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_第1页
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_第2页
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_第3页
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_第4页
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人的养生体操 清人绘导引图止痨漱导引式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西汉马王堆导引帛画湖南省博物馆壹貳叁肆伍陆元彩绘童子导引俑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战国行气铭玉杖首天津博物馆藏内经中的“导引养身术”包括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器械运动等自1984年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体操项目一直是中国体操队的“小金库”,”不仅每届比赛都有金牌进账,2008年更是一举斩获9金。而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发挥不佳,无缘金牌,只在团体项目上夺得两枚铜牌,创下奥运参赛史上的最差战绩。【名词解释】“导”是指导气,把胸中郁淤凝滞的湿气排出来,让身体机能正常舒畅;“引”是活动筋骨,运动身体,让关节柔软起来。“导引养身术

2、”实际上是一种保健体操,通过呼吸、运动和按摩使人驱除风湿,保持五脏和四肢健康。养生源自神仙信仰古人很早就开始追求健康长寿,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不少卜辞的内容与疾病、寿夭等有关。诗经中也有很多祈求希望健康长寿的诗句,如小雅·楚茨中有“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等句,表达了古人对长寿的希冀。成书于战国后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在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养生保健思想,并从“天人合一”思想出发,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养生思想体系。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馆长郝勤教授介绍,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开始

3、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由此产生了神仙信仰。一些被称为“神仙家”“方士”“术士”的人为了成为“长生久视”“延年不死”的神仙,他们四处寻觅“不死之药”,研究各种“不死之道”。这些诀窍概括为药饵服食、房中双修、导引行气三大“法宝”。其中之一的导引术,“导”是指导气,把胸中郁淤凝滞的湿气排出来,让身体机能正常舒畅;“引”是活动筋骨,运动身体,让关节柔软起来。“导引术就是一种保健体操,通过呼吸、运动和按摩使人驱除风湿,保持五脏和四肢健康。”郝勤教授说。成体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泥塑彩绘童子导引俑,15个导引俑分别做出搓耳、侧卧、抬腿等动作,虽然其身材丰满似成人,但面部和发型饰物却是孩童模样,表现了导引术有助

4、人延年益寿,返老还童之效。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先生曾提出,四川是神仙思想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此外,四川也是道教发源地之一,东汉时期,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今大邑县境内)创立正一盟威道,亦称五斗米教或天师道。导引行气等养生术都是其修炼之术。这些环境因素,让四川的养生文化欣欣向荣,不仅在德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发现了跨步伸臂的导引图,青城山、峨眉山等都是著名的仙道名山,很多古老的养生功法至今仍在道教宫观和民间流传。大禹独创“禹步法”有关传说和文献记载,至少在夏禹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养生保健操。东汉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一个传说:“尧命(禹)以为司空,继鲧治水,乃劳身涉勤手足骈胝,故世传禹

5、病偏枯,步不相过,至今巫称禹步是也。”意思是说,大禹在长年累月疏理江河、与潮湿环境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患上了偏枯病,为了战胜这种疾病,他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健身操,即“禹步”。“禹步”是一种仿生姿势,鲁迅称之为“鹤膝风”。大禹长期在野外潮湿的环境下工作,身体健康受到损害,逐渐得上了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禹步”健身操究竟如何走?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做了详细的解答:“凡禹步法,移步左右脚前后不同。凡欲作法,必先取三光气,又禹步,然后作法验矣”不难看出,“禹步”实际上是一种呼吸运气结合脚步移动的导引养生法。大禹在治理江河时期,走遍了大江南北,见多识广。他可能在途中遇到了隐者逸客、养生之士,甚至是擅长方术

6、的巫师。他除了熟悉中原地区“宜导之舞”为特征的导引之外,还有条件了解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保健养生法,再加以兼收并蓄,这才独创了后脚向前举步、跨度不超越前脚的“禹步”。后人崇拜大禹治水的精神,把禹步演化为一种祭祀舞蹈中的步法。现在我们要说的是,中国古代也有体操。不同于奥运会上的竞技项目,中国古代人玩体操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强健筋骨、预防疾病的体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代药学名著内经中的“导引养身术”,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器械运动等。另一类则是技巧运动,存在于古代乐舞、杂技、戏剧之中。不久前,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提出“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项系

7、统化的工程,在养生研究者看来,是要把中国古代中医养生文化发扬光大,让古老的养生体育焕发生机,其中就包括这篇文章将要阐述的导引养身术。彭祖导引有十法商王朝时期,传说中的养生专家不胜枚举,其中最负盛名的首推彭祖。汉代学者刘向所撰列仙传记载:“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篯名铿,帝颛顼之孙,陆终氏之中子。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庄子·刻意篇也记载说:“吐故纳新,吸呴呼吸,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行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这些文献记载证明,彭祖是我国古代著名养生家,也是呼吸导引之术的创始人。关于他的导引养生法,东晋道教养生家葛洪在神仙传中有记载:“(彭祖)常

8、闭气内息,从旦至中。乃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体中或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心存其体,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毛发,皆令俱至,觉其气云行体中寻即体和。”有人对彭祖导引术进行研究,概括出吐故纳新、按摩叩齿、闭气攻病、采气吞津、息虑宁神、存想内视等有十法,集意念、按摩、肢体运动为一体,可以疏通气血、强身健体。坊间传说彭祖享寿800多岁,听上去那么荒诞不经,这实际是误传。郝勤教授解释,彭祖其实是一个存在了800多年的氏族,他们精于烹饪、养生,世代为皇帝提供御膳,获封于大彭(今徐州),商代末年彭祖族获罪于商王,被迫四散逃亡,其中一支后裔逃亡到蜀中。据华阳国志等记载

