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_第1页
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_第2页
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_第3页
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_第4页
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8卷第1期2007年1月科研管理Science Research Manage ment Vol .28,No .1Jan,2007 收稿日期:2004-11-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72017。作者简介:江积海(1975-06,男,福建连城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和企业理论。文章编号:1000-2995(200701-006-0104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江积海(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摘要:本研究界定了后发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柔性,剖析影响两者的相关因素。研究认为基于知识传导的产品开发平

2、台有效地提高开发柔性和降低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而动态能力有效地缩短开发时间和提高开发柔性;同时,详细地剖析三者的内在作用机理及其策略。最后,本研究阐述知识、能力与产品协同演化的逻辑联系。关键词:新产品开发;知识传导;动态能力;后发企业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后发企业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型企业,在技术技能和R&D 等层面远远落后于领先企业,或者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后来进入的企业。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多采用追随战略,即追踪领先企业的新产品并通过逆向工程等策略研发自身的新产品。对后发企业而言,动态能力是指比领先企业之外的竞争对手更早更快通过更广泛的外部联系获取更复杂和更先进的技术

3、知识,通过吸收、转移和整合知识,最终实现知识创造和创新的能力,从而追赶甚至超越领先企业。1新产品的开发时间与开发柔性新产品开发的绩效主要通过开发时间和开发柔性来度量。开发时间是指从产品概念开发到设计、制造到最后上市的全过程,确切地就是指从相关资源被分配给项目开始,到产品生产上市并为顾客所满意为止的那段时间。开发柔性是指产品合乎技术进步和顾客偏好,并随技术和顾客偏好变化而变化的过程。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内在原因就是绩效、可靠性、安全性或其它要求不满意,或者成本或计划安排等资源限制;外在原因就是产品在市场中不受欢迎、管制政策和规则的变化,或者竞争者率先开发了同类产品等。研究发现,技术、产品特征、项目结

4、构、团队过程、组织环境、外部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影响新产品开发过程(翟丽,20011。Griffin (1997发现产品的级别、复杂性及开发过程的类型都会影响开发时间2。一系列研究表明:项目的范围、新技术和复杂性越难,则团队、组织和外部环境越不匹配,越需要获取和开发项目成功所需的知识。因此,产品开发的一个关键挑战是怎样获取知识和管理不确定的来源以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企业就某市场机会或者领先企业推出新产品而开发新产品的风险或不确定性曲线,随着产品开发过程而逐渐下降,而企业开发产品的时间/成本曲线则逐渐上升,两者交汇点就是企业开发产品的决策点(见图1。时间1则以较高的成本和较高的风险,而开发时间2以较

5、低的成本和较低的风险开发产品。但是时间1与时间2相比,可以获取相应的时间价值和机会价值或者说是柔性价值,企业产品开发的最优化决策就是比较两者降低的成本和增加收益间的权衡。知识传导和知识平台的策略可以提高企业开发产品的柔性,该第1期江积海: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105策略将复杂产品分解不同的知识单元和模块,若 技术进步或者顾客需求等外部因素的一旦变化,则相关的知识单元和模块相应变化,企业可迅速获取所需的知识内容开发新产品,而动态能力一方面感知搜索市场机会和技术变化,提前考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缩短开发时间;另一方面拥有动态能力企业比竞争对手快速整合和重组内外部资源响应变化提高开

6、发柔性。本研究下面将详细阐述知识重组和动态能力提高开发柔性和时间的内在机理。 图1新产品开发过程的不确定性与时间和成本2知识传导与新产品开发柔性的内在机理211知识边界与产品域知识边界、能力体系与产品范围是相对应的,即一系列产品是基于知识系统和学习系统。Grant (1996曾提出产品域(p r oduct domains 和知识域(knowledge domains 的概念3。知识的有效利用要求企业的知识域和产品域相一致,但完全一致是不存在的:企业的知识并不被它所提供的产品所充分利用,同时,企业产品生产所需的知识也并不能完全从企业内获得。因此,一个知识投入与产品产出的投入产出矩阵就列示了一个

7、宽泛的产品-知识群。企业产品域与知识域之间的不一致性产生了知识交易的机会,以便较为充分地利用知识,即企业获取新知识满足知识需求,同时出售已有知识以实现知识价值最大化。为更形象说明问题,我们以图2来说明产品知识边界的优化逻辑。图2(a 中区域0DFE 是企业目前的产品知识边界,而图2(b 中区域0ACB 则是新产品的知识边界,把两个知识边界整合起来,得到图2(c 中区域0ADFGCBE ,其中区域0AGE 是共同知识,而区域EGCB 是需要获取的新知识,区域ADFG 则是老化的知识。企业知识价值最大化就是获取新知识并出售老化知识的优化决策。图2新产品与知识边界212知识传导与新产品开发柔性下面详

