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11常见行业的职业病危害与防护常见行业指机械制造业、焊接作业、电镀业、塑料业、制鞋业、印染业、造纸业、家具业、水泥业、电池业等,这些行业或多或少都 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文对这些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 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1 1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金 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作业。(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 1)粉尘。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 冷却后即成铸件, 此过程称为铸造。 铸造车间所用原料, 如砂、陶土、 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 在制砂、造型、打箱、 清
2、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轮旋磨刀 具等也可散逸粉尘。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 其含有游离二氧 化硅较低。 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 其粉尘成分主要是氧化 铁,其它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 有氧化锰等。 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发生尘肺病, 如铸 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2 2)高温与热辐射。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 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 80080012001200C,取出后,大件用蒸气锤、 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 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 锻工车间的加 热炉、干燥炉, 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
3、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盐浴 槽等,均为热源, 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 锻造过程也产生大量的热辐 射。 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3 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 要产生于铸造车间。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过 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和二氧化硫。(4 4) 氧化锌和氧化铅。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 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5 5) 甲醛和氨。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 和氨。(6 6) 苯、甲苯、二甲苯。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
4、内,以2 24 4 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油漆,特 别是喷漆过程中可接触油漆稀料中的苯或甲苯或二甲苯; 有时喷漆工 序在车间通风不良条件下, 多把喷枪同时喷同一零件时, 空气中的苯 类化合物浓度相当高,长期在这种作业环境中可发生混苯中毒。(7 7)噪声与振动。铸造车间压力造型使用造型和捣固机时, 清砂中使用风动工具,滚筒、砂轮、空压机以及锻造中应用铁锤时, 木模车间使用电锯锯木均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2/ 11(8 8)紫外线与强光。电焊时可产生大量的紫外线和强光,焊 工在防护不当时可引起电光性眼炎。(9 9)铬、酸雾、氰化氢。电镀过程可有铬酸雾产生,在有氰
