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已毁山体修复治理专项规划_第1页
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已毁山体修复治理专项规划_第2页
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已毁山体修复治理专项规划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已毁山体修复治理专项规划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OO五年十二月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四)修复治理方法及措施 错误!一、总则错误!(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错误!(二)规划基准年、规划期、适用范围 错误!二、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错误!(一)指导思想错误!(二)基本原贝U 错误!三、

2、规划背景错误!(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错误!1、自然地理错误!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错误!(二)基本现状错误!(三)修复治理工作进展错误!(四)、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四、规划目标错误!(一)总体目标错误!(二)近期(至2007年)目标错误!(三)中期(2008-2010年)目标错误!(四)远期(2010-2015年)目标错误!五、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部署错误!(一)总体要求错误!(二)修复治理工程安排错误!1、近期(至2007年)错误!2、中期(2008-2010年)错误!3、远期(2010-2015年)错误!(三)修复治理重点工程错误!1、治理工程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2、防治措施错误

3、!未定义书签。六、主要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治理工作法律化、制度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加强科技投入,提供专业技术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为已毁山体的修复与治理提供资金支持 错误!未定义书 加强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意识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 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 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分布图1/75万2、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修复治理规划图 1/75万附表:1、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治理规划表一、总则(一)规

4、划目的、任务、依据为切实做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工作,保证山东省生态省建设目 标的顺利实现,加大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质 量,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步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 展。根据我省实际,对“十一五”期间和010年以后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 侧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进行规划,编制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 侧已毁山体修复治理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的专项规划,是我省今后十年已 毁山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地方各级政府依法管理和保护矿 山地质环境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

5、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394 号)3、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4、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5、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6、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7、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8、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0528 号文件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鲁政发2005144 号)9、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的意见 (鲁发 200520 号)10、关于加强山石资源保护切实维护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的意见(鲁政办发200336 号)(二)规划基准年、规划期、适用范围本规划适

6、用于山东省境内城市规划区内及周边可视范围,铁路、高速 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2000米)。基准年为 2005 年,近期到2007 年,中期到 2010 年,远期到2015 年。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山东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为指导,以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为依据,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 战略目标,从生态省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以解决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 的和谐发展,坚持科技创新与吸收、引进、推广相结合,抓住生态建设、土地 综合利用两个重点,建立适合省情的已毁山体生态

7、环境修复治理技术体系,集 中开展城市周边及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为提高人民群 众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切实保障。(二)基本原则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段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4、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促进修复治理工作的原则。5、属地化落实责任的原则。6、谁投资谁受益,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三、规划背景(一)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自然地理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东临渤海与黄海,与朝鲜半岛、日本列 岛隔海相望,北与辽东半岛相对,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安徽省、 江苏省毗邻

8、。全省东西最长距离 700公里,南北 420 公里,总面积 15.71 万平 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6。山东中部山地突起,东部丘陵起伏和缓,西南、西北低洼平坦,全省呈以 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势。境内水系比较发达,河湖 交错,水网密布。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集中,四季分 明。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东临渤海、黄海,北接京津冀经济区,南与长江三 角洲毗邻,区位条件十分优越。现辖 17 个地级市,139 个县、市、区,人口 9180 万人,人口密度 586 人/平方公里。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

9、益稳步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15490.7 亿元, 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11.3%,居全国第二位;全省地方财政收入 828.3 亿元, 居全国第四位。城市化水平达到 38。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高速公路通车 里程继续领先,已达 3163 公里,居全国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房地产业、旅游业等开始成为新的经济 增长点, 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 814 亿元,同比增长 42.1%,旅游业正式跨 入全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行列。宏观经济保持稳定运行态势,全省投资、消 费、出口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机制逐步形成

10、,环境保护和 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取得新进展。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初见成效,新的对外开放 格局基本形成。山东既是经济大省,又是一个矿业大省,资源丰富,储量大、种类齐全。 截至2004 年,已发现矿产 150 种,探明储量的矿产78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 产地1445 处。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能源矿产 7种,金属矿产 24种,非金属 矿产 44 种,水气矿产 3 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矿产 23 种。其中金、自 然硫、石膏、玻璃用石英砂岩、饰面用辉长岩、饰面用花岗岩、陶粒用粘土、 水泥配料用粘土等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露天开采的矿种以建筑石 (材)料、石灰石、建筑石料用灰岩、花岗岩、辉长石、

