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庄子语言观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发杨万里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成都 610041邮箱:yunxue.5921摘要:庄子对语言的观点散见于立足于对庄子文本的解读,系统论述了庄子的语言观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启发当代师者应具备真才实学;“道不可言”、“言不尽意”启发师者应教授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大辩不言”、“行不言之教”启发师者打破单一语言教学模式,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最后,“得意而忘言”启发师者教学的目的不应是书本,而是学以致用。关键词:庄子;语言观;教学;改革The Inspiration of Zhuangzis View on Language on Contempora
2、ry Teaching ReformYang Wanli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u,610041.Abstrac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reading of the Zhuangzis text,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inspiration of Zhuangzis view on language on contemporary teaching reform. “Who knows dont s
3、peak, the speaker does not know.” can inspire the contemporary teachers should have the real ability and learning; “Theory can not be said.” and “Language can not express ideas.” inspire teachers should teach students the ability to explore new knowledge; “The great debate is not debate.” and “The S
4、age carries on wordless teaching.” inspire teachers to break the single-Language Teaching; At last , “Only keep the meaning of the utterance but forget the way it is uttered.” inspires teachers the objective of teaching should not be books, but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Key Words:Zhuangzi; View on la
5、nguage; Teaching; Reform庄子名周,约生活于公元前369286年,战国时蒙人,曾作过漆园吏。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道家的又一领军人物,其思想虽“要旨本归于老子之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庄子对老子的学说却有所突破,在其后的两千多年的历程中,深深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诸多思想。本文即从庄子的“语言观”出发,来探讨其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发。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启发我们对当代的师者提出新的素质要求。庄子·知北游中指出:“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庄子指出,“道”是不能言说的,只能靠身体力行去影响别人。接下来他又借虚设的人物“无始”的口说:“有
6、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这段话告诉我们,不明白“道”为何物,也不要急着去询问他人,因为被问的人自己也不能用语言解释清楚。那么想要求“道”的人是不会得到正确答案的。真正体悟“道”的人是不会用空洞的言语去向别人传“道”的,那些整日口口声声说自己得“道”的人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得“道”,而只是用虚妄的语言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罢了。庄子认为“道”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一切事物的根本出发点。那么“道”是不断变化着的,不可言说的,真正想得“道”的人不应该寄希望于别人的言传口授,而真正得“道”的人也不要一味的将自己所认为的“道”向别人灌输,与他人争辩,因为庄子说“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不
7、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庄子·知北游)大道既然是看不见,说不出的,那些整日口若悬河急于向他人证明自己得“道”的人,其实是对大“道”毫无认识的昏庸之辈。只有默默地去体悟,达到“坐忘”“心斋”的精神境界,才能使自己无限接近于“道”。当代的师者应从中悟出身为人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即真才实学。作为老师要想教导他人,首先自己要有丰厚的学识。而要想具备深厚的学识,仅靠一味的向他人求教是没用的,否则只是在传播他人的思想,而不是弘扬自己所悟之“道”。再者,即使你甘愿传他人之“道”,也不能真正传其“道”,而只是传他人之“道”的躯壳和糟粕罢了。有一种老师,是所谓的“言者”,整
8、日只会夸夸其谈,课堂上如传教士一般滔滔不绝,课下和不与他观点相同之人争得面红耳赤,看似博闻强识,实际上却是胸无点墨的伪智者。真正好的老师不应该向学生灌输自己的理论观点,而是引导学生去形成自己的思维套路,形成形态各异的属于学生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庄子说:“知道易,勿言难。知而不言,所以之天也。知而言之,所以之人也。古之人,天而不人。” (庄子·列御寇)意思是要认识“道”并不难,难的是不去论说“道”。老师有自己的“道”,但不应去妨碍学生自己追求心目中的“道”,即使此“道”非师“道”。既然物各有性,就应该宽容不苛,接纳各种人才,兼收不同思想,使教育能够顺应各人的特性,人尽其才,而无被遗弃