5、 电镀过程中,如处理不当, 还可产生氰化氢。长期接触铬盐的电镀工 人的鼻粘膜受到损害, 甚至造成鼻中隔穿孔, 有的还可见手部皮炎和 溃疡。(1010)高频。热处理主要是对零件通过热处理,改变其性能, 但不改变其形态。淬火使用高频炉,工人接触高频电磁场,高频对人 体可产生一定的影响。(二)防护措施 机械工业的防尘工作应以铸造车间为重点。铸造型砂的制备, 应在密闭抽风装置内进行混料搅拌, 并用气力输送型砂, 铸件清砂应 运用水力清砂、 水爆清砂等湿式作业。 铸件清理应在密闭抽风室内进 行抛丸清砂, 小型铸件可用滚筒清砂机进行清理, 打箱时可使用振动 落砂机,并应加以密闭和安装抽风装置。为了防止电镀
6、时铬中毒, 应在电镀槽与酸洗槽安装槽边抽风装 置,或在电镀槽液中使用酸雾抑制剂, 也可用泡沫塑料碎片等予以覆 盖。电镀工人应戴橡胶手套。对高温和热辐射应采取防暑降温。 另外还要采取防止有害气体 及防止噪声和振动等危害的措施。2 2焊接作业 焊接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几乎涉及所有工业部 门,尤其在造船、锅炉、机械制造、桥梁、化工、建筑、车辆制造等 行业。焊接工艺种类很多, 其有害因素亦各异,不仅有物理性有害因 素,更重要的有毒烟尘可对焊工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一)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 1)烟尘。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电 弧高温下熔化并经激烈过热、蒸发、氧化可产生大量金
7、属氧化物及其 他物质的烟尘,呈气溶胶状逸散在空气中。 电焊烟尘的成分随焊接条 件和金属母材及其药皮成分而不同。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铁、 氧化 锰、氟化物及非结晶型二氧化硅。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烟尘可引起电 焊工尘肺。(2 2)氧化锰、氟化物。氧化锰为电焊中重要毒物,其含量取 决于焊条药皮含锰量, 长期吸入高浓度氧化锰可引起锰中毒。 氟化物 主要存在于低氢型焊条的烟尘中,以可溶性氟化钠和氟化钾危害较 大。可引起焊工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道症状, 甚至出现轻度慢性氟 中毒。(3 3)臭氧、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在焊接电弧高温下可产生 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它可引起焊工头晕、头痛、疲劳无力
8、等神经症、咽痛、咳嗽、胸闷等呼吸道慢性炎症,在窄小通 风不良处可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4 4)紫外线与强光。电焊时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电光性 眼炎。(5 5)噪声。在等离子喷焊、热喷涂、切割等过程中,由于不 同气流向3/ 11压力的起伏, 振动和摩擦等都会产生噪声, 对人体可产生一 定的危害。(6 6)高频电磁场。在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电子弧焊时应用高 频振荡器起弧和稳弧,起弧时电场强度可达 100100 伏/ / 米,但因每次起 弧仅 2 23 3 秒,一个工作日内累积起弧时间一般仅 1010 分钟左右,故高 频影响不大。(7 7)飞渣和金属颗粒。焊接时炽热的金属颗粒和溶渣飞溅可 引起皮肤
9、灼伤。(二)防护措施 为了避免焊割作业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可用半自动、 自动焊接代替手工焊接。采用低尘、低毒焊条,焊接作业应装设固定式或移动式局部通风除尘装置, 也可使用送风面罩或防尘面罩。 氩弧 焊和等离子焊除对弧区实行密闭、 通风净化、 清除放射性物质和烟气 外,其作业场所应坚持湿式清扫、饭前肥皂洗手。高频电磁场可按高 频屏蔽方法防护。焊割工在作业时,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穿白 色防护服、绝缘胶鞋 3 3电镀业为了防止金属制品的生锈、 增强金属硬度和美观, 常利用电解 作业把一种金属镀在另一种金属表面上的方法叫做电镀,电镀有镀 镍、镀铬、镀锌、镀铜、镀金、镀银等。(一)生产过程中的
