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方区域发展差异理论评介与质疑王发曾河南大学地理系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 新古典主义增长理论(The Neoclassical Growth Model)的主要观点是:任何实质性的区域差异现象都是暂时的,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区域发展要素的区际运动,各区的发展水平将趋于收敛,即趋于均衡。式中为第i区的产出,和分别为投入该区的资金和劳力。如果在任何情况下各区的生产技术参量都一样,那么各区的产出水平就依赖于资金和劳力的供应情况。鲍茨和 即每增加单位资金或劳力,产品的增加量。就是资金与劳力比值(KL)的函数: K/L高的地区,劳力的实际工资也高,而KL低的地区,资金偿还率就高。从而,他们预言,任何KL的区域差
2、异都会产生劳力从低KL区流向高K/L区、资金从高KL区流向低K/L区的倾向。当要素偿还趋于相等(即KL趋于相等)时,就会达到区域间的均衡。该模型的基础行为方式如下: 式中L与K为劳力与资金在区域i、j之间的流量,W和分别为实际工资率和资金偿还率(二者均为K/L的函数)。 通过定性分析,该模式可以被人接受。但是,鲍茨和斯坦因用美国19181929、19291918和19481953年的州级统计资料,实证检验了这种假设关系,结果并不理想。他们将其归结为所用要素的单一,因而又提出诸如州级的就业水平、产业构成、服务人口的流动和农业生产规模等因素,以补充基本模型的不足。 M.卡尔博格提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
3、模型(1981),从而拓宽了新古典主义模型的理论基础。他接受了该理论传统的假设前提,并提出,各个区拥有的自然资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此而产生的命题是,怎样将劳力和资金之类的社会资源合理地分配给各区,使整个国家的产出达到最大。他认为,不同的区域利用资源的技术参数不同,生产函数也不会完全一样,实际上的劳力与资金在各区间的分配不可能均等。他的结论是:依靠对经济产出、劳动收入和资金利率的调整,可以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即区域间可以保持增长率的基本相等。但他又进一步分析,影响增长率的因素有技术、资源利用程度和劳力变动等,如果有的区利用每种分配到的资源的效率比别的区高有的区劳动力的自然增长过快或过慢,
4、则可能会产生区域间的分异这已经超出了新古典主义均衡理论的范围。新古典主义理论揭示的依靠发展要素的区际流动来调节区域差异的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该理论对于区域差异最终会趋于收敛的解释,有明显的不足。第一,它基本上忽视了在生产和消费两方面都存在的集聚经济现象,这使它在描述区域发展规律时遇到很大障碍。一旦引进集聚经济概念,其区域生产函数就很难站得住脚,而该函数在均衡假说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二其理论体系包含了太多的假设前提,其中有些与现实情况相差很远这成为新古典主义理论家们一个沉重的“包袱”。如关于劳力都足同质的和生产不受市场价格影响的假设等,很难被人们接受。第三,该理论所讨论的区域发展要素,如劳力
5、和资金等,基本上属“供应”性质的,而“需求”因素则常常被忽视。尽管有人也提出了一些供、需混合的模型,但这些模型与收敛假说之间的内涵联系并不清楚。积累增长和极增长理论积累增长和极增长理论(Cumulative Causation and Polarised Growth Theories)认为:区域发展过程是以不均衡为主要特点的过程,随着发展因素的积累,中心区(即“极”)的增长会超过周围区,区际发展水平将趋于分异。该理论提出,集聚经济(或称“规模经济”)的存在必然导致区域分异至少在区域开发的初期是这样。G.默德尔这样描述不均衡过程(1957):自由的市场经营往往使各种经济活动在一个市场中心区集中
6、,当这些经济活动逐渐加强、经济实力逐渐积累的时候,就会推动中心区的快速增长。首先,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所产生的集聚经济效益,使中心区具有对投资者和劳动力比周围区更大的吸引力,它逐渐拥有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更有效的服务和更大更繁荣的市场等等,于是资本和劳力就会从周围区(即低工资区)向中心区流动。接着,中心区的增长逐渐变为自我维持型,并不断向周围区施加“反向冲刷作用”,即通过输出各种最终产品和高质量的技术、通讯服务,从周围区赚取更大的收入。与此同时,中心区也向周围区施加“扩展作用”,即通过推广新技术和对原料及初加工产品的需求,带动周围区的发展。但在自由的市场经营条件下,反向冲刷作用往往超过扩展作用,从
7、而导致区域间单位资本收入水平的分异。1970年,N.凯尔多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他认为,默德尔的积累增长理论体现了区域产出增长依附于要素偿还率按一定比例增长的规律。依凯尔多的观点,要素偿还率在一定比例上的增长是由集聚经济引起的,这使得中心区的制造业在周围区中占垄断地位,并形成其它配套、服务行业在中心区的集中。而制造业中存在的不完全竞争更进一步加强了中心区对围周区的拉力。凯尔多还试图解释区域间生产增长的差异。他认为,一个区域的生产水平依赖于外部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量(这是外部因素)和该区效率工资与其它区的相对差异(这是内部因素),相比之下,后者的变化在区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货币工资的变化率
8、W和生产率的变化率T的比值W/T,反映了效率工资的变化。在跨区的集团性市场交易和区际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各区货币工资的增长率可看作是基本相等的。那么,由于中心区要素偿还率增加较快,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也较大,而效率工资的增长率(W/T)则相对较低,这显然对中心区生产水平的增长有利。HW.理查德森试图用数学式子表达凯尔多的观点(1974):式中为i区生产率增长率,是产出增长率,是全国货币工资增长率。他还形象地用曲线图式描述了各变量的变化规律(见图1)。 该图用离坐标点的距离(为一非负值)米度量变量的变化。理查德森的研究表明了各变量间存在着一种图1 理查德森积累增长曲线图循环与积累增长关系:中心区