9、之人;能够顺应物情,使物尽其用,而无被遗弃之物。所以,师者应该“不言”,“不言”并不是无知,而是开放学生们的思路,当学生与老师在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上不同时,师者不应该去限制和“纠正”,唯此才能教育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二、“道不可言”、“言不尽意”启发我们改革教学内容。庄子强调,“道”“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庄子·大宗师)至大无外、至细无内的“道”属于“形形”者,是各种有形之物的创造者,但是“道”本身是无为无形的,也不是某种有形之物创造的,不应当也不可能用言词加以名状,所以说“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 (
10、庄子·知北游)“道”具有不可言传的神秘性,语言并不能成为“道”的载体,因为“言不尽意”。庄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如果就其表面上的局部差异来看,是能够区别的。而事物内在的性质与规律却都统一于“道”,是万物齐一的。“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 (庄子·齐物论)如此神秘的“道”却是不可言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语言的限制性。言语所能传达的仅仅是人们认识到的极少量事物的外在表象而非事物的内在本质与规律。“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致意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 (庄子·秋水)“言
11、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 (庄子·则阳)对于智之所能知、言之所不能言的东西,言语就失去了效用。庄子还说:“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 (庄子·则阳)一般的能够看得见的事物,即形而下的东西是可以用语言来言说的,而真正隐含在其中的大“道”却是虚无缥缈的,其大义也是语言所不能承载的。因为此“道”不可言,“言而愈疏”。可见,语言只能表示有形的事物,而包蕴万物的“道”却是不能用语言来传达的。当代的教学应将教授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一些老师自认为自己口才极好,于是专心致力于填压式的传统言语式教学方法。殊不知,真知如“道”,是不可见、不可言尽其意的。
12、老师所应教授学生的不应是真知本身,而应该是去探索和认识真知的方法。知识的掌握必是一种既有认识特质又有实践因素的精神活动,它凝聚着个人独特的思想经历和生活经验,因而是一种难以用理论语言表述的、无固定逻辑轨迹可循的精神过程。而传统的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言语式传授,误以为语言是万能的,能解说万物,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无限的知识。老师最应该教给学生的不是固定的知识,而是去探索新知的能力和手段,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庄子看来,书本上的语言并不是“道”,只是他人的糟粕罢了。“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
13、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庄子·天道)。人们常常看重的是书本知识,殊不知书本只是用文字记录语言的结果,是一些形状与颜色而已;而语言尽管能传达某些思想意义,但也仅仅是一些名称与声音。所以,真正的教学不只是教授书本的知识,而应该学以致用,通过书本去体认客观世界。如果只是将课本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则只会教育出专心啃书本、缺乏实践能力的学生。读书的能力并不能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动手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庄子·天道篇中讲了一则寓言,其中一个叫“轮扁”的木匠说
14、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做车轮,榫头做得松了就会宽滑而不牢固,做得紧了就必然涩滞而安不进去。如何做到松紧适宜,其中确有技巧存在,但我手知道怎么动,心知道怎么想,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我无法向我儿子解说清楚,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学会这门手艺。”从中可以看出,真正的能力是需要实践去得来的,书本根本实现不了传“道”的愿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沿着老师和书本的语言描述形成自己虚拟的方法,殊不知离真正的能力相去甚远,他们最终只是老师和书本的传声筒而已。总之,老师的任务不应该只是传授书本知识,不应为了应试强迫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而应该多传授得“道”、达“意”的方法和途径,使其成为虚怀若谷,随物应变的真正智者。
15、三、“大辩不言”、“行不言之教”启发我们应改革教学手段。 “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庄子·齐物论)这句话告诉我们真理是不能被言说的,而每个人所坚持的真理无非是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说白了就是自以为是。世人喜欢和别人争辩是非,喜欢制造一种唯吾独尊的局面。这种在功名利禄等私欲的驱使下与他人的争辩实是徒劳无益的。处处与人争辩,时时将“道”挂在嘴边向他人宣扬者其实都是些对“道”毫不了解而自以为得“道”的人。他们固执己见,想通过争辩来战胜别人以达到宣传自己思想主张的目的。殊不知有些人为了争辩而争辩,以至于沉迷其中,陷入误区,大肆搜罗例证,广积文辞,最后却在进行着“坚白同异”之
16、类的毫无意义的怪论。庄子认为,真正体“道”的人是不会与他人争辩的。“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庄子·齐物论)老子也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在他看来,“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受他人言辞所左右,也不为世俗之私欲所驱使,最终得道。蒋锡昌编著,老子校诂,成都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第466页。那么何谓“行不言之教”呢?不言如何教?在世人看来此论颇为荒谬,而仔细审之,则会发现世俗之教育只是浅层次的平庸之教,而“不言之教”才是深层次的高明之教。庄子