10、有害因素电镀作业一般包括前处理、 镀上金属和镀后处理。 其生产过程 有害因素有:(1 1)汽油、煤油、乙醇、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硝酸等。 镀前处理的去油,除锈过程,常用汽油、煤油、乙醇、氢氧化钠、硫 酸、盐酸、硝酸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工人的皮肤、粘膜和呼吸道 产生损害。(2 2)铬、氰化物、酸雾、镍等。电镀时,电解槽周围的空气 中,易为组成电解液的各种成分所污染, 尤其当增加电流密度、 电解 液的浓度和温度时,更可促使各种有毒物质对皮肤、粘膜的损害。有 的可致口腔粘膜充血、咽后壁干燥,重者可出现溃疡。镀铬工人接触 铬酸盐可引起铬鼻病(鼻中隔穿孔),镀镍工人常接触硫酸镍,可引 起接触性皮炎,
11、过敏性湿疹,甚至出现镍疮。此外,上述有毒物质还 可引起神经、血液、消化系统的病变。(3 3)粉尘。镀后处理中出光。为了镀件更美观,常常对镀后 零部件表面进行抛光,在抛光加工过程中可产生大量金属粉尘。(二)防护措施为了防止电镀作业有害因素对工人的危害应注意采取防护措 施,有氰电镀应改为无氰电镀;尽量以密闭式电镀代替开放式电镀, 电镀槽应采用双边抽风装置,并加强自然通风。为了减少酸雾逸出, 电镀槽内可用酸雾抑制剂, 也可放泡沫型 小球,液体石蜡等。以减少酸雾逸出,工人工作应戴橡皮手套,穿结 扎袖口的工作服与围裙,并戴防护口罩和眼镜、穿胶鞋。工作结束后 用热水和肥皂洗手, 皮肤如有破损更应防止接触氰
12、化物。 若有呼吸系 统疾患,应及早调离电镀作业。4 4塑料业4/ 11塑料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热固性塑料, 即在“固化”以后不 能再溶塑成型,如氨基、环氧、酚醛、聚脂、聚氨酯等塑料;另一类 是热性塑料,能反复地溶塑再成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尼龙、有机氟等塑料。塑料的生产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 是由化工原料制成单体, 单体经聚合成聚合物; 第二步将聚合物加工 塑成为塑料成品。 在单体聚合以前的生产过程中, 工人接触毒物机会 较多。(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1 1)氯乙烯。聚氯乙烯的生产以乙炔和氯化氢为原料,通过 氯化汞制成氯乙烯单体。 氯乙烯聚合过程中的清釜工可发生肢端溶骨
13、 症以及极为罕见的肝血管肉瘤。(2 2)苯乙烯。聚苯乙烯的单体苯乙烯有强烈刺激性,高浓度 时有麻醉作用,并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有不良的作用。(3 3)双酚 A A。聚碳酸酯,目前生产最多的是以双酚 A A 为原料 的制品,用于制造电绝缘材料,机械部件等。接触较高浓度双酚 A A 时, 工人可出现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有的出现恶心、口苦和头痛等。( 4 4)丙酮氰醇、甲醇、氢氰酸。丙烯酸树脂主要包括甲基丙 烯酸甲脂、 丙烯腈、 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物, 应用最广泛的是聚甲 基丙烯醛甲脂 (俗称有机玻璃),用于航空、汽车、仪表等行业作为 高级透明材料配件。生产工人主要接触氢氰酸、丙酮氰醇、甲醇、丙 酮
14、等。丙酮氰醇可以经呼吸道、皮肤、粘膜进入人体,早期中毒出现 头痛、胸闷、心悸、恶心等症状。 严重急性中毒引起呕吐、 呼吸困难、 意识丧失并有抽搐,如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5 5)甲苯二异氰酸酯。聚氨酯生产过程,工人可接触 2,42,4 甲苯异氰酸酯。工人不注意防护可出现甲苯二异氰酸酯中毒。(6 6)环氧氯丙烷和液态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由双酚 A A 与环 氧氯丙烷单体在苛性碱作用下缩聚而成。 用作粘合剂, 涂料并用以制 造层压板,即玻璃钢及泡沫塑料等。双酚 A A、环氧氯丙烷和液态环氧 树脂对皮肤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7 7)酚、甲醛。酚醛树脂由酚类和醛类(甲醛、糠醛、丙烯 醛等)缩聚而成