8、细阐述知识重组变动与产品开发联系的内在机制。本质上,这些产品开发的驱动因素是知识的变化及其流动,即不同产品开发类型由不同类型知识组成,这个逻辑将产品开发分析与企业的知识变动联系起来,一定程度上抽象化产品开发分析,可以更全面和更深入地揭示企业新产品的开发。本研究将知识划分为三个层次:知识单元、知识模块、整合性知识。第一层:知识单元,知识单元是包括独特的单个知识单元的层。例如,体现于特殊的工程师群体、要素技术、数据库以及专利中的功能知识。第二层:知识模块,包括单个知识单元及其相互的静态和动态联系。构建知识模块的知识单元具有一定的稳定模式或者配置形式而且知识单元是动态交互作用的。第三层:整合性知识,

9、指怎样应用上述两种知识来创造竞争优势的知识,即资本化和商业化现有知识存量的知识,如职能团队之间的工作分配方法、权力配置、资源配置结构。产品演化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现有产品更新换代、替代产品、横向扩张(相关多元化、纵向多元化、综合两个或更多上述战略等。不同类型产品演化是不同类型的知识和能力演化的结果,三种知识层次两两组合成不同的产品开发策略矩阵。根据知识单元变化和知识模块变化的不同程度组合成新产品开发策略类型变动106科研管理2007年矩阵(见图3,知识模块的变化引发产品的重组,即二次开发,而知识单元的变化则引发产品的替代。当两者都没有变化时,产品静态不变;当知识模块发生微小变化时,发生微小的重组

10、;知识单元发生微小变化,则产品产生微小的替代;知识模块的变化是主要时,则产品主要发生重组;而知识单元的变化是主导时,则产品的替代是主导的;若两者都发生主要的变化,则产品焕然一新,开发出新的差异化产品。 该分析框架一定程度上受N ielsen (2003的启发4。图3知识变动与产品开发策略图4知识变动与产品开发策略与上述的逻辑相类似,知识模块的变化与整合性知识的变化相匹配时,也产生了产品变动九种类型的矩阵(见图4。知识模块的变化主要是引发性能或效率的提高,即降低产品成本或提高相关性能,而整合性知识的变化则引发产品用途的改变。知识模块的变化不同程度引起效率的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整合性知识的变化的不同

11、程度引起用途的不同程度的改变,知识模块与整合性知识变化都发生主要变化时,则意味着开始新的产品;当知识模块变化是主要时,则产品变化主要是寻找应用的效率;而整合性知识的变化是主要时,产品扩展用途。知识单元的变化与整合性知识变化的匹配矩阵同上(见图4。以知识变动来探讨新产品开发,一方面可以提供新产品开的知识平台,另一方面,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柔性,降低项目的风险。213手机新产品开发柔性以手机新产品为例,进一步说明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内在机理。手机组成有手机协议软件、友好人机界面、基带与射频电路设计、造型结构和工艺设计、其它手机模块,如手机用相机模块、手机天线、手机电池等。其中,射频电路、基带电路、协议

12、软件、射频芯片、基带芯片是手机设计和生产的核心技术。不同的模块构建手机新产品开发的知识整合关系如图5所示。纵向排列是手机企业的不同模块的核心技术知识单元,如造型结构和工艺设计、手机协议软件等。不同生产企业对各种知识的存量和需求不同,可以架构上述知识的联系,如手机协议软件与基带和射频电路设计知识的整合,图中知识模块中所标数字“1”表示两者之间的知识内容需要或已经整合,而“0”表示不需要或还尚未整合的内容。此外,企业还可以用比“1”更大的数字表示需要整合知识的程度。横向是整合性知识,如手机的通话质量、操作界面、中文输入等功能。同时,将这些功能知识与知识需求模块结合起来。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手机产品的顾

13、客需求和偏好分解成功能特征,产品特征转化成工程特征,再将之分解,分解持续直至细化成可以表示的知识内容,即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将无形的知识与有形的产品结合起来,从而更清晰地反映知识转移和整合的方式和路径,更快速地连接知识创新与产品创新,有效地提高产品开发柔性。因此,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机功能演变有三条主线:一是造型结构和工艺设计变化;二是通信技术变化;三是功能集成变化,即将知识单元和知识模块整合得到不同类型的产品。图5手机新产品开发的知识整合第1期江积海: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1073动态能力与新产品开发时间和柔性的内在机理311动态能力与开发时间事实上,创新有渐进性创新和破

