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_第1页
中考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_第2页
中考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_第3页
中考必须掌握的20个文言虚词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必须掌握的20 个文言虚词而夫盖何乎乃其若且然所为焉也以于与则者之1. 而 ( ér)连词。 表顺接, 可译为“然后”“就”。温故而 知新(论语·为政) 表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a.中峨冠而多鬓者为东坡( 核舟记) b.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 ) 表转折,可译为“却”“可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表修饰, 可译为 “地”,或不译。 忽悠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 来(幼时记趣)2. 夫 ( f ú)( 1)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那个”。予观夫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 2)语气助词。多用于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用

2、来引出议论,不必译出。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失天时者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盖 ( gài)( 1)连词。 一般放在句首,连接前一分句或句子,表示前一事情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原来” “是因为”。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用于句首或句中,表推测语气,相当于“大概”“也许”。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送东阳马生序 )( 2)语气词。用于句首,引出下文,可不译。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4. 何 ( hé)( 1)代词。 译为“什么”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何用”连用,译为“怎么样”“怎样”“什么样”。欲将高于莅事者,更若役, 复若赋, 则何 如捕

3、蛇者说)( 2)副词。 何必。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曹刿论战 ) 怎么能,哪里。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询问时间,什么时候。何 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一何”连用,译为“多么” 。妇啼一何 苦(石壕吏)5. 乎( h)( 1)介词。 介绍动作发生、 出现的处所或范围, 译为“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介绍动作发生的原因,译为“在”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捕蛇者说) 介绍行为动作的趋向,译为“于” “至”。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 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为学) 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4、,译为“于”“对”。吾尝疑乎 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 2)助词。 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吗”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移山) 表示反诘语气,译为“吗”“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 表示测度语气,译为“呢”。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表示命令语气,译为“啊”。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论语·为政 ) 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呀”。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指说话长出气之声。嗟乎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6. 乃(n i)(1)连词

5、。可译为“于是” “这才”。乃 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2)副词。 相当于“就” “才”。蒙乃 始就学(孙权劝学) 表示出乎意料, “竟然”。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表示对事或物的判断或确认,可译为“是”“实.在是”“本来是”等。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 公子胡苏(陈涉世家)(3)代词。第二人称代词, 作定语, 可译为 “你的”“你们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示儿)7. 其( qí)( 1)代词。 通常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可译为“他” “他的”“她的”“它的”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b. 方其 远处海门,仅

6、如银线( 观潮) 指示代词,如果“其”后面跟的是数词,那么“其”就译为“其中的” ,作定语。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b.不能指其 一端(口技)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样的” 。其 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2)副词。 语气副词,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安陵君其许寡人(唐睢不辱使命 ) 表示反诘,反问,可译为“难道”,其 真无马邪(马说) 表示推测,估计,可译为“恐怕”“大概”。其真不知马也(马说)8. 且( qi )( 1)副词。 表动作行为将要发生,译为“将” “将要”。虎大骇,远遁,以为且 噬己也(黔之驴) 表情态,译为“姑且”“尚且”。存者且 偷生,死者长已矣(

7、石壕吏) 表约数,译为“将近”“接近”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连词。表递进关系, 译为 “并且”“而且”“何况”“再说”“尚且”。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伤仲永)9. 然( r án)( 1)指示代词。用来指代前面所说的内容,可译为“如此”“这样”。父利其然 也(伤仲永)(2)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足下卜之鬼也(陈涉世家)(3)助词。 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为“ 的样子”“ 地”。秦王怫然怒(唐睢不辱使命 ) 用于句尾, 常与 “如”“是” 连用,构成“如 然”“若 然”格式,译为“ 的样子” “像 似的”。其人视端

8、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4)与其他词连用,构成复音虚词 “然后”。“然”常和“后”连用组成词组,表示承接, 可译为 “这样以后”“这以后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然则”,“然”常和“则”组成词组,表示顺承或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既然这样,那么 ”。然 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虽然这样,可是 ”,表示转折。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10.若( ru ò)连词。 表假设,译为“如果”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出师表) 与“夫”“至”结合,组成“若夫” “至若”,表示另提一件事