15、。常用的品种为苯酚和甲醛缩聚,俗称“电木”。对 生产工人的影响主要是皮炎。酚为烈性的原发性刺激剂,糠醛、甲醛 是刺激剂和致敏剂,加工时产生的粉尘也可引起鼻炎。(8 8)有机锡。PVCPVC 加工成型过程中,在高温下 PVCPVC 将会分解, 有机锡稳定剂与 PVCPVC 分子中的不稳定原子形成配位体。而且在配位体 中有机锡的羧酸酯基与不稳定的氯原子置换,使 PVCPVC 保持稳定,同时 产生有机锡氯化物。该化合物的毒性远远高于有机锡稳定剂本身。 这 些有机锡氯化物在高温下也会挥发出来,给现场操作人员带来危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为有机锡中毒。(二)预防措施塑料生产过程中, 主要根据生产工艺情况,
16、 防止单体经呼吸道 和皮5/ 11肤进入人体。要加强通风排毒除尘,改善生产环境。在塑料加工 过程中,也要安装通风排气设施,防止有害因素对人体的损伤。 5 5制鞋业制鞋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轻工行业,主要产品为运动鞋和皮 鞋。经过底加工, 面料加工和成型加工三道主要工序制造而成。底加 工是指利用天然橡胶或人工合成橡胶经过提炼、发泡铸模等加工过 程;面料加工是对面料进行裁断、缝纫;最后由鞋底部分与鞋面部分 粘合成型 - - 成品。制鞋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有害因素机会较多。(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 1 1)苯。苯是存在于粘胶中,一些含苯的粘胶在某些中小型 制鞋企业中仍在使用。成型工序刷胶工人就直接接触从
17、粘胶中散发出 来的苯气体。长期在通风不良, 苯浓度超标严重的作业工人可产生苯 中毒。(2 2)甲苯。甲苯是替代苯作为胶水溶剂的一种有机溶剂。制 鞋工人在使用粘胶进行刷胶操作时, 接触到甲苯可引起皮肤过敏和接 触性皮炎。甲苯还能刺激口、喉、鼻腔及眼睛。另外,甲苯还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可能发生头晕、动作失调、麻木和昏迷。(3 3)二甲苯。二甲苯也常作为苯的替代物,成为胶水的一种 有机溶剂。制鞋工人在刷胶或配胶过程可接触大量的二甲苯气体。 二 甲苯与甲苯一样具有刺激性,对眼、口、喉、鼻腔均有刺激作用。吸 入高浓度二甲苯可发生肺水肿。 二甲苯还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抑制, 可 能发生头痛、眩晕、动作失
18、调、麻木和昏迷。(4 4)汽油、丙酮、丁酮、醋酸乙酯。由于苯、甲苯、二甲苯 对人体危害较大, 尤其是苯。 所以现在一些大型鞋业都采用无苯胶或 水性胶,这两种胶水主要含有汽油、丙酮、丁酮、醋酸乙酯等。这些 有机溶剂对人体危害较小。(5 5)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粘胶剂主要成分之一,接触环氧 树脂可引起皮肤过敏和接触性皮炎。(6 6)正己烷。正已烷的气体会刺激呼吸道,近年已发现一些 接触正已烷工人出现多发性神经病变。四肢对称性指及趾端麻木感、 对触、痛、温觉迟钝、肌无力,最初从下肢远端开始、常感跑步或上 楼时脚下无力。重者可出现握拳无力、 难提重物、也可出现肌无力者, 还常伴有头晕、头痛、疲乏、食欲
19、减退、心悸等神经衰弱等表现。(二)防护措施制鞋工业主要是预防苯中毒、 正已烷中毒。 最根本的措施是采 取低毒或无毒的胶水取代含苯胶水。 如采用无苯胶或水性胶水。 这样 就可以完全杜绝苯类化学物对操作工的危害, 其次,在刷胶的生产线 上安装抽风排毒系统, 有效地将散发在生产岗位的有毒气体通过抽风 排毒系统收集净化排向大气。 工人应注意个人卫生, 普及个人防护知 识,在生产岗位设置毒物警示标识, 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定期体 检,生产线应定期进行有毒气体的检测。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使之 完全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6/ 116 6印染业印染是用纺织的坯布进行练漂、染色、印花、整理及包装的工 作过程。
20、练漂是将坯布在印染前进行烧毛、退浆、熬练、漂白、丝光过 程。烧毛是用火焰烧去布面上露出的纤维绒毛;退浆是用碱、酸或酶 的溶液清除布上的浆料, 最后用水洗净; 煮练是用碱剂去除织物上的 脂肪、果胶、含氮物质等,最后再经水洗净;漂白是利用次氯酸钠、 双氧水、亚氯酸钠等氧化剂,清除坯布上的天然色素,漂白后用水充 分清洗、干燥、棉织物及其混纺物经漂练后,一般需要丝光,即用浓 烧碱处理、使纤维膨胀,并施加适当张力,使纤维在物理、化学和结 构方面起变化以增加着色性能。染色是用染料将织物染成所需的花 色,染色有吸尽染法和轧染法两种, 轧染法要经过汽蒸、 皂洗、水洗、烘干等过程。印花是首先按照花样设计要求雕刻
