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黄济津工程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环境保护_第1页
从引黄济津工程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环境保护_第2页
从引黄济津工程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环境保护_第3页
从引黄济津工程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环境保护_第4页
从引黄济津工程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环境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收稿日期:2009-10-20作者简介:史洪飞,男,河北省沧州水文局工程师,大学专科毕业,主要从事水资源研究工作5水资源研究6第31卷第1期(总第114期2010年3月水环境从引黄济津工程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环境保护史洪飞1,哈建强1,李春光2(1.河北省沧州水文局,河北沧州061000; 2.河北省张家口水文局,河北张家口075000摘 要:通过对引黄济津工程调水水质变化情况的分析,类比分析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变化情况及其水环境保护效果,并提出了保护意见。关键词:引黄济津;南水北调;水环境;保护1997年以后,华北北部地区持续严重干旱,降雨量仅为多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的30%,潘家口水库蓄水量

2、为3.3亿m 3,蓄水量接近了死库容,已不能满足天津市的用水之需,天津市城市用水发生了危机。天津市虽千方百计采取节水措施,实施限量供水,日供水量由正常的220万m 3压缩至158万m 3,2002年甚至压缩151.7万m 3,仍不能满足城市用水要求,经国务院批准分别于2000、2002、2003年和2004年4次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共计引水15.88亿m 3,有效地缓解了天津市水资源的紧张局面,保证了天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引黄济津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最近4次引黄济津工程调水路线主要利用现有渠道和河道,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位山闸引水(Q =100m 3/s,经位山三干渠到临清市

3、引黄穿卫枢纽,然后进入河北省境内的清临渠、清凉江、清南连接渠,在泊头市进入南运河,在九宣闸进入天津市,再分两条路线,分别进入市区和北大港水库,输水线路全长580k m 。1.2 水环境保护措施1.2.1 输水沿线保护措施调查表明引黄济津工程沿线每天排入输水线路的污水达到7.75万t ,主要污染物COD 排放量为209t 。为确保水质安全,采取清污分流,实施截污改排工程,共完成河道清淤44万m 3,土方537万m 3,改建桥梁45座,封堵排污口门1386处。北大港水库位于天津市大港区的独流减河尾闾南侧,是一座平原水库,占地面积160k m 2,正常蓄水位为7.0m ,相应库容为5.0亿m 3,引

4、黄济津工程期间作为调节水库向市区供水。北大港水库所在地区在历史上为洪沥水之古泻湖,逐渐演变为海进海退盐碱荒芜的渍水之地。1982年人工围堰建坝形成水库,水库周边地区及库底土壤属于盐化土壤,含盐量较高一般在0.2%1.5%之间,水质极易咸化。为保护北大港水库水质,调水前采取了/先清库、后洗库0的保护措施,建设50m 3/s 排咸闸一座,在库内开挖8.75k m 排咸沟,将水库内原有的近1000万m 3咸水排出,并对库底进行清洗。2 引黄济津工程水质变化趋势分析2.1 沿线水质变化趋势分析2000年引黄济津工程统一布设4个水质监测断面:崔庄(位山引黄渠首沉淀池下、刘口(穿卫枢纽,山东与河北省界、代

5、庄(入南运河,并向沧州分水、九宣闸(入天津市。从2000年10月位山闸开启至2001年2月关闭,黄河位山闸累计供水8.66亿m 3,历时112d 。从黄河位山引水流量为100m 3/s ,水质为Ó类,到达天津九宣闸流程共8d ,从输水第4天开始水质逐步稳定后,各断面水质均能达到地面水Ó类标准,大部分时段水质达到Ò类。因河道内存积的污水,大约4000万m 3黄河水不能达到Ó类要求。由于河道内原蓄存有部分积水及污染物,水头到达天津市九宣闸时,水质较差,为超Õ类,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等污染物均超标。随后水质逐步好转,至第4天各项指标已达到地

6、面水Ó类标准,高锰酸盐指数由17.8m g/L 下降到4.1mg /L ,挥发酚、氰化物、砷、汞、铜、铅、锌、镉等重金属均未检出。23第10天以后,水质基本稳定在Ò类。表1 九宣闸断面水质监测情况 m g/L日期溶解性总固体溶解氧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氟化物亚硝酸盐水质类别2000/10/21(第1天11705.728517.80.041.260.108>Õ2000/10/24(第4天5426.81284.10.020.790.097Ó2000/10/30(第10天5126.396.23.60.010.720.078Ò输水期间,从位山

7、刘口代庄九宣闸沿程除溶解性总固体稍有减少的趋势外,高锰酸盐指数及氯化物等各项参数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减少或增加的规律性变化,其含量水平相当,且各监测断面从第10天输水稳定后至输水结束也没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规律。主要是由于水质达到Ò、Ó类后,平原地区河道的高锰酸盐指数、非离子氨等污染指标已基本达到当地水环境背景值的水平,因此不会呈现出明显的沿途自净规律。表2 引黄济津输水期主要污染物平均值 m g/L8.146584.53.90.73 图12002年引黄济津过程中,12月21日山东与河北交界的穿卫枢纽监测断面氨氮超过III 类标准所规定的1m g/L ,为I V 类。此后,沿线位