11、石英砂岩等为主,据 统计,2004 年全省还有露天开采矿山 4900 家。(二) 基本现状山东矿产资源开发历史久远。计划经济时期,由于重开发、轻保护,有水 快流的思想影响,部分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矿山生态环境破 坏严重。近年来山东省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对水泥、石材等各种建筑材料需求 量大增,建材矿山数量迅速增长,点多、面广,影响范围涉及城乡各地,其开 发导致的植被、景观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露天开采和工 程施工建设,遗留了大量的采石坑、凌空面、不稳定边坡和废石(土)堆,严 重破坏了地质地貌形态,使地质地貌景观变得满目疮痍,恶化了自然生态环境。 尤其是在三区两线,露天

12、开采带来的地表破坏影响更大。矿山开发遗留的高陡 边坡、废石堆成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隐患。通过调查,我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共有已毁山体400处,总面积2173.43万平方米。城市周边有已毁山体184处,破坏面积1259.63万平方表1: 山东省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分布情况统计表地市名称已毁山体数量(处)破坏面积(万m2)合计城市周边铁路、咼速公路两侧合计城市周边铁路、咼速公路两侧济南1145163764.29561.1203.19青岛493118282.93265.9416.99淄博1771057.9442.4715.47枣庄5144.570.743.83烟台89484

13、1571.01192.38378.63济宁95493.6764.828.87泰安24121255.3221.3134.01威海61233892.0947.7644.33日照101975.375124.37莱芜3032.9302.93临沂12210164.676.8157.87滨州8448.645.333.31合计4001842162173.431259.63913.8米,主要分布在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泰安、莱芜、临沂、日照、 济宁、枣庄和滨州12个地市,62个县区。铁路和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已 毁山体216处,面积913.8万平方米。涉及京沪、胶济、新胶济、兖石、胶新、 兰烟、泰肥

14、、辛泰铁路,济青、京福、日东、博莱、莱新、京沪、京木、同三、 潍莱、青银、济南绕城高速、青威、威乳、滨博、轸八、烟威、烟台绕城、威 乌、乳即高速公路。三)修复治理工作进展随着矿业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和开发强度的增加,山东 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而越发突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越来越受到各 级人民政府的关注,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国土资源部门采取 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1998 年 8 月 14 日,山东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办法颁布施行,其中 的第二十条、二十一条和三十五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做了明确规定。2002 年 9

15、月 29 日,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正式发布实施,制定了我省矿山环境保护和修复治理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提出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与修复治理的目标要求,划定了修复治理的重点区和示范区。强调必须在开发 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切实保护矿山生态环境。2003 年 7 月 25 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并公布, 自同年 9 月 1 日起施行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其中第二章对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和治理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这是我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 一个里程碑,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 法(试行

16、)的通知(财建 2003530 号)规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支出主要 用于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矿山因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和 影响,需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支出”。2005年 6 月3日,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态省建设 的意见第12 条,提出以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努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强调抓紧矿山生态的保护与恢复,重点治理采矿塌陷和已毁山体。此外,有关市、县(市、区)政府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矿山地质环境 的保护和修复治理方面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为增强社会公众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意识,省厅、各市及县(市、区)都 从实际出发,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科

17、普宣传活动。大大增强了全 社会广大群众对保护矿山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及共同参与保护地质环境、共 建美好家园的责任感,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社会氛围明显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了城市周边及高速公路两侧已毁山体的治理工 作,先后在济南、青岛、威海等地市进行试点,对一些影响周围居民生命财产 安全的山体进行了治理,已取得初步成效,积累了经验。威海市立足长远,重在治本,对位于“三线两区”可视范围内的废弃坑已、毁 山体进行综合治理。已投入资金 500 多万元,关闭治理矿山 181 个,其中历史 遗留的124个,治理面积达83万m2,栽种各类植物15000棵,垒堰填土 6000 多m3,喷涂50多万

18、m2。青岛市从 1995 年开始对采石取土矿山进行了清理, 2000 年底已将位于城 区、公路沿线及景区的 210 处采石场关停,有效控制了乱采滥挖。市政府将已 毁山体修复治理列入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决定拿出 8000 万元资金,已投资 2000 多万元对浮山进行山体整治绿化。济南市政府对此问题也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已把已毁山体治理工作列 入济南市2005 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点,制定了济南市已毁山 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划定三级保护区,并分区进行修复治理,有效的遏止 矿山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烟台市修复治理“三区两线”可视范围内的已毁山3体9处,修复治理面积 680 亩,露天采石点的修复

