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请材料_第1页
合肥工业大学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请材料_第2页
合肥工业大学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请材料_第3页
合肥工业大学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请材料_第4页
合肥工业大学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请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化危为机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合肥工业大学二OO九年一月十二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公示情况表单位名称合肥工业大学简要事迹见申报材料公示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联系人:电话:公示结论省(自 治区、 直辖 市)毕 业生就 业工作 主管部 门(厅、 委、局) 意见(签章)年月日备注:先进集体需在省级毕业生就业网站进行公示此表随推荐审批表一并报送。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申报(自荐)表申报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主要 事 迹见申报材料所在单位意见同意(盖章)2009 年11 月12 日省(自 治区、 直辖市 )毕

2、业 生就业 工作主 管部门 (厅、委、 局) 意见(盖章) 年 月日教 育 部 审 批 意 见(盖章) 年 月日坚定信心 全力以赴 化危为机 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合肥工业大学就业工作申报材料 合肥工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科学发展观, 遵循“社会有需求、招生有计划、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的原则,以就业为导 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着力培养具有“工程基础厚、工 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始终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 发展的思想,坚持以“立足安徽、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为服务定位,主动服务区 域、行业、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建校 60 多年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和造 就了 18 万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009 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寻常的一年。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教育部 及安徽省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 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 全校上下同心协 力、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化危为机, 取得了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5.29%的好成绩, 顺利实现了“保证有就业意向的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工作目标。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就业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加强领导、切实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学校领导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切实实施“一把手”工程,贯彻落实目标责 任制。学校每年通过召开学校党务

4、工作会议、校长办公会、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 议,把毕业生就业问题列入学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把毕业生就业摆在学校生存发 展的战略高度,放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来统筹安排,并作为学校“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见成效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主任、分管学工、教学、研究生的副书记、副校长担任副 主任, 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 负责全校学生就业工作的规 划、协调和指挥;各学院相应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 院的学生就业工作 , 接受学校学生就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和监督。在我校基本 形成了学校党政领导亲自抓、就业部门牵头抓、各学院具体抓,其他部门参与

5、抓的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专兼结合、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格局。(二)健全组织机构,切实做好就业工作“四到位” 学校按照国家和安徽省就业工作要求 , 不断健全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加强就业 工作“四到位” 建设。2009年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从学生处划出,升格为正处 级独立建制,并更名为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以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强化工作部门职能。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设主任1 名,副主任 1 名,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人员 1 名,负责市场与信息人员2 名,就业管理人员 2 名,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 1 名,学生职业生涯与心理咨询人员2 名,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研室教师 3 名,负责研究生和高职毕

6、业生就业人员各1人;学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学费年收入 12000 万,就业工作专项经费 180万/ 年,达到当年学费总额的 1.5%;目前,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使用面积近 2000 平方米, 拥有现代多媒体设施的大、 小报告厅各一个, 会议室和洽谈室以及面试室等可以满足不同形式、 不同规模校园 专场招聘会的需要。(三)按照“四化”标准,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学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牢固树立“市场为本,服务学生”的工作理念, 以“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和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对内强化就业指导, 提升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对外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为两翼,积极推进 就

7、业工作全程化、 全员化、专业化、 信息化的“四化” 建设, 完善机制,创新思路, 强化服务、科学管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就业工作水平。经过多年的发 展,已基本形成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于一体的就业工作体系,为我校毕业生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把握机会,脱颖而出 , 成功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 每年本科毕业生派遣就业率均 超过94%,得到了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充分肯定;学校 20032005年连续三 年被安徽省授予“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2008年连续三年被安徽省授予“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荣

8、誉称号。二、强化全程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一)不断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我校就业指导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 已具有一支专职的实践经验丰富、 科研能 力较强且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和科研队伍,具备较完备的全程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编写了多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指导意义的就业指导教材, 在开展就业理论课题研 究和教学工作方面, 具备了比较成熟的保障和支撑条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大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纳入了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形成了有计划、有学时、有 学分的系统课程体系。(二)强化多元指导、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全程就业指导方案 ,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就

9、业指导课,举办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报告,毕业生代表座谈、开展就业咨询、编写合肥工业大学就业指导报,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社,并通 过开展“就业志愿者服务计划”、“职业规划大赛”、有奖征文等多样化的就业指导 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择业意识,提高 求职技巧,调整就业预期,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 保证。三、努力打造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多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一)构建多位一体的就业市场体系我校一直致力于就业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探索多形式、重实效、不同模 式就业市场的运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尝试和完善,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日趋成熟, 用人单位主