9、产出y的增加,导致其生产率t的增加;t的增加,必然使W/T值减少;W/T值的减少,又有利于y的增加在这样的反复循环与不断积累的过程中,中心区的发展逐渐与周围区拉开了距离。积累增长与极增长理论将集聚经济规律引进了区域差异的研究,并探讨了中心区与周围区的不均衡增长过程,这无疑是对区域发展理论的一大贡献。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由于论据不足和解释能力较弱,它在有些方面很难使自己在理论上定形。第一,集聚经济效益怎样影响要素偿还率的增长?要素偿还率怎样影响产出增长?产出增长怎样影响生产率增长?该理论没有对这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作出确定性解释,而这恰恰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第二,默德尔、凯尔多和理查德森都只解释了
10、中心区维持高增长率和逐渐与周围区分异的过程,而没有阐明产生这种分异的触发机制,即为什么极增长现象最初会出现于某一地区,而不是其它地区,因而,该理论的立足点并不十分稳固。第三,集聚经济效益不会永久不变,当中心区的规模足够大时,进一步的集聚可能会因资源分配、环境质量、市场销路、服务能力和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难题,而产生负作用。中心区对周围区的反向冲刷与扩展作用的强度也不会永久不变,当周围区成长到一定水平后,它们可能会对中心区的资金与劳力产生反吸引作用。也就是说,当集聚变得“不经济”、扩展作用的强度超过反冲刷作用时,会不会产生从中心区向周围区的“扩散”,从而导致区际发展水平的收敛?该理论没有对这个最重
11、要的问题作出满意的答复。生产周期学说6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有了显著变化,其主要标志是第三产业的增长和技术密集型加工业的增长。生产周期学说(The Product Cycle Hypothesis)认为,这种情况得益于技术的改革与提高,并直接导致产业区域分布和实际收入的空间周期性变化。该学说的一个代表人物是J里斯,他以美国制造业为对象,把技术进步作为重要变量,研究了生产组织形式的空间行为规律。该学说将生产发展和区域转移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为了获得产品研究与开发的便利条件,并寻求其它相关行业的技术辅助生产倾向于分布在城市集聚区,区域发展处于分异状态。第二阶段是
12、增长阶段,生产技术不断更新,产品逐渐在市场站住了脚,生产增长的速度较快,区域发展仍处于分异状态。第三阶段为标准化阶段,生产技术纳入标准化轨道,产品有了稳固的市场(从而可以有把握地预测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生产增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滞缓,制造业公司不得不重新考虑生产区位问题,区域发展开始走向收敛。此时,由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已不成问题,公司已拥有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稳定的市场销路,劳动力费用在生产区位诸因素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强烈。里斯认为,美国北部、北中部老的生产集聚区正处于生命周期的标准化阶段,在劳动费用区位准则的束缚下,许多制造业公司纷纷在南部低工资区建立子公司这就是南部各州形成新的增长中心和南北部发
13、展水平趋于收敛的主要原因。另外,里斯还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低工资区的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各服务配套部门逐渐齐全,在集聚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区域生产将发展到一个门槛水平。在这个水平上,生产出现内生型增长,低工资区会从标准化技术的接受者转变为扩散者从而纳入它自己的生产周期循环(图2)。图2 生产周期的三段模式与区域转换生产周期学说以技术进步为线索,探讨生产的周期性发展和区域差异规律,这个思路是对的,其生产发展的三段模式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该学说对于生产标准化的内涵和低工资区从标准化技术的接受者转变为扩散者的机制与过程,没有给予明确的阐述。1981年,M斯托珀考察了技术进步与扩散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并
14、试图用系统理论解释现代经济的空间演变规律。他认为,现代经济是受大的经济、社会组织控制的,如大财团,大公司和各级官方机构等。他将经济体系中有内涵联系的组织分为三种系统。财团系统是属于高级产业社会的组织形式,负责信息判析、决策和人事组织等。生产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财团系统,负责商品生产经营城市与区域系统在形式上超脱干前两种系统,但其主要功能是为备种产业组织的运转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与技术,经济环境。在斯托珀看来,决定区域增长的主导因素是财团系统的投资决策和生产系统的技术进步。斯托珀的研究是个不完全的系统分析,他忽略了劳动费用及劳力区际流动的影响。与积累增长理论一样,其结论中包含有许多不确定性。他的