19、治理工作计划在三年内完成。招远市还投资 30 多万元, 组织开展了 4 次大规模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编制完成了矿山环境保护 与规划;组织建设绿色矿山示范工程3个、大型尾矿库治理示范工程2个,大 大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截止2005年,全省累计治理已毁山体71处,其中部分治理63处,全部 治理7处,治理面积284.1745万平方米,约占已破坏面积的15 %。表2 :山东省城市周边主要交通沿线两侧已毁山体修复治理情况统计表地市名称已治理数量(处)已治理面积(万 m2)投入资金 (万元)小计部分治理全部治理济南54154.4062青岛1312149.1453910烟台12111127.97045

20、61.08济宁42228.073240威海3735224.5799131.36合计71637284.17454842.44典型示范工程山东水泥厂露天采场修复治理山东水泥厂有限公司是山水集团的核心企业,为全国67家重点水泥企业之 一。多年来该厂在矿产资源方面一直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依靠科技进步,在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近几年来,对采区的绿化保护先后投资约700万元,通过种植攀滕植物、植树 造绿、修筑人工瀑布、建挡土墙等多种形式治理,均收到显著效果。其中,在 采场绿化方面,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土层较厚的地段直接栽植柏树。陡峭 地段,先砌挡土墙

21、和修人工护坡,然后再覆土植树。共砌挡土墙8000余m,垒 小型护坡2000个,植松、柏树20000棵。对104国道两侧遗留采区,通过清 运废石、换土回填等方式,运土石方约30000万m3,复垦采区约20000m2, 现回填的区域植被长势良好,达到预期效果。该方法主要适用于采石坑和非陡立边坡的治理,其优点是对水土流失起到 很好的控制作用,植被修复后能融入自然景观,并且能修复或改善其生态功能。 环境效益明显,治理费用较低。威海市露天采场治理威海市花岗岩资源丰富,但以往的无序开采也给矿山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此,1999 年市政府组织地矿和林业部门在对全市矿山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的基 础上制定了威海市矿

22、山生态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同时全面开展了城区地质 地貌保护区、铁路、主要公路两侧破坏山体的治理。按照自然环境条件,因地 制宜的采取了土石方工程、植物工程和喷涂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到 2000 年共处理陡峭坡面30万m2,垒堰总长度9000m,填土量1.8万m3,石方量 9000 m3,栽植常攀藤植物15万株,各类乔木、灌木3万棵,总投资3000余 万元。该方法适用于断面较平整、坡面陡立岩质边坡。主要优点为设计形式不拘 一格,而且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美化环境和改善视觉效果之目的。喷涂措施在当 时取得一定的效果。青岛市广饶路边坡治理2003 年,青岛市对广饶路居民区附近的高陡边坡实施了治理。在前期

23、勘查 工作的基础上,分区段制定处理措施。对已处于破坏状态的块体进行清理,对 大的危岩体进行捆绑式处理,在危岩体两侧施工锚杆,用钢筋连接,使危岩体 处于稳固状态,并在坡角处砌筑挡石墙。在立面上进行岩钉加固、挂网喷砼处 理,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为居民营造赏心悦目的氛围。工程治理在喷砼时采取(铺塑、木格栅)隔离措施,平面绿化采取予留格 栅,然后置土植草,尽量减少对已成活树木的破坏,特别是稳定岩体地区应预 留出树木生长存活的空间。工程治理面积9310.5 m2,锚杆38共501m,砼喷1122.94 m3,初喷厚度50mm,工程治理总费用为347.78万元该工程建立了紧邻居民区高陡边坡的治理模式。

24、(四)、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由于起步较晚,资金不足,治理效果不理 想,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1、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缺乏广泛深入的宣 传,资源忧患意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只注重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 效益,而忽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缺乏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基 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开采过程中未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从而加重 了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增加了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难度。2、有关法规操作性不强,相关制度难于落实,监督管理不规范。 目前涉及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较多,但多数为宏观的指导条款,操作

25、性不强, 在实际运行中难于操作,导致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监督管理不规范,存 在着多头管理和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矿山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恢复治 理工作的全面实施。3、矿山生态环境防治规划滞后,治理机制尚未建立。长期以来,我省矿山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缺乏统一规划,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缺乏统一 部署,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尚未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严重滞后经济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4、山体治理的经验不足,治理方法和手段尚处于探索阶段。我省早期治理工程大多采用喷涂措施,其优点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美化环 境和改善视觉效果之目的。缺点是治标不治本。喷涂效果不易长期保留,而