10、要以大型企业、新型知名企业和各类事业单位为主,涵盖各个行业、各 个领域,辐射全国各个城市地区,凭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周到的就业服务赢得 用人单位的青睐。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校通过举办年度“双选会”、校园专场招聘会、春季“双选会”和周末“双选会”以及专业化、行业性和区域性组团招 聘会等,不断丰富就业市场的形式和内容,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为 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2009年学校共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 400余场,比2008 年多出20余场;大型就业市场3次;各类组团招聘会18场;周末“双选会” 4场; 累计来校招聘单位1800余家,总量比2008年增加30%以上。2009年我校就

11、业市场基本情况(1822家)序号主题时间地点参会单位数量12009年度毕业生就业市场2008.12.01图书馆318家2首场春季双选会2009.03.09图书馆158家3第二场春季双选会2009.04.01图书馆161家4组团招聘会18场就业中心大厅315家5专场宣讲招聘会2008.09-2009.06东风报告厅、小报告厅381家6周末双选会2009.04.18;04.25;05.09;05.16;就业中心大厅79家7各学院专场宣讲会2008.09-2009.06各学院410家(二)强化“全员”参与机制,拓展就业市场一是校领导率先垂范,带头跑市场。校党委书记李廉、校长徐枞巍先后带队前往北京、广

12、东、西安,走访了数十家重点用人单位;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庆承松 带队前往浙江、江苏、山东、湖北等地人事主管部门和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研、开 拓就业市场;其他校领导也充分利用科研合作、学术会议等机会,宣传学校就业工 作,邀请单位来校招聘。二是各学院结合实际,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各学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尤其是充 分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发动教师深入各行业挖信息、找岗位,借助项目合作等渠 道主动向企业推介毕业生。三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广泛拓展就业空间。学校利用各地校友联谊活动,收 集就业信息,并邀请校友所在单位来校招聘,广开就业渠道。四是学校广泛走访各地就业主管部门和重点用人单位,通过“走出去” 、“请

13、进 来”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 2009 年,仅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就先后走访并邀请了江 苏、浙江、山东、安徽、湖北、河南等省 50 多家地方政府人才机构和部分重点用 人单位来校招聘。(三)重点建设,强化“工作站”依托。自 2003年 10 月在全国率先成立地方人才机构“驻校工作站”以来,我校先后 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北京、广东、广西等省市区 29 家地方人服务 机构签订合作协,共同成立“驻校工作站” ,创造性地实现了地方与高校的协作发 展、共建双赢。 “驻校工作站”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起更加广泛的交流平台,进 一步凸显了我校就业市场的供需团体效应,直接促进了我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几

14、 年来,“驻校工作站”提供了 10000 多个实际需求岗位,近三年到设有“驻校工作 站”地区就业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其中本科毕业生已达到总就业人数的一半。(四)构建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2003年9月我校就业信息网站正式运行, 该网为毕业生、 用人单位、各学院分 别开设专栏,由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就业论坛、校内外招聘会信息,资料下载、 网上调查,学校专业介绍等栏目组成,集信息发布、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于一 体,方便、迅捷,深受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好评,当前已有 5500 多家会员单位。 同时,我校就业信息网与多家人才网站及“工作站”设站单位建立了链接,完全实 现了信息共享、 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

15、面试、 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信息化服务。 在安全运行六年多后,目前就业网站功能更完善、运行速度更快、信息量更丰富, 就业信息更新及时,发布信息准确可靠,自 2009 年 3 月中旬改版以来,网站点击 率已达60多万人次。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毕业生,为他们节省 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2009年,近2000家用人单位通过就业网注册发布需求信息 约5万条,人均7.8条,有效地促进了 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四、以创业教育为基础,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创业平台建设为有效促进和服务大学生创业教育,学校不断推进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3月中旬以来,我校大力推进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

16、中心二期改造工程,在中心硬件和软件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升级。4月29 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与我校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立的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 举行了揭牌仪式。5月17日,我校学生创业网( )正式开通,着 力为大学生创业爱好者们打造一个集发布创业政策、传播创业知识、发布项目与融资信息、提供创业与技能培训的创业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二)教育培训,积极扩大创业教育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积极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和培训,采取举办CEFESYB创业培训班、开展ERP 沙盘学生团队创业体验训练、举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展大学生“创业沙龙” 活动、开展校园“创业之星”评