15、分析中实际上隐含了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因素:技术的空间扩散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各个区吸收标准化技术的先后与水平不会一样;由财团系统作出的投资决策有很强的意向性,它不会均匀地照顾到每一个地区。劳动力空间分配学说劳动力空间分配学说(The Spatial Division of Labour Hypothesis)基于这样的思想:就业及投资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社会制度有很大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条件的不均匀分布对于企业主维持生产的活跃性和获得稳固的利润保征,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是遗传性的,是不可避免的。D哈维(1982),S霍兰德(1976),DB马绥(1978、1984)
16、GL克拉科(1981)M斯托珀与R沃克(1984),AJ司各特(1982)等人在其论著中都表达了这种思想。该学说主要通过分析资本和劳力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冲突来揭示区域不均衡发展的规律。该学说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政治、经济危机迫使资率家不断调整投资方向,从而深刻影响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生产的空间分布。DB马绥将英国各大电子工业公司所经历的资本调整过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因为生产设备的过时而调整;二是为了利用增长的机会,不失时机地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而调整;三是由于市场竞争导致了企业并吞而调整。各种类型的资本调整都对劳动力需求施加了共同的影响;随着投资方向的转移,工人原有的生产技术变为无用,公司可以在
17、新的开发区方便地获得廉价劳动力,从而提高经营利润。马绥指出,在60年代和70年代,英国许多公司调整了投资方向,移入了待开发地区,最初的生产过程只需具有常规劳动技术的工人即可完成。因而,各公司大批雇拥当地技术水平不高、报酬低的劳动力,其中有许多是女工。G L克拉科研究了美国的情况,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但他将生产区位的转移不仅归结于新开发区劳动费用的低廉,还归结于那里的工人多无专门技术,工会组织力量薄弱,因而易于控制。劳动力空间分配学说特别强调生产过程的控制作用,因为这关系到劳动力的使用和分配对谁有利的问题,资本家和工会组织常常在这个问题上处于严重对立状态。在一个技术工人集中、工会普及率很高的老工
18、业区,工会和工人在控制生产过程中占有很大主动权,因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等现象很普遍。通过调整投资方向和技术转换,新开发区里常规化的生产毋须技术水平高的劳动力一个无技术而又无工会作后盾的工人显然易于控制。该学说认为,投资决策中的区位原则主要是劳动力因素,其空间变化在决定资本主义生产是否有利可图时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一个人为地维持工资率、工会普及率和技术水平等劳动因素区域差异的倾向。劳动力空间分配学说提出的区域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差异将长期存在除非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该学说将目前美国南、北部区域收敛的现象解释为这样一个过程:受南部低工资、低工会普及率和非技术工人等因素的吸引,投资的空间分布正由北部转向南部。然而,这种转移不会长久进行下去,当南部的劳动工人力量逐渐成熟和壮大起来以后,资本就会重新流回北部。形象一点说,区域对资本的吸引力随时间的变化,恰象一个周期性运动的波,其波长可能很长,但资本进出运动的韵律却是很清晰的。劳动力空问分布学说与70年代以来在西方社会科学界中出现的制度学派(或称“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激进马克思主义学派”)可说是同宗同源。应该承认,该学说从分析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密纹唱片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职业培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 医用或兽医用培养细菌用介质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4年三八妇女节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40题)
- 中职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 制钢丝绳机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养老产业安全管理方案
- 外周神经系统用医药制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XX中心小学线上课外拓展方案
- 医疗行业员工利润分红方案
- 学而思寒假七年级尖子班讲义第5讲二元一次方程组进阶
- 同步器设计手册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全册教学反思(详细)
- 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3章中间消耗及投入产出核算
- 【中期小结】《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有效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 诊所执业情况工作总结诊所执业期间业务开展情况.doc
- 内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 毕业设计(论文)长沙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 第三章电阻材料
- 在街道计生协会换届选举暨三届一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