26、且 经长期风化褪色或脱落剥离后容易造成景观二次破坏,使之与周围环境更不协 调。现已不提倡采用此方法,其他治理方法尚处在探索阶段。5、治理资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健全。对于历史遗留的已毁山体的修复治理,还没有建立正常的资金投入渠道。已开展的山体修复治理资金主要来自地 方政府和开发利用矿山土地的企业,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资金十分单薄, 治理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四、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我省已毁山体修复治理的法规体系;建立完善已毁山体修复治理 工程的监督管理体系,有计划的开展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全面消除历史遗 留山体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改善提高全省矿山生态环境质量。逐步 形成与山东省

27、生态省发展新格局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矿山生态环 境新局面。(二)近期(至 2007 年)目标1、初步建立已毁山体修复治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和已毁山体修复治理的运行 机制。2、探索已毁山体治理方法和手段,初步建立因地制宜的修复治理模式。3、对全省 393 处需治理的山体,近期以城市周边为重点安排 234 处治理, 进行生态复绿、景观再造等治理工程,其中 7 处为重点治理矿山。时间安排: 2007 年6 月底前,完成城市规划区及其周边可视范围内的被毁山体治理生态复 绿;至2007年底,城市周边及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可视范围内70%的被毁山 体得到治理。三)中期( 2008-2010 年)目标1

28、、建立已毁山体修复治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和已毁山体修复治理的运行机 制。2、逐步完善已毁山体的修复治理模式。3、以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安排 113 处治理,进行生态复绿、景观再造等 治理工程。时间安排:利用5 年的时间,在2010年底前,山东省城市周边及铁 路、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已毁山体修复治理率达到90 %;(四)远期( 2010-2015 年)目标1、健全完善已毁山体修复治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和已毁山体修复治理投入机制,使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形成长效 机制。2、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水平。3、在近期和中期治理的基础上,以铁路沿线已毁山体修复治理为重点,

29、实现城市周边及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已毁山体的全面修复。五、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部署(一)总体要求根据已毁山体分布特征及其对周围景观影响程度,按照山东省生态省建 设规划纲要的要求和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已毁山 体的修复与治理工作首先要消除矿山地质灾害的隐患,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 性降到最低程度。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宜耕则耕,宜林则林”。治理工程做 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治理效果力求达到景治合一,与周边景观相融合。逐步修复自然生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二)修复治理工程安排为切实做好已毁山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保证我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与修复治理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

30、我省实际,结合生态省建设规划要求, 对“十一五”期间2和010 年以后已毁山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进行规划,优先 安排对人居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治理效益显著的山体,遵循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原则,先治理可能形成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后治理无灾害威胁的;先治理危害性大的,后治理危害性小的;先治理规划区 内的,后治理规划区外;先易后难;先治理生态环境敏感的,后治理较不敏感 的。对已毁山体分期分批,逐步进行治理,以此带动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 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修复治理工程安排见附表)。1、近期(至 2007 年)全省共有 393 处需治理的山体,近期以城市周边已毁山体

31、生态环境修复治 理为重点,兼顾规划区内及附近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安排 234 处进行治理, 其中将济南市区燕翅山、青岛市崂山区北宅办北涧采石场等 7 处作为重点治理 工程,探索科学的治理方法。至2007 年 6 月底前,完成城市规划区及其周边可 视范围内的被毁山体治理生态复绿;至 2007 年底,城市周边及高速公路、铁 路两侧可视范围内70 %的被毁山体得到治理。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优美、健 康的生活与居住环境。2、中期( 2008- 2010年)重点治理高速公路沿线已毁山体,京沪、日东、同三、青银、青威、威乳、 滨博、轸八、烟威、威乌、乳即高速公路两侧是治理的重点。在近期治理的基 础上,到

32、2010 年,城市周边及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已毁山体的修复 治理率达到90%。3、远期( 2010- 2015年)在近期及中期治理的基础上,重点治理铁路沿线已毁山体,包括胶济、京 沪、新胶济、兖石、胶新、兰烟、泰肥、辛泰铁路等。至2015 年,实现城市周 边及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已毁山体的全面修复。(三)修复治理重点工程根据已毁山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治理目标的功能特点,确定已 毁山体治理重点工程 7 个,划入近期治理。1、济南市燕翅山燕翅山位于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东200m,人口密集区,山体总面积19.05 万平方米。由于早期铁矿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和山体高陡凌空面,立