14、坏性创新,渐进性创新就是通过渐进的学习和知识累积来开发产品,即通过干中学等技术学习逐渐改进产品;而破坏性创新就是动态能力的结果。动态能力是指建立、整合和重组企业内外部资源和竞争力以匹配变化的外部环境,是改变能力的能力,通过创造新的资源格局或者重组现有资源格局的新联系实现急剧创新。现以量化模型表示新产品开发的动态能力,以表示产品能力质量调整价格,质量调整价格的变化可能反映顾客偏好或渐进技术变化的不可预测的变动,如用时间来表示英特尔微处理器的变化。演化的不可观测性,利用股价波动性表示不确定性(K ogut&Kulatilaka,20015,则有:t =(t,tt+(t,tZ t+kdq(t

15、,tt指确定性成长,(t,tZ t指不确定性下的平滑演进,kdq指离散的创新。是预期成长率,是即时波动性。Zt是标准的正态分布,dq是泊松过程,其密度参数为,k是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跳跃比例。假定产品开发成本为:ijm l=Tij+m lT ij指新产品技术变化所产生的成本。m l指新产品开发组织过程所产生的成本。T ij=ij若ij技术成本-ij若i=j技术学习ij=O ij若ij组织成本-Oii若i=j组织学习假定利润函数:(,C im=maxyyC i m是输入或输出要素的质量调整价格,而y是由能力束决定的输入或输出的水平,则可得著名的贝尔曼方程(迪克西特,20026,即价值函数V为:V(

16、t,C i l=max(t,C j l-ij m l+pE tV(t+1,C j lC j lC i m是目前能力C j m在时间t+1通过可行的技术和组织演变后的能力。动态能力为:C33=arg max(t C jl-ij m l+pE tV(t+1C j lC j l假定没有转换成本,则只考虑利润函数,即是静态能力。动态能力与时间的关系因此可见一斑,它提前考虑市场机会和技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Kylaheiko等,20027,以较小的成本获得一个期权,加强对产品开发前期的管理并改进产品开发过程等策略来缩短产品开发时间。312动态能力与开发柔性柔性的涵义可以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界定:从

17、环境特征分析,它是产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从企业内部特征分析,它是产品在一定范围内的可调整性。动态能力是快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把握创新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重要举措。企业开发活动分为探索新机会、利用新机会。柔性依赖于“开发-利用”的平衡,这是“柔性-稳定性”的困境,或者说柔性悖论。开发利用不仅需要不同的能力,而且需要不同的组织行为,尤其是感知世界的方式,活动时间跨度以及对模糊性的容忍度。柔性依赖于结果导向的能力,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现有组织知识存量决定柔性的方向和局限,而且沉没成本效应、替代效应以及创新的路径依赖使得产品调整呈现一定的刚性。动态能力的“动态”是指当时间和上市时间很重要

18、、技术快速变化、未来竞争和市场的性质难以决策时,更新竞争力的能力以与变化的商业环境相一致,实现某种创新性的响应。“能力”强调了战略管理中恰当地配置、整合和重组内外部组织技能、资源和职能竞争力来与变化环境的要求相匹配的重要作用(Teece,20038。动态能力促使企业引入新产品和流程,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对提高产品开发柔性起重要作用:一方面,当领先企业推出新产品和改变游戏规则、技术变化、顾客需求变化时,企业快速通过动态能力识别和分解新产品和新知识;另一方面,快速重组业务流程来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提高企业响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柔性,如建立战略联盟、并购等战108科研管理2007年略决策、把供应商

19、和顾客等利益相关者引入到产品开发进程中、快速整合开发团队的人力知识结构、重组团队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以及整合团队的内外部沟通等。因此,动态能力是开发柔性的基础,开发柔性是产品成功的关键。313知识、能力与产品三者的协同演化组织知识、能力、产品随时间而协同演化(Helfat&Raubitschke,20009,这种演化通过某时点或随时变化的产品创新和战略联盟影响竞争优势。知识存量是企业发明生产和最终产品生产的输入,同时,现有知识存量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决定了企业以后利用各种资源和发现开发机会的方法。现有知识存量加上知识投资创造了额外的知识,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知识积累。因