9、,彭州仙女山自古有彭祖祠、彭祖墓等遗迹,可以推测,彭祖后裔把养生术带到了四川,为四川养生文化的繁荣打下基础。广播操借鉴导引图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一幅帛画导引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幅健身图。由于这幅导引图出土时残缺严重,文物专家经过拼复,共有44幅小型全身导引图,他们从上到下分四层排列,每层各绘11幅图。图中男、女、老、幼皆有,人物或著衣,或裸背,均为工笔彩绘,图画旁还有简短的文字说明。有学者推测,帛画上人物术士呈4层排布,寓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每排11人,则代表了11道经络。从图中人物的形态和服饰来看,习练者主要是庶民阶层,说明

10、早在秦汉时期,导引术已经不限于上层社会和专业人士。从整个图看,绝大多数是针对某一病痛设计的动作,例如“引脾痛”采用蹲跪式。图侧不仅注明了所能医治的病痛,其动作设计与疗疾区的关系也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可见当时的引导主要是用来养生祛病,并且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有趣的是,导引图中除极个别的蹲、跪(坐)式外,其余全部为立式运动。我国第五套广播操中的八个动作,基本概括了导引图的精华,如上肢运动有“龙登”冲拳运动,扩胸运动有“印淬”,体侧运动有“螳螂”,腹背运动有“满政”,跳跃运动有“引颈”“坐引八维”,以及有图缺文的踢腿运动和体转运动。导引图中除了有徒手操外,还有使用棍仗、圆球、盘形与袋形器械的运动。这些

11、器械的加入,让古人的保健体操没那么单调乏味。图中的小人儿或双手持杖屈身转体,或脚下踩球并折腰转体,还有女性做出高难度的“螳螂捕蝉”。这些丰富多彩的招式,让人忍不住想起现代广场舞,一群嬢嬢老汉儿在空地上载歌载舞,有人徒手操练,也有人装备齐全,什么折扇、腰鼓、绸带齐上阵玩儿的就是健康和快乐!名医华佗创五禽戏众所周知,华佗是三国时期的名医,他首创麻沸散为病人“刳破腹背”、“湔洗胃肠”、“除去积秽”。其实,华佗另一个重要的功绩就是提出了著名的运动养生观点:“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以求难老。”这是中国

12、古代对运动健身理论最重要的阐述,在中国古代体育养生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人体结构极为了解、又精通外科手术的华佗,在导引术基础上创造了著名的“五禽戏”。据三国志·魏书·方伎传记载,华佗在向弟子传授时说:“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五禽戏代表了先秦两汉以来导引术和中国体育养生术的最高水平,它的最大特点,是将古代导引术加以简约化和套势化,使其结构完整,编排合理,简约精要,易学易练,有利于传播和习练。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养生教研室主任费永波分析,华佗创造五禽戏的时候,估计参考了庄子“熊经鸟伸”的记述,所以他选择了熊

13、和鸟为原型。此外,老虎是百兽之王,鹿象征着长寿,猿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华佗仔细观察不同动物的特点以及他们最为神奇的习惯,精选特征动作编成五套健身操。五禽戏实际上运用了仿生技术,这种肢体动作非常类似现代的广播体操。在华佗看来,人若“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他编创五禽戏之后,不仅自己坚持锻炼,还向学生、病人大力推广,收效显著。隋唐设“按摩博士”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养生理论取得突破,运动健身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仅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所载各类导引行气专著就达百余种。这一时期,导引按摩作为一种医疗手段,正式进入了官方医疗体系,并在

14、医疗保健中得到广泛运用。导引术由此正式分化为以治疗疾病为主的医疗导引术和以保健为主的养生导引术两大类。隋代设太医署,设按摩博士二人。到了唐朝,太医署设按摩博士一人,还将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几个等级。他们的主要医疗手段是“掌教导引之法以除疾”,即运用导引术一类传统体育疗法来治疗各种疾病。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被称为“隋唐三大医典”,其中均记载了大量的医疗导引术,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体育医疗理论。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一书,记载医疗导引术多达278条,是中国古代记载导引术最多的医学典籍。还有无名氏编纂的古仙导引按摩法,这部重要的养生导引著作,辑录有太清导引养生经、宁

15、先生导引法、彭祖导引法、王子乔导引法等八种导引术,屡为后世养生家引用。司马承祯所创造的“天隐子导引法”、魏华存所创五脏导引法等,都是当时著名的导引健身法。八段锦沿用上千年宋代的导引术以八段锦最为著名。八段锦是由若干种不同的导引动作组成的健身套势,并以歌诀的形式口口相传。“八段”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约数。“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根据明高濂的遵生八笺推测,“八”不是段数,而是像八卦那样,多种功法相互联系、循环运作。还有学者解释,其中的“锦”字是一种美称,用于比喻这种导引术精美可贵,像织锦那样绵绵不断。宋人洪迈所著夷坚志一书提到,早在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民,

16、间已流行一种“嘘吸按摩”的“八段锦”。南宋郡斋读书志所引目录中有无名氏所著八段锦一卷,题为“吐故纳新之诀也”。南宋曾慥所编道枢·众妙篇,最早记录了立式八段锦的七种基本方法内容,其中的仰掌向上、左右开弓等动作是导引常用套路。灵剑子引导子午诀首次将道枢中的八段锦方法改为歌诀形式:“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肝单托西通肾,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肾,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坐势八段锦的雏形也在宋代出现。道枢·众妙篇载有“七气之诀”,由叩齿集神、向上托举、挽弓踏弩、按摩面部、摇动身体、按摩肾堂、漱液咽津等组成一个完整的导引健身套路。这套功法虽未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