33、面面积 0.239 万平方米,底部8.551 万平方米;引发山体开裂、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 的发生,山脚环绕堆积的渣石堆存在渣石流隐患。该废弃矿山为 2005 年治理重点工程,已开始治理。治理类型:综合治理, 自然生态环境恢复型。采取削坡、清坡,裂缝充填、边坡喷播复绿,底部植树 复绿等综合治理措施,已初见成效。2、青岛市崂山区北宅办北涧采石场北宅办北涧采石场位于北涧村北部,距滨海大道750m,开采面为不规则扇 形,最大立面高度为34m,采石立面面积约为1700m2,采石场区面积约为 3000m2。坑边岩石松动,危岩耸立,扇面顶端与公路之间的相对高差在230m 不等,在冻融、降水及震动作用下,极

34、易发生滑塌、崩落,对附近村民和公路交通构成威胁该采石场已列为 2005 年治理重点工程,采取削坡、危岩清理,阶梯状错落 框架结构主体的施工,挂网喷播复绿,底部植树复绿等措施,通过治理达到生 态环境修复的效果。3、山东曲阜九龙山汉墓采石场九龙山位于曲阜城南,原有各类采石场 35 家,现已全部关闭,遗留大量的 危石、残丘、陡崖、废石堆等。本次治理范围南北长 220m ,平均斜坡宽 50m, 面积11000 。采石面高i2-30m不等,坡度60°-80°。该采石场为 2006 年治理重点工程,北区拟采用台阶式覆网加固后客土喷播 复绿措施,南区采用摩崖石刻景点设计和景观生态恢复相结

35、合的治理方案,通 过治理达到景观再造的效果。4、烟台系山采石场 系山位于牟平城区以北至养马岛地段,目前山体已基本消失,采场面积250000 m2o该采石场为 2006 年治理重点工程,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由地矿行政主管 部门发放采矿许可证,对残留山体开采、清理后,进行土地复垦综合利用,达 到土地整理的目的。5、威海西曲阜新卫矿坑该矿坑位于环城路西曲阜段西 800 米, 2003 年关闭,已开采部分占整个 山体2%,立面18600 m,底部19700 m2o 2003年曾利用政府和社会资金约9 万元,进行喷涂治理11300 m,栽种植物5000余棵,面积3100 m该采石场为 2006 年治理重

36、点工程,治理类型为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环境恢 复。治理措施为削坡、危岩清理,进行阶梯状错落框架结构主体的施工,挂网 喷播复绿,底部植树复绿。6、青岛市崂山区牟家限采治理区牟家限采治理区位于中韩街道办事处牟家村张村河东南,中心坐标为东经 120°000,北纬36°910,该区采石坑达30多个,已经形成长1020m,平 均宽度257.5m的不规则多边形采石区域,面积327700m2,区内相对高差达 1 00 m 。区内陡坎林立,地质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潜在的 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隐患极大。该采石场为 2006 年治理重点工程,治理类型为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环境恢 复

37、型。治理措施为采场微观地形修整,复垦绿化,对低于最低开采标高的采石 坑、穴,进行回填、平整、夯实。7、日照经济开发区奎山风景区采石场奎山南侧采石场位于日照市区南,距上海路 800 米。分布区内 6 个较大采 石场, 30 个小型采石场组成,分布在奎山岩体的东、南、西三侧。开采标高+120 +60米。采场立面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底部总面积45万平方米,总采石 方约为 900 万方。占山体 8%。奎山南部山体由于多年开采,植被锐减,岩石裸 露,断壁凸现,岩石松动。已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和影响。该采石场为 2006 年治理重点工程,治理类型:综合治理,自然生态环境恢 复型。治理措施:削坡

38、、危岩清理,进行阶梯状错落框架结构主体的施工,挂 网喷播复绿,底部植树复绿。表3:已毁山体修复治理重点工程工程名称治理面积(平方米)主要工程措施投资 (万元)资金来源济南市燕翅山矿山地 质环境治理87900危石清理、锚固、修建 挡土墙、网格护坡、喷 护、坡面绿化等3437第一期工程需345 万元,国家补助两 权使用费及价款 200万,其余资金 由济南市政府筹集青岛市崂山区北宅办 北涧采石场治理3500削坡、危岩清理,进行 阶梯状错落框架结构 主体的施工,挂网喷播 复绿,底部植树复绿200第一期工程200万 元,国家补助探矿 权采矿权使用费及 价款山东曲阜九龙山汉墓 采石场治理260000台阶式

