) (三)优化产业创新环境。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加强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健全专业镇创新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产业与金融相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标准制定工作,着力营造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创新环境。 16提升产业园区建设水平。坚持把肇庆高新区作为聚集高端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要地,建立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用跨越的思维谋发展,在集聚创新要素、引进高端人才以及营造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走在全省

23、前面,引领全市新型工业化。贯彻执行市政府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实施办法(试行),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品牌效应和政策、科技服务及人才服务等优势,着力推动肇庆高新区与各县(市、区)分园区(多园)间实行创新资源共享,各分园区产业实行协同、集群、差异发展,提高各县(市、区)发展层次,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支柱和特色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推动粤桂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探索我国东西部跨省(区)合作新模式、新机制。鼓励高新区、产业转移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等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帮助园区内企业享受国家、省相关扶持政策,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责任单位:肇庆高

24、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17加快建设专业镇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专业镇转型升级。针对我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和专业镇建设的实际成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以政府引导、市场带动、创新支撑、平台提升、企业运营、园区承载、集群发展为原则,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中小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良好创新环境。积极争取中央、省扶持专业镇发展相关专项资金支持,着力解决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特色产业共性技术问题,重点用于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包括专业镇生产力促进机构、公共服务综合平台、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检验检

25、测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以及融资、创业孵化等服务平台。引导地方和企业加大对专业镇转型升级工作的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到2017年,引导支持在肇庆高新区、华南智慧城、科技中心和肇庆学院等建立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延伸至相关专业镇,建立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培养一支专业镇创新人才队伍专业镇特色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专业镇的经济规模、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辐射作用都有明显提升,培育一批专业镇特色产业品牌。(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质监局、肇庆高新区管委会) 18推广民营科技园“三资融合”建设模式。全面实施市第十一次党代

26、会提出的“两区引领两化”战略,推动肇庆高新区积极实施“四引领四推进”战略,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品牌效应,扎实推广“三资融合”建设新模式,整合资源,合理布局,进一步突破发展空间和体制瓶颈,带动区域经济协调联动发展,加速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形成“一园一主导产业、一园一管理机构”的分工格局,建立完善管理机构。推动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鼓励组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建设资金,积极推广私人资本参与(BOT),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投资(PPP)、政府资金建设(BT)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金

27、融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 19发展科技金融。围绕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牵头组织草拟和落实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推进各级科技部门、肇庆高新区及其他产业园区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合作,统筹协调科技金融资源,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优选优育科技型企业,推动银行、创业投资机构、券商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优化科技型企业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责任单位:市金融局、人民银行肇庆市中心支行、肇庆银监分局,市发展改革局、

28、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20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合理发展和布局校市层面的产学研合作,构建覆盖全国的产学研合作网:进一步提升与中山大学等在粤著名院校所的密切合作,经常性举办针对产业的小型技术对接活动,发挥清华·肇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桥梁作用,为我市企业增加与清华大学等在京高校的合作机会,深化与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等的合作与交流,为我市企业与东北西南和中南地区的高校交流合作提供通道。引导我市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关联企业围绕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与清华大学等著名院所开展高层次的产学研合作,着重引入高层次创新团队,支持企业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搭建

29、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和技术创新联盟等各类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引进外脑,吸纳一批科技特派员进驻企业,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充分利用肇庆学院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依托肇庆学院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选派科技特派员、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等活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人才和技术难题,并联合其他重点高校与我市企业或产业共同协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和集群发展。(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教育局、肇庆学院) 21推进对外科技合作。大力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鼓励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我市设立

30、研发机构。引导我市企业在与香港、白俄罗斯、中国台湾地区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上,积极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开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技术研发与合作,鼓励我市本地特色产业企业与东盟地区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市企业与国外企业通过专利交叉许可、研发外包、技术外包等模式,构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新网络,吸引国外创新资源向我市流动。完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人员过境快速批核机制,简化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的审批及办理签证手续。设立市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项经费,鼓励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外经贸

31、局) 2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市、县(市、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及相关制度,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依法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推进我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园区建设及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建设,加强创新知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通用规范的推广运用,每年组织开展“4·26”和“知识产权活动周”系列宣传活动。引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和服务机构,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预警、风险防范制度,建立我市维权援助、海关保护与涉外应对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举报投诉和相关奖励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利用的基础建设,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企业

32、并购、重组、清算、融资中提供法律服务。引导行业、企业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和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妥善解决行业内的知识产权纠纷。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市版权局) 23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事业单位实行技术科研攻关与技术标准研究同步,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与技术标准制定同步,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与技术标准实施同步。建立健全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的激励机制,对主导或者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推进重点产业联盟,推广实施联盟标准,推进我市小五金、旅游服务等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帮扶企业采用国

33、际标准,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先进标准体系示范点(区),推进标准信息查询服务平台建设,增强技术贸易壁垒预警应对能力。(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四)优化创新人才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完善政策支持,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安居乐业的人才发展环境,有效集聚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4优化科技人才创新环境。加快与珠三角核心城市人才机制对接,创造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肇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肇庆市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办

34、法,落实发展、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各类政策措施,为壮大肇庆人才队伍创造条件。肇庆高新区着力实施“520”人才计划,逐步形成引领肇庆高新区科学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集群,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化人才智力聚集和交流中心。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 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探索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探索实施科研关键岗位和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公开招聘制度。规范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制度,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完善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鼓励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

35、(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肇庆高新区管委会) 25优化科技人才创业环境。对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者,给予荣誉和物质上的重奖。全面推行技术入股和科技人员持股经营制度,积极试行股权、期权等产权激励制度,充分保证知识资本持有者的合法权益,推进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允许和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兼职,离岗创业期间保留其原身份和职称,档案工资正常晋升。对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将科技人员职务创新成果转让给他人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0的比例,奖励为完成该项创新成果及其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对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采用技

36、术作价入股方式实施转化的,应当从职务创新成果作价所得股份中提取不低于30的份额,奖励为完成该项创新成果及其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 26优化科技人才生活环境。加快建设“人才公寓”,进一步优化“绿色通道”,切实为来肇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解决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参加我市各项社会保险,在参保缴费、在华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等方面,享有与中国公民同等权利。(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外事侨务局) 27改进科技

37、人才公共服务。加强建设人才服务机构办事大厅,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限时办结和专人全程代理制度完善肇庆市科技中心,肇庆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引进创新创业人才设立便捷、高效的“绿色通道”。积极探索高端创业人才服务新机制,主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需求对接,为全市经济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海外顶尖人才,包括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对高层次人才要采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允许流动”的灵活政策,构筑“人才高地”。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改革用人制度,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 (五)优化

38、创新文化环境。通过完善创新政策,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全社会创新热情,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培育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发明创造的肇庆创新环境。 28完善创新政策法规。以实施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为契机,推动“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18条政策措施”、“肇庆高新区一区多园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的实施,为自主创新活动营造完善的法治环境。加强科技政策巡回宣讲,引导和帮助企业学好、用好政策,促进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公职人员科技政策法规培训,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创新法律素养,提升创新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法制局,市发展改革局、市经济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质监局) 29加强科研诚信建设。配合信用政策制度、公共联合征信、信用服务市场、信用监管奖惩、信用文化教育、中小企业工业企业信用六个信用体系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