21、花筒(或制网版), 另将染料调配成印浆,然后上印花机印制。印制好的布匹再经干燥、 汽蒸、水洗、皂洗等过程。(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1 1)高温、高湿。烧毛机周围温度较高,煮练、漂白、干燥、 印染等过程,相对湿度大于 8080%,夏季室温可高达 4040C以上。漂染 过程多系连续自动化生产方式。(2 2) 氯气、强酸、强碱。用次氯酸钠漂白及最后酸洗处理过 程,均有氯气产生。染色过程接触强酸、强碱,可引起皮炎和化学性 灼伤。其蒸气对眼及上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3 3) 苯胺、氮氧化物、铬。在调配苯胺染料、使用苯胺染布 或印花,干燥或蒸化以及在碱液中洗涤和用铬处理过程中, 均可接触 苯胺或其蒸气
22、。使用不溶性偶氮染料时,在重氮化过程中,可吸入氮 氧化物。用铬处理过程中,可接触铬而引起皮炎。(二)防护措施(1 1) 防暑降温措施。在烧毛机周围气温较高,需采用隔热和 通风降温措施。 在漂染生产中应加强自然通风, 同时采取局部抽风或 送风装置。(2 2) 加强个人防护。手工调配染料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 手接触硫化物,使用铬盐、 有机溶液也可发生皮炎,所以要注意个人 防护。(3 3) 在雕刻印花滚筒,印花以及检验等过程中可产生视力紧 张,应注意合理的照明设施及必要的工间休息。7 7造纸业造纸原料主要为木材、稻草,其次为废纸、废毛、破布等。经 机切、蒸煮、洗涤、筛选、漂白、打浆、抄纸工序,生产
23、出纸张。(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1 1) 粉尘。在切断各种造纸原料时,可产生大量的粉尘;剥 树皮的工人可接触含有霉菌孢子的树皮粉尘; 在用破布为原料时, 工 人接触带有病菌的布屑粉尘。此外,尚可接触石灰、矾土及滑石粉等 粉尘。7/ 11(2 2) 高温。蒸煮、黑液回收,网部脱水和纸张干燥等作业中, 因水蒸汽散发,工人可受到高温,高湿的影响。夏天因汗液蒸发散热 困难,导致机体蓄热,易引起中暑,此外,呼吸道疾病和风湿性关节 疼痛亦较多见。(3 3) 噪声。造纸工业中所用去皮机、切片机、磨浆机以及造 纸机的真空辊、吸水辊均可产生噪声。(4 4) 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氨气。在化浆池中存在硫化 氢
24、,造纸工人清洗作业时易发生中毒。 亚硫酸盐法制浆中可接触二氧 化硫,在漂白工序中,可能受到氯气的危害。在亚硫酸铵法制浆过程 中,工人除接触二氧化硫,还可接触氨气。长期接触可致慢性鼻炎、 咽喉炎、支气管炎。大量氯气或氨气逸出,被吸入时可造成化学性肺 炎、肺水肿。(5 5)强碱。在蒸煮纸浆时要加强碱,工人可接触强碱,引起 皮炎或灼伤。(二)防护措施(1 1)加强密闭通风。凡能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地方均应加 强密闭通风。如漂洗池加盖,漂洗机设密封罩,使漂洗在密闭抽风系 统中进行。(2 2)工艺改革。改革工艺设备,如以桥式涂布机取代树杆涂 布机,水力碎浆机代替破布打解机等。(3 3)改进作业方法。改进
25、作业方法,如在浆料漂白时,应按 比例正确计算氯和次氯酸盐的用量, 避免产生过量的氯气; 预先将有 毒物质置于可溶性包装袋内称重,然后投入浆料,可消除毒物的逸 散。(4 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预防化浆池清洗作业硫化氢中毒。 8 8家具业家具生产的基本过程主要把原木锯成所需要规格大小的型材 (方条)和板材, 接着对型材进行刨光、凿孔和板材一起进行组装成 为半成品,最后砂磨光和油漆,即为成品家具。(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1 1)噪声。原木加工成方条都需要用电锯锯成,在锯木过程 中可生产强烈的噪声,其强度可达 9494- 106106 分贝(A A)。电动刨光、 凿孔都有较强的噪声产生。( 2 2)
26、苯、甲苯、二甲苯。组装好的家具,经砂光后,最后一 道工序就是油漆。 油漆不但使家具产生美感, 而且还可以延长家具的 使用寿命。油漆的常用品种有天然树脂漆、 醇酸树脂漆、 氨基树脂漆、 硝基纤维漆,在使用上述油漆过程中常常加入一些溶剂将油漆稀释,有些油漆本身就含有苯类化学物, 加上溶剂中含有苯类化学物。 所以 油漆工人常会接触苯、甲苯、二甲苯。( 3 3)木尘。锯木过程可产生大量木尘,砂光、磨光等工序也 会产生大量木尘, 而且是颗粒较小的粉尘。 工人长期吸入木尘可引起 支气管慢性炎8/ 11症, 个别还可发生木尘肺。 近年来有些报道木尘可使接 触工人肿瘤发病率增高的趋势。( 4 4)高频。现代家