20、此,知识是企业成长的源泉。后发企业与领先企业知识的初始禀赋不同,产生了知识流动的势差。势差越大,知识越有可能传导。当企业面临获利机会,尤其是面临外部竞争威胁时,企业会产生投资行为。威胁促进投资,投资促进知识创新和增量。不确定性指当系统知识成长时,知识随时间和外生变化而变化,包括格局联系和构造新联系,外部威胁可以界定为企业相对知识存量的缺乏,即企业对某种知识的需求,企业作投资努力使其共享产业的总体知识。知识的获取和创造有时需要巨大的投入才能创造出来,而这些知识又可能因为其隐性而难以转移和出售,因此,企业只有通过规模经济实现知识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应用知识形成的产品。例如,NEC公司在半

21、导体生产及其在电子、信息技术和电信领域中所运用的核心知识;本田汽车公司在多个领域开发利用其在机车设计方面的专长的能力;佳能公司整合与协调其在光学、成像和微处理器控制方面的知识能力;柯达公司把材料、电子等许多不同领域的技术应用到成像业务中的经验等。但是,由于企业的产品与知识联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即一种产品的开发、生产和使用经常涉及一种以上技术和知识,同时某种技术能够运用到一种以上的产品开发和生产中,企业就往往呈现出多种技术共存的现象,就需要具备协调配置各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伴随企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企业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和扩张,原有的个人能力演变为组织的程序化活动,在降低企业抉择成本的同时,

22、也产生了扩大生产规模和多元化发展的内部张力,表现为通过兼并和收购等途径转移过剩的生产能力,或者对其原有的能力进行复制扩散。成功企业利用知识和能力在单一和多产品市场中持续竞争优势,就是通过运作流程把产品的重要性引入到资源和知识竞争优势的分析,把产品的作用回归到资源、能力和知识的分析,同时顾客对产品的不同需求,导致对不同能力和知识的新需求,激励企业去获取和整合知识,反过来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增量。因此,知识、能力和产品三者协同演化,联接了企业层面的决策与产品市场的竞争,整合了企业内外的战略,推动企业的成长。4结语知识与产品之间的静态投入-产出关系是动态的:知识被持续地创造出来,被提炼,被抛弃,以及在新

23、产品中重新启用。在动态环境里,虽然最终产品市场上的变化可能很快,但超越了具体产品与服务的企业内部的知识与能力,将产品市场竞争引入到企业能力开发的分析框架,却可以将企业之间的竞争直接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对抗,把管理者的注意力从动态易变的产品市场领域转向内在本质的、更趋于稳定的要素企业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持续企业竞争优势。同时,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可以增强企业在多个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成长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1翟丽.新产品开发的时间战略J.中国软科学,2001(3:71-75.2Griffin A.(1997.The Effect of

24、Pr oject of Pr ocess Character2istic on Pr oduct Devel opment Cycle Ti m eJ.Journal ofMar2keting Research,(2:24-35.3Grant R.M.&Baden-Fuller C.(2000.Knowledge and E2conom ic O rganizati on:An App licati on t o the Analysis of I nter2fir m Collaborati onM.I n von Kr ogh,G.,Nonaka,I.&Value:89-1

25、11.London:Mac M illan.第 1期 江积海 : 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109 Abstract: The tim e to market of new p roduct development of latecomer firm s is define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 M ade - TO - O rder(M TO . The inventory, order response tim e and utilization ratio of equipment are analyzed

26、 and compared by sim 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p ly chain based on M TO is much better than one based on M TS in inventory, and supp ly synthetical performance of supp ly chain based on single p roduction model isn perfect t . chain of M TS is a little better than one ofM TO in the order res

27、ponse tim e and utilization ratio of equipment It is obvious that the . Key word: M TS; M TO; supp ly chain; Petri - net modeling; sim ulation and analysis p roduct develop ing p latfor based on know ledge transfer is put forward. This p latform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develop ing flexibil2 m p rove

28、 the flexibility The intrinsic mechanism and their strategies are analyzed in great detail Finally, the logic relation betw een . . co - evolution of know ledge, capability and p roduct is discussed. Key words: new p roduct development; know ledge transfer; dynam ic capabilities; latecomer firm s Ab

29、stract: Two kinds of Petri - net models for supp ly chains business p rocess are set up based on M ade - TO - Stock (M TS and ity and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develop ing p rocess The dynam ic capabilities can effectively cut back the tim e to market and im 2 . 4 N ielsen A. P. ( 2003 . Cap turing Knowledge within a Compe2 tence EB /OL . L inking Working Paper . 5 Kogut B. and Kulatilaka N. ( 2001 . Capabilities as Real Op 2 tions M . O rganization Science, ( 12 : 744 - 58. 6 美 阿维纳什 迪克西特 、 罗伯特 平迪克著 , 朱勇 , 黄立 ic Capability V iew in Ter s of Real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