9、,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至于” “至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11.所( su)助词。 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 的人”“所 的事物” “所 的情况” 等。寻向所 志,遂迷(桃花源记) “所”字与“为”组成“为 所”结构,表示被动。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盲井游记 ) “所” 字后面是 “以”,构成“所以”,译为“用来 的”。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所”字后面是 “以”,构成“所以”,译为“ 的原因”。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12. 为( wèi)(

10、 1)介词。 相当于“替” “给”“向”“为了”等。不足为 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 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 所” ,译为“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 所吞(幼时记趣)( 2)连词。.表因果关系, 译为“因为”,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3)语气助词。读 wéi ,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夫子何命焉为 (公输)13. 焉 ( yn)( 1)代词 用在动词之后,相当于“之”。复到舅家问焉(伤仲永)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怎么”。且焉 置土石(愚公移山 )( 2)语气助词。用在词尾,表陈述语气或者疑问语气,相当于“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3

11、)兼词。相当于“于之” “于此”,可译为“在这里” “从这里”。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14.也 ( y)助词。 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陈胜者,阳城人也 ,字涉(陈涉世家 ) 表示疑问语气。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表示感叹语气。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黔之驴) 用于句中,一般表示停顿,以提醒读者注意下文;或者用以舒缓语气,表达宽舒自得的心情。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15. 以 ( y)( 1)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 “凭借”“用”。问:“何以 哉?”(曹刿论战) 介绍行为、动

12、作的对象,可译为“把”“拿”。a. 咨臣以 当世之事(出师表)b.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 分人(曹刿论战) 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 “按照”a. 策之不以 其道(马说)b. 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曹刿论战)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起点、 时间,可译为“从”“由”。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2)连词。 表目地,可译为“来” “用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 表原因, 可译为 “由于”“因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表结果,可译为“以

13、致”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表修饰,可译为“而”,或不译。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送东阳马生序 )( 3)副词。同“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16.于 ( yú)介词。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对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到”“从”。于厅事之东北角, 施八尺屏障 (口技)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也可不译。曹操比于 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隆中对)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7. 与 ( y)( 1)副词。译为“都” “全”。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 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2)介词。译为“和”“跟”

14、。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议论(孙权劝学)(3)连词。表并列关系,译为“和” 。吾与 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4)助词。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不辱使命 )18. 则 ( zé)( 1)连词。表承接关系。 “则”连接的两个部分按时间先后发生, 可译为 “就”。冻风时作, 作则 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表假设关系。 “则”连接的两个部分,如果是还没有实现的,那么两个部分之间就是假设关系,译为“那么”“就”。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行矣(隆中对).表因果关系。两个分句表因果关系,“则”译为“就是因为”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伤仲永) 表

15、并列关系。表示几件事情对举,一般形成“ 则 , 则 ”的格式,可不译。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转折关系。 “则”连接的两个部分内容不一致或者相反, 可译为“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2)副词。 在句中其强调作用,可译为“就” “就是”“倒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 ) 表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19. 者 ( zh)( 1)指示代词。 “者”字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 的”或“ 的人(事、物)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甚蕃(爱莲说) 附在数词之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鱼

16、,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鱼我所欲也 ) 附在表示时间的词后面,表示某一段时间,可译为“ 的时候” ,或者选择适当的时间短语等译。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 2)助词 用于主语后,表示停顿,并引出下文,常表示判断。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 表示停顿,引出原因、解释等。a.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陈涉世家)b. 然侍卫之臣不懈域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20. 之 ( zh)( 1)代词。 可代人、代物、代事。代人用于第三人称,可译为“他” “她”“他们”。代人时有活用现象,有时活用为第一人称,用来代说话人本身,可译为“我”或“我们”。代事时,可译为“这件事” ,或根据文意灵活翻译。代物时,可译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