27、具中,有部分是钢管和钢材制成。钢管一 般是由薄钢板通过卷管卷成一定尺寸大小的钢管, 然后再经过高频焊 接就形成真正的无缝钢管。 所以钢木家具一部分是钢管制成。 而在高 频焊接管作业时, 生产工人, 特别在高频焊头周围生产都会受到高频 电磁场的影响。(5 5)涂料尘。钢木表面常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使之美观耐 用,同时也起到防止钢管生锈的作用,因此,目前钢木家具的钢管的 表面都用喷涂粉料代替油漆。 所以,喷涂作业工人常接触大量有毒粉 尘。二、防护措施(1 1)密闭通风除尘。对钢木家具应用喷塑工艺时,应采用密 闭抽风除尘,以防止涂料污染车间空气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同样,木 家具的锯割、 刨光、磨光的机
28、械生产也应采取通风除尘的办法来消除 木尘的污染问题。(2 2)加强个人防护。由于家具款式不定,工人在进行油漆作 业时大部分是采取手工操作,所以工人在油漆作业时应戴防毒口罩, 以免“三苯”的毒害。对于在强噪声(如锯、刨、钻)作业环境中工 人应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即可阻止或消除噪声对人体的损害。(3 3)高频设备应搞好屏蔽。钢管焊接的高频机应注意做好设 备的屏蔽和搞好接地工作,以防止高频危害。9 9水泥业 水泥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此外, 还有快硬水泥、高强水泥、膨胀水泥、耐酸水泥和白水泥等。制造水 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粘土和高炉炉渣。另外,加入赤铁矿作为助 溶剂,用石膏以
29、调节凝结时间。 目前我国采用干法生产水泥, 一般中 小型水泥企业是用立窑煅烧熟料;大型企业是以转窑煅烧熟料, 水泥 生产时,首先将原料经过粉碎、干燥,并按比例混合均匀制成生料, 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煤粉, 拌水制成球状,装入窑内经过高温焙烧成 熟料,再将冷却后的熟料、矿渣和石膏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状, 即成水泥。(一)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1 1)粉尘。水泥生产中最大的危害是硅酸盐粉尘 (即水泥尘) , 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 石灰 石、铁矿石的粉碎、粘土和矿渣烘干以及碾磨、过筛、配料、出窑和 包装等过程都可产生大量粉尘。(2 2)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泥原料在炉窑中高 温煅烧时可排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3 3)高温与热辐射。水泥生产中原料的烘干及生产主窑煅烧 等作业地带,夏季气温可超过当地室外气温 5 58 8C,而且热辐射强 度也大。高温与热辐射是水泥生产的第二大职业危害因素。(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附加协议》
- 2025工程设备租赁合同范文
- 2025超市物业管理合同范本
- 语言信息处理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 2025健身设备采购合同书律师拟定版本
- 2025自然人向企业借款合同范本参考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近似数 |北师大版
- 2025智能合同管理系统优化方案
- 2024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医师岗位招聘真题
- 2024年南平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
- 深度强化学习理论及其应用综述
-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新版规则
- 腾讯社招测评题库
- 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 河北青县村村合并方案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比较大小练习100题及答案
- DB21-T 3031-2018北方寒区闸坝混凝土病害诊断、修补与防护技术规程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29-02-06 凿岩工(试行) 2024年版
- 《人类征服的故事》读后感
- 钢筋混凝土护坡工程施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