17、·德充符中有一段话:“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从此段话可以看出,王骀的教育方式是与孔子之教相异的,但是他的“不言之教”却能让学生空着肚子去,满载知识而归。这样的教学方式就连孔子也十分崇敬,想要拜他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这种在任何时候都不用言辞去教导学生的教学,却能使学生无形中心领神会,难道不是很高明吗?之后孔子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庄子·德充符)如此看来,如果让学生达到一种“坐忘”“心斋”的“止”的境界,则能排除一切世俗纷扰,“道”自然现
18、于其前,哪里还用得着语言呢?当代社会中,我们的教学应打破传统的单一语言教学模式,使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师者不应向学生完全“辨明是非”,而应给学生的思想留有自由思考的空间;为人师者应用自己的德行去陶冶自己的学生,多用“形象的言”少些长篇大论的“教言”。作为一个师者,独抒己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是必需的,但喜好争辩,互相攻击异己之论,则难免会囿于“坚白同异”之类的怪论。师者不应该进行自以为是的狭隘治学,不应通过与他人争辩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应既不参与世俗的争辩,也不为世人的言辞所左右,始终保持一颗自由的心灵去探求真知。在教学过程中尚无是非标准之论不应妄下结论而束缚学生之思想,应该向学生阐述学
19、术前沿各家各派的论点而不作一己之辩,真理、大道由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使其慢慢浮出水面,大是大非则不辨自明。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此为上策。教有不言之教,即不言而使人达意。当然不是说课堂上老师一言不发,而是指真正的教育应该多用老师的德行去熏陶学生。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喜欢长篇大论地去教导学生如何去做,喜欢将自己的思想主张奉为圭臬,而把他人的观点贬得一无是处。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束缚于一家之言,蒙蔽了追求真知的眼光,而且还令大多数学生十分反感,以至于丧失学习的兴趣。在学术上面,师者应有一颗宽广的心,虚怀若谷,只有具备大海一样的心胸,才能有容纳百川之量。真正的良师能够接受百家思想,集
20、众派之所长为己所用,唯有此道方能成为大师。而同时也能无形中使自己的学生感染师德,从而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远。教学中,多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手段,少些平铺直叙的呆板讲解之言,无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庄子深刻理解了“道不可言”、“言不尽意”,但怎样用语言最大限度地传道呢?他的“不言之教”在我们看来应理解为不去呆板的教学,在少言的同时力求言而有意。庄子最大限度发挥了语言的表达作用,即大量使用寓言故事来传达自己所要说明的道理。历史证明,此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使自己的理论跃然纸上,更增加了语言的“表达效率”。如“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
21、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庄子·应帝王)庄子用“混沌”的寓言故事,让人很轻松的就体会到依顺自然的道理。庄子难以言传的“道”,就这样用一个个形象的寓言展现出来,并且流传下来。如果当代的师者也能学习庄子的形象说教方式来为学生教学,相信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无尽的兴趣,还能让其轻松地获取知识。如果老师把道理非常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则既避免了繁琐枯燥的讲解,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创造力。四、“得意而忘言”启发我们改革教学目的。庄子明确提出了“得意而忘言”的语言观。庄子·外物中有一段话如下:“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
22、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首先,言语本身并不是意义,要想真正理解“意”必须要忘言;其次,语言只是达意的手段,如果仅仅束缚于语言,就很容易造成“得言而忘意”的后果,这是得不偿失的;最后,要想得意,必须忘言,固定不变的语言是不能传达不断变化着的“意”的。总之,庄子认为,如果我们只是把语言牢牢记住,是不能真正把握其中的真意的。庄子很明确的提出了语言工具论,即语言只是表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得意”;而要“得意”即理解其内涵,就不能被言辞的外表所蒙蔽和束缚,必须抛开在一般人看来“大而无当,往而不反”、“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庄子·逍遥游)的言辞外表。庄子的语言观对后世影响颇大,在吕氏春秋·离谓中也有类似的观点:“言者以谕意也。言意相离,凶也。”“夫辞者,意之表也。鉴其表而弃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临时仓储设施租赁及管理服务合同
- 标准新工程设计合同样本
- 2024年多人合伙共盈合同书范本
- 2024年度智能仓库设备安装合同
- 代销协议书范例2024
- 全面房屋装修合同模板集成
- 出口业务代理协议范本
- 2024物流合同范本
- 常见劳务派遣委托协议样本
- 广州建设工程装修施工合同范例
-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巨型水电站规划方案
- 广西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申报表
- 城市经济学习题与答案
- 国开成本会计第14章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大班科学:《树叶为什么会变黄》课件
- 1到50带圈数字直接复制
- 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分类
- 幼儿园中班数学《有趣的图形》课件
- 《规划每一天》教案2021
- 草莓创意主题实用框架模板ppt
- 山大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第5章 口腔种植外科-1概论、口腔种植的生物学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