8、山至穿卫枢纽段氨氮持续轻微超标,介于III 类I V 类之间,但经过沿途的降解,到达天津九宣闸时氨氮达到III 类,仍然满足输水要求。从2003年1月6日起,九宣闸断面水质开始超标,为I V 类。至1月16日九宣闸断面水质一直在I V 超V 类之间,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经过对黄河干流花园口、高村及位山、穿卫枢纽、九宣闸等5个断面水质分析,自2002年12月21日至2003年1月16日引黄沿线水质超标主要是由黄河干流花园口至位山段污染造成的。2.2 北大港水库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为说明北大港水库水质咸化程度,2004年引黄济津工程期间选取九宣闸和十号口门(北大港向天津市区供水口做了专门

9、对比分析。此次引黄济津调水过程从2003年9月开始,至2004年1月7日结束,北大港水库共收水3亿m 3。北大港水库向天津市供水从2004年1月6日开始,至2004年5月21日结束。表3 北大港水库氯离子变化趋势分析 mg/L监测断面监测日期氯离子浓度监测断面监测日期氯离子浓度九宣闸2003-09-2347.9十号口门2003-08-176972003-10-1097.22003-10-015982003-10-2137.72003-10-311842003-10-3143.22003-11-111772003-11-1247.62004-12-011552003-11-2157.42004-

10、02-021552003-12-1871.82004-02-251752003-12-3176.22004-04-192372004-01-0578.12004-05-11258引黄济津期间九宣闸断面黄河水氯离子平均浓度为61.9mg /L ,波动范围在37.797.2m g/L 之间。北大港水库蓄水前氯离子浓度大约在600700m g/L 之间,随着黄河水的不断引入氯离子浓度不断下降,降低到155m g/L 。经过4个月的蓄存后氯离子浓度回升到258m g/L 。3 对南水北调东线水环境保护的指导意义3.1 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相似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于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接小运河至临清,立交

11、穿过卫运河,经临吴渠在吴桥城北入南运河送水到九宣闸,再由马厂减河送水到天津北大港。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k m,其中黄河以北493k m 。过黄河水质达Ó类标准,设计流量100m 3/s ,到天津50m 3/s 。输水时间安排在汛后的10月至翌年5月。引黄济津工程路线与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北段规划输水路线走向、输水规模、输水方案、输水时间和环境背景基本相同。引黄济津工程采取清污分流措施,对沿线的排污口门进行了封堵,形成清水走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采取截污导流工程,对现在排入输水干线的污水进行治、截、蓄、导、用,处理后污水不再进入输水干线。两者水环境保护方式基本相同

12、。3.2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环境的类比分析引黄济津工程路线与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北段规划输水路线走向、输水规模、输水方案、输水时间和环境背景基本相同,因此引黄济津工程输水期间水质的动态变化分析可以说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质变化情况,即采取截污倒流工程后,过黄河水质达到III 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小运河临吴渠南运河天津输水线路,沿线收水水质均能满足Ó类要求。2000年引黄济津工程受河道内存积的污水的影响,到天津后大约4000万m 3黄河水水质不能满足III 类要求。输水沿线(下转第27页24图是通过标准物质来检查分析方法的变异性,评估与控制分析测试的质量,从而达到实验室内质量控制的目

13、的。而可以尝试将标准物质用同月监测的水样参数代替制作均值质控表,从而达到方便、快捷地了解同月水样水质的变化情况,分析可疑值出现的原因。所以,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我们只要对每个监测站点所检测的参数建立逐月均值质控表,就可以很快知道所检测数据是否异常,如检测数据异常,为了保证化验员出具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可及时启动5离群实验室的纠正程序6Y WEC/CX282008程序文件查找原因,进行及时纠正。如离群原因不属仪器或试剂造成,而是由于水体本身受到污染所致,我们可以根据逐月均值质控表,第一时间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汇报水污染的种类及浓度,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参考文献:1李青山,李怡庭.水环境监测实用

14、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姚运先.水环境监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上接第24页清凉江、南运河和北大港水库等处底泥中的重金属和氰、挥发酚等有毒有害物质,并未对输水水质造成污染,说明河道底泥对水质的污染程度远远小于入河排污口。因此可以推断底泥对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水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引黄济津工程的情况看,北大港水库水质受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咸化,氯离子浓度逐渐升高,4个月后超出地面水Ó类标准,水中的氯离子含量比所调水有较大变化。3.3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环境保护的启示通过对引黄济津工程输水的水质类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通水初期,水头

15、不可避免地受河道内蓄存积水和污染物的影响,输水水质暂时不能达到III类要求,必须弃去部分水头。因此,应在北大港水库进水口前设置涵闸,将每年的输水水头弃去,用于农业灌溉。通过对2000年度引黄济津应急输水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北段水质没有明显的自净规律,若过黄河的长江水质达不到III类,输水沿线各分水口门的水质将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黄河以北段的各项截污导流工程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黄河以北段的水质将取决于过黄河后的调水水质。要确保黄河以北段的输水水质,必须使过黄河水质达到III 类水标准。在输水过程中,底泥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溶出,对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水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有部分河段现在过水能力不足,需要进行扩挖,无需另行疏浚底泥,如南运河(捷地九宣闸段、马厂减河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冬四月冰期输水,输水渠道渠首与渠尾同日气温极低值相差3e4e,使得流冰及冰盖的形成时间差较大,极易发生了冰阻,使水位抬高,流量降低,堤防漫溢决口,使输水完全中断,威胁输水安全。北大港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节水库,水质咸化不可避免,为减少废弃水量,节约水资源,可以通过减小水面面积,增加水库深度,/先清库、后洗库0,合理调度运用等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