17、选活动、学生创业项目资金对接等多种形式开展创 业教育实践活动,针对大学生开展普遍性的创业教育, 有效弥补了大学生创业活动 在实践实训环节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尽快了解企业运营流程并及早融入创业实践都 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三)创业教育实践,成果显著我校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和孵化大学生科技型企业为目标,已先后五批共 30个项目进入中心孵化,有 9个项目通过技术 转让、技术入股、注册公司等方式成功进入市场,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在第六批入驻孵化项目征集活动中,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关注,收到创业孵化项 目申请书20多份,最终由8个项目进入创业中心进行公司化孵化。

18、由于在创业教育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校大学生创业活动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3月份以来,我校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先后接待了合肥国家 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中共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黄河科技学院、安徽大学、合肥 团市委等多家单位来访和交流。4月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成 立大会在中南大学举行。 经过大会选举,共有 45 所高校当选第一届常务理事单位, 副秘书长高校 13 所,我校被推选为安徽省内唯一的常务理事单位和副秘书长单位。五、加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对就业困难群体重点帮扶 学校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督促各学院对“双困生”和“少 数民族”毕业生提供特殊关怀,

19、建立大学生就业援助机制和分类指导机制,全面开 展“就业援助行动” 、“就业帮扶行动” 。学校和学院通过摸底,建立“双困生”和 “少数民族” 毕业生档案, 对他们进行重点指导、 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重点推荐。 例如把“双困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作为“就业志愿者”的优先帮扶对象;单 位需求信息向“双困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重点推荐;学生“临时困难补助” 和“国家助学金”向“双困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做一定的倾斜,对外出求职 “双困生” 和“少数民族” 毕业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给予一定的补助; 做好“双困生” 和“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 树立就业信心,

20、积极就业;联系“双困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家长,做好沟 通工作,帮助“双困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针对以“双困生” 和“少数民族” 毕业生为主的就业弱势群体举行模拟面试等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培训 等工作。六、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状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是建立就业反馈机制,学 校明确规定出台关于教学改革、 学科专业设置及招生计划安排方面的政策文件需要 参考就业状况和社会需求。 同时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参加学校招生计划、 培养方 案修订会议,切实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良性互动机制,使我校毕业生能不断适应 社会需求;二是通过 “合并、撤销、拓宽

21、、新增”等方式,对专业设置进行了调 整和改造,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切实加强新设置专业的建设和管理,构建起了 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使专业设置的总体格局进一步趋于合理, 特色更加鲜明; 三 是我校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要求,拓宽专业 口径,将加强基础与强调针对性有机结合起来, 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提高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从源头上解决就业的结构性困难。七、认真组织,强化宣传,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国家和地方项目建 功立业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办发 3 号文和省政发 39 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强化宣 传,引导毕业生积极参加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22、“服务基层计划”、“选调生”、 “选聘生”、“三支一扶”和“特岗教师计划”及“预征入伍”等一系列项目就业。 2009届毕业生中有 70多人报名参加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 51 人报名参加 安徽省“选聘生” ,5人报名参加安徽省 2009年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14 人报名 参军,超过 250 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安徽省“选调生” 。另有 15 人参加其他省市“选 聘生”、 “选调生”。为做好安徽省“选调生”工作,经各学院初选推荐 100 多名学生参加学校选拔, 通过笔试、面试后推荐 76 人参加安徽省“选调生”选拨。学校通过座谈、报告、 模拟面试等形式对选调生候选人员进行培训,最终共有

23、 24 人通过安徽省考核,超 额完成安徽省原先 21 名分配名额。我校选调生工作受到了安徽省委组织部的好评。 通过努力,毕业生离校前共有 68 名同学参加了国家项目就业,占毕业生的比例为 1.17%,比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八、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引导活动, 弘扬就业工作主旋律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2005? 18 号文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 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 和皖政发, 2006? 20 号文件精神, 我校坚持“立足安徽、 辐射华东、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为服务定位,积极开展形势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到基层、中小企

24、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一是加强就业形势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 大力宣传党 和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和广大校友关注就业, 关爱毕业生,帮助毕业生树立就业信心。通过为毕业生作求职动员、就业形势分析 及政策解读,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 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二是深入开展就业观和择业观教育。 在大学生择业理念培养过程中, 我们较早 地分析形势,结合毕业生就业特点和规律,广泛宣传国办发 3 号和省政发 39 号文 件精神,提出了“三个面向” ,即“面向西部、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就业” 。使 学生真正认识到西部地区有最适合发展机遇; 基层最艰苦的地方, 最能磨练人的意 志;中小企业也是青年人成长最快的地方。每年毕业生离校前,我校有将近60%的 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九、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