39、覆网加固后客 土喷播复绿、摩崖石刻1958政府和社会资金烟台系山采石场250000对残留山体进行开采、 清除后,进行土地复垦 综合利用。750政府和社会资金威海西曲阜新卫矿坑38300削坡、危岩清理,进行 阶梯状错落框架结构 主体的施工,挂网喷播 复绿,底部植树复绿。306政府和社会资金青岛市崂山区牟家限 采治理区350000采场微观地形修整,复 垦绿化,回填、平整1010企业日照经济开发区奎山 风景区采石场510000削坡、危岩清理,进行 阶梯状错落框架结构 主体的施工,挂网喷播 复绿,底部植树复绿。4080政府和社会资金四)修复治理方法及措施已毁山体的修复与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

40、因地制宜,采取工 程和生物治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并追求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已毁山体的修复与治理,首先要消除矿山地质灾害的隐患。对可能引起地 质灾害的残坡积物进行清除或采取加固措施,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对可能诱发 地质灾害的废石堆要构筑稳定的拦石坝,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 度。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矿山地理位置、景观特征及开发功能确定治 理目标,“宜耕则耕,宜林则林”,或建设为林地、耕地,或为建设用地、公共绿 地,或为旅游娱乐用地。积极探索矿山复垦绿化的新方法、新工艺,提高山体 生态治理效应。山体修复与人工造景结合起来,尽最大努力做好与

41、周围自然环 境的协调统一。1、治理工程方法根据山体的规模、位置、坡面的产状及山体残留情况等微地貌特征,借鉴 以往治理的经验,因地制宜,可采取刷方减载、排水、回填压脚、喷锚支护、 预应力锚索、格构锚固、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和边坡复绿等多种工程相结 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刷方减载工程:一般包括边坡后缘减载,表层滑体或变形体清除,削坡降低 坡度以及设置马道等工程,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排水工程:即依照实际地形,选择合适的位置,开挖土沟、盲沟或浆砌排 水沟,将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出边坡。回填压脚工程:采用土石等材料堆添边坡前缘,以增加边坡抗滑能力,提高其 稳定性.喷锚支护工程: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构筑物

42、.适用于岩质边坡.预应力锚索工程: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格构锚固工程: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进行格栅 在挡土墙里面栽种耐旱抗痨的植物,如乔木、灌木、草种、常青藤等植物,达 边坡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固定的一种滑坡综合防护措施。重力式挡墙工程:依靠自身重力式边坡保持稳定的构筑物.土质边坡高度不 大于8m,岩质边坡高度不大于10m时,可采用此种方法.扶壁式挡墙工程:适用于土质填方边坡,其高度不宜超过 10m.边坡复绿工程:让受损坡面再造和重建植被的过程 。主要有铺草皮法、植 生带法、三维植被网法、香根草篱法、挖沟植草法、土工格室植草法、浆砌片 石骨架植草法、藤蔓植物法、喷混

43、植生法、客土吹附法、种子喷播法、栽植木 本植物法和厚层基材法。2、防治措施根据调查资料,已毁山体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陡崖型:开采面积较小,坡面产状近乎直立的,可采用危石清理、锚固、 锚索网固、喷护加固、修建挡石坝、人工促进自然复绿等措施。也可采用摩崖 石刻、雕塑等艺术加工法,使其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对于靠近居民区的山 体治理,应考虑尽可能少的采取清坡石方量,仅对个别已处于破坏状态的块体 给予清理。人工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一般很难修复到其原始地形地貌景观,在实行景 观修复设计中,对地面地形的修复要与区域地形、地貌相融合,人造景观与区 域大环境相协调。对有条件地段,应尽可能采用生物工程技术,

44、最大限度的修 复其生态功能。坡面较平缓:采取厚层基材法,先对斜坡进行技术处理,然后制备好喷附 土喷射到斜坡上,再喷播种植耐旱、速生等适合生长的植物进行绿化。破损严重、山体残留较少: 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由地矿行政主管部门 发放采矿许可证,对残留山体进行开采、清除后,进行土地复垦综合利用。六、主要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使治理工作法律化、制度化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 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完善有关法规和制度,使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法律化、 制度化。在现有法规、办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收 缴管理办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办法等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提高相关 法规的可操作性,使我省的已毁山体修复治理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加强领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